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花间》范式”及其批评
1
作者
刘桂华
刘茜茜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花
间
集》
“《
花
间
》
范式
”
批评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词学批评理论初探
2
作者
刘贵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96-99,共4页
古代词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词学创作理论,而且在丰富的批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词学批评理论。这些词学批评理论影响并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有“《花间》范式”批评...
古代词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词学创作理论,而且在丰富的批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词学批评理论。这些词学批评理论影响并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有“《花间》范式”批评、本色当行批评、雅正批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批评理论
“《
花
间
》
范式
”批评
本色当行批评
雅正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判杭词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晓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239-240,共2页
东坡词作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后世之深远,亦为可叹。苏轼通判杭州期间,创作了其词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学界对这类判杭词的研究,多不为重视。本文试从苏轼判杭词创作概貌、原因、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揭示此类判杭词具有应歌体的...
东坡词作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后世之深远,亦为可叹。苏轼通判杭州期间,创作了其词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学界对这类判杭词的研究,多不为重视。本文试从苏轼判杭词创作概貌、原因、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揭示此类判杭词具有应歌体的浅近体式以及蕴涵的一些笔意深折的政治情怀,为后来苏轼革新词风提高词品、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杭词
应歌体
花
间
范式
笔意深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特色及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燕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5-71,共7页
"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描写多与闺阁庭院相关;虚拟化园林摹写方式的出现,是《花间词》作者个人的审美与创作经验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选择,这种摹写方式与"花间范式"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和美感特质水乳交...
"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描写多与闺阁庭院相关;虚拟化园林摹写方式的出现,是《花间词》作者个人的审美与创作经验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选择,这种摹写方式与"花间范式"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和美感特质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彼此难分;与前代的诗歌空间相比,花间范式的词作在虚拟和幽闭的角度上达到了一种极致,对明清小说、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说是花间词的接受、传播、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文化意义上而言,花间范式的词作所营造的空间,揭示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
间
范式
《
花
间
词》
纸上园林
空
间
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楼深巷狂游遍——中国古代文人流连秦楼楚馆的心路历程
5
作者
王艳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8,共5页
秦楼楚馆曾经是古代文人十分自然的一种选择。在那里,他们一方面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创造出风光旖旎的诗词范式;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流连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在理性世界中将其排斥。
关键词
歌妓情结
花
间
范式
心理积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寂寞文士的心灵悲歌——论温庭筠词中的孤独感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世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心灵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词
孤独感
花
间
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7
作者
叶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于我们反思"花间"的本意及其诗学特质。《花外》与《花上》,不只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是返观"花间范式"并将其研究推向精细化的重要路径。在东亚汉文学的比较视野下,《花间》《花外》《花上》三者在语言、文体、风格、著述形式、作者身份等方面的异同,或可为中国词史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视角,亦可与已成熟的"花间""东坡""清真"三种词审美范式形成新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花
上集》
绮语禅
《
花
外集》
花
间
范式
东亚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欧阳修对花间范式的接受及其影响
8
作者
陈明霞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3期47-53,共7页
花间范式自确立以来,引起了历代文人的普遍关注,就北宋而言,人们对于它的文学接受表现在对于花间范式的模拟上。不同的词家因为经历、观念等不同,其接受的角度也不同。其中以欧阳修对于花间范式的接受最为全面,也最接近花间词的原貌:它...
