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应用 3对引物 ,从禾谷镰孢菌 (Gibberellazeae)对多菌灵 (MBC)的敏感菌株 (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 (MBCR)中扩增 β 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 1 631bp ,包含 3个内含子 ,编码 447aa ,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 β 微管蛋... 应用 3对引物 ,从禾谷镰孢菌 (Gibberellazeae)对多菌灵 (MBC)的敏感菌株 (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 (MBCR)中扩增 β 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 1 631bp ,包含 3个内含子 ,编码 447aa ,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 β 微管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 95 .1 2 %~ 99.30 %。MBCS 和MBCR 菌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MBCR 菌株未发生任何位点的突变 ,说明G .zeae对MBC的抗药性机制并非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由 β 微管蛋白 1 98位氨基酸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克隆 多菌灵 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多菌灵抗药性相关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红霞 陆悦健 +1 位作者 周明国 王晓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6-60,共5页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 采集、分离获得江苏省通州市4乡镇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223个菌株,对多菌灵(MBC)和乙霉威(NPC)的敏感性测定得到2种表型,其中143个菌株为MBCSNPCHR,其余80个菌株为MBCHRNPCS,后者对温度7~28℃不敏感。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通过与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克隆S.sclerotiorum6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获得大小为874个碱基、编码273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与典型模式菌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crassa)进行序列比较发现具高度同源性。研究证明S.sclerotiorum的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是导致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与乙霉威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菌核病菌 β-微管蛋白 多菌灵 抗药性 基因突变 杀菌剂
下载PDF
显齿蛇葡萄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19
3
作者 许明 伊恒杰 +3 位作者 赵帅 张玉文 杨志坚 郑金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的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显齿蛇葡萄中克隆6个候选内参基因片段,包括肌动蛋白基因(Actin)、3-... 目的筛选适用于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的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显齿蛇葡萄中克隆6个候选内参基因片段,包括肌动蛋白基因(Actin)、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18 S核糖体rRNA基因(18 S-rRNA)、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多聚泛素酶基因(UBQ)。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这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茎尖、嫩叶、成熟叶、老叶、茎和根)的表达情况。借助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种统计学软件综合评价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通过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g PAL)的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18 S-rRNA、GAPDH和Actin的表达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以这3个基因为内参基因分析Ag 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它们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确定显齿蛇葡萄qRT-PCR分析的合适内参基因,为后续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齿蛇葡萄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看家基因 肌动蛋白基因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 18 S核糖体rRNA基因 α-微管蛋白基因 β-微管蛋白基因 多聚泛素酶基因
原文传递
A multi-locus backbone tree for Pestalotiopsis, with a polyphasic characterization of 14 new species 被引量:18
4
作者 Sajeewa S.N.Maharachchikumbura Liang Dong Guo +8 位作者 Lei Cai Ekachai Chukeatirote Wen Ping Wu Xiang Sun Pedro W.Crous D.Jayarama Bhat Eric H.C.McKenzie Ali H.Bahkali Kevin D.Hyde 《Fungal Diversity》 SCIE 2012年第5期95-129,共35页
Pestalotiopsis is a taxonomically confused,pathogenic and chemically creative genus requiring a critical reexamination using a multi-gene phylogeny based on ex-type and ex-epitype cultures.In this study 40 isolates of... Pestalotiopsis is a taxonomically confused,pathogenic and chemically creative genus requiring a critical reexamination using a multi-gene phylogeny based on ex-type and ex-epitype cultures.In this study 40 isolates of Pestalotiopsis,comprised of 28 strains collected from living and dead plant material of various host plants from China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ITS,β–tubulin and tef1 gene sequence data.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we describe 14 new species(Pestalotiopsis asiatica,P.chinensis,P.chrysea,P.clavata,P.diversiseta,P.ellipsospora,P.inflexa,P.intermedia,P.linearis,P.rosea,P.saprophyta,P.umberspora,P.unicolor and P.verruculosa)and three species are epitypified(P.adusta,P.clavispora and P.foedans).Of the 10 gene regions(ACT,β-tubulin,CAL,GPDH,GS,ITS,LSU,RPB 1,SSU and tef1)utilized to resolve cryptic Pestalotiopsis species,ITS,β–tubulin and tef1 proved to be the better markers.The other gene regions were less useful due to poor success in PCR amplification and/or in their ability to resolve species boundaries.As a single gene tef1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an ideal candidate and functions well for species delimitation due to its better species resolution and PCR success.Althoughβ-tubulin showed fairly good differences among species,a combination of ITS,β-tubulin and tef1 gene data gave the best resolution as compared to single gene analysis.This work provides a backbone tree for 22 ex-type/epitypified species of Pestalotiopsis and can be used in future studies of the ge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ubulin EPITYPE ITS Phylogeny Saprobe tef1
