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秦艽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秀艳 王晓琴 温爱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 目的研究龙胆科龙胆属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干燥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反相ODS等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秦艽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包括8个三萜类成分:栎瘿酸(1)、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2)、28-羟基-α-香树脂醇(3)、28-羟基-β-香树脂醇(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熊果酸(7)、齐墩果酸(8);12个黄酮类成分: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9)、山柰酚(10)、柚皮素(11)、芹菜素(12)、木犀草素(13)、(2S)-5,4′-二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1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7)、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苷(18)、芹菜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20)。结论化合物1~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小秦艽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11、13~16、19、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艽花 三萜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3β-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齐墩果烷 28-羟基-α-香树脂醇 β-香树脂醇 熊果酸
原文传递
地梢瓜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玎 陈刚 +4 位作者 乔莉 张囡 吕阿丽 党权 裴月湖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地梢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α-香树... 目的研究中药地梢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3)、α-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5)、齐墩果酸(6)。结论化合物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鉴定 色谱法 地梢瓜 α-香树脂醇 β-香树脂醇 齐墩果酸
下载PDF
罗布麻叶中非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孔娜娜 方圣涛 +1 位作者 刘莺 夏传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114-3118,共5页
目的对药用盐生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叶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罗布麻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罗... 目的对药用盐生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叶中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罗布麻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罗布麻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非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莨菪亭(1)、七叶内酯(2)、绿原酸甲酯(3)、绿原酸(4)、蚱蜢酮(5)、苯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6)、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1-β-O-苯甲酰-D-吡喃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醇(9)、异香草酸(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羽扇豆醇(13)、β-香树素(14)和α-亚麻酸(15)。结论化合物2、3、5~10、14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和罗布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盐生植物 绿原酸甲酯 异香草酸 β-香树素
原文传递
兖州卷柏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鲁曼霞 黄可龙 +1 位作者 施树云 张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73-975,共3页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5),β-D-glucopyranoside,(3β)-cholest-5-en-3yl(6),β-香树脂醇(7)。化合物1~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和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5、6和7的体外抗菌活性。化合物5、6和7可能为兖州卷柏抗肺炎病菌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兖州卷柏 穗花杉双黄酮 β-香树脂醇 甾体皂苷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20
5
作者 韦建华 陈君 +2 位作者 蔡少芳 卢汝梅 林世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 目的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地铃 3β-赤杨醇 β-香树脂醇 蒲公英赛醇 金圣草黄素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七叶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魏一丁 熊超 +6 位作者 张天缘 高翰 尹青岗 姚辉 孙伟 胡志刚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5-1144,共10页
七叶树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高大乔木,集药用与观赏于一身。七叶树种子是其主要的药用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七叶皂苷。为了解七叶树三萜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 七叶树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高大乔木,集药用与观赏于一身。七叶树种子是其主要的药用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七叶皂苷。为了解七叶树三萜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 Seq 2000高通量测序获得七叶树种子与花的转录组数据,并对其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挖掘;使用Trinity软件实现unigene的de novo拼接;并将转录组的测序结果运用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从而预测七叶树三萜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显示七叶树转录组共有2个三萜代谢途径相关数据集,分别为萜类物质前体代谢途径(途径编号为ko00900)和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途径编号为ko00909),对应的基因分别有47,27条。