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对人γδT淋巴细胞和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月蓉 邱红 +1 位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诱导人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株,然后测定人γδT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诱导人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株,然后测定人γδT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诱导SW-480细胞4 h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 h,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γδT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350 mg/L,作用γδT细胞4 h后能明显增强γδT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P<0.01;γδT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W-480细胞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γδT和SW-480细胞作用4 h,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 h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350 mg/L、诱导时间4 h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W-480细胞死亡和凋亡率明显高于γδT细胞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γδ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W-480细胞更易被γδT细胞杀伤。茶多酚浓度在350 mg/L时能诱导SW-480细胞凋亡而对人γδT细胞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γδ淋巴细胞 SW-480细胞 抗肿瘤活性 凋亡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肠上皮γδ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帼 何柳芳 +2 位作者 刘素丽 陈耀勇 崔伟伦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177-318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日龄新生大鼠NEC模型,新生大鼠总共24只,分为正常新生大鼠组(正常组)、正常新生大鼠口服双歧杆菌组(正常口服双歧杆菌组)、NEC组和NEC口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3日龄新生大鼠NEC模型,新生大鼠总共24只,分为正常新生大鼠组(正常组)、正常新生大鼠口服双歧杆菌组(正常口服双歧杆菌组)、NEC组和NEC口服双歧杆菌组,每组6只,在建模72 h后对十二指肠下端至直肠上端肠道组织进行肠道病理评估和肠道γδ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肠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正常口服双歧杆菌组的肠道组织结构正常,NEC口服双歧杆菌组肠道组织损伤较NEC组有所改善。同时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口服双歧杆菌组γδ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组增加,NEC组肠道上皮γδ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而NEC口服双歧杆菌组γδT淋巴细胞数量较NEC组增加。结论双歧杆菌可改善NEC新生大鼠肠道上皮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增加肠道上皮γδT淋巴细胞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新生大鼠 γδT淋巴细胞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γδ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中的分布研究
3
作者 王姜琳 梁冬雨 +3 位作者 汪国庆 赵江峰 汤明明 杨慧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92-595,602,共5页
目的研究γδ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中的分布并探讨γδT淋巴细胞在GD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GD患者59例作为GD组,另选择同期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γδ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中的分布并探讨γδT淋巴细胞在GD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GD患者59例作为GD组,另选择同期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相关甲状腺指标[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的比例,分析γδ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HLA-DR及协同刺激分子CD40配体(CD40L)与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GD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FT3、FT4、TPOAb、TG-Ab、TR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γδ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Vδ1γδ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Vδ2γδ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组γδ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HLA-DR表达水平及协同刺激分子CD40L、ICOS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亚型改变表现为Vδ1γδT淋巴细胞比例上调与Vδ2γδT淋巴细胞比例下调,γδT淋巴细胞功能活化并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40L、ICOS可能是促进GD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γδT淋巴细胞 表面活化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
下载PDF
TGF-β_1对γδT细胞TLR-4受体及IL-2、IFN-γ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发旺 刘红梅 +2 位作者 何正光 杜先智 罗晓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γδT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TGF-β_1对γδ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γδT淋巴细胞,并用外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γδT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TGF-β_1对γδ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γδT淋巴细胞,并用外源性TGF-β_1、脂多糖(LPS)刺激γδT淋巴细胞,分为4组培养:空白对照组、LPS组、LPS+TGF-β_1组、TGF-β_1组。培养12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淋巴因子IFN-γ、IL-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PCR检测TLR-4基因的转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LPS+TGF-β_1组TLR-4蛋白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升高(P<0.05),淋巴因子IL-12和IFN-γ的表达增加;TGF-β_1组TLR-4蛋白的表达、转录及IL-2的表达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LPS+TGF-β_1组TLR-4蛋白的转录及表达、淋巴因子IL-12和IFN-γ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TGF-β_1能抑制γδT淋巴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γδ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淋巴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γδT淋巴细胞 TLR-4 IL-2 IFN-γ