原文传递
北柴胡不同部位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钰 杨林林 +1 位作者 韩梅 杨利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33-2441,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并分析不同部位中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根、茎、叶、果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取Actin、α-tubublin、β-tubulin、Cyclophilin... 目的筛选适宜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并分析不同部位中柴胡皂苷含量与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北柴胡根、茎、叶、果为实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选取Actin、α-tubublin、β-tubulin、Cyclophilin、EF-1α5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以筛选到的最适内参基因为参考分析北柴胡基因ACAT、FPS、HMGR、IPPI、PMD、PMK、SE、SS、β-AS、UGT1、UGT3、UGT6、UGT8、UGT10、P450-7、P450-12的组织表达模式,用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含量,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5个候选基因(EF-1α、Cyclophilin、Actin、β-tubulin、α-tubublin)中稳定性最好的EF-1α为内参基因,测定北柴胡16个关键酶基因表达量,表明ACAT、PMK、IPPI、SS、SE、UGT1、UGT3、UGT6、UGT8均在地上部分(茎、叶、果)表达量最高,HMGR、β-AS、P450-7、P450-12在根中表达量高于地上部分,PMD、FPS、UGT10则组织差异性不明显。以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含量在根中远高于地上部分(茎、叶、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关键酶基因间上游ACAT、HMGR、PMD、SE等多与下游P450-7、P450-12、UGT3、UGT6、UGT8等表现出了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关键酶基因相互间密切相关,共同调控柴胡皂苷合成。16个关键酶基因与柴胡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R、P450-7、P450-12与3种皂苷总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β-AS与3种皂苷总和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HMGR、β-AS、P450-7、P450-12与单体皂苷a、c、d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4个基因对于皂苷合成积累有重要影响。结论柴胡皂苷合成途径中HMGR、β-AS、P450-7、P450-12基因表达与柴胡皂苷合成积累具有一致性,在调控皂苷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柴胡皂苷 关键酶基因 ACTIN α-tubublin β-tubulin CYCLOPHILIN EF-1α
原文传递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及加味温胆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曼 张丽萍 +2 位作者 武丽 吴沛然 汤久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的再生变化情况。结果:在抑...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第7、14、21、28 d,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的再生变化情况。结果:在抑郁形成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细胞数逐渐降低,至21、28 d时模型组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经中、西药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NeuN/BrdU、β-tubulinⅢ/BrdU双标阳性细胞数下降趋势得到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增加明显(P<0.05或P<0.01)。结论:抑郁形成过程中海马神经元增殖与分化减少的再生障碍渐次加重,加味温胆汤可逆转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加味温胆汤 海马 NEUN β-tubulin BRDU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 大鼠
下载PDF
植物微管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饶国栋 张建国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0,共4页
微管蛋白是构成植物微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构成,植物微管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维持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内运输、参与细胞运动及细胞分裂的作用。植物微管蛋白基因是一个庞大基因家族,目前已经鉴定... 微管蛋白是构成植物微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构成,植物微管蛋白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维持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内运输、参与细胞运动及细胞分裂的作用。植物微管蛋白基因是一个庞大基因家族,目前已经鉴定出了多种植物微管蛋白,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植物微管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微管蛋白的基因结构、微管结合蛋白以及微管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植物微管蛋白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植物微管蛋白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管 Α-微管蛋白 β-微管蛋白 微管结合蛋白 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微孢子虫起源和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勃 沈中元 曹喜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微孢子虫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性致病病原,具有特殊的真核生物构造。综述了微孢子虫起源和进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分析其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些潜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并提出β-微管蛋白及多基因研究在分析微孢子虫进化中具有重要性。
关键词 微孢子虫 系统发育分析 β-微管蛋白 进化
下载PDF
