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殷琳 陈熙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2,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即β-抑制蛋白通路来调节受体内吞和脱敏,甚至启动一波新的信号传导,由此提出"偏向性传导"的概念,即配体激活受体后能够选择性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使信号沿着特定"偏好"的下游通路继续向下传导,并将与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偏向性激活的配体称为"偏向性配体"。一般认为,偏向性的产生是因为配体与受体结合方式存在差别,包括受体构象的差异、下游信号蛋白结合位点的差异以及信号蛋白自身构象的差异等。本文就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偏向β-抑制蛋白通路的配体类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β-抑制蛋白 偏向性机制 偏向性计算方法 偏向性配体药物
原文传递
β-抑制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毅 向旭东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54-58,共5页
β-抑制蛋白属于抑制蛋白家族,包括β-抑制蛋白1和β-抑制蛋白2。β-抑制蛋白是众所周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的负性调节蛋白,但同时作为支架蛋白和连接蛋白,参与受体在胞内的信号转导,并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基因转录,与一些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β-抑制蛋白属于抑制蛋白家族,包括β-抑制蛋白1和β-抑制蛋白2。β-抑制蛋白是众所周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的负性调节蛋白,但同时作为支架蛋白和连接蛋白,参与受体在胞内的信号转导,并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基因转录,与一些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β-抑制蛋白可作为一个新的靶标,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 G蛋白耦联受体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支气管哮喘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益心泰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p-p38MAPK、β-arr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涛 李雅 +3 位作者 郭志华 龙云 曾英 王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益心泰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心泰组和卡维地洛组。...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益心泰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心泰组和卡维地洛组。益心泰组2.0 g/(10 mL·kg);卡维地洛组10 mg/(10 mL·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等容积灌胃,用药8周后分别检测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内径及β-arrestin、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左、右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增大,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明显降低,β-arrestin蛋白表达下降,p-p38MAPK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组和卡维地洛组左、右心室重量指数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增加,β-arrestin蛋白表达增加,p-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心泰组与卡维地洛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泰可能通过激活β-arrestin,进而抑制p-p38MAPK蛋白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心室重构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益心泰 心室重构 β-抑制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β-Arrestins参与GPCRs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项荣 胡艳 曹贝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在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βARK)提纯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支架蛋白和信号调控因子;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为7次跨膜受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很多临床药物的作用靶点.β-抑制蛋白作为衔接蛋白,调控... 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在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βARK)提纯过程中发现的重要支架蛋白和信号调控因子;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为7次跨膜受体,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很多临床药物的作用靶点.β-抑制蛋白作为衔接蛋白,调控GPCRs相关的信号通路,介导GPCRs的脱敏、内化、循环、复敏等生理过程,影响多种疾病的进程.本文总结了β-抑制蛋白参与GPCRs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侧重阐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新一代调控GPCRs功能活性的相关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 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β-抑制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毅 向旭东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β-抑制蛋白属于抑制蛋白家族,包括β-抑制蛋白I和p抑制蛋白2。β-抑制蛋白是众所周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的负性调节蛋白,但同时作为支架蛋白和连接蛋白,参与受体在胞内的信号转导,并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基因转录,与一些疾病的发病密切... β-抑制蛋白属于抑制蛋白家族,包括β-抑制蛋白I和p抑制蛋白2。β-抑制蛋白是众所周知的G蛋白耦联受体的负性调节蛋白,但同时作为支架蛋白和连接蛋白,参与受体在胞内的信号转导,并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基因转录,与一些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β-抑制蛋白可作为一个新的靶标,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 G蛋白耦联受体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支气管哮喘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益心泰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涛 郭志华 +3 位作者 李雅 龙云 曾英 王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21-2824,共4页
目的探讨益心泰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心泰组(4.2 g/kg)、卡维地洛组(10 mg/kg),灌胃给药8周后,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益心泰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心泰组(4.2 g/kg)、卡维地洛组(10 mg/kg),灌胃给药8周后,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β-arrestin、p-Akt、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每搏量及β-arrestin、p-Akt、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细胞凋亡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泰组、卡维地洛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Bax表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量升高,β-arrestin、p-Akt、Bcl-2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减少(P<0.05,P<0.01);与卡维地洛组比较,益心泰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益心泰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有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脏功能,抑制了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β-arrestin-Akt-Bcl-2/Bax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泰 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凋亡 β-抑制蛋白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β-抑制蛋白在AT_1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凯 徐添颖 +1 位作者 管云枫 缪朝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65,共5页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广泛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AngⅡ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诱导激活复杂的胞内信号通路,是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负反馈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广泛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AngⅡ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诱导激活复杂的胞内信号通路,是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基础。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负反馈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的多功能蛋白,广泛存在心血管系统,是近期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β-抑制蛋白在AngⅡ诱导的AngⅡ一型受体(AT1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 信号通路 脱敏 内化