下载PDF
γδ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肝损伤和纤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元元 武晓丽 +3 位作者 陈黎明 吕飒 张纪元 王福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γδ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IT)及免疫活化期(IA)患者中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yδ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的频率,其中包括20例IT期患者和60例IA期... 目的 探讨γδ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IT)及免疫活化期(IA)患者中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内yδ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的频率,其中包括20例IT期患者和60例IA期患者。另取22例IA期患者、5例IT期患者以及5例健康对照(HC)肝组织标本用于肝内yδ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的流式检测。多组之间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外周血频率检测结果显示:IA期患者yδT淋巴细胞比例为6.493%±1.268%,均较HC组的9.870%±1.384%和IT组的8.640%±1.164%明显减低,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期患者Vδ2 T淋巴细胞频率为5.584%±1.336%均较HC组的8.172%±1.549%,和IT组的6.92%±0.883%显著减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计数结果显示:IA期患者yδT淋巴细胞数为(9.277±2.013)×10^7个/L,均较HC组的(19.354土2.117)×10^7个/L和IT组的(15.917±2.076)×10^7个/L明显减低,P值均<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A期患者V δ 2T淋巴细胞数为(8.311±1.817)×10^7个/L,与HC组的(14.420±2.239)×10^7个/L和IT组的(11.577±1.523)×10^7个/L比较,明显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IA组患者肝脏和外周Vδ2T淋巴细胞的频率与AL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A患者Y δ T淋巴细胞及其Vδ2亚群可能负向调节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炎症 γδT淋巴细胞 Vδ2亚群 免疫耐受 免疫活化
原文传递
反复流产患者15例主动免疫治疗后TCRγδ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曙光 王秀霞 +1 位作者 曲陆荣 徐晖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URA)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CRγδ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孕早期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2年3~10月对微量淋巴毒试验结果阴性的15例UR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采用...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URA)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CRγδ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孕早期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2年3~10月对微量淋巴毒试验结果阴性的15例UR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n=11)外周血TCγδ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1)URA患者的T淋巴细胞总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治疗后外周血TCRγδ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2)15名患者中成功妊娠13例,妊娠成功率为84.6%(11/13).(3)主动免疫治疗后成功妊娠的妇女外周血TCRγδ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可以使URA患者外周血TCRγδT淋巴细胞的水平升高,提示它可能参与母胎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水平 反复流产 治疗后 TCRγδT淋巴细胞 母胎免疫调节 主动免疫治疗 流式细胞仪检测 RA患者 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成功妊娠 外周血 2002年 妊娠成功率 不明原因 试验结果 早孕妇女 治疗前后 细胞总数 对照组 孕早期 淋巴 观察组 显著性
原文传递
癌旁肝星状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肝细胞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磊 廖锐 +1 位作者 魏续福 杜成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3岁。癌旁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星状细胞与H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肿瘤多发(HR=1.895,95%CZ:1.155~3.108)、微血管侵犯(HR=1.665,95%C/:1.104-2.512)、肿瘤直径>5 cm(HR=2.400,95%CI:1.603-3.594)、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880,95%CI:1.257-2.810)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1.631,95%CZ:1.151-2.311),微血管侵犯(HR=2.145,95%CI:1.536~2.994)、肿瘤直径>5 cm(HR=1.866,95%CI:l.342~2.592)、肝星状细胞与疋丁淋巴细胞比值>18(HR=1.517,95%CI:1.084-2.122)是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78T淋巴细胞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比值≤18,n=222)和高比值组(比值〉18=98)。低比值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低比值患者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δ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彦霖 陈雨琪 +3 位作者 李赵继 王若沁 石通国 陈卫昌(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59-276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内γδ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CRC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γδ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内γδT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CRC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γδ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在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卡方检验探讨γδ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CRC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评估γδ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探究CRC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织内γδ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与CRC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CR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无关。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CR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CRC组织内γδT淋巴细胞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γδT淋巴细胞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佳,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CRC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γδT淋巴细胞是评估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组织中γδT淋巴细胞表达变化与CR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CRC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γδ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预后
