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3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4.0: A Review 被引量:155
1
作者 Ray Y. Zhong Xun Xu +1 位作者 Eberhard Klotz Stephen T. Newm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5期616-630,共15页
Our next generation of industry-lndustry 4.0-holds the promise of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along with mass customization, better quality, and improved productivity. It thus enables companies to cope wit... Our next generation of industry-lndustry 4.0-holds the promise of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along with mass customization, better quality, and improved productivity. It thus enables companie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roducing increasingly individualized products with a short lead-time to market and higher qualit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ustry 4.0. Typical resources are converted into intelligent objects so that they are able to sense, act, and behave within a smar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4.0,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ssociated topics such a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nabled manufacturing, and cloud manufactur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se topics are highlighted based on our analysis. We also review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loT, 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tics (BDA),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that are used to enabl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Next, we describe worldwide movem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governmental strategic plan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strategic plans from maj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China. Finally, we present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e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ll spark new ideas in the effort to realize the much-anticipated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4.0 Internet of Things Manufacturing systems Cloud manufacturing Cyber-physical system
下载PDF
Species- and Habitat-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owusu Sand Area 被引量:105
2
作者 蒋高明 何维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114-1124,共11页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the Maowusu Sand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axonomic categories and growth forms of the speci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es from Chenopodiaceae, Gramineae, Leguminosae which possessed the C 4 photosynthesis pathway, or C 3 pathway and also with nitrogen_fixation capacities had higher or the highest P n values, i.e., 20~30 μmol CO 2·m -2 ·s -1 , while that of evergreen shrub of Pinaceae had the lowest P n values, i.e., 0~5 μmol CO 2·m -2 ·s -1 . Those species from Compositae, Scrophulariaceae, and Gramineae with C 3 pathway but no N_fixation capacity had the highest E rates, i.e., 20~30 mmol H 2O·m -2 ·s -1 and again the evergreen shrub together with some species from Salicaceae and Compositae had the lowest E rates, i.e., 0~5 mmol H 2O·m -2 ·s -1 . Species from Leguminosae, Gramineae and Chenopodiaceae with C 4 pathway or C 3 pathway with N_fixation capacity, both shrubs and grasses, generally had higher WUE . However, even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the same species were habitat_ and season_specific. The values of both P n and E in late summ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early summer, with average increases of 26%, 40% respectively in the four habitats. WUE in late summer was, however, 12% lower. Generally, when the environments became drier as a result of habitats changed, i.e., in the order of wetland, lowland, fixed sand dune and shifting sand dune, P n and E decreased but WU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HABITAT C 4 pathway SHRUBS Grasses Maowusu Sand Area
下载PDF
4000aB.P.前后东亚季风变迁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 被引量:115
3
作者 吴文祥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4,共7页