藏药旺拉提取物CE保护Aβ_(25-35)介导的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雅楠 杨彬 +1 位作者 戴景峰 覃筱燕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旺拉提取物CE在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CE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CE终浓... 目的探讨藏药旺拉提取物CE在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Aβ25-35诱导建立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β25-35模型组,CE高、中、低浓度预处理组(CE终浓度分别为10,1,0.1 mg·ml-1)和CE组(终浓度为10 mg·ml-1)。免疫组化法鉴定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Ⅲ蛋白的形态结构及表达。结果培养的大鼠前额叶神经细胞纯度达95%以上;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CE预处理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4 h的CE高、中浓度预处理CE发挥着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MTT法显示CE中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活性(0.783,0.667 3)比模型组细胞活性(0.603 8)明显升高(P<0.001或P<0.01);TUNEL法显示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凋亡阳性率(11.1%)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凋亡阳性率(32.1%)(P<0.001);CE10 mg·ml-1高浓度预处理组微管蛋白β-tubulinIII结构正常,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藏药旺拉提取物CE对Aβ25-35所致大鼠前额叶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其维护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tubulin III的正常形态及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旺拉提取物(CE) Aβ25-35 前额叶神经元 β-tubulin
下载PDF
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模式检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闫硕 朱家林 +3 位作者 朱威龙 潘李隆 张青文 刘小侠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8-1817,共10页
【目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检测棉铃虫α、β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HeTubA),采用荧... 【目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并检测棉铃虫α、β两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HeTubA),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得到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069957)。序列分析表明,HeTubA开放阅读框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氨基酸序列包含多个α-微管蛋白保守区。与其它一些昆虫的一致性分析表明,HeTubA与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及家蚕(Bombyx mori)的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α-微管蛋白基因在长期进化中非常保守。荧光定量PCR表明,棉铃虫α、β-微管蛋白基因不具有生长发育阶段及成虫器官特异性,且二者均在复眼表达高,腹部表达低;HeTubA在末龄幼虫期和蛹期高水平表达,HeTubB在末龄幼虫期和成虫期高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棉铃虫α-微管蛋白基因,对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进一步进行了蛋白质3D结构的构建,可用于深入研究2种微管蛋白基因的功能及开发新型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Α-微管蛋白 β-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3D结构
下载PDF
LRP及β-Tubul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肿瘤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西林 周晶 +2 位作者 陈真真 王雅娟 李家芝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5期460-463,466,共5页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及β-微管蛋白(β-Tubulin)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NSCLC组织中LRP及β-Tubulin表达情况。结果 LRP在NSCLC中...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及β-微管蛋白(β-Tubulin)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NSCLC组织中LRP及β-Tubulin表达情况。结果 LRP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73.33%,其中鳞癌表达率(54.55%)低于腺癌(76.92%),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RP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P<0.05),高、中、低分化表达率分别为53.85%、66.67%、91.30%;分化程度越低,LRP表达越强;βⅢ-tubulin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76.67%。LRP及βⅢ-tubulin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LRP与βⅢ-tubulin表达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γ=0.293,P<0.05)。结论 LRP及βⅢ-Tubulin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LRP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有关。LRP及βⅢ-Tubulin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LRP与βⅢ-tubulin表达呈正相关,耐药相关蛋白表达规律可能有助于NSCLC化疗方案的选择,为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多药耐药 肺耐药蛋白 β-微管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株侵染蓖麻的葡萄座腔菌菌株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晓龙 金磊磊 +4 位作者 陈辉辉 喻镇东 邵荣 许伟 陈集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2,共4页
从江苏盐城地区种植的蓖麻上采集分离到1株编号为YDJ08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真菌菌落形态为圆形,菌落初期为白色,后转变为黑色,分生孢子呈梭形、薄壁、外壁光滑、无色;病原菌... 从江苏盐城地区种植的蓖麻上采集分离到1株编号为YDJ08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上,真菌菌落形态为圆形,菌落初期为白色,后转变为黑色,分生孢子呈梭形、薄壁、外壁光滑、无色;病原菌在蓖麻植株上接种后表现为木质部变黑;ITS和β-tubulin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Gen Bank中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100%和99%。综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析推断该菌株为葡萄座腔菌。这是首次报道侵染蓖麻的葡萄座腔菌,该菌株的ITS和β-tubulin序列的Gen Bank登录号为KJ530706、KJ5307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葡萄座腔菌 侵染 ITS-RDNA β-tubulin 序列分析
下载PDF