进一步根据催化酶与活性产物的总结比较分析发现萜类物质前体代谢途径相关酶共有8种,三萜代谢途径相关酶有3种。该研究首次在七叶树中解析出5条与三萜环化酶对应的基因,它们可能参与β-香树精合成进而形成七叶皂苷。通过种子与花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分析显示,ko00900和ko00909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有33个;相对于花器官,种子中有17个unigenes表达量上调,16个unigenes表达量下调。该研究运用qRT-PCR实验对SQE(Unigene25806),HMGS(Unigene36710),β-AS(Unigene33291) 3个差异显著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试验验证,实验结果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该研究所发现的七叶树的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候选基因能对七叶树三萜代谢合成与调控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 转录组 β-香树精 差异表达 QRT-PCR 三萜代谢
原文传递
岩生越桔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商士斌 陈于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0-232,共3页
从岩生越桔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常数、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和衍生物制备等方法,它们被确定为β-香树脂醇,3-表-熊果酸,山渣酸甲酯,3β-乙酰基-△~7-胆甾烯,原儿茶酸,正二十六脂肪酸乙脂,正二十四脂肪酸乙脂。
关键词 岩生越桔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维药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静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2 位作者 程珍 阿不力米提.艾力 王玉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Cicer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大豆精醇A(soyasapoginolA,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 目的研究鹰嘴豆Cicer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大豆精醇A(soyasapoginolA,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和大豆皂苷Bb(soyasaponinBb,Ⅳ)。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鹰嘴豆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皂苷类 大豆精醇A β-香树脂醇
原文传递
催化合成α-amyrin的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克隆及功能表征
9
作者 梁志鹏 于宛彤 +4 位作者 苏新堯 侯红平 薛建平 刘佳 王彩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04-3211,共8页
熊果酸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药理活性以及宝贵的市场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熊果酸大多从枇杷叶中提取,但植物提取法产率低,成本高,化学合成法又不易获得,因此生物合成法为熊果酸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α-amyrin作为合成熊果酸... 熊果酸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药理活性以及宝贵的市场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熊果酸大多从枇杷叶中提取,但植物提取法产率低,成本高,化学合成法又不易获得,因此生物合成法为熊果酸提供了一个新的来源。α-amyrin作为合成熊果酸的主要前体物质,其产量与熊果酸产量呈正相关性。氧化鲨烯环化酶(OSC)属于多基因家族,可以催化常见的前体2,3-氧化鲨烯生成多种不同类型的三萜骨架,为三萜类物质的合成起决定性作用。但药用植物中催化合成α-amyrin的关键基因报道较少,且其催化产物中α-amyrin产量及占比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该文从鸢尾、苹果、青蒿和长春花中克隆出能够催化2,3-氧化鲨烯生成α-amyrin的4种环化酶ItOSC2、MdOSC1、AaOSC2和CrAS基因,系统地对4种环化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分析,并以质粒形式将其转化至酿酒酵母中进行异源表达。发酵7 d后测定其催化产物中α-amyrin、β-amyrin以及麦角固醇的产量及占比,筛选出一个催化生成α-amyrin能力最好的AaOSC2,为后期构建高产α-amyrin及熊果酸的工程酵母菌株提供关键基因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鲨烯环化酶 α-amyrin β-amyrin 酿酒酵母 鲨烯
原文传递
猫眼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静 翁连进 +1 位作者 易立涛 耿頔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眼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β-...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眼草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咖啡酸十八烷酯(3)、cycloart-23Z-en-3β,25-diol(4)、东莨菪素(5)、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6)、豆甾醇(7)、短叶苏木酚(8)、o-phthalic acid bis-(2-ethyl decyl)-ester(9)、阿魏酸二十六烷酯(10)、东莨菪素苷(11)、β-香树脂醇(12)、没食子酸(13)、蔗糖(14)、17-羟基-岩大戟内酯A(15)、岩大戟内酯A(16)、岩大戟内酯B(17)。结论化合物1、3、8~12、14~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大戟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科 猫眼草 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 β-香树脂醇 岩大戟内酯A
原文传递
木瓜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及其有效成分分离 被引量:8
11
作者 梁红艳 戎谞 +2 位作者 陈丕庭 马志卿 张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571-3579,共9页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tabacum)为材料,结合...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TMV具较强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89.02%、82.84%和84.74%;从木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戊酯(WZ-31,Dipentyl phthalate)、β-香树素(WZ-32,β-Amyrin)、(8E)-十六烯酸(L3,8E-hexadecenoic acid)和(8E)-十九烯酸(L4,8E-nonadecenoic acid)共4个化合物;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在浓度为1.0 mg·mL-1时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27.51%、33.33%和41.08%,相当于或显著高于1.0 mg·mL-1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MCA)。【结论】木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是其抗TMV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抗TMV活性成分 β-香树素 (8E)-十六烯酸 (8E)-十九烯酸