4 0 0 0aB .P .前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发生了衰落 ,其原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东亚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特点初步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 4 0 0 0aB .P .前后的降温和由地球轨道因素变化引起的全新世... 4 0 0 0aB .P .前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发生了衰落 ,其原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从东亚夏季风锋面降水的穿时性特点初步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 4 0 0 0aB .P .前后的降温和由地球轨道因素变化引起的全新世东亚季风的长期变化 ,使东亚夏季风降雨带北撤南迁 ,形成中国东亚季风区的一种南涝北旱的环境格局 ,可能是 4 0 0 0aB .P .前后中原周围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衰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00HDaB.P.气候事件 南涝北旱 新石器文化衰落
下载PDF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文祥 顾明 +2 位作者 蒋小岗 顾振纶 范盘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 ,薄层纯化 ,分离川芎化学成分 ,经理化常数测定 ,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 共分得 7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十六烷酸 ( ) ,4,7-二羟基 - 3-丁基苯酞 ( ) ,大黄酚( ) ,咖啡酸 ( ) ,原儿... 目的 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 ,薄层纯化 ,分离川芎化学成分 ,经理化常数测定 ,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 共分得 7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十六烷酸 ( ) ,4,7-二羟基 - 3-丁基苯酞 ( ) ,大黄酚( ) ,咖啡酸 ( ) ,原儿茶酸 ( ) ,阿魏酸 ( )和胡萝卜苷 ( )。结论 化合物 为一新化合物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结构 4 7-二羟基-3-丁基苯酞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牡丹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89
5
作者 张树蓉 赵宏苏 +7 位作者 佟沫儒 熊俊伟 王雪 巫梦莹 翟宏焱 吴德玲 张村 张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215-5224,共10页
牡丹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酮类、萜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等作用。通过分析牡丹皮植物亲缘学、化学... 牡丹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清热凉血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酮类、萜类及其苷类、有机酸类以及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血管等作用。通过分析牡丹皮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证据、化学成分可测性等的关系,对牡丹皮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并预测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原苷、丹皮酚新苷、牡丹皮苷C、苯甲酸等可作为其Q-Markers,以期为牡丹皮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质量标志物 丹皮酚 芍药苷 没食子酸 苯甲酰芍药苷 苯甲酰氧化芍药苷 氧化芍药苷 1 2 3 4 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丹皮酚原苷 丹皮酚新苷 牡丹皮苷C 苯甲酸
原文传递
4',5,7-三羟基二氢黄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谢孟峡 徐晓云 +1 位作者 王英典 刘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055-2062,共8页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与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NAR)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显示,在生理pH下NAR分子中A环7位的酚羟基发生部分解离,7位酚羟基的解离使A环与B环上... 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与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NAR)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紫外光谱显示,在生理pH下NAR分子中A环7位的酚羟基发生部分解离,7位酚羟基的解离使A环与B环上羰基形成的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该谱带发生了进一步的红移,说明该共轭体系参与了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药物与蛋白质浓度比(cNAR/cHSA)为0.1~10的范围内,NAR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可能位于site I),结合常数为1.27×105L·mol^(-1)(n=5,RSD小于5%).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药物对蛋白质荧光猝灭的影响,发现药物分子中的没有解离的活性基团在结合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缓冲水溶液和重水溶液中分别测定了与药物作用前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NAR和HS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而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无轨结构在药物浓度较高时也有少量的增加.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探讨了HSA与NAR相互作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 7-三羟基二氢黄酮 人血清白蛋白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蛋白相互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 二氢黄酮 三羟基 光谱学研究 蛋白质二级结构 紫外吸收光谱 药物浓度 α-螺旋结构
下载PDF
激素对高羊茅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钱海丰 薛庆中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1期46-49,60,共5页
用不同种类培养基及不同浓度 2 ,4 D、BA对高羊茅种子进行愈伤诱导 ,结果表明 :培养基种类对愈伤诱导无明显效果 ;MS培养基下不同浓度 2 ,4 D对高羊茅愈伤诱导时间及出愈率差别很大 ,以 9mg/l效果最佳 ,愈伤诱导率达 66.7%左右 ;过高... 用不同种类培养基及不同浓度 2 ,4 D、BA对高羊茅种子进行愈伤诱导 ,结果表明 :培养基种类对愈伤诱导无明显效果 ;MS培养基下不同浓度 2 ,4 D对高羊茅愈伤诱导时间及出愈率差别很大 ,以 9mg/l效果最佳 ,愈伤诱导率达 66.7%左右 ;过高浓度的 2 ,4 D、BA对萌芽和愈伤的形成均有负作用 ;愈伤组织分化以MS +BA2 .0mg/l+NAA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诱导 2 4-D BA KT 分化 愈伤组织 激素 草坪草
原文传递
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 被引量:74
8
作者 吴文祥 葛全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1-749,共9页
