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土地利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变化与耦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单薇 金晓斌 +3 位作者 冉娜 范业婷 刘晶 周寅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1-1551,共11页
土地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的综合载体,对其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和耦合协调特征分析是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等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三生"功能内涵解析,采用多尺度融合数... 土地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的综合载体,对其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和耦合协调特征分析是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等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三生"功能内涵解析,采用多尺度融合数学模型,构建了集成行政单元和格网尺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2015年为研究断面,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江苏省"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土地利用生产和生活功能有较大提升,增幅分别为13.79%、21.72%,但空间差异显著,苏南各市县占比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普遍较低;生态功能均有所下降,总减幅为6.03%;(2)江苏土地利用"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类型区划分为良好协调区、中级协调区、初级协调区、次级协调区和低级协调区5种类型;良好协调区和中级协调区均有所增加;初级协调区占比增加22.05%,且增幅最大;次级协调区占比减少33.91%,且减幅最大;低级协调区占比均最低。(3)江苏"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水平时空分布特征显著,苏南耦合协调水平最高,苏北耦合协调水平变化最大,省域总体从初级协调损益水平提升为初级协调同步水平。本研究实现了在区域层面进行多尺度融合的土地利用"三生"功能评价,可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多尺度融合 格网空间 耦合协调 江苏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协调特征 被引量:41
2
作者 徐磊 董捷 陈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利用系统科学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国土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协调作用的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的统计数据,选择了熵—TOPSIS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揭示了城市群国土空间协调利... 利用系统科学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国土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协调作用的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的统计数据,选择了熵—TOPSIS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揭示了城市群国土空间协调利用的时空特征,并运用泰尔系数深入剖析了协调度区域差异的来源。结果显示:在时序演变上,城市群总体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协调类型处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在空间上,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的城市大多分布于长江沿线,呈现出带状分布,并围绕中心城市集聚;子都市圈内差异对整个城市群协调度总体差异变化的贡献明显大于都市圈之间差异,而武汉城市圈内城市之间差异对城市群总体差异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协调性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县域“三生”功能空间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30
3
作者 逯承鹏 纪薇 +3 位作者 刘志良 毛锦凰 李京忠 薛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9-588,共10页
通过构建“三生”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对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域“三生”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化和分异特征,并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通过构建“三生”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对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县域“三生”功能进行综合评估,揭示其时空演化和分异特征,并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甘肃段县域“三生”功能指数总体呈增强趋势,但空间差异较为显著,总体上沿黄河干流“玛曲-靖远”轴线较高而两侧相对较低;“三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生态功能集聚特征最为显著;“三生”功能均随时间变化,正相关类型集聚明显,呈“组团”式分布,负相关类型集聚性低,呈“零星”状的规律;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影响研究区“三生”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且要素交互作用增强了“三生”功能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三生”功能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村域尺度“三生”功能与生活质量感知空间格局及其关联--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欣 方斌 +2 位作者 殷如梦 许昕 陈添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9-607,共9页
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扬中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GIS空间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居民生活质量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测度及关联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单一功能... 以经济发达区江苏省扬中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GIS空间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居民生活质量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功能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测度及关联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单一功能水平不等,空间形态差异显著;"三生"功能水平整体较低,高值区分散,低值区长江沿岸、建成区周边集聚,与生产功能高低值集聚区空间重叠度高。②扬中市居民生活质量主观感知总体为中等水平,相邻村域生活质量感知趋同,高值区集中于三茅街道及五一村、丰乐村等地,低值区呈零星散布状。③研究区"三生"功能与生活质量主观感知整体空间关联密切,局部因地域分异及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条件差异有所偏差,未来仍需因地制宜强化管理,协调区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生活质量感知 空间格局 扬中市
下载PDF
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君 周伟 +2 位作者 郭婧 黄雨晗 海文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研究目的: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研究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改进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海东市土地利用总功能持续... 研究目的: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研究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改进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8年海东市土地利用总功能持续提升,各区县土地生产功能平稳提升,生活功能波动提升,生态功能大幅提升;(2)各区县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度呈“东南部优于西北部”的特征,生产功能动态度呈“东北向西南迁移”的特征,生活功能动态度呈“组团式”特征,生态功能动态度呈“远郊好于近郊,近郊好于中心城区”的空间特征;(3)二级功能中,资源供给功能增幅最大,农业生产功能减幅最大;(4)青藏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主导影响因素从自然资源禀赋转向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禁建区面积占比等6个因素为增强型因素,距市中心距离为稳定型因素,高程等3个因素为减弱型因素。研究结论:青藏高寒山区应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生态化,提升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三生”功能 改进TOPSIS法 地理探测器 青藏高寒山区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功能变化及调控路径——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树强 朱佩娟 +2 位作者 周国华 张鸿辉 邓新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33-1745,共13页