下载PDF
橘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发武 段玲慧 +1 位作者 饶高雄 何红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6-50,共5页
目的:橘叶为常见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橘叶水煎液对小鼠乳腺炎有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研究橘叶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目的:橘叶为常见中药,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痈肿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橘叶水煎液对小鼠乳腺炎有抑制作用,该文旨在研究橘叶的化学成分,揭示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和70%乙醇对橘叶粗粉进行浸渍和回流提取,利用小孔树脂(MCI)柱色谱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分离,综合运用硅胶,MCI,ODS,聚酰胺,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结合NMR及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川陈皮素(nobiletin,1),5-去甲基川陈皮素(5-demethylnobile,2),橘红素(tangeretin,3),5,7,8,4'-四甲氧基黄酮(5,7,8,4'-tetramethoxyflavone,4),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5),β-香树脂醇(β-amyrin,6),羽扇豆醇(lupeol,7),植醇(phytol,8),豆甾-5,22-二烯-3β-醇(stigmastane-5,22-dien-3β-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香草醛(vanillin,12)。结论:化合物4~12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属 橘叶 多甲氧基黄酮 β-香树脂醇 羽扇豆醇
原文传递
工程化酿酒酵母合成植物三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明 王彩霞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50-3356,共7页
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皂苷等是许多药物在细胞内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存在形式,可作为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些还可作为甜味剂等。但是萜类化合物在天然植株中含量很低,不能很好地对其开发和利用。随着萜类物质代谢中关键酶的发现,整... 三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皂苷等是许多药物在细胞内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存在形式,可作为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些还可作为甜味剂等。但是萜类化合物在天然植株中含量很低,不能很好地对其开发和利用。随着萜类物质代谢中关键酶的发现,整个萜类代谢途径变得清晰。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三萜化合物奠定了基础。综述了酿酒酵母中三萜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在此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色素单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皂苷 β-香树脂醇 CYP450氧化酶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酿酒酵母细胞中β-香树脂醇代谢流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晁二昆 钱广涛 +5 位作者 孙梦楚 苏新堯 朱智慧 盛玮 王彩霞 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819-3825,共7页
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中敲除编码胞质苹果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IT2)和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酶(malate synthase,MLS1)的CIT2和MLS1基因,并将编码磷酸葡糖异构... 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中敲除编码胞质苹果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IT2)和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酶(malate synthase,MLS1)的CIT2和MLS1基因,并将编码磷酸葡糖异构酶(phosphoglucose isomerase,PGI1)的PGI1基因启动子替换成编码酵母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Ⅶa(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Ⅶa)的核基因Cox9的启动子,从而弱化PGI1基因的表达,调节乙酰辅酶A和胞内NADPH供给,进而调控β-香树脂醇的产量。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删除CIT2基因对β-香树脂醇的产量没有影响;删除MLS1基因后,β-香树脂醇的产量是对照菌株的1.85倍,达到了3.3 mg·L^-1。弱化PGI1基因表达后,β-香树脂醇的产量是对照菌株的3.75倍,达6.7 mg·L^-1。该研究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成功的敲除CIT2和MLS1基因并弱化PGI1基因,提高了β-香树脂醇的产量,也为后期研究β-香树脂醇的酵母异源合成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β-香树脂醇 酿酒酵母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苦石莲的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慧灵 马国需 +1 位作者 杨峻山 许旭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研究苦石莲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苦石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石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caesalpin A(1)、ne... 目的研究苦石莲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苦石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石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caesalpin A(1)、neocaesalpin B(2)、neocaesalpin L(3)、caesalpinin MD(4)、neocaesalpin MA(5)、neocaesalpin H(6)、neocaesalpin P(7)、chagreslactone(8)、β-香树素(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8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4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石莲 卡山烷型二萜 neocaesalpin A chagreslactone β-香树素
