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1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 被引量:152
1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1期41-55,共15页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qu...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分类建设 复合交叉 主辅贯通 本硕贯通 创新协同 多元多样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创新 被引量:150
2
作者 赵继 谢寅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7,41,共6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内关于新工科的研究与讨论空前活跃,实践探索已经在路上。本文试图从内外两个视角、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大学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等出发,分析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从当前工程教育实践出... 随着"新工科"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内关于新工科的研究与讨论空前活跃,实践探索已经在路上。本文试图从内外两个视角、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大学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等出发,分析建设和发展新工科的必要性,从当前工程教育实践出发,提出新工科的内在特质并对推进工程教育创新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 内在特质 创新
原文传递
新业态之新与新工科之新 被引量:132
3
作者 叶民 钱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共5页
"新工科"是对当前工程教育问题的全面反思和全领域提升,而认识"新业态"则是实施"新工科"战略的前提与基础。未来"新业态"之新,在于我们对当前和未来涉及工程活动全维度形态的全面和全新认知;&q... "新工科"是对当前工程教育问题的全面反思和全领域提升,而认识"新业态"则是实施"新工科"战略的前提与基础。未来"新业态"之新,在于我们对当前和未来涉及工程活动全维度形态的全面和全新认知;"新工科"之新,在于对未来业态崭新模式的理解与应对,也在于对传统工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体制的新革命。未来"新业态"在技术、规模、政治、产业和人文五个维度上具有崭新特征,而"新工科"必然要应对这些工程业态的复杂变化,并在工程范式回归、课程体系革新和工程教育体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为此,建议加强对未来"新业态"的预测性研究,重视对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分析,具体落实路径应该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同时加强政策调整、推进社会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新工科 新业态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90
4
作者 王保建 王永泉 +1 位作者 段玉岗 陈雪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4,共8页
"新工科"目前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在建设... "新工科"目前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从中心硬件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以期为同类实验教学基地(机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实践教学 建设理念
原文传递
《华盛顿协议》:内涵阐释与中国实践——兼谈与“新工科”建设的实质等效性 被引量:84
5
作者 陈涛 邵云飞 《重庆高教研究》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成员,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刻把握"以生为本""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内涵特征,但以工科毕业生的就... 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缔约成员,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深刻把握"以生为本""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内涵特征,但以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表现来看,制度惯性与《华盛顿协议》内涵要求形成了鲜明反差。随着"新工科"建设倡议的发起,我国工科教育发展面临重大变革。《华盛顿协议》与"新工科"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实质等效性,二者的有效对接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以国际"新理念"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以国际"新标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新技术"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作为支撑我国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协议》 新工科 实质等效性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79
6
作者 张海生 张瑜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81-93,共13页
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之一,其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2所案例高校生物医... 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领域之一,其倡导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谋而合。结合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12所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显示,案例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引领型、卓越型和研究型6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制以4年为主且均授予工学学位,大都实施学科大类招生和中期分流制度,基本建立了各富特色和各有侧重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学科专业培养特色凝练不足、学制与学位类型单一、中期分流机制不完善、课程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优化,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阶段内容和目标,坚持前期实施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培养,中期进行专业分流与专业教育培养,后期贯通培养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强跨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校级层面要对课程结构进行重组与优化,院系层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设计,研究方向层面要努力打造专业特色课程(群);注重学生的国际化和精细化培养,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机会和贯通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融合 新工科 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育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76
7
作者 闫长斌 杨建中 梁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2-160,共9页
为迎接新经济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升级版,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而出台的新工科建设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势在必行,这也是新工科建... 为迎接新经济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升级版,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而出台的新工科建设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势在必行,这也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新工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更加注重理念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跨界性等方面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要实现这些新要求,必须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出发,更加重视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在具体培养环节中系统开展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是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 工程意识 工匠精神 工程伦理 土木工程
下载PDF
“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 被引量:67
8
作者 曹柳星 贺曦鸣 窦吉芳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新工科"视角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理工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大要素。同时,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写作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认知水平,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升学... 在"新工科"视角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是理工科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大要素。同时,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写作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认知水平,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伦理道德水平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等多种功能。在"新工科"视角下,以"工程师"为主题的通识写作课探索了借助通识写作课实现隐性课程思政的方式,展现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设计面向理工类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教学方法与成效,并为未来相关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隐性教育 建构主义 通识教育 主题式写作
