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糖凝集素糖结合的新模式:一个糖结合域的双重配体结合(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卞乘凤 张英 +1 位作者 李德峰 王大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0-815,共6页
半乳糖凝集素家族通过糖识别结构域(CRD)可以专一性识别和结合含β-半乳糖的多糖配体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到目前发现的CRD对β-半乳糖的识别模式是非常保守的,在结构已知的半乳糖凝集素结构中,一个CRD只能结合一个多糖配体分子.最近,通... 半乳糖凝集素家族通过糖识别结构域(CRD)可以专一性识别和结合含β-半乳糖的多糖配体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到目前发现的CRD对β-半乳糖的识别模式是非常保守的,在结构已知的半乳糖凝集素结构中,一个CRD只能结合一个多糖配体分子.最近,通过对人源半乳糖凝聚素-3 CRD与对硝基TF二糖(TF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首次发现,一个CRD可以同时结合2个TFN分子.与这2个TFN分子有双向结合的残基突变体E165A结构分析显示,一个残基的突变引起的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会使结合位点2丧失结合糖底物的能力,而位点1的配体结合却不受影响.这表明,结合位点1对糖底物保守的识别和结合是基本的、主要的,而结合位点2对于糖有条件的结合,是额外的、次要的.序列比对和立体化学分析显示,参与新位点2结合的关键残基在其他半乳糖凝集素分子中都是保守的,而它们参与糖配体结合并不常见,表明它们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可能在复杂寡聚结构的情况下,如有多重分支结构,双重结合位点将有利于对这类配体分子的辨识和结合,已有一系列研究报道,具有分支结构的寡糖与半乳糖分子的亲和势明显高于单价糖配体,与上述分析相一致.对这类双重位点糖结合的可能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家族 糖识别结构域(CRD) β-半乳糖 对硝基TF二糖(TFN) 双重结合模式
下载PDF
半乳凝素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钱轶罡 吴丽花 郑树森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近期研究发现,半乳凝素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及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等各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将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凝素 β-半乳糖 肿瘤 恶性肿瘤组织 抗肿瘤免疫 研究发现
原文传递
耐热乳糖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试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燕灵 丁倩 邵靖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3-104,114,共3页
目的 :探讨耐热乳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产酶条件。方法 :利用含有 X-gal平板培养基 ,于 6 0℃划线培养 ,筛选出耐热乳糖酶产生菌 ,并观测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 p H及乳糖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酶条件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 目的 :探讨耐热乳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及其产酶条件。方法 :利用含有 X-gal平板培养基 ,于 6 0℃划线培养 ,筛选出耐热乳糖酶产生菌 ,并观测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 p H及乳糖浓度对菌株生长及产酶条件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含耐热乳糖酶菌株 ,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分别为培养温度 (6 0± 1 )℃ ,培养时间 1 8~ 2 1 h,培养基起始 p H7.0~ 8.0 ,培养基乳糖浓度 41 .7mmol/ L。结论 :在含有 X-gal培养基进行划线培养是筛选产乳糖酶菌株的有效方法 ,同时该菌株具有嗜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类 分离 提纯 栖热菌属 氢离子浓度 耐热乳糖酶产生菌
下载PDF
β-半乳糖甙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秦燕 宁正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0年第2期3-6,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用生物技术生产β-半乳糖甙酶以及此酶在生物技术各个方面的应用。报道了β-半乳糖甙酶在研究和应用上的一些新领域和新进展。
关键词 β-半乳糖甙酶 生物技术 应用 乳糖
下载PDF
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纪鹏 盛慧英 +5 位作者 黄永兰 赵小媛 刘鸿圣 毛晓健 李秀珍 刘丽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和酶学特点及GALC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底物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活性,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来自不同家系... 目的探讨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Krabbe病)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和酶学特点及GALC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底物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活性,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来自不同家系的3例Krabbe病患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应用RT-PCR及直接测序法进行GALC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3例Krabbe病患儿,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3个月至40个月,临床分型婴儿型1例,晚发婴儿型2例。因"哭闹、抽搐或精神运动发育倒退等"就诊,头颅MRI提示双侧内囊后肢或脑白质对称性异常信号影,磁共振波普成像(MRS)提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酐(NAA/Cr)比值下降,胆碱/肌酐(Cho/Cr)比值升高。外周血白细胞GALC酶活性0~0.2 nmol/(mg·17 h)[正常参考范围18~75 nmol/(mg·17 h)]。GALC基因突变分析发现2个已知致病突变p.S68F、p.R531H,3个新错义突变p.D46Y、p.G59S、p.P154H。随访18个月,死亡2例,病情进行性加重1例。结论 Krabbe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激惹、抽搐、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起病越早,进展越快。头颅MRI表现双侧对称性脑白质或内囊后肢异常信号应高度怀疑Krabbe病,白细胞GALC酶活性测定及GALC基因突变分析有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Krabbe病 影像学 β-半乳糖脑苷脂酶 GALC基因
原文传递