花间范式自确立以来,引起了历代文人的普遍关注,就北宋而言,人们对于它的文学接受表现在对于花间范式的模拟上。不同的词家因为经历、观念等不同,其接受的角度也不同。其中以欧阳修对于花间范式的接受最为全面,也最接近花间词的原貌:它既接受了花间词善写艳情的内容范式,又接受了花间词镂金错彩的艺术风格范式,显示出了士大夫情趣与平民情趣交融的特点。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欧阳修有合体的观念;二是词学背景宽松,欧阳修接受了花间集序词以娱情的观念;三是欧阳修有喜俗的性格。虽说欧阳修是北宋词人中对于花间范式接受最全面的词人,但是他的词也呈现出与花间词不同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词中主人公心绪的展示;二是词心相对和婉。欧阳修花间范式的词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关注,他们对于其花间范式词接受态度、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接受过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花间词的再接受,还反映了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其词体独立性渐渐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花
间
范式
接受
再接受
词体弱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抒情主体的转移看词“别是一家”
9
作者
方坚铭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抒情主体的转移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从抒情主体转移的角度,来考察词“别是一家”的文体特质。首先,比较了诗、词中抒情主体转移现象的异同,由于“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所限制,导致了词的抒情主体以歌妓为主。其次,本文...
抒情主体的转移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从抒情主体转移的角度,来考察词“别是一家”的文体特质。首先,比较了诗、词中抒情主体转移现象的异同,由于“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所限制,导致了词的抒情主体以歌妓为主。其次,本文从文化背景和创作主体两个角度,考察这种现象之所以形成。认为:燕乐风俗、歌妓制度是词之抒情主体转移的文化背景;文人士大夫的双重性格是词的抒情主体转移的必要条件。最后,分析了花间词和“花间范式”,认为“花间范式”是抒情主体转移所造成的词体定型,由于后代词人皆以花间词为“鼻祖”,由此确定了词的那种“要眇宜修”、幽隐深微的文体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主体转移
燕乐风俗
歌妓制度
双重性格
花
间
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间》范式”及其批评
1
作者
刘桂华
刘茜茜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湖北师范学院重点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7y128
2006A01)
文摘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关键词
《
花
间
集》
“《
花
间
》
范式
”
批评标准
Keywords
"HuaJian Ji"
creation model
criticism standard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词学批评理论初探
2
作者
刘贵华
机构
湖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96-99,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2004D246)
文摘
古代词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词学创作理论,而且在丰富的批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词学批评理论。这些词学批评理论影响并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有“《花间》范式”批评、本色当行批评、雅正批评等。
关键词
词学批评理论
“《
花
间
》
范式
”批评
本色当行批评
雅正批评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判杭词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马晓静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年第S2期239-240,共2页
文摘
东坡词作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后世之深远,亦为可叹。苏轼通判杭州期间,创作了其词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学界对这类判杭词的研究,多不为重视。本文试从苏轼判杭词创作概貌、原因、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揭示此类判杭词具有应歌体的浅近体式以及蕴涵的一些笔意深折的政治情怀,为后来苏轼革新词风提高词品、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判杭词
应歌体
花
间
范式
笔意深折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特色及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燕萍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5-71,共7页
文摘
"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描写多与闺阁庭院相关;虚拟化园林摹写方式的出现,是《花间词》作者个人的审美与创作经验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选择,这种摹写方式与"花间范式"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和美感特质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彼此难分;与前代的诗歌空间相比,花间范式的词作在虚拟和幽闭的角度上达到了一种极致,对明清小说、戏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说是花间词的接受、传播、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文化意义上而言,花间范式的词作所营造的空间,揭示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
花
间
范式
《
花
间
词》
纸上园林
空
间
