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学术国际化一瞥——以“三夷教”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鹤 《暨南史学》 2014年第1期451-469,共19页
回顾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国际化第二波中以及新时期三夷教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其特点为:进入了'世界学术之新潮流',直接研究了传统汉籍,发掘和研究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各种新材料,... 回顾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国际化第二波中以及新时期三夷教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其特点为:进入了'世界学术之新潮流',直接研究了传统汉籍,发掘和研究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各种新材料,应用了回鹘文、图像学等新方法,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
原文传递
中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与三夷教
2
作者 施新荣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78-190,共13页
丝绸之路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各国使臣、商贾在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中古时期,兴起于印度的佛教,波斯的袄教、摩尼教,叙利亚的景教等,沿着丝绸之路东向发展,不仅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多有记载,也在丝路沿线留下了诸多遗迹。佛教的... 丝绸之路是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各国使臣、商贾在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中古时期,兴起于印度的佛教,波斯的袄教、摩尼教,叙利亚的景教等,沿着丝绸之路东向发展,不仅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多有记载,也在丝路沿线留下了诸多遗迹。佛教的东传对丝路沿线的政治、文化影响颇大,而三夷教主要在栗特等特殊群体中流传,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唐代的摩尼教信仰——新发现的霞浦资料所见
3
作者 李茹(译) 杨富学(校)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0年第1期-,共15页
前言摩尼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三夷教之一,有关摩尼教在中国传播时间最早见于《佛祖统纪》卷39所记载的延载元年,即公元694年可作为摩尼教正式入华之始。但是,据17世纪明代何乔远编《闽书》史料记载,摩尼教入传中国的时间是在唐高宗时期(6... 前言摩尼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三夷教之一,有关摩尼教在中国传播时间最早见于《佛祖统纪》卷39所记载的延载元年,即公元694年可作为摩尼教正式入华之始。但是,据17世纪明代何乔远编《闽书》史料记载,摩尼教入传中国的时间是在唐高宗时期(650-683)。此后,开元二十年(732)七月,唐玄宗敕令禁止中国人信仰摩尼教,但是,"以其西胡等既是乡法,当身自行,不须科罪"为由,摩尼教只能在胡人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 《佛祖统纪》 史料记载 何乔远 《闽书》 唐高宗 唐代
原文传递
中国学术国际化中的三夷教研究
4
作者 马小鹤 《天禄论丛》 2015年第1期1-21,共21页
论文回顾了中国三夷教研究在学术国际化的第一波、第二波和新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融入“世界学术新潮流”;直接研究传统汉籍;发掘并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新材料;应用考古学、图像学、回鹘文等新... 论文回顾了中国三夷教研究在学术国际化的第一波、第二波和新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融入“世界学术新潮流”;直接研究传统汉籍;发掘并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新材料;应用考古学、图像学、回鹘文等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
下载PDF
敦煌與絲綢之路多元宗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5
作者 劉拉毛卓瑪 黄麗螢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9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2018年5月5—8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主辦,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承辦的“敦煌與絲綢之路多元宗教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開... 2018年5月5—8日,由敦煌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宗教學會主辦,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承辦的“敦煌與絲綢之路多元宗教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莫高窟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學者相聚敦煌,圍繞“敦煌古代宗教與絲綢之路多元宗教文化關係”“三夷教及其在絲綢之路沿线的傳播”“絲綢之路沿綫的宗教文化交流”“敦煌與中亞、印度石窟藝術”“敦煌、絲綢之路之相關歷史文化研究”等五個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進一步促進了敦煌古代宗教與絲綢之路沿綫多元宗教文化關係的研究。本次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包括綜述等)共97篇,50餘位專家、學者先後發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 古代宗 文化交流 敦煌研究院 佛學 敦煌莫高窟 國社
下载PDF
唐代洛阳“三夷教”述论
6
作者 郭海涛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6-49,共4页
唐代洛阳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由外来移民传入,在外来移民中传播,统称为"三夷教"。"三夷教"在洛阳建寺传道,举行宗教活动,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宗教传播特色,并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的扶持或限制。诚然"三夷教"... 唐代洛阳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由外来移民传入,在外来移民中传播,统称为"三夷教"。"三夷教"在洛阳建寺传道,举行宗教活动,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宗教传播特色,并受到当时政治势力的扶持或限制。诚然"三夷教"并非是唐代社会的主流宗教,但是"三夷教"的传播与发展使当时的唐东都洛阳呈现出多元化的信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洛阳
下载PDF
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看唐代外来宗教发展
7
作者 阴星月 《文物世界》 2018年第1期35-37,42,共4页
唐朝初,由于持"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不少外来宗教得以进入中国,但最后仅有以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三大外来宗教组成的"三夷教"之说能够留在世人的视线中。那么需要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迅速从众多外来宗教中... 唐朝初,由于持"一视同仁"的开放态度,不少外来宗教得以进入中国,但最后仅有以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三大外来宗教组成的"三夷教"之说能够留在世人的视线中。那么需要怎样的发展战略才能迅速从众多外来宗教中脱颖而出,并立足于唐代至少二百五十年呢?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看,笔者以为想要在唐朝时迅速发展宗教,需先以上层统治者为发展契机,融合主流宗教,并深入本土文化才能得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大秦景流行中国碑
下载PDF
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
8
作者 裘梧 《哲学门》 2006年第2期294-294,295-299,共6页
敦煌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般被认为是一座“佛教都市”,这主要是因为敦煌的石窟、壁画和藏经洞经卷中,佛教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对敦煌宗教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也是对佛教艺术、文献和僧尼社会生活的研究。虽然关于敦煌的其他宗教,如道教... 敦煌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般被认为是一座“佛教都市”,这主要是因为敦煌的石窟、壁画和藏经洞经卷中,佛教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对敦煌宗教的研究,很大一部分也是对佛教艺术、文献和僧尼社会生活的研究。虽然关于敦煌的其他宗教,如道教、三夷教以及民间宗教等,也有很多论文和专著问世,但仍很难扭转人们的这种看法(当然,敦煌的道教、摩尼教、景教的写本,对于这些宗教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宗 社会史研究 藏经洞 艺术 敦煌 摩尼 民间宗
原文传递
中古时期三夷教的消亡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9
作者 夏金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3,173-174,共8页
关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主题,学界对于四个现存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都有正面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这里拟从另一视角出发,取中古史上已经消失的三夷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为例,分析它们在内地传播过程中遭遇失败... 关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主题,学界对于四个现存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都有正面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这里拟从另一视角出发,取中古史上已经消失的三夷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为例,分析它们在内地传播过程中遭遇失败的原因,并与佛、道教的实践行为进行比较,从反面说明外来宗教中国化,必须坚持"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增进人民的福祉"两个基本原则。否则,外来宗教在中国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宗 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