认知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既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及其格局优化的内在依据。以长沙都市区为实证区,以遥感影像、城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源,选取2000、200... 认知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既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及其格局优化的内在依据。以长沙都市区为实证区,以遥感影像、城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为主要数据源,选取2000、2009、2016年为研究时间节点,基于土地主体功能的差异构建"三生"功能评价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样带分析等方法,探究长沙市"三生"功能的变化特征并提出调控路径。结果表明:(1)长沙都市区整体的生产、生活功能持续强化,但生态功能有所减弱;(2)长沙都市区内部"三生"功能强弱亦发生变化,不同功能空间重组,"三生"功能的均衡性提高;(3)长沙都市区"三生"综合功能水平持续提升,高水平区域逐渐向城市中心集聚,呈现单核集聚→单核集聚-多核分散→网络均衡化的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但"三生"功能空间单元变化模式各异;(4)应从"三生"功能用地结构的"质"与"量"两方面对长沙都市区空间格局进行综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三生”空间 综合功能水平 调控路径 长沙市
原文传递
新疆县市“三生”功能时空变化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牛雅萱 吴世新 +4 位作者 郭晨宇 庄庆威 谢聪慧 张子慧 罗格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1-1835,共15页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新疆县市土地功能及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遴选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县市单元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新疆县市土地功能及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遴选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县市单元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综合评价的时空格局分布差异性显著,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核心高值区。(2)新疆县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态势,县市功能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逐步向好,为区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新疆县市功能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宏观政策调控有助于功能间的耦合协调性提升,推动县市功能协调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县市 新疆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协调的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婷 杨朝现 +2 位作者 杨璇 信桂新 魏朝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4-547,共14页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探究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差别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带状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随机型占比分别为34.53%、38.32%、26.01%。“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5,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呈现总体协调状态,其中协调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29%,失调区域占43.71%。基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划分为重点整治、选择整治、保护整治、不宜整治4种类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84%、14.24%、22.68%、23.24%。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差异化特征设计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三生”功能综合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地形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差别化整治策略能够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山地丘陵区 “三生”功能 地形 江津区
下载PDF
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浩源 李晶 +3 位作者 殷守强 冯琳 邵嘉豪 李生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8-233,共16页
为探究辽中南-哈长城市群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简称“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从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空间承载、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生态压力、生态维持以及环境净化9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测算“三生... 为探究辽中南-哈长城市群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简称“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规律,从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空间承载、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生态压力、生态维持以及环境净化9个方面选取30项指标测算“三生”功能,并结合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三生”功能整体提升,哈长城市群仅生态功能发展优于辽中南城市群。其中: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综合功能高值区主要为沈阳、大连等核心或沿海城市;生态功能高值区主要为牡丹江、吉林等内陆或沿边城市。此外,2015年以后“三生”功能优势区扩张趋于减缓甚至停滞,部分城市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明显降低,并且城市群交汇处“三生”功能整体持续偏低。2)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逐渐提升,辽中南城市群协调性整体优于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三生”功能协调性主要为中级协调,非核心城市由轻度失调转为基本协调为主;轻度失调型城市空间分布由南向北转移,最终围绕哈尔滨和长春两大核心城市分布。3)对本研究所选取的9项影响指标测算结果表明,城市群“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前三大影响因素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财政分权、年均降雨量。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的东北地区“三生”功能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辽中南-哈长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的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系统耦合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庆芳 王小坤 +3 位作者 朱青 宋金平 闫秋宇 赵育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8-1631,共14页
