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0-94,共5页
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不过”来源于副词“不过” ,而副词“不过”来源于偏正式的动词短语“不过”。“不过”的语法化过程就是功能的扩展过程 ,“不过”的语义由实到虚 。
关键词 转折连词 不过 来源 语法化
下载PDF
表示转折关系的“不过”和“就是”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6,共5页
本文从意义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表示转折关系的"不过"和"就是"的差异。同时指出,"不过"是可以兼表重转和轻转的关联词语,而"就是"是只能表示轻转的关联词语。
关键词 不过 就是 轻转 重转
下载PDF
从结构式增扩看高程度义结构式“最/再A不过”的产生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正存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3,104,共15页
"最A不过"和"再A不过"是现代汉语表达高程度义时高频使用的结构式,它们都是通过在已经性质形容词化的高程度义结构式"A不过"的谓词性成分A前添加副词性成分而形成的,所添加的"最"为程度副词,... "最A不过"和"再A不过"是现代汉语表达高程度义时高频使用的结构式,它们都是通过在已经性质形容词化的高程度义结构式"A不过"的谓词性成分A前添加副词性成分而形成的,所添加的"最"为程度副词,所添加的"再"为语气副词。从其组成要素的性质及形成过程来看,二者应该是具有同义关系的两个结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程度义 A不过 最A不过 再A不过 结构式增扩
原文传递
“不过”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 被引量:6
4
作者 高莉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过"在古代汉语中是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空间距离上的经过",突显客观义。"不过"是否定词"不"与"过"构成的否定结构,前后属状中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过"发生了词... "过"在古代汉语中是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空间距离上的经过",突显客观义。"不过"是否定词"不"与"过"构成的否定结构,前后属状中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过"发生了词汇化,由"不超过某一限制"引申出"仅仅"、"只"等表示说话人态度、情感的主观义。在前后小句语义方向不一致的语境中,"不过"衍推出转折义,由副词转变为连词,是说话人用以调控听话人认知状态的语言手段,体现交互主观性。从否定结构到副词再到连词,"不过"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不过”与其两英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勤 王佳怡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本文是对《红楼梦》中的元话语"不过"与其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在对《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的元话语"不过"依照功能进行识别和统计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元话语"不过"的各种功能在两英译本中再现的异... 本文是对《红楼梦》中的元话语"不过"与其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在对《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的元话语"不过"依照功能进行识别和统计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元话语"不过"的各种功能在两英译本中再现的异同,并试图从多个角度阐释这些异同存在的可能原因,以期丰富元话语研究以及《红楼梦》的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 不过 功能 翻译 对比
下载PDF
“不过”的连词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莹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不过"是一个相对后起的转折连词,北宋时期始有连词用法。通过对"不过"连词化过程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出:限定副词"不过"所在句子结构的复杂化,所系联的限定对象和所限范围两者的隐而不现,以及前后句子(或分... "不过"是一个相对后起的转折连词,北宋时期始有连词用法。通过对"不过"连词化过程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出:限定副词"不过"所在句子结构的复杂化,所系联的限定对象和所限范围两者的隐而不现,以及前后句子(或分句)之间语义上由前后一贯到相反相对的变化,都对"不过"的连词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句法结构 限定对象 所限范围 语义影响 连词化
下载PDF
王之涣《凉州词》异文全面考辨 被引量:3
7
作者 盛大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49-57,共9页
越是流传广泛的诗文,越是容易变形走样。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的异文很多,"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之争备受关注,而"春风不度"与"春光不度"以及诗题和... 越是流传广泛的诗文,越是容易变形走样。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王之涣七绝《凉州词》的异文很多,"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之争备受关注,而"春风不度"与"春光不度"以及诗题和作者之异等却鲜有论及。通过对多达37种文献、50个版本的查证,尤其是对同一文献的多版本比较,不仅对《凉州词》进行了全面的考辨,而且校雠了前人论文论著中的一些讹误。综合考虑意境、版本等各种因素,《凉州词》的几处异文应该取"黄沙""直上"和"春光""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 黄沙 远上 直上 春风 春光 不度 不过
