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音韵学角度审视京剧上口字 被引量:2
1
作者 武晔卿 《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7-48,共2页
凡是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一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昵?简而言之,就是在京剧唱念中与北京生活语言声、韵不同的字,被称为上口字。这些上口字字音的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保留了古音,有的是吸收了地方方音。本文试图从音韵学... 凡是京剧爱好者,都知道京剧有一个上口字的问题。什么是上口字昵?简而言之,就是在京剧唱念中与北京生活语言声、韵不同的字,被称为上口字。这些上口字字音的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保留了古音,有的是吸收了地方方音。本文试图从音韵学的角度,以《中原音韵》为坐标,分析上口字字音的种类,参照《广韵》音系,揭示这些字音的来源,指出京剧演员和爱好者如何识别、运用上口字,并对上口字存在的意义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 京剧 上口
下载PDF
从汉语言学角度看京剧戏词辙韵的低龄推广
2
作者 陆一雯 李响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17-19,共3页
对于京剧来说,表演方式、唱腔特点甚至是戏服搭配,都会由于流派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之相比,戏词的辙韵规范是比较稳定的。京剧教育者可以聚焦此处,以之作为低龄儿童京剧教学的切入点或延伸点。本文以京剧戏词韵辙和京剧教学方式为研究对... 对于京剧来说,表演方式、唱腔特点甚至是戏服搭配,都会由于流派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之相比,戏词的辙韵规范是比较稳定的。京剧教育者可以聚焦此处,以之作为低龄儿童京剧教学的切入点或延伸点。本文以京剧戏词韵辙和京剧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基于语言学知识分析京剧戏词韵辙的节奏感和美感。从“京剧韵辙的诞生及概念”“十三辙发展脉络及特点”“辙韵的推广”等方面阐述以“京剧辙韵”为突破口来推动京剧低龄化推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戏词辙韵 十三辙 上口 音律启蒙 低龄推广
下载PDF
从谚解《老乞大》看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京剧“上口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卫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80,512,共24页
谚解《老乞大》6个版本前后衔接,纵贯明清278年,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了北京官话音系演变过程中新旧更替的一段历史。谚解《老乞大》左、右音显示的新旧、正俗并存的现象,就是“文白异读”。这种新旧更替,今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此类“文白异... 谚解《老乞大》6个版本前后衔接,纵贯明清278年,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了北京官话音系演变过程中新旧更替的一段历史。谚解《老乞大》左、右音显示的新旧、正俗并存的现象,就是“文白异读”。这种新旧更替,今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此类“文白异读”亦消失殆尽,仅存若干“尾声”“遗存”。因不了解这段“文白异读”史,学界依据仅存的“尾声”归纳的相关“通行观点”,其立论是有先天缺陷的。本文旨在以谚解《老乞大》左、右音资料揭示北京话这一段“文白异读”史及其与京剧“上口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解《老乞大》 北京官话 文白异读 左音 右音 分尖团 上口
原文传递
《〈圆音正考〉注说》指瑕
4
作者 史震己 史冬梅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圆音正考〉注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文章就该书在反切、尖团字、上口字、语音学、音韵学、方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加以分析,供作者在修改时参考。
关键词 《〈圆音正考〉注说》 反切 尖团 上口
原文传递
浅谈戏曲演员的“八功”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少童 《中国京剧》 2021年第4期20-21,共2页
戏曲演员皆知表演技巧要领的"四功五法"。"四功",乃"唱、念、做、打",也有"念、唱、做、打"之说,将"念"放在"唱"之前。因科班、戏校教师开蒙授艺,先由念白教起,京白词语... 戏曲演员皆知表演技巧要领的"四功五法"。"四功",乃"唱、念、做、打",也有"念、唱、做、打"之说,将"念"放在"唱"之前。因科班、戏校教师开蒙授艺,先由念白教起,京白词语熟练后再上韵,分清尖团字、上口字,始学唱腔,晓音律和发声部位,故有"千斤话白四两唱"之说。《四进士》宋士杰公堂的大段白话、《草船借箭》鲁肃交令的大段白话、《审头》中陆炳训斥汤勤的念白、《审潘洪》中寇准的大段念白,以及袁世海先生《九江口》中张定边阻驾的大段念白,都比唱段难以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演员 四功五法 表演技巧 袁世海 张定边 念白 上口 科班
原文传递
京剧上口字的判断条件及读音标准(二)
6
作者 石绍浪 《中国京剧》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接上期)第三类:"ts组+i"类此类上口字有舒入两个来源,如下:此类声韵条件是蟹开三知章组、止开三知组(含章组"眵侈_(止开三昌)")和深臻曾梗开三入知章日组,北京话读韵■,上口音读ts组+i韵。("喫吃_(梗开四溪)&... (接上期)第三类:"ts组+i"类此类上口字有舒入两个来源,如下:此类声韵条件是蟹开三知章组、止开三知组(含章组"眵侈_(止开三昌)")和深臻曾梗开三入知章日组,北京话读韵■,上口音读ts组+i韵。("喫吃_(梗开四溪)"非知系字,上口音按规律应读■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组 上口 知组 知系 声韵 口音
原文传递
上口字考议
7
作者 钱世明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京剧 上口 读音 念唱艺术 音韵学
原文传递
从京剧的发展源流谈京剧中的尖团音
8
作者 张蓓蓓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3年第1期143-148,共6页
京剧的念唱分为"京白"和"韵白"两部分。在"韵白"部分中有很多和现代汉语发音不符的"上口字",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尖团音。京剧中的尖团音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由昆曲继承而来,但不是主要来源... 京剧的念唱分为"京白"和"韵白"两部分。在"韵白"部分中有很多和现代汉语发音不符的"上口字",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尖团音。京剧中的尖团音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由昆曲继承而来,但不是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由《中原音韵》而来,是其主要来源。从语言学角度讲,京剧韵白中的尖团音在发展过程中,团音逐渐消失,只保留下了尖音系统。而从京剧界广义上对尖团音的定义来讲,京剧韵白中既包括尖音,也包括团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口 京剧韵白 尖团音 《中原音韵》
原文传递
《不应忽视的一种现象》不容忽视
9
作者 曾祜年 《中国京剧》 2000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京剧 错读 上口 王先生 湖广调 失街亭 不容忽视
原文传递
京剧上口字的判断条件及读音标准(一)
10
作者 石绍浪 《中国京剧》 2021年第2期69-73,共5页
一、引言京剧上口音是指"京剧道白和唱词中使用的、不同于北京话声韵调体系的字音(本文只讨论声母、韵母与北京话不同的上口字,不涉及声调)"(罗常培:《京剧中的几个问题》,《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24-... 一、引言京剧上口音是指"京剧道白和唱词中使用的、不同于北京话声韵调体系的字音(本文只讨论声母、韵母与北京话不同的上口字,不涉及声调)"(罗常培:《京剧中的几个问题》,《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24-450页),京剧中读上口音的字被称为上口字。京剧界对上口音有"湖广音和中州韵"的说法。"湖广音"一般理解为"湖北音"或"武汉音"。"中州韵"是哪本韵书,尚无确切答案。京剧上口字来源绝大多数是成系统、有规律的,只有少数是零散的(同上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界 中州韵 语言学论文集 上口 湖广音 罗常培 商务印书馆 声韵调
原文传递
从“不容忽视”的现象谈到“上口字”
11
作者 符文锦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京剧 戏剧艺术 韵律 表演艺术 上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