文章首先根据古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史前洪水可能发生的时代,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大禹治水'传说时期的气候背景,推测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于4 200~4 000aB.P.左... 文章首先根据古文献学、考古学以及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史前洪水可能发生的时代,然后利用高分辨率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大禹治水'传说时期的气候背景,推测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大洪水发生于4 200~4 000aB.P.左右,即一次对世界许多地区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全球性气候异常时期;根据气候突变与东亚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探讨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真相;认为夏朝建立前夕的史前大洪水是真实发生过的,而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可能主要得益于4 000aB.P.以后的气候好转而并非人力之所为.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多数学者对史前发生洪水的相信但却对大禹能否成功治水的怀疑之间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水 历史真相 夏朝 气候背景 4 000aB.P.气候事件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培养和高频率芽再生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影响下胚轴细胞再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用附加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切段进行短时间的预培养可显著提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使芽再生率达90%以上;AgNO3对细胞...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影响下胚轴细胞再生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用附加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切段进行短时间的预培养可显著提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使芽再生率达90%以上;AgNO3对细胞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丝氨酸和谷氨酰胺的有益效应不明显;下胚轴的上端比下端产芽早,但两者产芽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的基因型对同一培养条件反应不同,芽分化频率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下胚轴 离体培养 2 4-D 芽原基诱导
下载PDF
白术内酯系列物的胃肠抑制作用 被引量:62
10
作者 张奕强 许实波 林永成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636-640,共5页
白术内酯Ⅰ(B)、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C)、白术内酯Ⅲ(D)28.0、56.0μmol/L能显著抑制大鼠离体回肠的自发运动,使收缩力降低(P<0.001),但对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B、C、D孵育后,可抑制由Ach、His所致大鼠离体回肠的痉挛... 白术内酯Ⅰ(B)、4,15-环氧羟基白术内酯(C)、白术内酯Ⅲ(D)28.0、56.0μmol/L能显著抑制大鼠离体回肠的自发运动,使收缩力降低(P<0.001),但对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P>0.05)。B、C、D孵育后,可抑制由Ach、His所致大鼠离体回肠的痉挛作用,使Ach、His量效关系曲线右移,降低回肠的最大反应(P<O.05),属非竞争性拮抗。B、C、D28.0、56.0μmol/L及Ver0.28μmol/L均抑制离体大鼠回肠对CaCl_2的反应,具显著性差异。B、C或 D28.0.56.μmol/L与Atr0.19μmol/L共同孵育具有协同作用,可降低回肠对Ach的反应性。B、C、D56.μmol/L可抑制由Neo2.15μmol/L引起的大鼠回肠痉挛;改良酚红糊剂法证明B、C、D 28.0mg/kg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结果提示B、C、D为白术中抑制胃肠运动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理与胆碱受体及Ca^(2+)”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解痉作用 胆碱能 胃肠抑制作用
下载PDF
铁皮石斛种胚萌发和原球茎质量控制 被引量:54
11
作者 张铭 朱峰 +1 位作者 魏小勇 罗紫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讨论了植物生长素对铁皮石斛种胚萌发和 ABA对原球茎质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NAA在 0 .0 5~ 2 .0× 10 -6范围内都能促进种胚萌发 ,而 2 ,4 - D促进种胚萌发的浓度范围很窄 ,仅在浓度为0 .5× 10 -6时能促进种胚萌发 ;0 ... 本文讨论了植物生长素对铁皮石斛种胚萌发和 ABA对原球茎质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NAA在 0 .0 5~ 2 .0× 10 -6范围内都能促进种胚萌发 ,而 2 ,4 - D促进种胚萌发的浓度范围很窄 ,仅在浓度为0 .5× 10 -6时能促进种胚萌发 ;0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胚 原球茎 质量控制 兰科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白芍饮片中9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伟铭 赵月然 +3 位作者 杨燕云 张振秋 赖静怡 庄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12,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12 min,测定没食子酸)、258 nm(12~30 min,测定氧化芍药苷、儿茶素)、230 nm(30~38 min,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223 nm(38~42 min,测定苯甲酸)、275 nm(42~56 min,测定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30 nm(56~70 min,测定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结果:白芍中9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13~0.87μg(r=0.9991),0.13~0.85μg(r=0.9991),2.50×10-3~17.50×10-3μg(r=0.9993),0.26~1.78μg(r=0.9995),0.46~3.20μg(r=0.9991),0.83×10-3~5.77×10-3μg(r=0.9997),0.28~1.92μg(r=0.9994),11.00×10-3~77.00×10-3μg(r=0.9994),5.88×10-3~41.12×10-3(r=0.9994)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7%,96.7%,98.0%,97.8%,98.9%,98.3%,97.6%,96.7%,96.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芍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没食子酸 氧化芍药苷 儿茶素 芍药内酯苷 芍药苷 苯甲酸 1 2 3 4 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苯甲酰芍药苷 丹皮酚 饮片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 Ⅰ.NiW体系催化剂的催化行为 被引量:50
13
