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和完善(1962-1966)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德英 陈梦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2期94-110,2,共18页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的凸显,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此,毛泽东提出要建设后方工业基地,加强三线建设,做好打防御战的准备。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吃穿用"与国防建设的...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的凸显,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此,毛泽东提出要建设后方工业基地,加强三线建设,做好打防御战的准备。在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吃穿用"与国防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体现在"三五"计划中,表现为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无法保证"吃穿用"和国防建设都充分发展。1964年,由于美国扩大在越南的侵略,战火蔓延到中国边境,国家建设中的国防需要占了上风,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出台。这是党中央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此后,党中央积极寻求发展"吃穿用"与国防建设之间矛盾的解决,提出了在有限资金条件下进行建设的方法。同时,为节约建设资金,党中央主要领导在实地考察和参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三线建设在不过多占用"吃穿用"投资的情况下合理运行。不仅如此,三线建设还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吃穿用"的发展,使三线建设战略决策逐渐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决策备战 三五计划
下载PDF
从“一五”到“十一五”:十一个“五年”档案
2
作者 蒋海洋 曹钰 《人民论坛》 2005年第10期23-23,2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国民经济计划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五五”计划 “四五”计划 三五计划 “十一五”规划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战备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国新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54,共10页
战备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战备问题则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水平确有进行一番梳理的必要。由于本次年会设... 战备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战备问题则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水平确有进行一番梳理的必要。由于本次年会设定的题目只是60年代的战备,不包括70年代及其以后,在叙述对象上不免有所局限,因为真正有争论或意见存有分歧的恰恰是70年代发生的那些事。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撰写三线研究综述,这就使本题目的写作进一步受到局限,因为三线建设与战备问题是分不开绕不过的,二者的厚薄关系是呈反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战备问题 战备形势 战备口号 三五计划 “一号命令”战备与“文革”
原文传递
从一五到九五我们如何走过
4
《价格辑刊》 2001年第3期34-35,20,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计划经济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四五”计划 “五五”计划
下载PDF
周恩来与一波三折的“三五”计划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忠 《党史博采(上)》 2016年第2期19-23,共5页
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经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到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q... 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经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到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这一过程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顶着汹涌的"文化大革命"狂潮的冲击与破坏的巨大压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计划 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 国务院总理 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 毛泽东
下载PDF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与实施(1966-1970年)《我国五年计划编制与实施的历史回顾》连载之三
6
作者 曹文炼 张力炜 《中国产经》 2018年第5期64-73,共10页
编制“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的转变 按照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排序,第三个五年计划应该是指1963-1967这五年的计划。然而,由于发生了“大跃进”的错误,第二个五年计划实际上被冲掉了,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仅仅是关于“... 编制“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的转变 按照前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排序,第三个五年计划应该是指1963-1967这五年的计划。然而,由于发生了“大跃进”的错误,第二个五年计划实际上被冲掉了,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仅仅是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1961年底,计划主管部门曾经提出来一个编制7至10年的长期规划建议,后来中央根据当时的形势,否定了这个设想,确定首要任务是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五年计划 计划编制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连载 历史 三五计划 “二五”计划 “大跃进”
下载PDF
“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格局下的央地财政关系
7
作者 王丹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5,共13页
本文尝试以地方政府的上解支出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补助为切入点,探讨“三五”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总额分成”体制下央地共享财政收入的分配呈现出向地方倾斜的特征,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中央工业布局、区域布局战... 本文尝试以地方政府的上解支出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补助为切入点,探讨“三五”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总额分成”体制下央地共享财政收入的分配呈现出向地方倾斜的特征,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中央工业布局、区域布局战略的顶层设计对财政收入分配及央地财政关系的直接影响。对于“战备”的强调以及三线建设的启动使中央政府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具有集中倾向,但在财政收入方面反而由于地方上解义务的不断下调而呈现分权趋势,这也为后来中央政府的财力不足与财政体制改革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五计划 央地关系 财政管理体制 “总额分成” 三线建设
下载PDF
三线决策与西部开发
8
作者 汪红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2-24,共3页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三线决策对西部的影响极为深远,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回顾这段曲折的历程,探讨其成败得失,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着...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从战备出发调整生产力布局,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重大决策。三线决策对西部的影响极为深远,奠定了西部工业的基础。回顾这段曲折的历程,探讨其成败得失,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西部开发 三五计划
下载PDF
新中国经济发展两大历史拐角的成因及启示
9
作者 赵梦涵 李维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298,共2页
