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初报刊媒介抗日舆论的形成——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中心
1
作者 代祥 唐仁义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0-76,共7页
报刊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是促进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甲午战争后,报刊媒介对日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师日”到“反日”“抗日”的转变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初,尤其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日本的侵华野心更... 报刊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是促进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变化的重要因素。甲午战争后,报刊媒介对日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师日”到“反日”“抗日”的转变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初,尤其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日本的侵华野心更加明显,报刊媒介中的抗日言论也日趋激烈,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退让政策遭到报刊舆论的谴责和抨击;二是全社会主张武力抗日的言论日趋坚定;三是坚持全面、长期的抗战舆论日渐成熟。30年代报刊媒介日趋激烈的抗日言论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基础,也为此后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媒介 抗日舆论 ·二八淞沪抗战
下载PDF
从《申报》看“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各方支援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琼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2期45-47,共3页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申报》以强硬抗日、救国御侮的严明立场,积极参与,放言议论,高度赞赏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勇抗敌,就全社会各方积极支援抗日救国的情况进行全面报道,发出了"抗日爱国"最强音。
关键词 《申报》 ·二八淞沪抗战 社会支援
下载PDF
蓝天碧血祭飞将——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3
作者 寿魁成 《江苏地方志》 2004年第2期37-38,共2页
在巍峨秀丽的南京紫金山北麓,有一座风格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壮观的仿古建筑群,它就是闻名中外、世界第一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关键词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二八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爱国主义精神
下载PDF
抗日名将蔡廷锴与记者
4
作者 楚汉 《文史春秋》 2002年第6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将军 ·二八淞沪抗战 蔡廷锴 抗日 和亲 纪念日 经历 记者采访 讲述 笔记
原文传递
华侨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贡献
5
作者 张永汀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海外华侨在“一&... 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支持十九路军抗日,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就海外华侨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精神上积极鼓励十九路军抗战,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日军民,开展国民外交和各种抵制日货的活动作一个论述,以纪念他们对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二八淞沪抗战 贡献
下载PDF
爱国爱民 流芳千古——纪念蔡廷锴将军
6
作者 张克明 《广东党史》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蔡廷锴将军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一生,为祖国为人民,流血流汗,竭忠尽力.他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一·二八"淞沪抗战抵抗日寇;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号召联共反蒋抗日;后来,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组织中国... 蔡廷锴将军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一生,为祖国为人民,流血流汗,竭忠尽力.他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一·二八"淞沪抗战抵抗日寇;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号召联共反蒋抗日;后来,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开展反蒋民主运动.建国后,蔡将军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他毕生为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 将军 蔡廷锴 北伐 ·二八淞沪抗战 同盟 日寇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主促进会 人民
下载PDF
抗日名将孙明瑾
7
作者 臧斌 《江苏地方志》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孙明瑾(1907-1943),字玉轩,宿迁市宿城区人。1925年崇实中学毕业,任小学教师2年,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后人军事交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任无线电通讯员。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193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官。... 孙明瑾(1907-1943),字玉轩,宿迁市宿城区人。1925年崇实中学毕业,任小学教师2年,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后人军事交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任无线电通讯员。1935年考入陆军大学。193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官。日军侵华,孙明瑾请缨杀敌,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和师部参谋等职。曾参加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南昌会战等战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军 抗日 ·二八淞沪抗战 侵华 日军 通学 军事 参谋 金陵大学 宿迁市
下载PDF
浙江籍三营附和庙行大捷
8
作者 张建基 《浙江方志》 2000年第4期72-75,共4页
庙行大捷,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次重要战役。日军出动约2万人对庙行发动总攻,在19路军一部的支援下,第5军官兵在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经三昼夜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猖狂进攻。是役,歼敌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在... 庙行大捷,是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次重要战役。日军出动约2万人对庙行发动总攻,在19路军一部的支援下,第5军官兵在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经三昼夜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猖狂进攻。是役,歼敌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在庙行血战中,第5军88师三位营附徐旭、卢志豪、吕义灏壮烈殉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正气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 张治中 ·二八淞沪抗战 19路军 中将 将军 发动 军官 爱国主义 官兵
全文增补中
邓洸和两次淞沪抗战
9
作者 张建基 《福建史志》 2003年第5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邓洸 生平 南京国民政府 ·二八淞沪抗战
下载PDF
蒋介石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谦平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1,M0003,M0004,共18页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由“一边交涉、一边抵抗”转变为“积极抵抗、预备交涉”。为了支援第19路军抗战,蒋介石于2月上旬将两个德械师组成第5军,以第19路军名义驰援上海。由于日本向淞沪地区增...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与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由“一边交涉、一边抵抗”转变为“积极抵抗、预备交涉”。为了支援第19路军抗战,蒋介石于2月上旬将两个德械师组成第5军,以第19路军名义驰援上海。由于日本向淞沪地区增兵,迫使蒋介石对淞沪抗战“必死力一拼”。但他也认识到中国的实力不足以赢得淞沪战事,因而决定采取“对沪事取和缓,勿使扩大”的政策。“积极抵抗、预备交涉”政策的着眼点在于抵抗,抵抗之目的是要促使英美国家出面阻止日本对上海地区的军事侵略;一·二八淞沪抗战达到了抗击日本侵略、迫使英美出面干预的目的;提升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主义激情,为局部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二八淞沪抗战 积极抵抗预备交涉 英美调停 局部抗战