下载PDF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细胞免疫状态及γδT细胞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忆斯 朱传远 +1 位作者 顾见明 张学光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是临床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该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应用γδT淋巴细胞治疗可能性,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6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了免疫细胞表型分析及TNF、IL-6检测。并对4例患者采用γδT细胞/IL-2过继免疫...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是临床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该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应用γδT淋巴细胞治疗可能性,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6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了免疫细胞表型分析及TNF、IL-6检测。并对4例患者采用γδT细胞/IL-2过继免疫治疗(ACIT),观察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CD、CD/CD比值均低于正常组,TNF、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γδT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CD、CD/CD比值均升高。随访12~25月未见转移、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表型 γδT淋巴细胞 胃肿瘤 印戒细胞
下载PDF
女性外周血来源γδ T淋巴细胞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秀丽 王军陶 +3 位作者 高华 赵星浩 程朝飞 刘广芝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观察女性外周血来源γδT淋巴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青年女性3例为青年组,围绝经期女性4例为围绝经期组,采集2组肘静脉血4 mL,采用固相抗体包被法联合白细胞介素-2体外扩增外周血γδT淋巴细... 目的 观察女性外周血来源γδT淋巴细胞体外扩增能力,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青年女性3例为青年组,围绝经期女性4例为围绝经期组,采集2组肘静脉血4 mL,采用固相抗体包被法联合白细胞介素-2体外扩增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扩增14 d,记录γδT淋巴细胞数量、扩增倍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及Vδ1、Vδ2 T淋巴细胞比率。取子宫内膜癌HEC-1A、Ishikawa细胞,分别以11、51、101、201和401效靶比加入青年组及围绝经期组γδT淋巴细胞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取HEC-1A、Ishikawa细胞,分为卡铂组、γδT淋巴细胞组、联合组,卡铂组使用卡铂处理72 h,γδT淋巴细胞组使用20∶1效靶比青年组γδT淋巴细胞处理24 h,联合组使用卡铂处理72 h后加入201效靶比青年组γδT淋巴细胞继续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1)扩增14 d,青年组γδT淋巴细胞计数[(5.76±0.43)×10^(6)/mL]多于围绝经期组[(3.19±0.48)×10^(6)/mL](t=3.819,P=0.012),扩增倍数(213.50±15.10)大于围绝经期组(95.87±11.98)(t=5.288,P=0.003),γδT淋巴细胞比率[(92.77±0.69)%]、Vδ2 T淋巴细胞比率[(94.23±0.77)%]均高于围绝经期组[(70.40±3.26)%、(67.43±2.30)%](t=5.743,P=0.002;t=9.589,P=0.002),Vδ1 T淋巴细胞比率[(0.72±0.49)%]与围绝经期组[(1.94±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7,P=0.435)。(2)效靶比11、51、101、201、401的青年组和围绝经期γδT淋巴细胞处理24 h, HEC-1A、Ishikawa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存活率均随γδT淋巴细胞效靶比升高而降低(P<0.05)。效靶比为101、201、401的青年组γδT淋巴细胞处理24 h时HEC-1A细胞存活率[(73.71±3.07)%、(50.14±3.02)%、(37.36±0.86)%]分别低于围绝经期组γδT淋巴细胞处理24 h[(82.66±1.60)%、(73.01±1.51)%、(47.73±4.31)%](t=4.007,P=0.011;t=10.240,P<0.001;t=4.648,P=0.001)。(3)联合组HEC-1A、Ishikawa细胞存活率[(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γδT淋巴细胞 杀伤作用 HEC-1A细胞 ISHIKAWA细胞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杀肿瘤细胞过程中溶酶体运动及肌动蛋白纤维、T细胞受体重排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景 彭慧琴 +1 位作者 严杰 陈文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观察γδT细胞溶解肿瘤靶细胞过程中溶酶体运动特征,了解T细胞受体、肌动蛋白纤维在效应/靶细胞接触区域的分布特征,探讨γδT细胞抗肿瘤生物学活性的可能机理。方法Lysotracker Red-DND99标记的γδT细胞与人恶性黑色素瘤MeWo细... 目的观察γδT细胞溶解肿瘤靶细胞过程中溶酶体运动特征,了解T细胞受体、肌动蛋白纤维在效应/靶细胞接触区域的分布特征,探讨γδT细胞抗肿瘤生物学活性的可能机理。方法Lysotracker Red-DND99标记的γδT细胞与人恶性黑色素瘤MeWo细胞共同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察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中溶酶体运动过程及其特点。γδT细胞与MeWo细胞共同培养后甲醛固定,以rhodamine phalloidin标记肌动蛋白纤维或anti—TCRδ1-FITC抗体标记T细胞受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γδT细胞及肿瘤细胞之间免疫突触形成特征。结果γδT细胞可快速识别并集聚于肿瘤细胞周围。在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的10 min内,将胞内溶酶体成分“倾吐”于肿瘤细胞后随之离开。肿瘤细胞受大量γδT细胞攻击后约60 min,出现细胞膜皱缩、变圆,约80 min死亡。在上述效应/靶细胞接触作用过程中,肌动蛋白纤维及T细胞受体均匀分布于γδT表面,不出现在效应/靶细胞接触区域富集现象。