原文传递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β-amyrin synthase in the glycyrrhizic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Glycyrrhiza uralensis 被引量:6
16
作者 Honghao Chen Ying Liu +2 位作者 Xiaoqin Zhang Xinjie Zhan Chunsheng Li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3年第6期416-424,共9页
Glycyrrhiza uralensi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erb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e to its numer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particularly its ability to relieve cough and act as a mucolytic.Ba... Glycyrrhiza uralensis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erb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e to its numer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particularly its ability to relieve cough and act as a mucolytic.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these effects are mediated by a number of active ingredients,especially glycyrrhizic acid(GA).In the present study,a gene encodingβ-amyrin synthase(β-AS)involved in GA biosynthesis in G.uralensis has been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The cloned enzyme showed similar activity to native enzymes isolated from other Glycyrrhiza species to catalyze the conversion of 2,3-oxidosqualene intoβ-amyrin.In fact theβ-AS gen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GA biosynthetic pathway in G.uralensis.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the enzyme was determined and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β-AS gene of G.uralensis and 20 other species was created.This showed that Glycyrrhiza glabra had the closest kinship with G.uralensis.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will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G.uralensis by improving its GA content and in exploring the biosynthesis of GA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myrin synthase Glycyrrhiza uralensis Glycyrrhizic acid Molecular cloning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GC–MS
原文传递
Simultaneously down-regulation of multiplex branch pathways using CRISPRi and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for enhancingβ-amyrin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被引量:6
17
作者 Jiangping Ni Genlin Zhang +2 位作者 Lei Qin Jun Li Chun Li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SCIE 2019年第2期79-85,共7页
The production ofβ-amyri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 still low due to the inability of effectively regulating the endogenous metabolic pathway for competitive synthesis ofβ-amyrin precursors.In this study,we foc... The production ofβ-amyri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 still low due to the inability of effectively regulating the endogenous metabolic pathway for competitive synthesis ofβ-amyrin precursors.In this study,we focused on two branches ofβ-amyrin synthetics pathway that consumeβ-amyrin precursors(2,3-oxidosqualene and cytosolic acetyl-CoA)and regulated related genes(ADH1,ADH4,ADH5,ADH6,CIT2,MLS2 and ERG7).We developed a CRISPRi method by constructing a multi-gRNA plasmid to down-regulate the seven genes simultaneously,which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S.cerevisiae.The average transcript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the seven genes reached as high as 75.5%.Furthermore,by optimizing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including pH,inoculum size,initial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feed of glucose or ethanol)and increasing extracellular transportation via supplying methyl-β-cyclodextrin,β-amyrin concentration of engineered strain SGibSdCg increased by 44.3%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strain SGib,achieving 156.7 mg/L which w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β-amyrin reported in yeast.The one-step down-regulation of multiple genes using CRISPRi showed high efficiency and promising future in improving the yields of natur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myrin CRISPRi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原文传递
