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数字“三”的观念与小说的“三复”情节 被引量:23
1
作者 杜贵晨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最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 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最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都是情节的层进,从而整个过程表现为起——中——结的形态。《论语·先进》日“南容三复白圭”,藉此我们把这种情节称为“三复”情节。“三复”情节在戏曲中也可以见到,但是中国戏曲发生较晚,其中“三复”情节是从小说借鉴来的,论小说也就包括了戏曲。至于小说中“三英战吕布”、“关公约三事”、“三山聚义打青州”之类并写三面的情况,不属于我们所说的“三复”情节,当作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数字“三” 情节 中国戏曲 三顾茅庐 同一 行者 吕布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真诚与坚持的力量
2
作者 柯柯 《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求贤若渴的刘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陷入一片混乱。这边,曹操控制了朝廷,那边,孙权在东吴拥兵自重。众多豪杰之中,有位叫刘备的汉室宗亲,在中原战败,被迫逃至荆州,依附于刘表。刘备虽有雄心壮志,却苦于无才无谋,因此,为了复兴... 求贤若渴的刘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陷入一片混乱。这边,曹操控制了朝廷,那边,孙权在东吴拥兵自重。众多豪杰之中,有位叫刘备的汉室宗亲,在中原战败,被迫逃至荆州,依附于刘表。刘备虽有雄心壮志,却苦于无才无谋,因此,为了复兴汉室,他四处寻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求贤若渴 黄巾起义 孙权 刘备 东汉末年 豪杰 曹操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高参与性课堂创建活的课程思政
3
作者 韩丽霞 李忠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构建高参与性课堂,有助于展示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人才 《三国演义》
下载PDF
找出搭配的逻辑美
4
作者 在水一方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32期54-55,共2页
没点故事的人,是不好意思进《三国演义》的。在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许多人物都留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下列人物与典故中,逻辑对应关系与“吕布:辕门射戟”一致的是()A.诸葛亮:三顾茅庐B.刘备:白帝托孤C.曹操:草船借箭D.关... 没点故事的人,是不好意思进《三国演义》的。在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许多人物都留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下列人物与典故中,逻辑对应关系与“吕布:辕门射戟”一致的是()A.诸葛亮:三顾茅庐B.刘备:白帝托孤C.曹操:草船借箭D.关羽:刮骨疗伤解析:先说辕门射戟。袁术派纪灵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心急火燎地给吕布写了封求助信。这让吕布犯难,因为他此前收了袁术的粮食,答应保持中立。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啊!思来想去,吕布心生一计,把刘备和纪灵邀至军中畅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辕门射戟 历史演义小说 三顾茅庐 袁术 逻辑美 吕布 刘备 草船借箭
原文传递
《隆中对》与三国前期战略战争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洁生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4期68-76,共9页
一、《隆中对》的提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孔明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
关键词 《隆中对》 战略战争 前期 三顾茅庐 诸葛孔明 诸葛亮 襄阳县 建安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朝鲜王朝的“湖堂月课”
6
作者 肖大平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19,共20页
为劝奖文臣,朝鲜王朝自世宗时期始设“赐暇湖堂月课”制度,选入湖堂的文臣每月需应题制述诗文,接受大提学的“科次”(评分定级)与国王的赏罚。肃宗八年(1682),大提学李敏叙将赵持谦、林泳、吴道一、朴泰辅、李畬、徐宗泰等六位文臣选入... 为劝奖文臣,朝鲜王朝自世宗时期始设“赐暇湖堂月课”制度,选入湖堂的文臣每月需应题制述诗文,接受大提学的“科次”(评分定级)与国王的赏罚。肃宗八年(1682),大提学李敏叙将赵持谦、林泳、吴道一、朴泰辅、李畬、徐宗泰等六位文臣选入湖堂。是年,这批湖堂文臣应制各作《风雪访草庐》七言排律二十韵,前四位文臣诗作存世,皆载入其别集。34年后的肃宗四十二年(1716),文臣崔锡恒以用韵方式作同题同体唱和诗。五位文臣诗作皆围绕《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故事展开,五诗以凝练的诗歌语言,指涉《三国演义》全书中人物与故事情节,忠义思想贯注全篇。除湖堂月课外,朝鲜时期的科试与太学课试中亦曾以《三国演义》为题考核科考士子与学校(含太学与四学)儒生。揭示《三国演义》在朝鲜时期科考、湖堂月课及太学课试命题与应制中的运用,对于深入理解《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湖堂月课 《风雪访草庐二十韵》 三顾茅庐 太学课试
原文传递
装饰与观念: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艺术特征与流通动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洪枫 杨舒蕙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97,共5页
本文基于对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考察,通过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探寻这类瓷器的纹饰起源、特征与流通动机。从元到明,历时性地看待这一主题瓷器的变化,纹饰经历着由偏重戏曲性的装饰先行转向写实性描绘。图像... 本文基于对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考察,通过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探寻这类瓷器的纹饰起源、特征与流通动机。从元到明,历时性地看待这一主题瓷器的变化,纹饰经历着由偏重戏曲性的装饰先行转向写实性描绘。图像的变迁既反映着瓷绘技术的提高,也揭示着观念的变迁。该主题青花瓷因其偏重赏玩的器型、精美的图绘和富有寓意的主题而更多地指向一类特定的使用群体,即晚明新兴的商人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三顾茅庐 观念 求贤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文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5,73,共5页