结论γδT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释放其细胞内溶酶体内含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同,γδ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不形成典型的免疫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 溶酶体 肌动蛋白纤维 免疫突触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全林 马捷 +2 位作者 王春利 张少云 张双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9期613-614,618,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γδT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4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6名健康职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结果γδT细胞健康对照组为(6.54±2.90)%,患者组为(3.76±2.8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γδT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4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6名健康职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结果γδT细胞健康对照组为(6.54±2.90)%,患者组为(3.76±2.81)%(t=3.568,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P=0.000);肺癌组织学分类、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大体分型、病变部位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各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δT细胞减少对肺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γδ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出生早期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亚群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心韫 张晓丽 +5 位作者 王银娟 刘嘉欣 王小阳 张茹 张一 徐发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3-747,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早期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胎龄&l...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生早期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6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出生24 h外周血γδ-T、CD4+T、CD8+T、CD3+T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 根据出生后连续头颅超声及纠正胎龄36~37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将患儿分为脑损伤组(36例)及无脑损伤组(70例),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将脑损伤组进一步按照不同脑损伤类型分为颅内出血组(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6例)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22例),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脑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中γδ-T淋巴细胞水平[(0.09±0.12)%]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 P=0.016), 2组早产儿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异。脑损伤组患儿中,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或弥散性脑白质损伤组早产儿出生24 h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占比[(0.03±0.05)%、(0.07±0.09)%]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0.15±0.1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0、-2.659, 均P<0.05)。结论γδ-T淋巴细胞可能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有关;出生早期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早产儿脑损伤, 特别是脑白质软化及弥散性脑白质损伤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婴儿 早产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弥散性脑白质损伤 γδ-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免疫磁珠纯化γδT淋巴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兆源 陈松华 +1 位作者 刘伟 葛锡锐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9-291,共3页
γδT淋巴细胞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不超过10 % , 而研究γδT淋巴细胞的功能需要大量的γδT淋巴细胞。为此, 采用磁珠(magnetic microbeads)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法... γδT淋巴细胞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不超过10 % , 而研究γδT淋巴细胞的功能需要大量的γδT淋巴细胞。为此, 采用磁珠(magnetic microbeads)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 法分离和纯化γδT淋巴细胞, 纯化可达99% 左右; 同时对富集的γδ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和细胞毒效应进行观察, 此法快速、有效、纯度高, 对γδT淋巴细胞功能影响较小。为γδT淋巴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淋巴细胞 磁珠 阳性选择 细胞毒效应
原文传递
NK、NKT和γδT淋巴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杀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丽洁 郑秋红 +2 位作者 谢云青 许扬梅 陈传本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比较NK、NKT、γδT等3种淋巴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杀伤作用,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提取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培养NK、NKT、γδT淋巴细胞14d,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以鼻咽癌细胞株CNE-1... 目的比较NK、NKT、γδT等3种淋巴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杀伤作用,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提取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培养NK、NKT、γδT淋巴细胞14d,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以鼻咽癌细胞株CNE-1作为靶细胞,表型鉴定正确的3种细胞分别加入CNE-1细胞中,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RTCA)实时检测NK、NKT和γδ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比较3种淋巴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自鼻咽癌患者外周血PBMC培养的NK、NKT、γδT淋巴细胞经流式细胞术证实表型正确;RTCA的结果表明在加入不同效靶比的3种效应细胞后,CNE-1细胞均呈现快速死亡,其中NKT淋巴细胞在1、4、8h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的体外杀伤率,高于NK和γδT淋巴细胞。结论 NK、NKT、γδT淋巴细胞对鼻咽癌细胞有杀伤作用,NKT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显著,提示具有鼻咽癌临床生物治疗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杀伤作用 NK淋巴细胞 NKT淋巴细胞 γδT淋巴细胞 CNE-1细胞
原文传递
TCRγδT淋巴细胞和母胎免疫调节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曙光 曲陆荣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56-358,共3页
妊娠是一复杂的生理过程,妊娠早期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状态决定妊娠结局。TCRγδT淋巴细胞具有识别绒毛滋养细胞表达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和E,并通过某种机制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及免疫效应细胞活性等作用,而这些因素是参与母... 妊娠是一复杂的生理过程,妊娠早期母胎界面的免疫反应状态决定妊娠结局。TCRγδT淋巴细胞具有识别绒毛滋养细胞表达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和E,并通过某种机制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及免疫效应细胞活性等作用,而这些因素是参与母胎界面免疫反应的关键环节,认为TCRγδT淋巴细胞在妊娠早期的母胎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γδT淋巴细胞 母胎免疫调节 滋养细胞 人白细胞抗原 反复流产