应用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平 甄宏太 +3 位作者 方原民 周洪斌 朱金连 肖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依据ISO 9308-1:2000有关大肠菌群具有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特性,研制了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并以此制成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肉汤(MUGal肉汤):将MUGal肉汤与SN0169指定的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对比检测13种标准菌株,所得... 依据ISO 9308-1:2000有关大肠菌群具有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特性,研制了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并以此制成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肉汤(MUGal肉汤):将MUGal肉汤与SN0169指定的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对比检测13种标准菌株,所得结果完全一致;对比检验48份食物样品,本法检出大肠菌群的阳性率高出标准法47%。从上述标准法未检出而本法判定为阳性的样品培养液中,分离可疑菌,经乳糖发酵、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以及API 20E鉴定,证明95.1%为大肠菌群。实验结果表明,用4-甲基伞形酮-β-D半乳糖苷肉汤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一种任选的标准方法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伞形酮-β-半乳糖苷(MuGal) 乳糖胆盐发酵管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大肠菌群
下载PDF
β-半乳糖凝集素3和CD82/KAI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武世伍 俞岚 +2 位作者 周蕾 承泽农 陶仪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β-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CD82/KAl1蛋白在非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Gal-3和CD82/KA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织中... 目的探讨β-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CD82/KAl1蛋白在非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60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Gal-3和CD82/KA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织中,Gal-3蛋白的阳性率为63.8%,高于正常肺组织的阳性率(25.0%,P〈0.01)。Gal-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pTNM分期有关(均P〈0.01)。CD82/KAl1蛋白的阳性率为37.5%,低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95.0%,P〈0.01)。CD82/KAll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CLC中Gal-3的表达与CD82/KAll的表达呈负相关(r=-0.732,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al-3阳性组和阴性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3.0±17.5)个月和(71.6±2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82/KAl1阳性组和阴性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72.5±19.5)个月和(21.6±16.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AL-3、CD82/KAl1表达和pTNM分期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Gal-3和CD82/KAl1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Gal-3和CD82/KAl1对判断NSCLC的进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β-半乳糖凝集素3 CD82 KAl1 预后
原文传递
pBLacZ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体内外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屈伸 杨仕林 +2 位作者 尤颖健 刘绍春 何善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构建了一种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真核基因表达载体pBLacZ。用它对体外培养的NIH/3T3、COS-1、CHO细胞株、原代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小鼠活体皮下和大鼠活体骨骼肌中进行了基因转移。经X-gal组织化... 构建了一种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真核基因表达载体pBLacZ。用它对体外培养的NIH/3T3、COS-1、CHO细胞株、原代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以及小鼠活体皮下和大鼠活体骨骼肌中进行了基因转移。经X-gal组织化学染色后的结果证实:此基因载体可在这些组织细胞中有效地表达产生β-半乳糖苷酶活性。pBLacZ作为一种新的标志基因载体,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载体 基因表达 β-半乳糖苷酸
下载PDF
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与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海英 李晓娟 李正英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8期59-62,68,共5页
研究了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在减压贮藏条件下,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 PG活性、β-Gal活性值及最高值均较... 研究了富士苹果在减压贮藏过程中环境中的乙烯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质含量与果实硬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在减压贮藏条件下,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含量、 PG活性、β-Gal活性值及最高值均较常压条件下的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环境中的乙烯含量、PG活性、β-Gal活性增大,引起原果胶水解成水溶性果胶,细胞壁松弛,果实硬度下降,整个贮藏期果实硬度下降了21.7%,常压贮藏条件下硬度下降了35.9%。因此,可判断减压贮藏通过抑制PG活性及β-Gal活性,从而延缓了原果胶的水解速度,抑制了软化速率,延长果实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贮藏 乙烯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β-半乳糖甘酶 果胶质
下载PDF
MFAP3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庆英 成文翔 +1 位作者 周太梅 易德青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6-809,837,共5页