刘备、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建立经历了相互选择的发展过程:刘备看重诸葛亮背后潜在的荆州地区广大士人力量,从而他的访请也就具有表率作用以体现其赤诚待人的个性;诸葛亮重视刘备所拥有的相对实力并借之实现个人抱负,却需通过刘备的多次访... 刘备、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建立经历了相互选择的发展过程:刘备看重诸葛亮背后潜在的荆州地区广大士人力量,从而他的访请也就具有表率作用以体现其赤诚待人的个性;诸葛亮重视刘备所拥有的相对实力并借之实现个人抱负,却需通过刘备的多次访请来考察其知遇和信任。最终,意图上的差异在"三顾茅庐"事件中得到了统一并实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话说书籍插图
9
作者 李春燕 《教育文汇》 2005年第11期53-54,共2页
大凡经典名著都配有插图。《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为请诸葛亮出山而冒雪三顾茅庐的画面,在陈全胜的画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图中的乡村雪景不仅可以揭示刘备礼贤下士的真诚和决心,虬枝龙爪般的树木也寓意着未来的政治风云,或者... 大凡经典名著都配有插图。《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为请诸葛亮出山而冒雪三顾茅庐的画面,在陈全胜的画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图中的乡村雪景不仅可以揭示刘备礼贤下士的真诚和决心,虬枝龙爪般的树木也寓意着未来的政治风云,或者以其待春而发来寓示诸葛亮雄才大展的前景。整幅插图融意境、气氛和深刻含义于一体,使广大读者在阅读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边读文字边欣赏插图,尽情享受着图文并茂带来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插图 《三国演义》 经典名著 三顾茅庐 经典著作 图文并茂 诸葛亮 刘备 意境
原文传递
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炎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22期46-47,共2页
创设合乎学情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对与课堂教学有关联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再做具体的合乎学生个体经验与能够凸显情境的经验改造作用的情境筹划。
关键词 教学情境 学情分析 情境创设 三顾茅庐
下载PDF
毛泽东两评《隆中对》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长武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1,共2页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向其提出的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而此后刘备正是根据诸葛亮的这些策划,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这篇名文颇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毛泽东对此文曾经有过两次评点。
关键词 《隆中对》 毛泽东 三顾茅庐 蜀汉政权 诸葛亮 刘备 策划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中的“玄机”——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以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1-35,共5页
"三顾茅庐"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是一个具有深厚意味的情节,刘备以礼求贤,心存虔诚的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一场心理攻坚战;而诸葛亮则以退为进,前两次故意避而不见,以此作为对刘备诚心和仁者的考察。此即是"三顾茅... "三顾茅庐"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是一个具有深厚意味的情节,刘备以礼求贤,心存虔诚的同时也是对诸葛亮的一场心理攻坚战;而诸葛亮则以退为进,前两次故意避而不见,以此作为对刘备诚心和仁者的考察。此即是"三顾茅庐"的玄机所在,而之所以被读者长期忽略,则是毛宗岗刻意修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玄机
下载PDF
“三顾茅庐”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体制约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中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三顾茅庐"故事的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戏曲文本影响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创作,而小说文本一旦独立即沿着自身轨迹进行演变,到"毛本"《三国》最终定型。而戏曲文本从元杂剧到《草庐记》尽管在唱词、人物性格上有... 在"三顾茅庐"故事的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戏曲文本影响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创作,而小说文本一旦独立即沿着自身轨迹进行演变,到"毛本"《三国》最终定型。而戏曲文本从元杂剧到《草庐记》尽管在唱词、人物性格上有所变化,且在某些细节上受到小说文本的影响,却仍保持较为稳定的与小说文本不同的结构形态与情节逻辑。直到《鼎峙春秋》才以皇家的包容性又一次把小说文本和戏曲文本的"三顾茅庐"进行"有限制"的结合。两种文本的"三顾茅庐"之所以能够相对独立发展,缘于阅读与演剧的"创作/演出"与"阅读/观剧"的分野,戏曲文本之所以在《三国演义》盛行后仍沿袭旧有文本形态,是由它的演剧特征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文本演变 戏曲文本 小说文本 文体制约
下载PDF
传承人文积淀 创新点心菜肴——记草庐酒家和她的当家人 被引量:2
14
作者 车驰 《上海商业》 2016年第12期41-45,共5页
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助其成就了三国的一份天下。历史美谈传至民国年间,松江的文人墨客、名流雅土在稻草屋顶的新兴馆杏记酒家欢聚宴饮,飞觞品馔,谈古论今,向老板提出:侮酒家改名为“草庐... 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以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助其成就了三国的一份天下。历史美谈传至民国年间,松江的文人墨客、名流雅土在稻草屋顶的新兴馆杏记酒家欢聚宴饮,飞觞品馔,谈古论今,向老板提出:侮酒家改名为“草庐”,画家白蕉、朱孔阳、陆维钊等即兴舞墨,将行草“草庐”、行书“草庐酒家”,楷书条幅等墨宝留在了酒家,此后,新兴馆杏记酒家的原名悄然淡去,而雅俗共赏的“草庐”酒家名传松江,开张至今,成为了松江地区唯一的一家老字号酒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家 人文积淀 传承 菜肴 点心 创新 松江地区 三顾茅庐
下载PDF
