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的自俘获现象及其周期调制效应 被引量:43
1
作者 王冠芳 傅立斌 +1 位作者 赵鸿 刘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003-5013,共11页
研究了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BEC)的自俘获现象(self-trapping).在平均场近似下通过相平面(phasespace)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自俘获的机理:1)势阱中的粒子数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相对相位随时间单调变化(running-phase);2)势阱... 研究了双势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BEC)的自俘获现象(self-trapping).在平均场近似下通过相平面(phasespace)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种自俘获的机理:1)势阱中的粒子数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相对相位随时间单调变化(running-phase);2)势阱中的粒子数和相对相位都在平衡点附近振动.研究了周期调制场对自俘获现象的影响,发现发生自俘获现象的相变参数能够被周期场非常有效的调制,从而在弱相互作用BEC体系中也可以观察到自俘获现象.还研究了多体量子涨落对自俘获现象的影响,讨论了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对凝聚体自俘获现象进行观察和周期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自俘获 双势阱 周期调制 玻色-爱因斯坦 凝聚体系 调制效应 双势阱 周期场 俘获 相对相位 平均场近似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有关氢键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海燕 曾艳丽 +1 位作者 孟令鹏 郑世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氢键是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对物质的性质有很大影响,在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对已研究的氢键体系,从其类型、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和评论.
关键词 氢键 相互作用 分子间 分子内 性质 物质 领域 化学 生物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两种联苯酚类化合物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葛敏 赵红卫 +3 位作者 张增艳 王文锋 余笑寒 李文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3-1066,共4页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得了295K时2,2′-二羟基联苯(2,2′-biphenol,2BP)和4,4′-二羟基联苯(4,4′-biphenol,4BP)在0.1 ̄1.6THz波段的光谱.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同分异构体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内的吸收谱有显著的差异.结合量子化学计算,2B...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得了295K时2,2′-二羟基联苯(2,2′-biphenol,2BP)和4,4′-二羟基联苯(4,4′-biphenol,4BP)在0.1 ̄1.6THz波段的光谱.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同分异构体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内的吸收谱有显著的差异.结合量子化学计算,2BP中的两个羟基间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在1.45THz的运动模式初步判断为包含氢键在内的两个苯环的低频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酚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相互作用 量化计算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聚合物杂化材料的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崇浩 王世敏 +2 位作者 赵雷 许祖勋 黎俊波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机/有机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原理和基本过程,对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概述,并预测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无机/有机聚合物 杂化材料 共价键 相互作用 原料
下载PDF
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祁涛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简短地讨论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配位化学发展历史的某些相似性.讨论了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间的各种可能的弱相互作用.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
关键词 相互作用 配体 配位化学 超分子化学
下载PDF
次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李政道 被引量:23
6
作者 朱安远 郭华珍 朱婧姝 《中国市场》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捐资创建的,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前5项1901年首次颁奖,后1项1969年首次颁奖)6个奖项组成,在其112年(1901—2012)的颁奖历史上,所有获... 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捐资创建的,现由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前5项1901年首次颁奖,后1项1969年首次颁奖)6个奖项组成,在其112年(1901—2012)的颁奖历史上,所有获奖者总计835人839人次(另有21个机构24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其中居里夫人(法国,1867—1934)、鲍林(美国,1901—1994)、巴丁(美国,1908—1991)和桑格(英国,1918—)4人先后两次获奖。本文详细介绍了李政道教授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简要评述了他的主要科研成就,并根据翔实的资料分析阐明: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是所有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次年轻的获奖者(即除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以外,李政道是迄今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李政道 杨振宁 吴健雄 相互作用 宇称不守恒定律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封继康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超分子体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严格的从头计算方法及其各种校正技术,介绍了当前进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超分子 相互作用 从头计算 量子化学计算
原文传递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P53蛋白与DNA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应佚伦 张星 +3 位作者 刘钰 薛梦竹 李洪林 龙亿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0,共7页
利用基于α-溶血素(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探测位于肿瘤抑制蛋白P53 DNA结合域的多肽分子(P53-P)与含有p21waf1/cip1基因结合域的双链DNA(B40)之间弱相互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单个P53-P/B40复合物被α-HL纳米... 利用基于α-溶血素(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探测位于肿瘤抑制蛋白P53 DNA结合域的多肽分子(P53-P)与含有p21waf1/cip1基因结合域的双链DNA(B40)之间弱相互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单个P53-P/B40复合物被α-HL纳米通道捕获并限制在其前庭中.通过空间限域作用,P53-P与B40之间的弱相互作用被放大为具有显著电压依赖性的复合物-α-HL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极易分辨的离子流特征阻断信号.统计分析特征阻断信号显示P53-P与B40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得B40产生微小的构型变化.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证明,P53-P能够插入B40的小沟并使得小沟间距变窄.