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乙烯醇/Fe_2O_3纳米颗粒的纤维素酶固定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廖红东 袁丽 +3 位作者 童春义 朱咏华 李杜 刘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以聚乙烯醇/Fe2O3磁性纳米颗粒为纤维素酶固定化载体,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纤维素酶固定化.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度计对固定化酶复合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固定化酶复合体为大小约1μm的微凝胶团,内含10n... 以聚乙烯醇/Fe2O3磁性纳米颗粒为纤维素酶固定化载体,通过反复冻融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纤维素酶固定化.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度计对固定化酶复合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固定化酶复合体为大小约1μm的微凝胶团,内含10nm左右的Fe2O3纳米颗粒.研究影响固定化因素后发现,当pH为6,固定化时间为11h,纤维素酶/PVA质量比为4,PVA/Fe质量比为50时,固定化纤维素酶效果最好.通过该方法固定后酶活回收率达42%,酶水解效率显著提高,经过5次反应后的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保留50%以上.因此,基于聚乙烯醇/Fe2O3纳米颗粒的纤维素酶固定有利于酶的循环使用并显著提高酶的使用效率,是一种有效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固定化 聚乙烯醇 fe2o3纳米颗粒
下载PDF
Fe2O3纳米颗粒对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流变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佳丽 罗明志 +5 位作者 刘志伟 金阳 梁帅 刘磊 姜兴茂 邓林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哮喘患者气道黏液流变特性易发生变化引发气道栓塞。Fe_2O_3纳米颗粒是一种可经气道输送的药物载体,但其对气道黏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用超声波法分散Fe_2O_3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 哮喘患者气道黏液流变特性易发生变化引发气道栓塞。Fe_2O_3纳米颗粒是一种可经气道输送的药物载体,但其对气道黏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用超声波法分散Fe_2O_3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纳米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分散结果进行表征;将分散后的Fe_2O_3纳米颗粒加入到模拟哮喘气道黏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03、0.3、0.4 mg/m L)。用旋转流变仪进行流动曲线、屈服应力、大幅振荡剪切检测黏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使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零剪切粘度降低,且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黏液的结缠速度降低;对照组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屈服应力为19.0 Pa,而经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0.03、0.3和0.4 mg/m L)的模拟哮喘黏液的屈服应力分别是为17.0、0.99和0.7 Pa;经Fe_2O_3纳米颗粒处理的模拟哮喘气道黏液在大振幅扫描和低频到高频剪切震荡扫描下,其粘弹性模量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化。采用光学方法观察气道黏液结构的结果显示,Fe_2O_3纳米颗粒破坏了黏液网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Fe_2O_3纳米颗粒会改变模拟哮喘气道黏液的流变学特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基于Fe_2O_3纳米颗粒的气道黏液解黏剂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fe2o3纳米颗粒 气道黏液 流变学
原文传递
纳米Fe_2O_3微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晓钟 汤皎宁 李均钦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27,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平均尺寸为37.5nm的超细Fe2O3颗粒,由X射线衍射确认晶体结构为菱形晶系。通过透射电镜及激光散射分析,发现Fe2O3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存在软团聚,团聚体为球形,尺寸在100~200nm。Fe2O3对乙醇气体的敏感性能及Fe2O3作为...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平均尺寸为37.5nm的超细Fe2O3颗粒,由X射线衍射确认晶体结构为菱形晶系。通过透射电镜及激光散射分析,发现Fe2O3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存在软团聚,团聚体为球形,尺寸在100~200nm。Fe2O3对乙醇气体的敏感性能及Fe2O3作为气敏元件的长期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Fe2O3材料对乙醇有好的气敏性,具有长期稳定性,并加热功率增加,气氛浓度增大,Fe2O3材料的响应时间、恢复时间均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纳米颗粒 水热法 气敏性
下载PDF
固相烧结法制备的Co_3O_4和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华 边宝茹 +2 位作者 杜娟 李瑛 张真荣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17年第6期5-8,52,共5页