下载PDF
“不过”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进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楠楠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不过"作为动词短语,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在语音和语法意义的作用之下,副词"不过"在春秋时期出现,并由此开始了其语法化历程。副词"不过"的语法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其语法化过程中,"不过&... "不过"作为动词短语,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在语音和语法意义的作用之下,副词"不过"在春秋时期出现,并由此开始了其语法化历程。副词"不过"的语法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其语法化过程中,"不过"的动词性逐渐减弱,其后的成分谓词性逐渐增强。并且在主观化的作用之下,"不过"最终语法化为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语法化 词汇化
下载PDF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敏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10期58-60,共3页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可用在程度词及其短语后表示程度深,也可用在一些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程度词及其短语后强调高程度,形成的"VP不过"主要有意愿类和单纯强调类。近代汉语中也有"不过"作程... 新邵湘语的极性程度助词"不过"可用在程度词及其短语后表示程度深,也可用在一些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非程度词及其短语后强调高程度,形成的"VP不过"主要有意愿类和单纯强调类。近代汉语中也有"不过"作程度补语的现象。新邵话助词"不过"说明湘语中存在形容词、动词及其短语直接后附程度标记的现象,且是唯后置型程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极性程度 助词 不过 唯后置型
下载PDF
论析婺源方言中的“不过”
10
作者 程平姬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5期138-141,共4页
"不过"在婺源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涵盖了连词、副词和词组等多种用法。作连词时其转折义高于"就是",在一定语境下与"就是"能够替换使用。作副词时,"X不过"结构甚为独特,"不过"... "不过"在婺源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并且涵盖了连词、副词和词组等多种用法。作连词时其转折义高于"就是",在一定语境下与"就是"能够替换使用。作副词时,"X不过"结构甚为独特,"不过"在其中作程度副词,表"X"程度很高,而非最高。"X"成分以感官型形容词和心理情感型动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X不过 程度补语 婺源方言
下载PDF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的来源及其句法语义表现
11
作者 王春燕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3期31-39,124,共10页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经由跨层结构"不+[过+X]"词汇化而来,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多重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约数短语的进入是促使词汇化产生的最重要的句法条件。首先,约数短语"数N"致使跨层结构中的X有... 限定性范围副词"不过"经由跨层结构"不+[过+X]"词汇化而来,是句法、语义和语用多重动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约数短语的进入是促使词汇化产生的最重要的句法条件。首先,约数短语"数N"致使跨层结构中的X有"标准"和"范围"两种理解,原范围义发生转移,"不+[过+X]"有了重新分析的可能;其次,约数短语"数1数2+N"促使"不过"完成重新分析和词汇化。词汇化后的"不过"通过类推和扩展,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句法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词汇化 重新分析 类推
下载PDF
程度补语“不过”的历时来源及认知理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不过"本为动词短语,近代汉语中出现作补语的用法。"不过"首先出现在动词后面作可能补语,后发展出程度补语功能。演变的动因是句法结构的简单化和"不过"前动词的次类变换。程度补语"不过"最迟... "不过"本为动词短语,近代汉语中出现作补语的用法。"不过"首先出现在动词后面作可能补语,后发展出程度补语功能。演变的动因是句法结构的简单化和"不过"前动词的次类变换。程度补语"不过"最迟在明代产生,清代开始大量使用,并且出现了"最\更AP不过"新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程度补语 历时演变
下载PDF
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互译问题
13
作者 刘晓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是 不过 BUT 对比 翻译
下载PDF
“不过”副词化机制的认知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志伟 《天中学刊》 2013年第5期76-79,共4页