作者 左东华 谢玉萍 +2 位作者 聂红 石亚华 李灿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分别以γ Al2 O3 、无定形硅铝和含少量稀土分子筛的γ Al2 O3 为载体 ,制备了不同系列的NiW体系加氢脱硫催化剂 ,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对 4 ,6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NiW体系催... 分别以γ Al2 O3 、无定形硅铝和含少量稀土分子筛的γ Al2 O3 为载体 ,制备了不同系列的NiW体系加氢脱硫催化剂 ,并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对 4 ,6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DMDBT)加氢脱硫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NiW体系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高的芳烃加氢和脱硫活性 ;先加氢后脱硫是加氢脱硫 (HDS)反应的主要途径 ,提高加氢活性是提高HDS活性最有效的途径 ;增强载体的酸性 ,直接脱硫和裂解活性均有所提高 .同时 ,酸性载体负载的催化剂还显示出一定的异构化性能 ,但其加氢活性低于氧化铝负载的催化剂 .酸性载体负载的NiW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在邻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根据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氧化铝 二氧化硅 负载型催化剂 4 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异构化
下载PDF
罗勒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5
14
作者 尹锋 胡立宏 楼凤昌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 的有效成分 ,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 17个化合物。结果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17R) 3β 羟基 2 2 ,2 3,2 4 ,2 5 ,2 6 ... 目的 :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 的有效成分 ,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 17个化合物。结果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17R) 3β 羟基 2 2 ,2 3,2 4 ,2 5 ,2 6 ,2 7 六去甲达玛烷 2 0 酮 (2 ) ,槲皮素 3 O β D 半乳糖苷 (3) ,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 2′′ 没食子酸酯 (4) ,异杨梅树皮苷 (5 ) ,槲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 (6 ) ,山柰酚 3 O β D 葡萄糖苷 (7) ,软脂酸 1 甘油单酯 (8) ,芦丁 (9) ,槲皮素 3 O (2′′ 没食子酰基 ) 芸香苷 (10 ) ,槲皮素 3 O α L 鼠李糖苷 (11) ,丁香苷 (12 ) ,(6S ,9S) 长寿花糖苷 (13) ,山柰酚 (14 ) ,7 羟基 6 甲氧基香豆素 (15 ) ,β 谷甾醇 (16 )和胡萝卜苷 (17)。 结论 :化合物 2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1,3,4 ,5 ,7,8,10 ,11,12 ,13,15为首次从罗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经PTP1B酶活性抑制测试 ,化合物 1IC50 值为 2 3 3(M ,其余均没有明显的PTP1B酶活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化学成分 PTP1B酶抑制活性 (17R)-3β-羟基-22 23 2 4 25 26 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
下载PDF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瞿城 乐世俊 +5 位作者 林航 开均 尚冠雄 唐于平 陶伟伟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1)、野黄芩素(2)、正二十六烷酸(3)、(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4)、4,4-二甲基庚二酸(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6)、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7)、香草酸(8)、没食子酸(9)、tetrephthalic acid mono-[2-(4-carboxy-phenoxycarbonyl)-vinyl]ester(10)、七叶亭(11)、6-羟基芹菜素-6-O-β-D-葡萄糖苷-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13)、6-甲氧基山柰酚(14)、紫丁香苷(15)、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16)、熊果酸(17)、1-hexadecanoyl propan-2,3-diol(18)、柠黄醇(19)、东莨菪内酯(20)。结论 化合物1、5、7、10、18、19为首次从红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11、17、20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 4 4-二甲基庚二酸 香草酸 七叶亭 东莨菪内酯
原文传递
白芍的通便作用及其对便秘小鼠结肠AQP4、VI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8
16
作者 方圆之 高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观察白芍的通便作用及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 4)、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探讨白芍通便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 目的 :观察白芍的通便作用及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 4)、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探讨白芍通便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白芍高、中、低剂量组6组。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对除空白组以外的5组小鼠灌胃7 d建立STC小鼠模型。分别以白芍、莫沙必利对白芍高、中、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给药治疗7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检测6 h排便干重、粪便含水率,于治疗后检测小肠推进率并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AQP 4、VIP在结肠的表达量。结果:1白芍显著提高STC小鼠粪便含水率、小肠推进率(P<0.05)。2白芍高剂量显著提高STC小鼠单位时间排便量(P<0.05)。3白芍高、中剂量增加小鼠粪便含水率的能力显著高于莫沙必利(P<0.05)。4白芍高、中剂量显著降低STC小鼠结肠VIP、AQP 4水平(P<0.05)。结论:白芍对STC小鼠具有显著的通便作用。其通便作用可能主要由降低结肠VIP及AQP 4水平,增加肠道内水分并降低肠道平滑肌张力,减少粪便下行阻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慢传输型便秘 通便 AQP 4 VIP
下载PDF
大火草根部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8
17
作者 彭树林 王明奎 +2 位作者 丁立生 王俊儒 冯俊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a(Maxim.)Pei)根状茎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从该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 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a(Maxim.)Pei)根状茎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粘虫(LeucaniaseparataWalker)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从该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4,5-二甲氧基-7-甲基香豆素(1)、4-甲氧基-5-甲基-6,7-二氧亚甲基香豆素(2)、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3)、齐墩果酸(4)、齐墩果酮酸(5)、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甙(6)、β-谷甾醇(7)、豆甾醇(8)、胡萝卜甙(9)、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10)和过氧化麦角甾醇(11)。这些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草 拒食活性 化学成分 毛莨科