β-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微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雨秋 高山 +1 位作者 付海雁 崔晓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药物)与实验组(不同浓度β-榄香烯注射液0.02,0.04,0.08 g.L-1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榄香烯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作用及微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加药物)与实验组(不同浓度β-榄香烯注射液0.02,0.04,0.08 g.L-1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β-榄香烯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β-榄香烯处理的HepG2细胞内微管的表达、分布;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技术(RT-PCR)观察微管蛋白βmRNA水平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析微管蛋白β蛋白水平的表达、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0.1,0.08,0.06,0.04,0.02,0.01 g.L-1的β-榄香烯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将细胞阻滞在S期。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β-榄香烯不同浓度作用的HepG2细胞微管网络异常;β-榄香烯注射液抑制HepG2细胞β微管蛋白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蛋白免疫印迹显示β-榄香烯能抑制微管蛋白β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呈浓度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注射液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下调微管蛋白β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内微管的聚合可能是造成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肝癌 微管 微管蛋白β 微管聚合
原文传递
苹果轮纹病菌的多基因联合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广成 周增强 +2 位作者 侯珲 王丽 朱建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166,共6页
从不同的苹果种植区采集10株苹果轮纹病菌,鉴定苹果轮纹病菌和明确苹果轮纹病菌的主要致病基因的存在状况,利用PCR技术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 从不同的苹果种植区采集10株苹果轮纹病菌,鉴定苹果轮纹病菌和明确苹果轮纹病菌的主要致病基因的存在状况,利用PCR技术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间隔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 1α,EF-1α)和微管蛋白B(Beta tubulin,β-tubulin)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是Botryosphaeria dothidea,苹果轮纹病菌的基因组中有致病相关的EF-1α基因和β-tubulin基因。微管蛋白和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苹果轮纹病的侵染过程,在苹果轮纹病的致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菌 PCR ITS EF-1α β-tubulin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大鼠神经上皮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燕春 管英俊 +2 位作者 刘焕彩 于丽 赵春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大鼠神经上皮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人类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鼠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妊娠第13天上午8-9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mg/kg体重),对照组...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大鼠神经上皮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人类NTDs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鼠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妊娠第13天上午8-9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4、8、12、24、48h处死孕鼠,剖腹取出胎鼠,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tubulin和NeuN在NTDs发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1)β-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给药后4、8h,实验组β-tubulin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12、24、48h,β-tubulin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NeuN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给药后4、8、12h,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NeuN阳性细胞;给药后24、48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euN阳性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酰胺可使β-tubulin、NeuN的表达降低,干扰神经上皮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神经管畸形 β-tubulin NEUN
下载PDF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性状、无性型与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梁超琼 曹支敏 +1 位作者 陈敏 周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共11页
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 对采自陕西、甘肃等地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菌培养特征、无性型形态等进行观察鉴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和Bt2a/Bt2b对供试菌系的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β-微管蛋白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PCR扩增与测序,比对分析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62个溃疡病菌菌系可按培养特征划分为2个菌落类群:类群Ⅰ为典型喷泉状菌落,类群Ⅱ为平伏状菌落。依据该病菌培养物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该菌系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即葡萄座腔菌的无性型。同时,供试菌系在rDNA-ITS基因、β-tubulin基因和EF-1α基因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被分为2、3和3个类群。在构建的3个NJ系统发育树中,包含绝大多数参试菌系的类群Ⅰ均与GenBank上报道的B.dothidea聚在一起,证实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正确;来自宝鸡陇县的菌系Fldh1在rDNA-ITS系统树中独立成群;来自陕西杨凌区的菌系Fyxn,Fyrg和Fyxj在β-tubulin及EF-1α基因序列系统树中均聚为一类;在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采自陕西咸阳的Fxfh,Fxdh1和Fxdh2 3菌系被聚为一支,并显示与B.dothidea种内其他地域菌系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看,供试菌系在培养性状、产孢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与其分子系统发育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葡萄座腔菌科 壳梭孢属 ITS β-tubulin EF-1α 系统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非梗死相关动脉β微管蛋白的表达以及雷米普利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健 秦宇君 +4 位作者 王雪杰 柳景华 王韶屏 王长华 何松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相关动脉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表达以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兔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四组:(1)高脂血症组,(2)急性心肌梗死组,(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4)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相关动脉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表达以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兔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四组:(1)高脂血症组,(2)急性心肌梗死组,(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4)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雷米普利干预组。