基于PSR模型,从“三生”功能出发,实证评价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一步探析水资源承载力“三生”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西藏的水资源承载力偏低,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演化态势,但存在显... 基于PSR模型,从“三生”功能出发,实证评价西藏自治区水资源承载力,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一步探析水资源承载力“三生”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西藏的水资源承载力偏低,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演化态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水资源“三生”子系统承载力差异显著,生产、生活和生态子系统的承载力均呈现提升态势;生产和生态子系统的承载力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生活子系统承载力则呈现“中部强于四周”的交替式分布规律。(3)西藏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处于较高水平耦合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藏东南高于藏西北,林芝市显著优于其他地市”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三生”功能 PSR模型 耦合协调度 西藏自治区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功能的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马昕 王瑾 +3 位作者 刘慧芳 郭永龙 韩苗 王道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1-119,127,共10页
以“三生”功能为视角,定量分析山西省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究市域土地利用转型规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晋中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特征和隐性形态时空格局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转... 以“三生”功能为视角,定量分析山西省晋中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究市域土地利用转型规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探究晋中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特征和隐性形态时空格局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转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晋中市处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转型状态。2000—2010年图谱单元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农业生产用地向绿地生态用地和农村生活用地的转换,2010—2020年图谱单元类型以农业生产用地与绿地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晋中市各区县转型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在晋中市东北部形成“Z”字形空间集聚特征。榆次区、平遥县与其周边的寿阳县、太谷区、祁县和榆社县共同形成“T”字形高速发展区。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和交通区位对土地利用显性转型的驱动力较大,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因子对隐性转型的驱动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山西省晋中市
下载PDF
郑州都市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识别及分区优化研究
12
作者 张超玉 贾琦 +3 位作者 刘毅洁 燕宏宇 章昕 郑竺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5期51-56,共6页
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理论,以郑州都市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在识别都市区“三生”功能特征和分析乡镇单元“三生”功能聚类的基础上,探讨了都市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郑州都市区国土空间“三... 基于“三生”空间功能评价理论,以郑州都市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在识别都市区“三生”功能特征和分析乡镇单元“三生”功能聚类的基础上,探讨了都市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结果表明,(1)郑州都市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心城区与重要节点城区生活功能显著,生产功能高值区集中于东部城市的中牟市、开封市、许昌市,生态功能较优乡镇分布在黄河生态带、西部的嵩山生态区以及焦作北部的太行山生态区域。(2)优化方案将郑州都市区的国土空间重构为9种类型区,分析各类区域的功能特征,并在空间平衡利用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区域类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国土空间 功能分区 郑州都市区
下载PDF
环京津地区“三生”功能演化特征及分区调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磊 王建鹏 +1 位作者 张贵军 马立军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4,共10页
以环京津地区73个县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其国土空间多功能值,利用空间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模型揭示“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共生度模型和共生系数探讨各功能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环京津地区“三生”功能分区调控... 以环京津地区73个县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其国土空间多功能值,利用空间分析法、标准差椭圆模型揭示“三生”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共生度模型和共生系数探讨各功能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环京津地区“三生”功能分区调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环京津地区“三生”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并存在显著正向自相关关系。环京津地区的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以生活支配型正向非对称共生类型和生活收益型寄生关系为主,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以生产收益型非对称寄生关系为主,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以生态收益型非对称寄生关系类型为主。环京津地区共划分为4个一级功能区和11个二级功能区,并基于此提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演化特征 功能冲突 共生理论 环京津地区
原文传递
土地“三生”功能演变及布局优化策略研究
14
作者 尹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100,共5页
基于2000年、2020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三生”功能值及功能比较优势等对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解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农田... 基于2000年、2020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三生”功能值及功能比较优势等对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解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农田、农村用地、水域为主,约占总面积的42.83%、41.00%、5.21%、3.42%;生产功能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产功能值为0.01~0.21;生活功能由东到西呈高低间隔分布,生活功能值由平原向周围山地递减;生态功能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生态功能值为0.01~0.65;辽宁中部平原及大连等地区生产功能具有高优势,辽宁中部等地区生活功能具有较高优势,辽宁东部、西部等地区生态功能具有高优势。建议设计“三生”功能政策框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土地转移矩阵 功能优势度 辽宁省
下载PDF
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变化及耦合协调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媛媛 李志英 +3 位作者 龙晔 汪琳 裴玉力 郑文皓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3期49-56,共8页
为反映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分析2007—2017年云南省"三生"功能协调特征。结果表明,"... 为反映云南省国土空间"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分析2007—2017年云南省"三生"功能协调特征。结果表明,"三生"功能逐步加强,生产、生活功能表现为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由于德宏州近年来外贸发展速度较快,其生产功能表现也较突出;生态功能强于生产、生活功能,空间上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且州市间差距小幅减小,2007—2012年间耦合协调度年平均增长率高于2012—2017年。"三生"功能整体处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空间布局呈现出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和"总体失衡、局部均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变化 云南省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被引量:421