下载PDF
菱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50
18
作者 牛凤兰 尹建元 +1 位作者 董威严 王学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2-855,F006,共5页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以硅胶为填料,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体积比为5∶4∶0.1)为展开剂(Rf=0.4),提取并分离菱角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经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及核磁共振法(1HNMR、13CNMR)对分离得到的纯品进行了结构鉴定... 采用柱层析分离技术,以硅胶为填料,以石油醚-醋酸乙酯-甲酸(体积比为5∶4∶0.1)为展开剂(Rf=0.4),提取并分离菱角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经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及核磁共振法(1HNMR、13CNMR)对分离得到的纯品进行了结构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3,4,5-三羟基苯甲酸的二聚体,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还原法、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抗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角 3 4 5-三羟基苯甲酸二聚体 抗肿瘤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赶黄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冯浩 王智民 +1 位作者 董歌扬 吴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研究扯根菜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吸附色谱柱、大孔吸附树脂等手段分离 ,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果 :从水提取物的醇溶部分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为乔松素 7 O β D 葡萄糖苷 (Ⅰ ) ,2 ,4,6 三羟基苯甲酸 (Ⅱ ... 目的 :研究扯根菜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吸附色谱柱、大孔吸附树脂等手段分离 ,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果 :从水提取物的醇溶部分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为乔松素 7 O β D 葡萄糖苷 (Ⅰ ) ,2 ,4,6 三羟基苯甲酸 (Ⅱ ) ,槲皮素 (Ⅲ )。结论 :化合物Ⅰ ,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乔松素 葡萄糖苷 三痉基苯甲酸 化学成分
下载PDF
Extract of Naotaifang, a 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tects neuron ferroptosis induced by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被引量:54
20
作者 Bin Lan Jin-wen Ge +5 位作者 Shao-wu Cheng Xi-long Zheng Jun Liao Chao He Zheng-qing Rao Guo-zuo W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44-350,共7页
Objective:Our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Naotaifang(a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extract(NTE)has clinically beneficial effects on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Objective:Our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Naotaifang(a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extract(NTE)has clinically beneficial effects on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whether NTE protected acute brain injury in rats and whether its effects on ferroptosis could be linked to the dysfunc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and iron metabolism.Methods:We established an acute brain injury model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in rats,in which we could observe the accumulation of iron in neurons,as detected by Perl’s staining.Using assay kits,we measured expression levels of ferroptosis biomarkers,such as iron,glutathione(GSH),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nd malonaldehyde(MDA);further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ransferrin receptor1(TFR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 A11)and GPX4 were determ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ssays.Results:We found that treatment with NTE reduc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FR1 and DMT1,reduced ROS,MDA and iron accumulation and reduced neurobehavioral scores,relative to untreated MCAO rats.Treatment with NTE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LC7 A11,GPX4 and GSH,and the number of Nissl bodies in the MCAO rats.Conclusion:Taken together,our data suggest that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induces neuronal ferroptosis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ing MCAO rats with NTE involved inhibition of ferroptosis through the TFR1/DMT1 and SCL7 A11/GPX4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Ferroptosis Naotaifang extrac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ro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