下载PDF
肌球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郝丽娟 康志琼 +3 位作者 马上上 吕鹏 姚勤 陈克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4-159,164,共7页
肌球蛋白是肌原纤维粗丝的组成单位,由多条重链与多条轻链组成,被视为一种分子马达。在肌肉收缩、趋化性胞质分裂、胞引作用、膜泡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肌球蛋白磷酸化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对细胞的迁移、收缩... 肌球蛋白是肌原纤维粗丝的组成单位,由多条重链与多条轻链组成,被视为一种分子马达。在肌肉收缩、趋化性胞质分裂、胞引作用、膜泡运输以及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肌球蛋白磷酸化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对细胞的迁移、收缩、胞质分裂以及其他未知功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肌球蛋白磷酸化分为重链的磷酸化与轻链的磷酸化。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报道,分别从肌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磷酸化的作用机制、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肌球蛋白的磷酸化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β-抑制蛋白 肌球蛋白重链磷酸化 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脏脂肪面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亚锋 王萍 +1 位作者 王利 齐学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控制血糖和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措施。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12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内脏脂肪面积...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控制血糖和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提供有力措施。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男性患者12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内脏脂肪面积,根据不同的内脏脂肪面积分三组:A组小于75 cm^2,B组75~100 cm^2,C组大于100 cm^2。分别监测三组β-抑制蛋白2、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内脏脂肪面积、血甘油三酯、血清β-抑制蛋白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数据显示,三组β-抑制蛋白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水平是血清β-抑制蛋白2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甘油三酯水平不是血清β-抑制蛋白2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内脏脂肪面积的胰岛素生长因子不同,内脏脂肪面积越大,血清β-抑制蛋白2水平越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故在2型糖尿病合并腹型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面积超标的男性患者中,早期测量内脏脂肪面积,尽早评价其糖尿病等代谢指标,对胰岛素功能早期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面积 胰岛素生长因子 β-抑制蛋白2 2型糖尿病 生物电阻抗 甘油三酯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氧化苦参碱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范恒 廖奕 +4 位作者 陈小艳 张丽娟 刘星星 钟敏 唐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08-2316,共9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氧化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诱导实...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氧化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未造模,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诱导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其中氧化苦参碱组大鼠予苦参素(氧化苦参碱)注射液肌肉注射,美沙拉嗪组大鼠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均以3mL蒸馏水灌胃.注意观察实验大鼠腹泻、便血症状.第7天,每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比较各组结肠组织大体组织病理变化,取病变明显的结肠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并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第16天禁食24h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和脾脏淋巴细胞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arrestin2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及脾脏淋巴细胞NF-κBp65表达均显著上升(均P<0.01),β2AR和β-arrestin2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表达均显著下降(16.26±5.51,18.34±3.34vs61.90±17.75,均P<0.01),β2AR表达均显著上升(47.27±12.40,61.75±10.40vs12.20±2.70,均P<0.01),β-arrestin2表达均显著上升(70.71±12.84,76.14±8.77vs16.80±7.17,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NF-κBp65表达均显著下降(114.23±11.56,145.62±13.05vs249.70±18.94,均P<0.01),β2AR表达均显著上升(1006.50±226.89,1102.11±297.72vs594.97±209.59均P<0.01),β-arrestin2表达均显著上升(189.97±21.12,162.04±15.69vs111.77±19.43,均P<0.01).但美沙拉嗪组和氧化苦参碱组之间比较β2AR、β-arrestin2、NF-κBp65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氧化苦参碱可以通过调节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肾上腺素受体 β-抑制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转导 TNBS诱导的结肠炎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基于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天杰 张明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基于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复发型UC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基于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复发型UC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肠黏膜中β_(2)AR、β-arrestin2、NF-κB p65表达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INF-γ、IGF-1、HIF-α、MMP-9),评价中医证候评分、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内镜活动指数(EA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EAI显著低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肠黏膜中β_(2)AR、β-arrestin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黏膜NF-κB p65表达及血清IL-1β、IL-6、IL-8、TNF-α、INF-γ、HIF-α、IGF-1、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复发型UC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β_(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发型 参苓白术散 β_(2)肾上腺素受体 β-抑制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通路的清肠化湿颗粒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戴路明 朱磊 沈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4,共9页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及人结肠癌上皮细胞株HT-29炎症模型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只大鼠...