赵梦涵、李维林撰文《新中国经济发展两大历史拐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指出,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两个影响很大的历史拐角,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本应进入“二五”计划却转化为“大跃进”;二是上世纪60年代调整成功后本应顺利进... 赵梦涵、李维林撰文《新中国经济发展两大历史拐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指出,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两个影响很大的历史拐角,一是“一五”计划的完成本应进入“二五”计划却转化为“大跃进”;二是上世纪60年代调整成功后本应顺利进入“三五”计划,却转化为“文化大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历史 成因 “文化大革命” “二五”计划 “一五”计划 三五计划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国际局势的变动和三线建设的决策与实施
10
作者 董颖 《呼兰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三线建设 国际局势 三五计划 备战计划 经济建设 工业
下载PDF
周恩来指导秦皇岛发展的一次重要指示
11
作者 吕洪文 吕菊平 《党史博采(上)》 2017年第12期47-48,共2页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到了1970年国家“三五”计划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进展,国家“四五”国民经济计划未能如期推出。制订科学的“四五”计划是推进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因而成为当时全国以及各...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到了1970年国家“三五”计划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进展,国家“四五”国民经济计划未能如期推出。制订科学的“四五”计划是推进国民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因而成为当时全国以及各地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1970年8月,周恩来总理来到秦皇岛指导工作,对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对秦皇岛市制订“四五”计划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有力推动了秦皇岛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当时秦皇岛市与周边昌黎、卢龙、抚宁、青龙各县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格局,奠定了秦皇岛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市管县体制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市 周恩来 国民经济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大革命” 三五计划 工农业生产 合作一体化
下载PDF
对当前人口再生产领域中无序现象的思考
12
作者 裴刚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7-49,共3页
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全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由“三五”计划期间的2.73%降到1971-1987年的1.56%,妇女的总相生育率由... 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全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由“三五”计划期间的2.73%降到1971-1987年的1.56%,妇女的总相生育率由1970年的5.8孩降到1981年的2.6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再生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无序 三五计划 平均增长率 七十年代 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
下载PDF
周恩来与遭受“文革”破坏的“三五”计划
13
作者 徐忠 《党史博览》 2017年第5期10-14,共5页
回顾周恩来在1966年至1970年期间顶着“文化大革命”狂潮冲击与破坏的巨大压力,制订和实施“三五”计划的历史贡献.具有以史为鉴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三五计划 周恩来 “文革” “文化大革命” 以史为鉴 历史贡献
原文传递
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
14
作者 温铁军 《党政干部文摘》 2006年第1期6-7,共2页
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54年的三个中史1号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工作 三五计划 国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文献资料 50年代 线
原文传递
邓小平与攀枝花的开发建设
15
作者 牟来斌 《巴蜀史志》 2015年第2期47-50,共4页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从存在严重战争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从存在严重战争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 邓小平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开发 三五计划 毛泽东同志 中央领导人 战争威胁
下载PDF
六十年坎坷 花甲子辉煌(续)——祝贺河北省六十年国庆
16
作者 费建钧 《统计与管理》 2010年第2期5-6,共2页
6.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63年到1965年。按国家决定,继续调整经济,“三五”计划推迟编制执行。(1)整顿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公社一级所有制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关键词 河北省 经济调整时期 人民公社体制 坎坷 国庆 三五计划 基本核算单位 所有制
下载PDF
回眸:共和国历史上的九个“五年计划”
17
作者 陈明显 《前线》 2000年第5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体系 工业体系 中期经济计划 经济计划 工业系统 工农业总产值 三五计划
下载PDF
计委、经委、体改委 宏观管理的三驾马车
18
作者 刘瀛璐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9期40-44,共5页
身为国务院"长子"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谓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这不仅因为它"兼容并包"式的华丽亮相,更是因为有着一份扎实的"简历"。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身为国务院"长子"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谓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这不仅因为它"兼容并包"式的华丽亮相,更是因为有着一份扎实的"简历"。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三合一的巨大动作,使多年的"计划"从宏观调控部门视线中淡出,也浓缩着时代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调控部门 国家经贸委 国家计委 机构改革方案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三五计划 邹家华 国家经委
下载PDF
印度政府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是这样运行的
19
作者 李亚军 《天津社会保险》 2014年第6期40-42,共3页
1995年印度整合各邦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了中央和邦两级财政融资(包括现金和实物给付的家计调查)新制度。在印度缴费型养老保障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作为安全网的非缴费型养老金的作用更加突出。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是对二... 1995年印度整合各邦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建立了中央和邦两级财政融资(包括现金和实物给付的家计调查)新制度。在印度缴费型养老保障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作为安全网的非缴费型养老金的作用更加突出。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是对二元经济、高贫困率和赤贫率以及无业和非正规就业比例很高的国情的适应。一、印度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发展概述印度在三五计划(1 9 6 0~1965)中提出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任务,由地方政府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计划 三五计划 财政融资 非正规就业 家计调查 国家养老金 二元经济 福利水平
下载PDF
水会懂得你是谁
20
作者 王澄波 高云龙 《东北之窗》 2016年第17期28-29,共2页
当飞机在拉萨机场降落,水利技术专家杨春风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一测他的心率,已经达到了140次/分。在高原的第二天,他就起不来床了。大家一看杨春风,有地方就坐,有地方就躺,脸色青蜡,体重下降,一天一个样。这情况明显不对,岳伟赶... 当飞机在拉萨机场降落,水利技术专家杨春风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一测他的心率,已经达到了140次/分。在高原的第二天,他就起不来床了。大家一看杨春风,有地方就坐,有地方就躺,脸色青蜡,体重下降,一天一个样。这情况明显不对,岳伟赶紧带他去检查,结果是高原反应诱发了甲亢。杨春风200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在大连旅顺自来水公司做技术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技术 大连旅顺 索县 杨春风 拉萨机场 三五计划 王雷 用水情况 中学老师 管线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