原文传递
华侨与十九路军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明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43-48,共6页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福建事变是奠定十九路军历史地位的两大事件。这两大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得到了华侨的积极响应和热诚援助。本文分析华侨对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爱国义举的援助和支持,特别是华侨对十九路军入闽后的“模范省”建设及... 一.二八淞沪抗战与福建事变是奠定十九路军历史地位的两大事件。这两大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得到了华侨的积极响应和热诚援助。本文分析华侨对十九路军抗日反蒋爱国义举的援助和支持,特别是华侨对十九路军入闽后的“模范省”建设及在福建事变中的影响与作用。作者认为,华侨对十九路军爱国救国壮举的热情支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它作为中国革命重要推动力量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十九路军 ·二八淞沪抗战 福建事变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纪念
12
作者 孙阳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第3期28-35,共8页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和抗战精神为主,方式主要包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借助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旨在树立正面的革命形象、抨击国民党的投降卖国、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二八淞沪抗战 纪念活动
原文传递
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的蒋介石与汪精卫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如平 《抗战史料研究》 201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为了对付粤方,重返权力中枢,第二次下野后的蒋介石不得不主动拉拢和推崇汪精卫,实行蒋汪合作。蒋汪合作不仅对解决一·二八事变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使国民党权力中枢得以重新组合。一·二八淞沪抗战使蒋介石重新掌握军政大权,... 为了对付粤方,重返权力中枢,第二次下野后的蒋介石不得不主动拉拢和推崇汪精卫,实行蒋汪合作。蒋汪合作不仅对解决一·二八事变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使国民党权力中枢得以重新组合。一·二八淞沪抗战使蒋介石重新掌握军政大权,蒋汪合作亦由"汪为首蒋为辅"逐渐转变为"蒋为首汪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八淞沪抗战 蒋介石 汪精卫 蒋汪合作
原文传递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义勇军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一帆 《抗战史料研究》 201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爱国军队举行的一次民族自卫战争,同时也是武装民众自发参与的一场反对日本侵略的正义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的完整,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民众自发地组成义勇军与中国守军一起同仇敌忾,以...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爱国军队举行的一次民族自卫战争,同时也是武装民众自发参与的一场反对日本侵略的正义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领土的完整,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民众自发地组成义勇军与中国守军一起同仇敌忾,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积极投入到对日作战、后勤保障、受伤官兵救护等战地工作中去,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第一次显示出全民抗战的强大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八淞沪抗战 义勇军 爱国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陆军工兵学校概述——1932年8月南京建校至1949年12月重庆起义
15
作者 郁长军 姜梦飞 《黄埔》 2021年第1期77-82,共6页
一、南京建校与抗战实际密切结合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当时中国陆军只有一个独立工兵团。为加紧整军备战,1932年8月16日,陆军工兵学校在南京光华门外创建,校长为林柏森少将(广东省蕉岭人,保定... 一、南京建校与抗战实际密切结合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当时中国陆军只有一个独立工兵团。为加紧整军备战,1932年8月16日,陆军工兵学校在南京光华门外创建,校长为林柏森少将(广东省蕉岭人,保定军校工兵科9期,日本高级军工学校高级班毕业)。1935年起,蒋介石兼任校长,林柏森升为中将教育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军校 整军备战 八事变 ·二八淞沪抗战 陆军 蒋介石
原文传递
试论一·二八淞沪抗战周年祭活动
16
作者 程皓 《抗战史料研究》 201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1933年1月28日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一周年纪念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从这年初开始,社会各界纷纷发起一·二八周年祭活动,以各种形式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这对鞭挞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肯定广大爱... 1933年1月28日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一周年纪念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十分恶劣。从这年初开始,社会各界纷纷发起一·二八周年祭活动,以各种形式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这对鞭挞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肯定广大爱国官兵的历史贡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凝聚全国救亡力量,团结海内外同胞一致抗日,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八淞沪抗战 周年祭 第十九路军
原文传递
一·二八淞沪抗战研究综述
17
作者 魏延秋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第6期26-28,共3页
对一·二八淞沪战役的研究,学界历来比较重视,成果颇丰。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战役相关情况,以及历史地位、意义等方面,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可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二八淞沪抗战 抗日战争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祖父项松茂是商界民族英雄
18
作者 项秉仁 《世纪》 2020年第2期88-92,共5页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 2020年是祖父项松茂140周年诞辰。祖父的英名,真正知道的人甚少。如果说起固本肥皂,可能上海滩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所耳闻。固本肥皂在上世纪初以质优价廉深得中国百姓的喜爱,是驰名全国的民族品牌。祖父和五洲大药房不仅是国货企业的一面旗帜,而且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祖父为营救"五洲"11位员工(义勇军战士)被日寇秘密杀害,成为商界的民族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英雄 义勇军 有所耳闻 ·二八淞沪抗战 商界 肥皂 固本
原文传递
为民族生存而战——张治中与一·二八淞沪抗战
19
作者 李攀 《黄埔》 2022年第3期12-16,共5页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习仲勋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是同我们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邓颖超也曾评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习仲勋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是同我们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邓颖超也曾评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他就是两次率部血战淞沪、有着“和平将军”之称的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张治中 习仲勋 爱国将领 ·二八淞沪抗战 邓颖超 和平 共产党
原文传递
我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回忆
20
作者 宋希濂 《黄埔》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淞沪请缨1932年1月,日本人在上海多次挑衅,国民政府多方媚日,命令上海市政府取消抗日救国会,并令驻防上海的19路军撤退。1月28日晚11时,日军突然向驻守闸北的19路军袭击,19路军奋起抵抗,获得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
关键词 19路军 救国会 国民政府 ·二八淞沪抗战 上海市政府 驻防 闸北 日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