木栓酮合酶TwOSC1的产物异构化研究
18
作者 张凯月 邹旭 +2 位作者 张晨烁 余源 王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10-117,124,共9页
来源于雷公藤的木栓酮合酶TwOSC1能够催化(3S)-2,3-氧化鲨烯生成木栓酮、α-香树脂醇和β-香树脂醇,三者比例为3:1:1。将TwOSC1引入酿酒酵母能够合成木栓酮,但产量较低,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的需求,TwOSC1催化活性低,产物专一性差是影响... 来源于雷公藤的木栓酮合酶TwOSC1能够催化(3S)-2,3-氧化鲨烯生成木栓酮、α-香树脂醇和β-香树脂醇,三者比例为3:1:1。将TwOSC1引入酿酒酵母能够合成木栓酮,但产量较低,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的需求,TwOSC1催化活性低,产物专一性差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瓶颈。通过理性和半理性设计分析TwOSC1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关键氨基酸残基(N11、G280、I259、I548、M552)进行改造。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N11I、N11A、N11W、N11R、N11F、I548W、I548L的木栓酮产量降低;突变体G280H、G280P、G280S、M552S的木栓酮产量提高,且TwOSC1G280H催化活性最好,是野生型TwOSC1产量的1.27倍;突变体I259A、I259E、I259K、I259M、I259R无催化活性,但突变体TwOSC1I259E合成α-香树脂醇的专一性较高,是野生型TwOSC1产量的5倍。研究初步探索了5个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对TwOSC1催化活性及产物专一性的影响,为后续深入探究TwOSC1关键氨基酸位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 木栓酮合酶 木栓酮 α-香树脂醇 β-香树脂醇
下载PDF
Over-expressing root-specific β-amyrin synthase gene increases glycyrrhizic acid content in hairy root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被引量:4
19
作者 Yan-chao Yin Xiao-dong Zhang +5 位作者 Zhi-qiang Gao Ting Hu Lin Yang Zhi-xin Zhang Wen-dong Li Ying Li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9年第2期192-199,共8页
Objsective: Glycyrrhizia uralens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mainly cropped in China. However, many cultivars are less in glycyrrhizic acid than Chinese Pharmacopoeia requires. In ... Objsective: Glycyrrhizia uralens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s mainly cropped in China. However, many cultivars are less in glycyrrhizic acid than Chinese Pharmacopoeia requires. In this paper, we improved glycyrrhizic acid by regulating β-amyrin synthase gene(GuBAS).Methods: Tobacco root-specific promoter TobRB7 and Gu BAS c DNA were obtained and combined with linearized pCAMBIA1305.1 to construct root-specific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which was later transformed into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CCC10060 by electrotransformation. The cotyledons and hypocotyls of G.uralensis were infected by the recombinant A. rhizogenes ACCC10060 to induce hairy roots. The GA content was quantified by HPLC.Results: The PCR and sequencing results both showed that three transgenic hairy root lines were obtained. The copy number of Gu BAS in these transgenic hairy roots was intended by q RT-PCR to be 3, 7,and 4. GA was detected by HPLC,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 was present in the three transgenic hairy roots, while absent in wild hairy roots.Conclusion: Over-expressing Gu BAS root-specifically in hairy roots of G. uralensis enhanced GA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myrin SYNTHASE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HAIRY roots root-specific OVER-EXPRESSION
原文传递
产β-香树脂醇酿酒酵母细胞构建及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梦楚 晁二昆 +6 位作者 苏新堯 朱敏 苏勇 钱广涛 陈士林 王彩霞 薛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1349,共9页
该研究通过异源表达甘草来源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酿酒酵母底盘细胞中构β-香树脂醇的合成途径,实现了利用酿酒酵母生产β-香树脂醇,发酵质量浓度达5.97 mg·L^(-1)。通过进一步过表达酵母MVA途径的甲... 该研究通过异源表达甘草来源β-香树脂醇合成酶(β-AS),成功在实验室前期保存的酿酒酵母底盘细胞中构β-香树脂醇的合成途径,实现了利用酿酒酵母生产β-香树脂醇,发酵质量浓度达5.97 mg·L^(-1)。通过进一步过表达酵母MVA途径的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ERG19),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12),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合酶基因(ERG13),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ERG8)和异戊烯二磷酸酯异构酶基因(IDI1),促进酵母代谢流走向β-香树脂醇合成方向,最终成功获得Y2-C2-4工程菌株,将β-香树脂醇浓度提高一倍,达到10.3 mg·L^(-1)。通过高密度发酵策略,该菌株其β-香树脂醇的产量可达到157.4 mg·L^(-1),相对于原始菌株提高了26倍,为公开报道基因工程酵母合成β-香树脂醇的较高产量。该研究不仅为β-香树脂醇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研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糖基转移酶的挖掘提供优势底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β-香树脂醇 酿酒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