因此,基于α-HL的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作为研究单个生物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超灵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 α-溶血素 P53蛋白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郭玉华 陈晓岚 +3 位作者 张婷 屈凌波 赵玉芬 郁有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479,共5页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与DNA间均存在弱相互作用,但与7-羟基黄酮相比,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更具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与DNA间均存在弱相互作用,但与7-羟基黄酮相比,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更具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两种化合物均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 mer方程和Scatchard方程,常温下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和它们与DNA的固有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q1=601L.mol-1,Kq2=1381L.mol-1;K1=2.07×104L.mol-1,K2=3.19×104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探针 DNA 7-羟基黄酮 磷酰化7-羟基黄酮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型一维梯状双链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_2O}_∞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东升 王尧宇 +3 位作者 刘萍 周丽君 秦文龙 史启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0-554,F010,共6页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70132(10)nm,b=1.9730(3)nm,c=1.18998(16)nm,β=94.551(3)°;Z=2;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每个铜(II)原子与来自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每个羟基丁二酸根以R构型方式桥联两个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沿a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一维链.两条平行链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彼此吡啶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加之C吡啶环—H…O羧基弱相互作用形成新颖的梯状双链结构,比邻的梯状双链又通过分子间O羟基—H…O羧基氢键沿a轴方向共同构筑了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一维 酸根 联吡啶 铜(Ⅱ) 相互作用 羟基 丁二酸 双锥 合成
下载PDF
水热沉积法制备高分散W/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豪 范煜 +2 位作者 石冈 刘海燕 鲍晓军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分散型W/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水热沉积法.该方法利用钨酸钠和盐酸在水热条件下的沉积反应生成纳米WO3,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防止WO3颗粒的团聚,从而实现了WO3在Al2O3载体上的高分散负载... 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分散型W/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水热沉积法.该方法利用钨酸钠和盐酸在水热条件下的沉积反应生成纳米WO3,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可防止WO3颗粒的团聚,从而实现了WO3在Al2O3载体上的高分散负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N2物理吸附以及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W/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作为模型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浸渍法制备的具有相同活性组分含量的催化剂相比,采用水热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WTO3分散度(表面W/Al原子比从0.051提高到0.061)、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减弱,WO3的最高还原温度从1030℃降低到1015℃,预硫化后催化剂上的活性物种WS2具有更短的片层长度和更高的堆积程度,WS2片层的平均长度从7.78nm减小到5.71nm,平均堆积层数从1.23增加到1.41;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比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高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沉积 氧化铝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高分散 相互作用
下载PDF
CO_2二聚体分子弱结合作用的DFT计算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卫东 张广丰 +4 位作者 朱正和 汪小琳 罗德礼 邹乐西 孙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的 Becke 3LYP方法 ,在不同基集合( 6- 31G和 6- 311G系列)下对平行结构( C 2h)和 T形结构 (C2v)的 CO_2二聚体进行 ab initio计算 .通过计算 ,得到了 CO_2二聚体 C2h和 C2v两种构型的结构参数和离解能 ,并给出... 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的 Becke 3LYP方法 ,在不同基集合( 6- 31G和 6- 311G系列)下对平行结构( C 2h)和 T形结构 (C2v)的 CO_2二聚体进行 ab initio计算 .通过计算 ,得到了 CO_2二聚体 C2h和 C2v两种构型的结构参数和离解能 ,并给出了 CO_2二聚体相对稳定构型 C2h的 12个正则振动分析图 .结果表明 ,CO_2二聚体的离解能为 2 kJ· mol- 1,CO_2分子之间振动频率很小 ,从而说明 CO_2二聚体是弱结合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体 密度泛函理论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 结合分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染料木素的磷酰化结构改造及与溶菌酶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岚 郁章琦 +3 位作者 屈凌波 袁金伟 卢建莎 赵玉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采用改进的Atherton-Todd反应对染料木素进行磷酰化结构改造,得到了4种新的磷酰化产物,并通过ESI-MS,NMR进行了结构确认,结果发现磷酰化试剂对染料木素羟基的磷酰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反应主要发生在染料木素7位羟基;进一步利用ESI质谱技... 采用改进的Atherton-Todd反应对染料木素进行磷酰化结构改造,得到了4种新的磷酰化产物,并通过ESI-MS,NMR进行了结构确认,结果发现磷酰化试剂对染料木素羟基的磷酰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反应主要发生在染料木素7位羟基;进一步利用ESI质谱技术,对4种磷酰化染料木素与大分子溶菌酶的弱相互作用进行测定,显示所有的磷酰化产物均与溶菌酶形成非共价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磷酰化 二烷基染料木素磷酸酯 选择性 溶菌酶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海峰 孙涛涛 金碧辉 《中国基础科学》 2005年第4期10-12,F0002,共4页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研讨,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酶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时佐以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课题组注意到,中国科学家对于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在科学问题的选择上还普遍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切入点。在目前已经具有论文数量基础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上,中国科学家需要更密切关注国际同行的研究进展,高度重视科学问题的选择,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问题。本刊上期已对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分子自组装 偶极相互作用 分子聚集体 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 非共价键 结构与功能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关于超分子化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穗娟 李琼芳 李如芳 《广东化工》 CAS 2004年第6期36-37,35,共3页
文章介绍了分子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的区别,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超分子体系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分 子识别,分子组装和几种组装体的形态,并指出了超分子化学对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相互作用 超分子体系 分子识别 分子组装 形态 科学理论 中分子 研究 基本概念