采用一种纳米颗粒的新型制备方法,即固相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的Co_3O_4和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利用金属前驱体粉末混合在NaCl介质中高温下分解金属原子在NaCl颗粒上聚集长大,在空气中烧结氧化形成纳米颗粒。NaCl介质既作为纳米... 采用一种纳米颗粒的新型制备方法,即固相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的Co_3O_4和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利用金属前驱体粉末混合在NaCl介质中高温下分解金属原子在NaCl颗粒上聚集长大,在空气中烧结氧化形成纳米颗粒。NaCl介质既作为纳米粒子成核和长大的基底,又作为隔离介质防止纳米颗粒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出现烧结团聚现象。在制备过程中除了金属前驱体和NaCl,没有其他试剂使用。通过XRD、TEM、VSM等对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物相结构和成分、微观形貌及磁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小,结晶性好,且尺寸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纳米颗粒 fe2o3纳米颗粒 固相烧结法 NACL介质 磁性能
下载PDF
多孔Fe_2O_3纳米纤维用于高容量长寿命锂空气电池催化剂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清朝 徐吉静 +2 位作者 尹彦斌 蒋引珊 张新波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9-1166,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乙酰丙酮铁[Fe(C5H7O2)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制备了由Fe2O3纳米颗粒组成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纳米纤维,并成功应用于锂氧气电池用催化剂.Fe2O3纳米颗粒为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提高...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乙酰丙酮铁[Fe(C5H7O2)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制备了由Fe2O3纳米颗粒组成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纳米纤维,并成功应用于锂氧气电池用催化剂.Fe2O3纳米颗粒为反应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提高了电池容量;而三维网状结构为反应物及产物提供了足够的反应及储存空间,避免了对电极孔道堵塞的问题,从而达到了锂空气电池长循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fe2o3纳米颗粒 容量 三维网状结构 多孔纳米纤维 长循环
原文传递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不同性质分散剂作用下的聚合状态
6
作者 徐其静 Ghosh Saikat +3 位作者 王朋 郭秉林 郭倩月 郭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7-334,共8页
磁性氧化铁(γFe_2O_3)纳米颗粒广泛应用导致其进入环境中引起环境风险.由于本身固有的磁极力作用,γFe_2O_3纳米颗粒在水相环境中极易聚合沉降.然而,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包括胡敏酸(HA)和球状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BSA),能够极... 磁性氧化铁(γFe_2O_3)纳米颗粒广泛应用导致其进入环境中引起环境风险.由于本身固有的磁极力作用,γFe_2O_3纳米颗粒在水相环境中极易聚合沉降.然而,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包括胡敏酸(HA)和球状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BSA),能够极大地加强其胶体稳定性,使之易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进而增加了环境风险.本研究考察在p H=4时,HA和BSA分别作用下,γFe_2O_3纳米颗粒胶体稳定性的相对变化.运用动态光散射原理(DLS)分析颗粒的平均水合直径(D_H)变化,原位原子力显微镜(AFM)及非原位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考察颗粒的分散情况.结果证实:此p H条件下,两种物质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γFe_2O_3分散.然而,相比于BSA,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低p K_a且吸附亲和力较强的HA,能够使γFe_2O_3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更好,其产生的环境风险也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颗粒 胡敏酸 蛋白质 聚合/分散
下载PDF
多层石墨烯和Fe_2O_3纳米颗粒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温国红 周银 +3 位作者 黄柯植 张波 曹臻 王树奇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通过在TC11合金摩擦界面添加机械混合的多层石墨烯和Fe_2O_3纳米颗粒,研究其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并与未添加及只添加多层石墨烯或Fe_2O_3纳米颗粒时进行对比。利用XRD、SEM和EDS等微观分析手段对磨损表面的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 通过在TC11合金摩擦界面添加机械混合的多层石墨烯和Fe_2O_3纳米颗粒,研究其对TC11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并与未添加及只添加多层石墨烯或Fe_2O_3纳米颗粒时进行对比。利用XRD、SEM和EDS等微观分析手段对磨损表面的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摩擦层的形成过程及纳米材料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多层石墨烯或Fe_2O_3纳米颗粒时形成的摩擦层不能稳定存在,无法改善TC11合金较差的耐磨性。而添加机械混合的多层石墨烯和Fe_2O_3纳米颗粒时,在磨面形成同时具有良好润滑性和优异承载能力的双层摩擦层,能有效地阻止金属间相互接触,对基体起到保护作用,使得TC11合金的磨损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合金 多层石墨烯 fe2o3纳米颗粒 机械混合 摩擦层