特色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楼深巷狂游遍——中国古代文人流连秦楼楚馆的心路历程
5
作者
王艳平
机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8,共5页
文摘
秦楼楚馆曾经是古代文人十分自然的一种选择。在那里,他们一方面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创造出风光旖旎的诗词范式;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流连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在理性世界中将其排斥。
关键词
歌妓情结
花
间
范式
心理积习
Keywords
entertaine-prostitute complex
Huajian style
psychological inveterate habit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寂寞文士的心灵悲歌——论温庭筠词中的孤独感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世立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文摘
温庭筠词的孤独感主要通过美人遭冷落的抒情模式展现,冷静、孤寂的环境氛围,回忆、梦境等细致入微的心理以及传神的动作和神态等是传达这种孤独的具体手段。结合古典诗歌比兴象征传统及温庭筠的失意人生分析,词中孤独感实际是词人寂寞心灵的写照。
关键词
温庭筠
词
孤独感
花
间
范式
Keywords
Wen Tingyun
Ci
loneliness
the Huajian paradigm
分类号
I222.8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7
作者
叶晔
机构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文摘
日本室町后期的五山汉诗选集《花上集》,据《花间集》改名而来。较之王沂孙《花外集》在词体内部对"花间范式"的突破,《花上集》因其"词外""方外""域外"的特征,造成了多种距离下的陌生感,有助于我们反思"花间"的本意及其诗学特质。《花外》与《花上》,不只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还是返观"花间范式"并将其研究推向精细化的重要路径。在东亚汉文学的比较视野下,《花间》《花外》《花上》三者在语言、文体、风格、著述形式、作者身份等方面的异同,或可为中国词史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视角,亦可与已成熟的"花间""东坡""清真"三种词审美范式形成新的对话。
关键词
《
花
上集》
绮语禅
《
花
外集》
花
间
范式
东亚文学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欧阳修对花间范式的接受及其影响
8
作者
陈明霞
机构
铜仁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3期47-53,共7页
文摘
花间范式自确立以来,引起了历代文人的普遍关注,就北宋而言,人们对于它的文学接受表现在对于花间范式的模拟上。不同的词家因为经历、观念等不同,其接受的角度也不同。其中以欧阳修对于花间范式的接受最为全面,也最接近花间词的原貌:它既接受了花间词善写艳情的内容范式,又接受了花间词镂金错彩的艺术风格范式,显示出了士大夫情趣与平民情趣交融的特点。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欧阳修有合体的观念;二是词学背景宽松,欧阳修接受了花间集序词以娱情的观念;三是欧阳修有喜俗的性格。虽说欧阳修是北宋词人中对于花间范式接受最全面的词人,但是他的词也呈现出与花间词不同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词中主人公心绪的展示;二是词心相对和婉。欧阳修花间范式的词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关注,他们对于其花间范式词接受态度、角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接受过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花间词的再接受,还反映了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其词体独立性渐渐弱化的过程。
关键词
欧阳修
花
间
范式
接受
再接受
词体弱化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抒情主体的转移看词“别是一家”
9
作者
方坚铭
机构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文摘
抒情主体的转移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从抒情主体转移的角度,来考察词“别是一家”的文体特质。首先,比较了诗、词中抒情主体转移现象的异同,由于“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所限制,导致了词的抒情主体以歌妓为主。其次,本文从文化背景和创作主体两个角度,考察这种现象之所以形成。认为:燕乐风俗、歌妓制度是词之抒情主体转移的文化背景;文人士大夫的双重性格是词的抒情主体转移的必要条件。最后,分析了花间词和“花间范式”,认为“花间范式”是抒情主体转移所造成的词体定型,由于后代词人皆以花间词为“鼻祖”,由此确定了词的那种“要眇宜修”、幽隐深微的文体特质。
关键词
抒情主体转移
燕乐风俗
歌妓制度
双重性格
花
间
范式
Keywords
Lyric Sub ject Shift
Custom of Court Music
System of Singing Girls and Prostitutes
Dual Characters
Huajian Patter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花间》范式”及其批评
刘桂华
刘茜茜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古代词学批评理论初探
刘贵华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轼判杭词研究
马晓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特色及意义
罗燕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楼深巷狂游遍——中国古代文人流连秦楼楚馆的心路历程
王艳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寂寞文士的心灵悲歌——论温庭筠词中的孤独感
王世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花外》与《花上》:比较视野下的“花间范式”
叶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欧阳修对花间范式的接受及其影响
陈明霞
《中国韵文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抒情主体的转移看词“别是一家”
方坚铭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