毛泽东恭请名医戴济民参加红军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福林 《党史文汇》 2014年第11期10-11,共2页
刘备三顾茅庐、李勉礼贤下士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良传统的千古典范。而毛泽东恭请名医戴济民参加红军的故事,也是这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优秀品格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毛泽东 红军 尊重知识 三顾茅庐 礼贤下士 中华民族 故事
原文传递
仰空长啸风舒舒 慕天席地真吾庐——简评黎丹其人及咏柴达木诗篇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均 程起骏 程颐工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8年第4期18-23,共6页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号无我,湖南湘潭人。出之显宦之家,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孙、湖南都督谭延阎的表弟,副贡生身。早年曾任甘肃宁州知州、谭延阁的书记官等职。与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有交往。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镇总兵... 黎丹(1871年-1938年),字雨民,号无我,湖南湘潭人。出之显宦之家,为清代云贵总督黎培敬之孙、湖南都督谭延阎的表弟,副贡生身。早年曾任甘肃宁州知州、谭延阁的书记官等职。与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有交往。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镇总兵马麒所赏识,“三顾茅庐”聘为“智囊团”首脑。1914年任西宁道尹。1930年1月,马麒正式任青海省政府主席,委黎丹任委员兼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诗篇 简评 毛泽东同志 辛亥革命 三顾茅庐 书记官 智囊团
下载PDF
孙权用人方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仲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04-109,共6页
论及三国用人方略,一般都称道曹操“唯才是举”和刘备“三顾茅庐”,而很少提到孙权“知人善任”。早在孙策临终时就对孙权作了高度的评价:“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使内部很不... 论及三国用人方略,一般都称道曹操“唯才是举”和刘备“三顾茅庐”,而很少提到孙权“知人善任”。早在孙策临终时就对孙权作了高度的评价:“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于孙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使内部很不稳定的吴国统治维持了较长的时间。王夫之说过:“蜀汉之义正,魏之势强,吴介其间,皆不敌也,而角立不相上下,吴有人焉,足与诸葛颉颃,魏得士虽多,无有及之者也。”他由此得出“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的正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方略 孙权 “唯才是举” 三顾茅庐 知人善任 王夫之
下载PDF
三顾茅庐之后——怎样写好“____让生活更美好”
18
作者 葛欣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3年第10期8-11,共4页
刘备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就带着关羽、张飞及杜小默、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先后三次去隆中,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回去的路上,刘备心花怒放,对诸葛亮有说不完的话。走到一处山道时,路很窄,需要下马前行。刘备紧紧地拉着诸葛亮,生怕他一不... 刘备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就带着关羽、张飞及杜小默、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先后三次去隆中,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回去的路上,刘备心花怒放,对诸葛亮有说不完的话。走到一处山道时,路很窄,需要下马前行。刘备紧紧地拉着诸葛亮,生怕他一不小心掉下悬崖。“拐过这座山,就到了。”刘备对诸葛亮说道。诸葛亮笑而不语。当大家拐过这座山后,都愣住了。前面不是平原,而是一个山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张飞
原文传递
刘备“三顾茅庐”原因再认识
19
作者 王瑞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6,共4页
公元 2 0 7年 ,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究其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 ,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认为 ,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 公元 2 0 7年 ,47岁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究其不辞劳苦“三顾茅庐”之原因 ,学术界一直普遍认为是刘备慕名而往。笔者认为 ,诸葛亮的才能固然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而更主要的使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则是徙居荆州十余年的诸葛亮 ,靠着原来的家族关系和自己杰出的交际才能 ,已经成为荆州地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而客居荆州的刘备要想立足于此地并有所发展 ,就必须求得荆州地主集团的支持。然而 ,当时占据荆州的刘表对刘备是“疑其心、阴御之。”[1](卷三十二 )刘备寄人篱下 ,为了避免刘表生疑 ,他不能够公开直接去求得荆州豪门望族的支持。而客居荆州又与荆州地主集团有密切联系的诸葛亮就成为刘备沟通与荆州地主集团联系的最理想人选 ,故而刘备才有“三顾茅庐”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三顾茅庐 诸葛亮 地主集团 统治阶级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论“三顾茅庐”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20
作者 王晓乔 《文史杂志》 202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津乐道,广泛传播并尽可能学习。在日本,诸葛亮位居“最喜欢的三国十大人物”之首,最深入民心的是他“忠肝义胆、智绝天下”的完美形象。在韩国,无论是文学、语言、艺术,还是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三国演义》都具有深刻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到韩国的大众文化、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三国文化 日韩传统 日韩影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