目的了解微纤维关联样蛋白-3(MFAP3L)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MFAP3L、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蛋白激酶B-... 目的了解微纤维关联样蛋白-3(MFAP3L)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MFAP3L、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蛋白激酶B-β(AKT2)及β-半乳糖凝集素-3(Glaectin-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MFAP3L蛋白结构特点。结果 (1)在同一组胃癌组织中,MFAP3L、Glaectin-3及PIK3CA蛋白均表达上调(17/24,70.8%,P=0.022;16/25,64.0%,P=0.017及14/25,56.0%,P=0.045);PIK3CA与AKT2基因mRNA均表达上调(19/29,65.5%,P=0.001与14/25,56%,P=0.001)。并且MFAP3L与Glaectin-3及PIK3CA间存在共表达。(2)MFAP3L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且在胞内区聚集成簇,并具有1个与PI3K的SH3调节区高度同源的蛋白模序。结论 MFAP3L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可能通过参与PI3K/AKT通路来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维关联样蛋白-3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 蛋白激酶B-β β-半乳糖凝集素-3 胃癌
下载PDF
β-半乳糖凝集素-3与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玉文 张园 +2 位作者 赵卫平 虞同华 刘方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检测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腺瘤、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β-半乳糖... 目的:检测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腺瘤、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1)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弱,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包膜外侵犯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上皮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低于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联合测定β-半乳糖凝集素-3、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可判定有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凝集素-3 上皮钙黏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下载PDF
CK19、Galectin-3、MC、TPO在2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钟纬经 陈广峰 梁浩和 《系统医学》 2020年第9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Galectin-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MC)、糖基化血红素蛋白(TPO)在2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从2017年3月-2019年8月该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Galectin-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MC)、糖基化血红素蛋白(TPO)在2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的表达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从2017年3月-2019年8月该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PTM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作PTM组。另取同期该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良性乳头状增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作良性乳头状增生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CK19、Galectin-3、MC、TPO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各项指标诊断PTM的价值。结果PTM组CK19、Galectin-3、MC阳性率均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而TPO阳性率低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100.00%、96.55%、89.66%、17.24%vs 26.00%、20.00%、6.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65、43.086、55.286、59.436,P<0.05)。结论CK19、Galectin-3、MC在PTM中均存在明显高表达,而TPO在PTM中存在异常低表达,4种指标应用于PTM的诊断中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细胞角蛋白19 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
下载PDF
溶酶体半乳糖脑苷酯酶的作用机制及疾病
13
作者 沈畅 尹秋媛 +1 位作者 孟明耀 孙建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3,共11页
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s,LSD)是一类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基因突变,导致酶的功能缺陷,进而触发生物大分子在溶酶体内的异常积累,继而对细胞、组织及器官功能造成显著损害。β-半... 溶酶体贮积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s,LSD)是一类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基因突变,导致酶的功能缺陷,进而触发生物大分子在溶酶体内的异常积累,继而对细胞、组织及器官功能造成显著损害。β-半乳糖脑苷酯酶(galactocerebrosidase,GALC)的突变或缺失导致鞘氨醇半乳糖苷(galactosylsphingosine)的累积,造成了进行性的脱髓鞘病变,诱发神经鞘脂贮积症-克拉伯病(Krabbe disease),其在疾病调控中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越来越多的有关GALC基因的致病突变被报道,结合GALC蛋白的三维结构解析,已逐渐了解GALC蛋白的突变造成克拉伯病的机制,这将为开发相关治疗药物提供有力的证据。此外,GALC在不同的肿瘤进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些癌症中充当着抑癌因子的作用,而在另一些癌症中则发挥着致癌因子的作用,然而剖析GALC对癌症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将为GALC作为潜在的肿瘤促进或抑制的靶点提供借鉴。GALC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有关。由于GALC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目前,针对GALC缺乏所致的克拉伯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单一模式疗法(single-modality therapies)及多模式疗法(multi-modality therapies),但要开发出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仍需深入研究GALC基因缺陷导致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了GALC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汇总并讨论了其在神经系统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未来深入探讨GALC的调控机制及开发治疗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脑苷酯酶 克拉伯病 癌症