16
作者 王成 唐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0-1114,共15页
探究乡村三生空间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乡村空间优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及其两两间的耦合度和耦... 探究乡村三生空间功能间的互动关系,是当前乡村空间优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乡村三生空间功能及其两两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比较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度呈现低耦合、拮抗、磨合、协调耦合四种类型,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度失调、基本协调、中度协调三种类型;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时间上呈现由低水平耦合向协调耦合发展的波浪式演进特征;乡村三生空间功能两两之间耦合协调状态差异明显,"生活—生态"功能耦合协调情况较差,是未来优化乡村空间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格局演化 重庆市
原文传递
汾河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强 苏迎庆 +4 位作者 冯珍珍 周鑫 郭利刚 马小红 刘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探究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规律对流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3和2018年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两两间耦... 探究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规律对流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流域空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3和2018年流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两两间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时空格局上,耦合度呈现“北低南高”与低值“斑块”嵌入的空间特征,演变趋势呈现“向上开口的抛物线”的曲线特征;耦合协调度呈现高值区“斑块”嵌入低值区的格局,演变趋势呈现“波浪式”曲线特征。2)“生产—生活”空间功能耦合度较高,“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空间功能耦合表现的耦合度较低,并经历耦合度“高—降低—增高”的过程,而耦合协调度同处于较低水平。3)三生空间功能相互矛盾突出,是受汾河流域空间异质性特征影响,累积的历史“生态欠债”较多,短期内彻底改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存在挑战,未来亟需加大对汾河流域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分析 汾河流域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三生”功能空间演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希朝 李效顺 +3 位作者 陈姜全 张定祥 沈春竹 赵子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164,共9页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921.41 km^(2),... 江苏沿海地区正在承受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约束的双重压力,综合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三生”功能空间演化的生态效应,能够为空间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空间减少1921.41 km^(2),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增加1468.60 km^(2)和452.81 km^(2)。(2)2000-2020年,连云港、盐城两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1.02×10^(9)元和4.33×10^(9)元,南通市减少1.39×10^(9)元,同期3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分别为0.0088、0.0061和-0.0113。(3)2000-2020年,连云港和盐城“三生”功能空间转移的生态正效应大于负效应,南通则相反。生产空间转为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驱动因素,生产空间转为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江苏沿海地区在后续规划中应根据生态效应的驱动因素,适当调整“三生”功能空间,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功能空间 时空演化 生态效应 江苏沿海地区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陕甘宁青)“三生空间”功能的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玲慧 赵锐锋 +2 位作者 明思雨 韩梓佚 贾志斌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2年第4期449-464,共16页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状态、趋势以及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98—2017年黄河上游地区...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状态、趋势以及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98—2017年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均显著上升,其中生产、生活功能的增长速率略高于生态功能;其相互作用随着时间从极低水平缓慢发展,先后经历了低水平和中等水平,最终发展到高等水平;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波浪式发展,其中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距离高度协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黄河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应根据三生功能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解决生产、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功能 指标体系 三角模型 耦合协调模型 黄河上游地区
下载PDF
成都平原城市群“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涛 侯兰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6期76-83,105,共9页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3—2018年成都平原城市群68个区县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并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县域生产功能呈“一核、多级、两带”的增长趋势,东部生产...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与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算2003—2018年成都平原城市群68个区县的“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并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县域生产功能呈“一核、多级、两带”的增长趋势,东部生产功能增长速度高于西部。生活功能高值地区大多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且呈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其他地级市主城区为多级化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生活功能整体提升的空间特征。生态功能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西边高、东边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从时序维度可以看出,北部以及西部地区生态功能呈连续上升的态势。成都平原城市群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的关联程度整体呈由拮抗到协调耦合的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从点到面”的空间增幅形态,“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增长状态,其中轻度失调型阶段增幅最大;“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的演变态势接近于“∩”形的成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功能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成都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