下载PDF
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及血浆IL-6、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其顺 杨加彩 +1 位作者 王旭 黄赤兵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变化以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C57)小鼠采用SAS9.1.3软件完全随机化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麦考酚酸酯(MMF... 目的探讨麦考酚酸酯对小鼠肠道γδT淋巴细胞变化以及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BL/6(C57)小鼠采用SAS9.1.3软件完全随机化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麦考酚酸酯(MMF)组。MMF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麦考酚酸酯悬浊液,500mg·kg-1·d-1;NS组小鼠灌胃含有吐温8()及苯甲醇的生理盐水悬浊液,液体体积与MMF组相同。两组均连续灌胃15d。流式细胞学检测小鼠各段肠道γδT淋巴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IL-6和TNF-α浓度变化。结果MMF组与NS组比较,肠道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EL)中γδ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血浆IL-6和TNF-α浓度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提示MMF组肠道上皮细胞大量分泌II-6。结论麦考酚酸酯可以引起肠道IEL中γδ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血浆促炎因子IL-6、TNF-α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酯 肠炎 γδT淋巴细胞 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原文传递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蒲业迪 李颢 +3 位作者 李湘新 王玲玲 李芳邻 王鲁群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分析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TCL)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HSTCL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者通过脾脏切除病理学确诊,给予DVLD方案(脂质体多柔比星+硼替佐米+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 目的 分析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TCL)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HSTCL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者通过脾脏切除病理学确诊,给予DVLD方案(脂质体多柔比星+硼替佐米+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化疗,疗效待评估。结论 HSTCL临床罕见,诊断困难,预后极差,尽早给予高强度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非霍奇金 γδ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祛风解痉方对哮喘模型小鼠γδ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长征 苗青 +4 位作者 洪巧瑜 崔云 何沂 张琼 张文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探讨祛风解痉方对哮喘模型小鼠γδ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滴鼻的方法建立哮喘Balb/c小鼠模型。动物分组: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片组(0.27 mg/d)及3个祛风解痉方组(0.59、1.18、2.36 g/d),... 目的:探讨祛风解痉方对哮喘模型小鼠γδ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滴鼻的方法建立哮喘Balb/c小鼠模型。动物分组: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片组(0.27 mg/d)及3个祛风解痉方组(0.59、1.18、2.36 g/d),分别进行干预,给药14 d,1次/d。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祛风解痉方低剂量组的γδT细胞的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祛风解痉方中剂量组、祛风解痉方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的γδT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祛风解痉方低剂量组的IL-5、IL-13、TGF-β、IL-10、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祛风解痉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醋酸泼尼松片组在治疗后IL-5、IL-13、TGF-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IL-10、IFN-γ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祛风解痉方通过抑制γδT细胞的细胞活性,降低γδ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5、IL-13、TGF-β表达,调高IL-10、IFN-γ的表达抑制气道炎性反应,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解痉方药 哮喘 γδ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活性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炎性反应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哮喘患者肺部γδT淋巴细胞和受体δ链的多态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泽宇 郭子建 +5 位作者 徐兴祥 郭丽 田欣伦 陈勇 高金明 陈华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肺部γδT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增殖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T细胞受体δ链的多态性,探讨肺部γδT细胞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7例哮喘患者和7例对照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肺部γδT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增殖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T细胞受体δ链的多态性,探讨肺部γδT细胞对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7例哮喘患者和7例对照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γδT细胞,MTT法检测γδT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浓度,RT-PCR技术和基因扫描技术测定γδT细胞δ链的克隆性。结果哮喘患者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γδT细胞的百分率为(6.39±0.71)%,高于对照组的(2.62±0.37)%(P<0.01);巨噬细胞为(81±4)%,低于对照组的(86±2)%(P<0.05);哮喘组γδT细胞的增殖率为(284.2±43.6)%,高于对照组的(217.5±59.5)%(P<0.05)。γδT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浓度为(18.9±3.1)pg/ml,高于对照组的(14.1±3.0)pg/ml(P<0.05)。γδT细胞受体δ1链、δ2链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γδ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部明显增多,加剧了Th1/Th2失衡。γδ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非特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γδT淋巴细胞 T细胞受体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