下载PDF
TPO、CD56、Galectin-3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朱彦刘莹 马玉花 +3 位作者 刁兆杰 梁飞 何丽 任丽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CD56)和β-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PTC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PT... 目的: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CD56)和β-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PTC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PTC癌变组织及距离癌灶>2 cm的癌旁组织TPO、CD56、Galectin-3表达情况,评估TPO、CD56、Galectin-3单项及联合检测辅助诊断PTC的效能。结果:TPO、CD56、Galectin-3单项及联合诊断PTC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诊断PTC的准确度高于TPO、CD56,Galectin-3及TPO均高于CD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三项联合诊断PTC的灵敏度高于TPO、CD56,TPO高于CD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O、CD56、Galectin-3三项联合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P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 β-半乳糖凝集素-3
下载PDF
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在非创伤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15
作者 陈敏 刘珊 +1 位作者 王荣 刘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2-60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3,LGALS3)水平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3年4月—2023年9月纳入NONF...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3,LGALS3)水平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3年4月—2023年9月纳入NONFH患者84例为坏死组,选取同期检者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GALS3的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NONFH病因、受累侧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坏死程度及ARCO分期。对两组LGALS3浓度及其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坏死组血清中LGALS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9.8±7.7)ng/ml vs(4.2±4.1)ng/ml,P<0.001]。在NONFH患者中,双侧受累组的LGALS3浓度显著高于单侧受累组[(14.7±8.1)ng/ml vs(5.3±3.3)ng/ml,P<0.001],股骨头塌陷者显著高于未塌陷者[(13.5±7.3)ng/ml vs(3.1±1.2)ng/ml,P<0.001]。根据ARCO分期,从I期至IV期LGALS3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0)ng/ml vs(4.1±1.3)ng/ml vs(11.0±5.8)ng/ml vs(16.8±8.2)ng/ml,P<0.001]。NONFH患者的LGALS3浓度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3,P<0.001),与Harr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0,P<0.001),与ARCO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22,P<0.001)。ROC分析表明,LGALS3浓度预测是否NONFH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9。[结论]血清中的LGALS3水平可反映NONFH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能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β-半乳糖凝集素-3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儿童IgA肾病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B淋巴细胞Comsc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玉京 常绍鸿 +2 位作者 王成祥 谢遂亮 王向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076-2080,共5页
目的探究IgA肾病(IgAN)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B淋巴细胞核心1β3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Comsc)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9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IgAN患儿80例,根据肾穿刺活检前1个月以内是否... 目的探究IgA肾病(IgAN)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B淋巴细胞核心1β3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Comsc)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9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IgAN患儿80例,根据肾穿刺活检前1个月以内是否伴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n=46)和无感染组(n=34),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omsc表达、免疫球蛋白(Ig)A1水平及IgA1分子与蚕豆凝集素结合力,分析外周血B淋巴细胞Comsc表达、IgA1水平及IgA1分子与蚕豆凝集素结合力对IgAN患儿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儿Comsc 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儿IPS评分、IgA1水平及IgA1分子与蚕豆凝集素结合力高于无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Comsc mRNA、Comsc蛋白、IgA1及IgA1分子与蚕豆凝集素结合力对IgAN患儿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Comsc mRNA诊断价值最高,联合诊断AUC为0.943,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可能在IgAN患儿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调控机制可能是影响Comsc表达和免疫球蛋白分子异常糖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IgA肾病 核心1β3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 糖基化 儿童
原文传递
