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两次罕见连阴雨强降水的对比分析和模拟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丽芳 陈勇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7-405,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实况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发生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历史罕见的强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地区500 hPa"两槽一脊"型是长江中下游春、秋季出现强连阴雨过程的典型环流形势。连阴雨过程低空急流异常活跃,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比较该两次过程显示,2009年春季连阴雨过程低层风速辐合明显,而2008年秋季则风向辐合明显。两次连阴雨过程都存在宽广而强大的水汽输送带,其北侧是与之相平行的θse锋区。水汽输送范围越广,强度越强,θse锋区的强度越强,越容易在连阴雨过程中产生强对流天气。连阴雨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该两过程湿层深厚,中层存在湿中性层结。θse等值线都出现类似于鞍形场的结构,水汽通量的大值区出现在鞍形场中间部位,与大降水的发生位置吻合。两次连阴雨过程辐合上升运动明显,强中心位于600 hPa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罕见的连阴雨过程 θse 水汽
下载PDF
台风倒槽导致河南不同强度降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世林 赵培娟 +1 位作者 吴蓁 谷秀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2期11-20,共10页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否和动力条件强弱是决定台风倒槽降水强度的关键因素。选择登陆点相似、陆上移动路径相似但降水强度差异较大的1312号台风“潭美”(区域暴雨)和0604号台风“碧利斯”(一般性降水)作为两类降水的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倒槽降水产生在暖区,无冷空气参与。而“潭美”倒槽降水,850 hPa以下有冷空气影响,湿位涡斜压项对降水的贡献大于正压项的。“潭美”过程的水汽、垂直上升速度、斜压性远比“碧利斯”的强。低层冷空气入侵为“潭美”降水增强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使台风低压系统通过获取斜压能量得以维持并发展;2)加强了低层风场的辐合;3)南下冷空气与台风系统相遇(冷暖交汇)导致锋生,伴随锋生出现的次级环流上升支进一步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4)冷暖空气对峙形成近于垂直地面的θse陡立锋区,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一步加强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将水汽源源不断送往高层,使降水增强。因此,冷空气对台风倒槽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有较强水汽输送的前提下,中高纬有无冷空气南下与台风低压系统共同作用,是判断能否形成区域性暴雨较为关键的因素。而冷空气作用导致的斜压性增强及动力条件改善,是河南台风倒槽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倒槽降水 冷空气 θse 湿位涡 斜压性
下载PDF
2016年8月13日~15日青海东部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延彬 朱玉军 《青海科技》 2018年第6期61-67,共7页
2016年8月13日08时~15日08时青海东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共计453个站出现降水。其中降水量大于100mm的有1个,大于50mm的有16个,小于50mm且大于25mm的有66个。较大降水量出现在:刚察县哈尔盖镇贡公麻村108.3mm、刚察县青海湖农场总... 2016年8月13日08时~15日08时青海东部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共计453个站出现降水。其中降水量大于100mm的有1个,大于50mm的有16个,小于50mm且大于25mm的有66个。较大降水量出现在:刚察县哈尔盖镇贡公麻村108.3mm、刚察县青海湖农场总部99.4mm、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96.7mm、泽库县和日乡88.5mm、化隆县扎巴镇82.3mm。期间多个站点出现小时降水量超过20mm的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短时强降水 θse
下载PDF
河北廊坊一次强对流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刘艳杰 许敏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9年第9期779-789,共11页
利用micaps、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等资料对2017年5月17日廊坊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是一次非典型环流形势下的午后垂直热对流,地面辐合线和阵风锋是该次过程的触发机制,925 hPa θse能量锋区是本... 利用micaps、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等资料对2017年5月17日廊坊地区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是一次非典型环流形势下的午后垂直热对流,地面辐合线和阵风锋是该次过程的触发机制,925 hPa θse能量锋区是本次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强迫因子,边界层东南风急流为对流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低层气旋性辐合、逆风区有利于风暴的维持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暴雨 辐合线 θse能量 逆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