"不过"本是一个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却不在同一句法层级上的跨层结构,"不"是一个否定副词,"过"是一个及物动词。"不"与"过"固化成副词的过程,是在后跟表示确定数量的词语中萌生、发展,... "不过"本是一个在线性序列上相连却不在同一句法层级上的跨层结构,"不"是一个否定副词,"过"是一个及物动词。"不"与"过"固化成副词的过程,是在后跟表示确定数量的词语中萌生、发展,在后跟约数短语中宣告完成的。语言表达者主观感情的不断凸显在"不过"固化成副词的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前后句法环境、韵律节奏的影响对副词"不过"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不过 词化 主观化
下载PDF
浅议武汉方言中“不过”补语句及历史来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6-41,共6页
武汉方言中"V/A不过"补语句表程度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句型。格式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大部分是反映心理活动、感官感受的一类词语,通常带有程度范畴。此格式出现的语境绝大部分是不愉快的,带有贬义性质,且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近代... 武汉方言中"V/A不过"补语句表程度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句型。格式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大部分是反映心理活动、感官感受的一类词语,通常带有程度范畴。此格式出现的语境绝大部分是不愉快的,带有贬义性质,且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近代史上的两类"不过"补语句和武汉话的表程度的"V/A不过"句密切相关:一类是"V/A不下去"型,一类是含有"V/A不过"的被动型。"V/A不过"句中的"不过"由"不通过"慢慢虚化,使得"V/A不过"句中的行为状态无法继续持续,同时隐含了程度高的含义,最终"V/A不过"直接表达程度极高,"不过"虚化读为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程度补语 武汉方言
下载PDF
“罚款教育”不过是“懒教”的托词
16
作者 李玉柱 《云南教育(视界)》 2017年第3期33-34,共2页
这学期刚开学时,成都市金堂县福兴中学一个班要求班上同学每人交100到200元保证金,'保证学习不下降,如果犯错或者下降就扣钱,一般交100元,不好管的交200元。'该班班主任表示,确实收了这笔费用,但并非老师要求收取,'是学生... 这学期刚开学时,成都市金堂县福兴中学一个班要求班上同学每人交100到200元保证金,'保证学习不下降,如果犯错或者下降就扣钱,一般交100元,不好管的交200元。'该班班主任表示,确实收了这笔费用,但并非老师要求收取,'是学生主动提出交纳保证金,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且在开学时一一告知家长,家长也同意'。(2月19日《成都商报》)'罚款教育'由来已久,笔者上小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罚款 学校 不过
原文传递
范围副词“不过”与“只是”的句法差异及语义解释
17
作者 李婧婷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不过"与"只是"是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相近的虚词,它们既可以作表示限定、指明范围的副词,又可以作表达转折义并对前文进行补充、修正的连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一些句子中,二者却不可以互换,这说明它们之... "不过"与"只是"是现代汉语中一组意义相近的虚词,它们既可以作表示限定、指明范围的副词,又可以作表达转折义并对前文进行补充、修正的连词,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一些句子中,二者却不可以互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旨在比较作为范围副词的"不过"和"只是",比较其句法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差异,从语义角度解释句法差异,并从二者的词汇化过程中探寻其差异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是 不过 范围副词 语义指向 词汇化
下载PDF
连词“不过”探源
18
作者 武远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5-78,共4页
“不过”由状中结构词汇化为副词,之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转折连词。状中结构“不过”最早在先秦时共现,表示“没有差错”或“没有超越”。在句法位置、使用频率、韵律制约、主观性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状中结构“不过”被重新分析为... “不过”由状中结构词汇化为副词,之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转折连词。状中结构“不过”最早在先秦时共现,表示“没有差错”或“没有超越”。在句法位置、使用频率、韵律制约、主观性增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状中结构“不过”被重新分析为副词。副词“不过”又进一步虚化,直至南宋时语法化为连词,语境吸收是“不过”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过 连词 词汇化 重新分析 语境吸收
下载PDF
大水漫不过鸭子背
19
作者 王家春 《祝你幸福(午后)》 2017年第9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水漫 不过 鸭子
原文传递
亲不过共产党 好不过老百姓
20
作者 胡宏伟 马登第 《音乐生活》 2012年第1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不过 几几 共产党 老百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