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民粹化的族群政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原住民运动与原住民政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建樾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9,共11页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族群化、民粹化的政治背景下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混杂着民粹的因素。原住民运动在中前期发展阶段 ,在民粹手段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与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互相借重 ,并形成策略互...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初期。在族群化、民粹化的政治背景下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从其产生之初起就混杂着民粹的因素。原住民运动在中前期发展阶段 ,在民粹手段和社会动员等方面与台湾的政治反对派互相借重 ,并形成策略互动。而台湾原住民的“正名”诉求则是由国民党籍的原住民“民意代表”和原住民运动相互配合得以实现的 ,台湾的原住民政策也由此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正名”实现后 ,台湾的原住民运动开始分裂并趋于衰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民粹化 原住民运动 原住民政策 族群化 政治事件 中坜事件 20世纪80年代
原文传递
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因应与困境--以中坜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心铭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68-78,共11页
"中坜事件"是台湾地区选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事件爆发当日,国民党当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试图平息事态、封锁舆论,但事后仍招致了岛内外的舆论反弹。在美国方面的干预之下,当局一方面粉饰太平、维系形象,另一方面又在岛内采取... "中坜事件"是台湾地区选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事件爆发当日,国民党当局积极调动各方力量试图平息事态、封锁舆论,但事后仍招致了岛内外的舆论反弹。在美国方面的干预之下,当局一方面粉饰太平、维系形象,另一方面又在岛内采取了更严密的舆论管控手段。为弭平风波,当局也对"党外"反对势力的议事杯葛予以回应,并对事件进行了司法处置。其对挑战的因应涉及多方主体,也涵盖了多种手段,虽不乏短期成效,却也因威权体制本身的缺陷和外部力量的干预而面临复杂困境,成为反映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进程中国民党自身处境的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坜事件 中国国民党 "党外"运动 蒋经国 许信良
下载PDF
试析70年代台湾党外运动
3
作者 李敬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48-53,共6页
台湾党外运动,是相对于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党内而言的台湾岛内对国民党不满的人所进行的要求民主政治改革的运动,也称反对党运动。在台湾反对党运动的历史中,70年代的党外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上承胎死腹中的50年代《自由中国》... 台湾党外运动,是相对于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党内而言的台湾岛内对国民党不满的人所进行的要求民主政治改革的运动,也称反对党运动。在台湾反对党运动的历史中,70年代的党外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上承胎死腹中的50年代《自由中国》时期的“中国民主党”组党运动,下为80年代中后期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团涌现奠定基础。因此,本文试图全景式地分析70年代台湾党外运动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政治主张,以期有益于正确认识风云变幻的今日台湾政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进步党 高雄事件 许信良 张俊宏 中坜事件 自由中国 黄信介 余登发 祖国统一大业 “行政院”
下载PDF
诗人罗任玲
4
作者 罗任玲 《诗探索》 2013年第4期4-31,共28页
关键词 罗任玲 外祖父母 仙迹岩 我不知道 中坜事件 某年某月 一团团 像人 自然景物 温柔敦厚
原文传递
两岸三地中国流行音乐之三 遍地摇滚(1989-2009) 台湾篇:美丽岛
5
作者 王春燕 《音乐生活》 2016年第3期53-54,共2页
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直到200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民权运动风起云涌。1979年党外人士乘"中坜事件"之余威,组成联合阵线,组织集会、街头演讲、游行示威等活动,争取言论自由与选举权利,成群结队的大学生,参加助阵,激起空前的政治热... 台湾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直到2000年地区领导人选举,民权运动风起云涌。1979年党外人士乘"中坜事件"之余威,组成联合阵线,组织集会、街头演讲、游行示威等活动,争取言论自由与选举权利,成群结队的大学生,参加助阵,激起空前的政治热潮。直接导致"美丽岛"暴力冲突事件的全面爆发,双方近200人受伤。事后,黄信介、施明德等共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判乱罪"被抓扣、判刑,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但"美丽岛事件"所打下的群众基础却保留下来并继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坜事件 党外人士 解除戒严 中国流行音乐 施明德 黄信介 民权运动 开放党禁 暴力冲突 言论自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