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及人结肠癌上皮细胞株HT-29炎症模型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待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1.0 g·kg(-1))组,清肠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2.8,5.5,11.0 g·kg(-1))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10 d,每日1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UC大鼠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2,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大鼠结肠黏膜β2AR,β-arrestin2,NF-κB定位表达;采用肿瘤坏死因子与脂多糖诱导HT-29细胞炎症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清肠化湿颗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2AR,β-arrestin2,NF-κB蛋白表达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的结肠损伤分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3个剂量的清肠化湿颗粒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下降(P〈0.05,P〈0.01),大鼠结肠组织IGF-1,SOD,GSH-Px含量与β2AR,β-arrestin2表达明显上升,MIF,MMP-2,MMP-9,MDA,MPO,NO,iNOS含量及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清肠化湿颗粒可缓解UC氧化应激反应及肠道炎症,其作用与激活β2AR/β-arrestin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颗粒 β2肾上腺素受体 β-抑制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β2AR/β-arrestin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文英 王俊月 +7 位作者 包永生 尚立芝 吴珂 李亮 王肖艳 陈晓辉 李晓芳 宋倩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血清、肺组织匀浆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 目的:探讨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血清、肺组织匀浆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40,20,10 g·kg-1·d-1)组、消咳喘组(5 g·kg-1·d-1)、二陈汤组(5 g·kg-1·d-1),每组10只。以烟熏与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并用的方法制备大鼠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正常及模型组则灌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肺组织匀浆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2AR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β2AR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β2AR,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β2AR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组织中β2AR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中二陈汤加味中剂量组与其他各组均有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β2A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陈汤加味高、中、低剂量组、消咳喘组、二陈汤组中β2AR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二陈汤加味中剂量组与其他各给药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中IL-17的含量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二陈汤加味中剂量组受到的抑制程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可能通过升高β2AR,β-arrestin2的表达,并以此降低IL-17的含量,来对抗COPD大鼠的炎症反应,并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β-抑制蛋白2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骨边刺电针干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俊英 陈峰 +3 位作者 江彬 付桃芳 方剑乔 梁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骨癌痛组、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μL 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多次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kg)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电针组于成功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后,开始介入骨边刺电针干预,每日1次,持续7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蓝斑核GRK5、β-arrestin2、PKCα、p-PKC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骨癌痛组比较,癌细胞接种后10 d骨癌痛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1);吗啡注射后,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1),而吗啡注射11 d后,吗啡耐受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耐受现象;与吗啡耐受组、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干预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边刺电针可有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蓝斑核GRK5,抑制β-arrestin2、PKCα及其磷酸化水平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电针镇痛 骨边刺 蓝斑核 蛋白激酶CΑ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 β-抑制蛋白2
原文传递
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东 王建民 +1 位作者 李明 唐昆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 目的:探讨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5%TNBS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肠愈灌肠方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予肠愈灌肠方药液和美沙拉嗪悬浊液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肠,连续15d,第16d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T GF-β1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及便血,造模3d后DAI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大鼠结肠肠管变粗、肠壁增厚,黏膜水肿、充血。肠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抑炎因子TGF-β1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愈灌肠方组与美沙拉嗪组抑炎因子TGFβ1明显升高(P<0.01),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但肠愈灌肠方组和美沙拉嗪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抑炎因子TGF-β1减少,炎症因子TNF-α及DOR、β-arrestin1、Bcl-2的表达升高,炎症相关因子及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过程,肠愈灌肠方对其改善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该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愈灌肠方 炎症相关因子 Δ阿片受体 β-抑制蛋白1 BCL-2
下载PDF
恩格列净对新确诊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竹 伍悦蕾 +4 位作者 郭强 胡宇 张勤 徐畅 刘述益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治疗新确诊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内脏脂肪面积(VFA)、β-抑制蛋白2水平及其他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并新确诊的90例超...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治疗新确诊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内脏脂肪面积(VFA)、β-抑制蛋白2水平及其他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并新确诊的90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恩格列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恩格列净组给予二甲双胍与恩格列净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BMI、腰围(WC)、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空腹胰岛素(FINS)、VFA、β-抑制蛋白2水平,以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分析β-抑制蛋白2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FBG、FINS和餐后2 h血糖(2 h-PPG)水平、HbA_(1C)、HOMA-IR、TG、WC、BMI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或减少(P值均<0.05),HOMA-β均同组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恩格列净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水平和VF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或减少,eGFR和β-抑制蛋白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值均<0.05),且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值显著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抑制蛋白2水平与BMI、VFA、FINS、TG、HOMA-IR、HOMA-β均呈负相关(r=-1.061、-3.136、-2.944、-2.014、-2.113、-3.042,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FA是β-抑制蛋白2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OR为1.078,95%CI为1.022~1.134)。结论恩格列净治疗可减少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VFA,升高β-抑制蛋白2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肥胖 糖尿病 2型 内脏脂肪面积 β-抑制蛋白2