原文传递
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小明 汪旭东 +1 位作者 丁树生 张远望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以硝酸铁为铁源、以氢氧化钠溶液(或浓氨水)为沉淀剂,在不同条件下,利用水热法合成α-Fe2O3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比用浓氨水... 以硝酸铁为铁源、以氢氧化钠溶液(或浓氨水)为沉淀剂,在不同条件下,利用水热法合成α-Fe2O3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比用浓氨水作沉淀剂更有利于α-Fe2O3颗粒粒径变小,反应温度升高更有利于α-Fe2O3颗粒粒径细化。以氢氧化钠溶液作沉淀剂,在240℃下反应24h,获得粒径小于20nm的α-Fe2O3颗粒。不同条件下水热法合成的α-Fe2O3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表明:随着α-Fe2O3颗粒粒径变小,颗粒对光的屏蔽程度增大;特别是当α-Fe2O3颗粒粒径小于20nm时,它对光完全屏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铁 水热法 α-fe2o3纳米颗粒 光吸收特性
下载PDF
基于黄铁矿合成α-Fe_2O_3纳米颗粒及其对NO_2的气敏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岩柏 李停停 +3 位作者 张威 高淑玲 崔宝玉 魏德洲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本研究以黄铁矿纯矿物为铁源,采用直接焙烧法合成出α-Fe_2O_3纳米颗粒,并利用XRD和SEM对制备出的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α-Fe_2O_3纳米颗粒结晶良好、纯度较高,晶粒尺寸在100~... 本研究以黄铁矿纯矿物为铁源,采用直接焙烧法合成出α-Fe_2O_3纳米颗粒,并利用XRD和SEM对制备出的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α-Fe_2O_3纳米颗粒结晶良好、纯度较高,晶粒尺寸在100~200 nm之间,分散性良好。气敏测试结果表明,α-Fe_2O_3纳米颗粒对NO_2气体具有优良的气敏性能,并在最佳工作温度150℃时获得对10×10^(-6)的NO_2气体的最大灵敏度16.7,同时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以及选择性。通过电子耗尽层理论对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气敏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直接焙烧法 α-fe2o3纳米颗粒 二氧化氮 气敏特性
下载PDF
表面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剑奇 王晓波 +1 位作者 崔若梅 刘维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7-610,共4页
利用化学合成法在非水体系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的油溶性γ Fe2 O3纳米颗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油溶性γ Fe2 O3纳米颗粒... 利用化学合成法在非水体系中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的油溶性γ Fe2 O3纳米颗粒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了油溶性γ Fe2 O3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液体石蜡减摩抗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颗粒是由无机γ Fe2 O3纳米核及化学吸附其表面的硬脂酸单分子层组成 ,无机纳米核平均粒径为 4nm ;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增强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γ-fe2o3纳米颗粒 化学合成法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单分散粒径可控γ-Fe_2O_3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颖赛 崔斌 +2 位作者 彭红霞 夏海青 畅柱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7-1192,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具有尺寸可调、分散性好和强磁性的纳米γ-Fe2O3颗粒。分别采用XRD、XPS、FESEM、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结构、组分、形貌和磁性进行表征,研究氯化铁的浓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温度对磁性纳米颗粒...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具有尺寸可调、分散性好和强磁性的纳米γ-Fe2O3颗粒。分别采用XRD、XPS、FESEM、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结构、组分、形貌和磁性进行表征,研究氯化铁的浓度,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温度对磁性纳米颗粒结构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产物为反尖晶石结构、具有单分散性的γ-Fe2O3纳米颗粒,粒径在50~400 nm之间可调。反应温度对纳米颗粒的相组成和形貌影响比较显著,在140℃下得到α-Fe2O3相,在160℃下得到γ-Fe2O3相,而在180与200℃下得到Fe3O4相。纳米颗粒尺寸随着氯化铁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加入而减小。在室温下,γ-Fe2O3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磁性,当粒径为50nm时其矫顽力可以达到1.4 kA/m。这将在磁性复合光催化剂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颗粒 溶剂热法 磁性能