多用途基因捕获C3H/10T1/2细胞阳性克隆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明科 邹仲敏 +1 位作者 罗成基 粟永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以10T1/2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模型,构建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等研究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方法:Dra I线性化逆转录病毒基因捕获载体ROSAFARY后,与pIRES2-EGFP用脂质体共转染phoenix细胞,LacZ染色证明转染... 目的:以10T1/2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模型,构建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等研究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方法:Dra I线性化逆转录病毒基因捕获载体ROSAFARY后,与pIRES2-EGFP用脂质体共转染phoenix细胞,LacZ染色证明转染成功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10T1/2细胞.经潮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为排除假阳性克隆用LacZ部分片段PCR进行鉴定.结果:ROSAFARY脂质体转染phoenix细胞后48h,GFP指示的转染效率约为20%~30%,LacZ染色有大约10%的阳性率.150mg/L潮霉素筛选病毒感染的10T1/2细胞,挑取药物抗性克隆,PCR鉴定后获得43个阳性克隆,LacZ染色5个为捕获基因高表达细胞克隆.结论:基因捕获技术建立非胚胎干细胞的克隆是可行的,成功建立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为应用基因捕获技术揭示成体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 C3H/10T1/2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R β-半乳糖苷酶类
下载PDF
超细水镁石粉体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群威 董发勤 邓建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通过分析超细纤维水镁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其与大肠杆菌ATCC25922相互作用不同时间后,菌落数、培养基pH值、葡萄糖(GLU)、β-半乳糖酸苷酶以及Mg2+等的变化,来研究其相互作用影响.同时做SEM分析,对水镁石短纤维与细菌的作用过程中细... 通过分析超细纤维水镁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其与大肠杆菌ATCC25922相互作用不同时间后,菌落数、培养基pH值、葡萄糖(GLU)、β-半乳糖酸苷酶以及Mg2+等的变化,来研究其相互作用影响.同时做SEM分析,对水镁石短纤维与细菌的作用过程中细菌形态和界面作用情况进行研究以观察超细水镁石粉体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超细水镁石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菌落数和β-半乳糖酸苷酶最大是细菌对照管的2倍和5倍左右,同时粉体中Mg2+的溶出量相对与粉尘对照管增加2倍~3倍,适量浓度的超细水镁石粉体对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水镁石粉体 大肠杆菌 β-半乳糖酸苷酶
下载PDF
新型NO供体β-Gal-NONOate对C6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松 陈畅 +2 位作者 史艳秋 顾黎 王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二醇二氮烯翁(diazeniumdiolate,NONOate)与β-半乳糖基化的β-Gal-NONOate(β-galacto-syl-diazeniumdiolate)的作用方式及其抗肿瘤效应。方法以大鼠胶质瘤C6/LacZ和C6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以X-Gal(5-bromo-4-chloro-3-indo... 目的比较研究二醇二氮烯翁(diazeniumdiolate,NONOate)与β-半乳糖基化的β-Gal-NONOate(β-galacto-syl-diazeniumdiolate)的作用方式及其抗肿瘤效应。方法以大鼠胶质瘤C6/LacZ和C6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以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beta-D-galactosidase)染色法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Griess法比较-βGal-NONOate与NONOate在C6/LacZ和C6细胞中NO的释放量,采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比较β-Gal-NONOate与NONOate的抗肿瘤效应。结果β-Gal-NONOate在C6/LacZ细胞中的NO释放量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在相同药物浓度条件下明显高于NONOate;而β-Gal-NONOate在不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C6细胞中未检测到NO释放。β-Gal-NONOate对C6/LacZ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NONOate(P<0.01),但对C6细胞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ONOate在C6/LacZ和C6细胞中的NO释放量和对这两个细胞系的作用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Gal-NONOate比NONOate更加稳定并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是一个有效的定向胞内释放的NO供体,未来在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基化二醇二氮烯翁 β-半乳糖苷酶 抗肿瘤活性 NO供体 定向释放
下载PDF
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阻断对黏附LST-R1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华生 赖晓嵘 +2 位作者 张亚历 姜泊 宋云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膜galectin-1抗体阻断对黏附LST-R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alectin-1在LST-R1细胞的表达。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种植于Ⅰ型胶原(20μL/孔)包被的48孔板中,流式细胞仪检测黏附LST-R1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细胞膜galectin-1抗体阻断对黏附LST-R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alectin-1在LST-R1细胞的表达。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种植于Ⅰ型胶原(20μL/孔)包被的48孔板中,流式细胞仪检测黏附LST-R1细胞凋亡变化。结果galectin-1表达于LST-R1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结合率为(67.2±6.73)%。galectin-1抗体阻断组黏附细胞呈不规则角形,而对照组黏附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黏附LST-R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6±0.89)%和(8.61±1.23)%。结论LST细胞黏附至细胞外基质后,膜表面galectin-1可促进黏附细胞凋亡增加,表明膜表面galectin-1可能参与了LST病变侧向扩散非侵袭性生长特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结合蛋白1 Ⅰ型胶原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抗体阻断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