下载PDF
基于GPR43/β-arrestin-2/IκBα/NF-κB通路探讨左归降糖通脉方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炎性保护的影响
17
作者 彭岚玉 李定祥 +2 位作者 姚敬心 蔡昱哲 邓奕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6,共9页
目的 研究左归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归降糖通脉方低剂量(12 g/kg,ZJTF-L)组、左归降糖通... 目的 研究左归降糖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归降糖通脉方低剂量(12 g/kg,ZJTF-L)组、左归降糖通脉方高剂量(24 g/kg,ZJTF-H)组、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150 mg/kg+10 mg/kg、西药联用)组、短链脂肪酸(500 mg/kg,SCFAs)组,每组10只。干预结束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颈动脉超微结构变化;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分别采用Western Blot、q PCR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43(GPR43)、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p65)的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下降,血糖显著升高(P<0.01);HbA1 c、FINS、IL-1 β、IL-6、TNF-α、ICAM-1、VCAM-1及ET-1水平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1);内皮细胞肿胀,胞核皱缩,细胞形状不清晰;颈动脉GPR43、IκBα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β-arrestin-2、NF-κBp65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体重升高、血糖下降(P<0.01);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P<0.05,P<0.01)。ZJTF-H组颈动脉部分内皮脱落,胞核形状较规则;GPR43、IκBα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β-arrestin-2、NF-κBp65蛋白表达与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左归降糖通脉方可改善T2DM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PR43/β-arrestin-2/IκB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通脉方 2型糖尿病 G蛋白偶联受体43 β-抑制蛋白2 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 核因子ΚB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血清β-arrestin 2、HIF-1a及CA125联合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18
作者 汪蕾 陈晨 +1 位作者 华喜梅 胡丰芬 《肝脏》 2024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a)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联合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 目的探讨血清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a)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联合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1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观察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另通过ROC明确以上指标联合预测CHB处于S4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B处于S4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上指标与肝硬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均有显著升高(t=21.376、21.548、71.752,P<0.05);肝纤维化S1、S2、S3、S4患者的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逐渐升高(F=140.309、63.837、82.963,P<0.05);经ROC分析证实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均可用于CHB处于S4的预测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4、0.926、0.956,且联合诊断能够获得更高的曲线下面积0.999,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arrestin2≥96.37 pg/mL(OR=2.011,95%CI:1.211~3.339)、HIF-1a≥74.345μg/L(OR=1.696,95%CI:1.026~2.804)、CA125≥173.27 U/mL(OR=2.117,95%CI:1.974~3.987)是CHB处于S4的危险因素;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与CHB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58、0.651、0.531,均有P<0.05)。结论血清β-arrestin2、HIF-1a、CA125水平均能用于预测CHB肝纤维化,当以上指标水平越高肝纤维化程度越重,且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多个参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β-抑制蛋白2 缺氧诱导因子1A 糖类抗原125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arrestin1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峰 崔丽敏 +3 位作者 张珍 安巨会 刘东海 周文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27期3038-304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症状体征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及β-arrestin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随访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及水肿积分,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IL-10、β-arrestin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定量,调节免疫指标和β-arrestin1水平,并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远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狼疮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24 h尿蛋白定量 β-抑制蛋白质-1
下载PDF
β-arrestin2、NF-κB在食管癌中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胡浩 李立 +3 位作者 何玲 金海 吴兴龙 李红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7-2730,共4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arrestin)2、核转录因子(NF)-κB在食管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各10例)、正常食管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β-arrestin2、NF-κB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40例)、食管胃结合...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arrestin)2、核转录因子(NF)-κB在食管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各10例)、正常食管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β-arrestin2、NF-κB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4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织(40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0例)、Barrett食管组织(39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0例)中β-arrestin2及NF-κB表达。结果β-arrestin2和NF-κB在正常食管黏膜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食管鳞癌组表达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β-arrestin2和NF-κB在正常食管黏膜组、Barreet食管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表达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与食管癌旁组织及食管细胞比较,β-arrestin2、NF-κB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β-arrestin2、NF-κB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抑制蛋白(arrestin)2 核转录因子(NF)-κB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