原文传递
超顺磁性γ-Fe_2O_3纳米线的制备
12
作者 范江侠 朱欣欣 +2 位作者 陈晓远 晏敏皓 任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1-735,752,共6页
通过硬质氧化法制备了孔径为150 nm,孔间距为230 nm的氧化铝模板。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其平均直径为8 nm。通过自下而上的组装工艺,将聚丙烯酸改性后带负电荷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和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通过硬质氧化法制备了孔径为150 nm,孔间距为230 nm的氧化铝模板。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其平均直径为8 nm。通过自下而上的组装工艺,将聚丙烯酸改性后带负电荷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和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聚合物在氧化铝模板的孔洞中组装成γ-Fe_2O_3纳米线阵列,并用SEM观察其形貌。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所制备的纳米线阵列的剩磁和矫顽力接近于零,说明该纳米线阵列具有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模板 超顺磁性 γ-fe2o3纳米颗粒 γ-fe2o3纳米线 功能材料
下载PDF
γ-Fe_2O_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组织中SOD和GSH-Px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维宏 苏斌 肖瑞雪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个组织(脑,鳃,肝,肾,脾)的SOD和GSH-Px酶活性的影响,将大小一致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0.1、1、10、100mg·L-1的γ-Fe2O3纳米颗粒悬浊液中,同时设有空白对照组,暴露30d后,测定各个组织匀浆... 为了研究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个组织(脑,鳃,肝,肾,脾)的SOD和GSH-Px酶活性的影响,将大小一致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0.1、1、10、100mg·L-1的γ-Fe2O3纳米颗粒悬浊液中,同时设有空白对照组,暴露30d后,测定各个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从而评价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0~100mg·L-1),各组织对纳米颗粒的相对敏感性不同,与对照组相比,鳃、肝和脾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而脑、肝和肾组织的GSH-Px含量降低,该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内脏组织的抗氧化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肝组织中SOD和GSH-Px含量变化与γ-Fe2O3纳米颗粒染毒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肝脏为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氧化损伤中的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颗粒 鲤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氧化损伤
下载PDF
油酸调制的γ-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研究
14
作者 孟祥申 邱晓燕 李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132,共9页
使用化学诱导相变法(CIT法)并选用FeCl_2溶液作为处理液,在合成γ-Fe_2O_3基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加入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对γ-Fe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表面调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 使用化学诱导相变法(CIT法)并选用FeCl_2溶液作为处理液,在合成γ-Fe_2O_3基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加入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对γ-Fe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表面调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形貌、磁化性质、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制备的纳米颗粒基本为球形单晶微粒;油酸有助于纳米颗粒外延生长,且当油酸加入量足够时,油酸可完全取代由CIT法所制备纳米颗粒表层的FeCl_3·6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纳米颗粒 油酸 表面调制
下载PDF