下载PDF
联喹啉桥联双环糊精对染料客体分子的协同键合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芸 刘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一系列联喹啉桥联双环糊精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pH=7.2)与几种染料客体分子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拥有刚性和大π电子体系的联喹啉桥联双环糊精比相应的联吡啶桥联双...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一系列联喹啉桥联双环糊精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pH=7.2)与几种染料客体分子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拥有刚性和大π电子体系的联喹啉桥联双环糊精比相应的联吡啶桥联双环糊精对三角形的RhB分子和线形的AR分子具有更强的分子键合能力.二维核磁的研究证实,桥联双环糊精对客体分子强的键合能力起源于在一个分子内两个环糊精单元的协同键合.桥联双环糊精对染料客体分子的选择键合能力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形状匹配以及几种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分子 桥联 环糊精 超分子配合物 相互作用 稳定常数 化学计量比 喹啉 键合能力 染料
下载PDF
配位化合物中配体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祁涛 张向东 +1 位作者 孙锦玉 关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1-27,共7页
配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是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的桥梁。本文从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相互作用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入手,讨论了配合物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非共价作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着重讨论了配合物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与超分... 配合物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是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的桥梁。本文从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相互作用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入手,讨论了配合物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非共价作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着重讨论了配合物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与超分子化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配合物 相互作用 配合物 配位化学
全文增补中
简谐势阱中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临界温度及基态粒子占据率 被引量:10
18
作者 熊辉 苏国珍 陈丽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应用局域密度近似法 (LDA)对简谐势阱约束下的非理想玻色气体发生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 (BEC)时的临界温度作出计算 ,进而讨论了弱相互作用对临界温度及基态粒子占据率的影响 .
关键词 局域密度近似法 玻色气体 临界温度 简谐势阱 相互作用 基态粒子占据率 量子气体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下载PDF
Self-assembled energet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multidentate pentazole cyclo-N_5^- 被引量:9
19
作者 Peng-Cheng Wang Yuan-Gang Xu +3 位作者 Qian Wang Yan-Li Shao Qiu-Han Lin Ming L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Coordination to form polymer is emerging as a new technology for modifying or enhanc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existed energetic substances in energetic materials area. In this work, guanidine cation CN3 H6+ (Gu) and 3... Coordination to form polymer is emerging as a new technology for modifying or enhanc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existed energetic substances in energetic materials area. In this work, guanidine cation CN3 H6+ (Gu) and 3-amino-1,2,4-triazole C2H4N4(ATz) were crystallized into NaN5 and two novel energetic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NaN5)5[(CH6-N3)N5](N5)3–(1) and(NaN5)2(C2H4N4)(2) 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via a self-assembly process. The crystal structure reveal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chelating pentazole anion and organic component in the solid state. In polymer 1, Na+and N5– were coordinated to form a cage structure in which guanidine cation [C(NH2)3]+ was trapped;for polymer 2, a mixedligand system was observed;N5 – and ATz coordinate separately with Na+and form two independent but interweaved nets. In this way, coordination polymer has been successfully utilized to modify specific properties of energetic materials through crystallization. Benefiting from the coordination and weak interactions,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both polymers increase from 111°C(1D structure [Na(H2 O)(N5)]?2 H2 O) to 118.4 and 126.5°C respectively. Moreover, no crystallized H2 O was generated in products to afford the anhydrous compounds of pentazole salts with high heats of formation( >800 kJ mol–1).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energetic materials, the advantage in heats of formation is still obvious for the cyclo-N5– based CPs, which highlights cyclo-N5– as a promising energetic precursor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materials(HED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zole energet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SELF-ASSEMBLED STABILITY high heats of formation
原文传递
生物分子溶液中的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荣 罗三来 郑敦胜 《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102-105,111,共5页
弱相互作用是生物分子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作用,在分子组装和分子识别以及研究结构-功能-活性关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前沿.本文从生物分子内弱相互作用的分类和研究方法方面,针对国内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弱相互作用是生物分子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作用,在分子组装和分子识别以及研究结构-功能-活性关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前沿.本文从生物分子内弱相互作用的分类和研究方法方面,针对国内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以及笔者自身的科研成果,揭示了生物分子溶液内部弱相互作用的特点及其多元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子体系 溶液 相互作用 研究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