原文传递
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创新设计——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60
9
作者 金鑫 李良军 +1 位作者 杜静 岳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4,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教育改革亟需进一步创新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手段与方式。以重庆大学机械设计课程为例,开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深度融合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对分课堂(PAD Class)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评教...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教育改革亟需进一步创新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手段与方式。以重庆大学机械设计课程为例,开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深度融合成果导向教育(OBE)与对分课堂(PAD Class)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评教结果显示,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为工程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BOPPPS OBE 对分课堂 创新实践
原文传递
“新工科”的内涵、主要特征与发展思路 被引量:56
10
作者 张海生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是指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面向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需要,运用新兴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形态,或者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工科,构筑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创新... 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是指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面向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需要,运用新兴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形态,或者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工科,构筑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特征的中国本土化的新型工科。"新工科"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至少包括跨界整合性、超前性与衍生性、创新驱动性、应用实践性以及多样性与个性化等典型特征。未来,"新工科"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构筑具有中国本土化的新型工科理论体系,还要加强实践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改革新典范。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大工程观统筹工程教育改革、以新兴技术引领工程教育改革、以创新驱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以协同育人助力工程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改革 跨界整合 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0
11
作者 彭华松 许歆瑶 +1 位作者 刘闯 蒋兴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5-299,304,共6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成为新常态。实验室使用频率和共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落实实验室安全源头管理的关键措施,为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难点,以问卷形式对98所... 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成为新常态。实验室使用频率和共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落实实验室安全源头管理的关键措施,为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难点,以问卷形式对98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整体情况、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和准入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力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与演练、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剖析了当前实验室安全教育薄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从系统性、专业化、定制化、体验式和准入制等方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为新工科建设夯实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 新工科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企业视角下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 被引量:48
12
作者 杨毅刚 唐浩 +2 位作者 宋庆 孟斌 王伟楠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3,28,共7页
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迫切需要新型"跨界"工程科技人才的支撑,国家适时提出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本文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新工科建设的本质以及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五个方面的改革要... 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迫切需要新型"跨界"工程科技人才的支撑,国家适时提出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本文从企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新工科建设的本质以及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五个方面的改革要求,阐述了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按照新经济下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分析了工程教育培养"跨界"工程科技人才面对的挑战和改进的着力点,最后,借鉴企业进行工程创新和产品开发的全周期规律及流程、解决"跨界""复杂工程问题"的理念、方法论和知识,提出了企业视角下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新工科 工程教育改革 复杂工程问题 OBE IPD
原文传递
新工科力学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8
13
作者 马宏伟 张伟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新工科建设对我国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力学作为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科从业人员的创新潜力。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工科专业只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少数几门力学课程,且所受重视程度不够,极大地限... 新工科建设对我国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力学作为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科从业人员的创新潜力。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工科专业只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少数几门力学课程,且所受重视程度不够,极大地限制了工科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考虑到力学课程门类众多,学习难度大,本文尝试以力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通过对力学课程进行归类整理,将力学课程划分为力学基础课程、力学核心课程、行业力学课程和横断面力学课程四大类,并以此勾勒出力学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目的在于理清力学课程之间的脉络关系,积极拓展通识力学课程教育,培养具有扎实力学功底的新工科人才,为新时代建设储备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力学 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路径探析 被引量:47
14