负载γ-Fe_(2)O_(3)的壳聚糖多孔海绵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上雯 陈汉帮 +1 位作者 胡姝颖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目的:研究负载γ-Fe_(2)O_(3)的壳聚糖多孔海绵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 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交联法制备负载γ-Fe_(2)O_(3)浓度分别为1%、5%、10%和20%的壳聚糖海绵,并... 目的:研究负载γ-Fe_(2)O_(3)的壳聚糖多孔海绵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 BMSC)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交联法制备负载γ-Fe_(2)O_(3)浓度分别为1%、5%、10%和20%的壳聚糖海绵,并制备空白对照组。将rBMSC培养于海绵上,通过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第1、3、5、7天的增殖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s,ALP)染色及活性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第7、14天ALP活性和成骨指标ALP、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1)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1,Runx2)的表达;使用茜素红定量法评估第21、28天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rBMSC均能在材料上持续增殖,添加γ-Fe_(2)O_(3)对rBMSC增殖有促进作用;ALP染色及活性检测结果和PCR结果显示添加γ-Fe_(2)O_(3)能提高ALP活性并促进成骨指标表达;茜素红定量结果显示添加浓度为5%和10%时,矿化物形成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负载γ-Fe_(2)O_(3)的壳聚糖海绵能够促进rBMSC的增殖和早期成骨分化,浓度为5%和10%时对rBMSC成骨分化晚期矿化物形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 壳聚糖多孔海绵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下载PDF
γ-Fe_(2)O_(3)纳米颗粒尺寸及碳化气氛对碳化过程的影响
16
作者 樊竞元 吕振刚 +2 位作者 张成华 许健 相宏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6,共9页
采用油酸铁热分解法制备出不同尺寸(4−19 nm)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在350℃下,于5%CO/He、5%CO/10%H_(2)/He和5%CO/20%H_(2)/He的三种气氛中,使用原位XRD反应装置研究了γ-Fe_(2)O_(3)纳米颗粒的碳化过程与物相变化规律,同时结合Ra... 采用油酸铁热分解法制备出不同尺寸(4−19 nm)的γ-Fe_(2)O_(3)纳米颗粒,在350℃下,于5%CO/He、5%CO/10%H_(2)/He和5%CO/20%H_(2)/He的三种气氛中,使用原位XRD反应装置研究了γ-Fe_(2)O_(3)纳米颗粒的碳化过程与物相变化规律,同时结合Raman、CO-TPR和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γ-Fe_(2)O_(3)纳米颗粒完全碳化后会形成稳定比例的χ-Fe5C_(2)和θ-Fe_(3)C的混合相;在相同碳化气氛下,随γ-Fe_(2)O_(3)颗粒尺寸增大完全碳化所需时间缩短,尺寸较小的γ-Fe_(2)O_(3)颗粒表面残留炭较多,会抑制碳化反应进程,碳化相中θ-Fe_(3)C相对含量随γ-Fe_(2)O_(3)纳米颗粒尺寸增大而增高;相同尺寸的γ-Fe_(2)O_(3)颗粒在不同气氛下碳化,完全碳化所需时间随H_(2)分压增大先缩短后略有延长,碳化相中θ-Fe_(3)C相对含量随H_(2)分压增大而增高。通过调节γ-Fe_(2)O_(3)颗粒尺寸和碳化气氛可定向制得合适比例的χ-Fe5C_(2)和θ-Fe_(3)C混合相,这一结果有益于费托合成铁基催化剂中的铁碳化物活性相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_(2)o_(3)纳米颗粒 原位XRD 碳化 物相变化
下载PDF
铁基纳米材料对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与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厌氧互营体系降解苯甲酸的影响
17
作者 迟明妹 路平平 +4 位作者 孙晓娇 徐艳 陈光辉 张培玉 邱艳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9-4056,共8页
为探究铁基纳米材料在苯甲酸厌氧互营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厚壁菌门的厌氧互营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与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共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投加铁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和... 为探究铁基纳米材料在苯甲酸厌氧互营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厚壁菌门的厌氧互营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与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的共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投加铁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和三氧化二铁(Fe_(2)O_(3)NPs)对苯甲酸厌氧降解转化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0 mg·L^(−1)的Fe_(3)O_(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速率及产甲烷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的Fe_(3)O_(4)纳米颗粒对苯甲酸降解及产甲烷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添加Fe_(3)O_(4)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为600、800、1000 mg·L^(−1)时,第15天的产甲烷量分别减少了24.29%、44.13%和61.54%。低浓度和高浓度的Fe_(2)O_(3)纳米颗粒对苯甲酸的降解及甲烷的产生均无影响。质量浓度为10~1000 mg·L^(−1)的Fe_(3)O_(4)NPs和Fe_(2)O_(3)NPs均不能促进S.syntrophicum与M.hungatei共培养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导电材料强化厌氧纯菌降解苯甲酸,以及利用导电材料强化苯甲酸废水及木质纤维素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 苯甲酸厌氧互营降解 种间电子传递 厌氧互营苯甲酸降解菌(Sporotomaculum syntrophicu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