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各组非梗死相关动脉β微管蛋白行定量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1周后,非梗死相关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雷米普利干预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动脉斑块厚度较显著增加(分别P<0.0001,P<0.001);在非梗死相关动脉β微管蛋白表达方面,高脂血症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3),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较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增加(P<0.0001),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较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雷米普利干预组显著增加(P<0.0001)。结论:微管蛋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雷米普利可能通过抑制β微管蛋白表达,延缓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进展 β微管蛋白 雷米普利
下载PDF
泛素结合酶E2C通过特异性结合β-微管蛋白参与调控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梦 朱怡卿 +3 位作者 黄金凤 肖邦 陈美婷 王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筛选泛素结合酶E2C(UBE2C)的底物蛋白,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带有Halotag标签的UBE2C过表达质粒,将UBE2C与Halotag在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融合表达,通过Halolink树脂沉淀UBE2C结合的底物蛋白,并联合SDS-P... 目的筛选泛素结合酶E2C(UBE2C)的底物蛋白,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带有Halotag标签的UBE2C过表达质粒,将UBE2C与Halotag在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HCCLM3中融合表达,通过Halolink树脂沉淀UBE2C结合的底物蛋白,并联合SDS-PAGE和质谱对底物蛋白进行鉴定。在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过表达UBE2C,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分析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UBE2C过表达对其底物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核质分离结合蛋白质印迹分析及TOP flash/FOP flas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UBE2C过表达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验证UBE2C过表达对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Halotag共沉淀产物经SDS-PAGE和银染后所获得差异条带的质谱鉴定结果显示,β-微管蛋白是UBE2C结合的底物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UBE2C降低了Huh-7细胞中β-微管蛋白在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但对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同时,过表达UBE2C促进了β-联蛋白入核(P<0.05),提高了TOP flash/FOP flash荧光素酶活性(P<0.01),增强了Wn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JNK、细胞周期蛋白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P均<0.05)。结论UBE2C通过特异性结合β-微管蛋白降低肝癌细胞中β-微管蛋白水平,从而提高Wnt信号通路活性,促进其下游基因表达,进而参与调控肝细胞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泛素结合酶E2C β-微管蛋白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氚β辐射对神经细胞迁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俊 蔡二朋 +1 位作者 吴翠萍 王明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4-209,共6页
以0、3.7×103、3.7×104、3.7×105及3.7×106Bq/mL的氚水(HTO)照射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照后24小时用Leica AF 6000活细胞工作站测细胞迁移距离,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 以0、3.7×103、3.7×104、3.7×105及3.7×106Bq/mL的氚水(HTO)照射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照后24小时用Leica AF 6000活细胞工作站测细胞迁移距离,Fluo-3-AM荧光探针负载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内β-tubulin和NCAM蛋白变化,以探讨氚β辐射影响神经细胞迁移的机制。结果发现,随着氚水浓度增大,氚照射剂量的增加,神经细胞迁移距离逐渐减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逐渐增多,β-tubulin和NCAM表达逐渐减弱。提示氚β辐射可使神经细胞迁移相关调控因子产生变化,影响其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辐射 神经细胞迁移 钙离子 β-tubulin NCAM
下载PDF
一种改良型的免疫印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尚蕾 黄铠 +1 位作者 曹妍群 黄菊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2期6368-6370,共3页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实验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常规的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如浪费抗体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免疫印迹法,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节约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方法:将8只S...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法是现代生物实验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常规的免疫印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如浪费抗体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免疫印迹法,本文旨在探索一种能够节约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方法:将8只SD大鼠随机分常规组和改进组两组,每组4只,活取视网膜组织,进行组织匀浆、蛋白定量,取不同蛋白总量的匀浆变性液进行β-Tubulin的免疫印迹实验,比较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蛋白表达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需重复三次。结果:不同总量蛋白的免疫印迹显示两组之间β-Tubulin的表达量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相比常规方法,改进法使用的抗体量更少,条带更容易检测得到。结论:改进后的免疫印迹法能有效的节约抗体,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BLOT β-tubulin 视网膜 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