作者 孙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立足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产教融合。文章从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新工科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当前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培...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立足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产教融合。文章从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新工科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当前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市场认可、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三项原则,围绕紧密结合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教融合 育人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玉倩 蔡瑞林 陈万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3,共6页
新工科建设需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即由产学研等主体投入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等异质性要素,构建融合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研究发现,平台的契约和产权都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性不仅导致交易和... 新工科建设需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即由产学研等主体投入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等异质性要素,构建融合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于一体的集成化平台。研究发现,平台的契约和产权都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性不仅导致交易和产权界定成本的增加,而且诱发敲竹杠和剩余控制权争夺,最终导致集体主义困境。为此,需要采取加强政府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持续界定培养产权、增加合作主体信息的对称性、建立科学的平台运行机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新工科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不完全契约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实验教学CDIO-OBE模式改革 被引量:46
16
作者 李刚 秦昆 万幼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45,151,共7页
新工科建设是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形势下我国规划人才战略的重要部署,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介绍了遥感实验教学与新工科教育理念相对接,按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遥感实验教学借鉴国际工程... 新工科建设是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形势下我国规划人才战略的重要部署,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介绍了遥感实验教学与新工科教育理念相对接,按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遥感实验教学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模式CDIO及美国工程教育通用模式OBE,将二者结合实施CDIO-OBE模式教学实践,包括:借鉴《华盛顿协议》体系和欧盟EUR-ACE体系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实验教学整体学习产出;基于课程与学习产出匹配矩阵,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学习产出,设计教学内容;按CDIO组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产出.CDIO-OBE模式以学习产出驱动CDIO下项目和团队的整体训练,通过实现预期学习产出,促进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工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遥感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CDIO OBE
下载PDF
从能力培养到全面发展——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蔡映辉 丁飞己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82,共8页
从能力培养转向全面发展意味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以"思维+""技能+"与"精神+"为特色,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智力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发展。基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通识课程是连接传统... 从能力培养转向全面发展意味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以"思维+""技能+"与"精神+"为特色,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智力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发展。基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通识课程是连接传统通识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的桥梁,是促进工程教育课程融合的抓手,能够实现现有工程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传统工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应然选择,是应对新工科建设个性挑战、泛在挑战与目标挑战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通识教育 新工科通识课程 全面发展
原文传递
新工科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本质溯源 被引量:41
18
作者 吴涛 吴福培 +1 位作者 包能胜 牛小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2,54,共8页
本文结合汕头大学OBE-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对工程教育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行了再认识,建立了由课程教育体系,去"非工程化"实践教育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统筹发展体系等构成的融合创新体系模型。基于体系构成与逻... 本文结合汕头大学OBE-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对工程教育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行了再认识,建立了由课程教育体系,去"非工程化"实践教育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统筹发展体系等构成的融合创新体系模型。基于体系构成与逻辑的分析以及新工科纲领性文件研究,指出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本质要求在于教育系统对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与定位精准性。结合新工科范式转换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工程教育系统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必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这些分析有助于厘清新工科发展理念中的模糊界限与争议,更重要的是为指导新工科具体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新范式 内涵式发展 融合创新体系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五位一体”的机器人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周萌 曹政才 吴启迪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70,共5页
为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机器人技术为例,全面探讨面向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法。结合目前高校机器人技术课程中所培养学生与"新工科"建设所需人才之间的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 为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机器人技术为例,全面探讨面向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法。结合目前高校机器人技术课程中所培养学生与"新工科"建设所需人才之间的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教学资源开放化、培养模式个性化、工程教学实践化、科教融合创新化、学科建设贯通化"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策略。通过新的教学改革,为我国"新工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器人技术 教学改革 五位一体
原文传递
新工科理念下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0
20
作者 蔡剑红 霍亮 朱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近年来为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卓越计划"开启了全新教学模式。基于新工科理念,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以"3ds Max软件三维建模"为例,笔者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实践。本... 近年来为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卓越计划"开启了全新教学模式。基于新工科理念,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以"3ds Max软件三维建模"为例,笔者从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应用软件实验类课程项目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注重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多渠道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通过与测绘新技术下多软件融合,使学生拥有知识整合能力,为提高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更好地适应新工科理念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项目教学 多软件融合教学 自主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