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GE方法分析永生化BEP2D细胞及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BEP2D细胞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葛世丽 李刚 +2 位作者 陈伟 楼铁柱 吴德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方法,分析永生化BEP2D细胞及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BEP2D细胞的基因表达。方法:细胞培养,收获永生化BEP... 目的:采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方法,分析永生化BEP2D细胞及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BEP2D细胞的基因表达。方法:细胞培养,收获永生化BEP2D细胞及α粒子诱发恶性转化BEP2D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分离mRNA,合成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采用SAGE方法获取标签序列,结合UniGene文库分析标签代表的转录本,最终通过SAGE软件分析标签丰度,比较两组细胞基因表达差异。选取SAGE实验得到的在两组细胞中表达的已知基因Smad7和 CCR11,以 RT-PCR方法制备探针,用两组细胞等量总RNA为样本,做 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建立了2个独立的 SAGE文库。一个是1.5 Gyα粒子照射诱发恶性转化BEP2D细胞的SAGE文库,一个是永生化BEP2D细胞SAGE文库。从2个文库中分别挑取克隆53个、50个,进行测序,测序一共得到总标签2331个,代表单一转录本 252个,有 70%的 SAGE标签可找到与之一一对应的基因,有84个核糖体蛋白基因,约占33%;有12个转录本(4.8%)找不到与之理想匹配的已知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BEP2D细胞 SAGE 肺肿瘤 α粒子
下载PDF
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中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苟巧 张伟 +1 位作者 王春燕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变化。方法运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试剂盒分别检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1...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变化。方法运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试剂盒分别检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1代细胞RH21和α粒子作用BEP2D细胞后形成的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内抗氧化酶GPX和CAT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剂GSH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0、30、60、90、120和150μmol/L H2O2作用BEP2D、RH21和BERP35T-1细胞96h后,细胞增殖率的差异;0、2、4和8Gy1射线照射BEP2D、RH21和BERP35T.1细胞7~9d后,用细胞克隆计数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存活分数的变化。结果RH21和BERP35T-1细胞中GPX酶活力均低于BEP2D细胞(t=5.75和7.65,P〈0.05)。BEP2D细胞中CAT酶活力是RH21细胞的2.64倍,是BERP35T-1细胞的5.76倍。RH21细胞中GSH含量与BEP2D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内GSH含量则明显低于BEP2D细胞(t=7.76,P〈0.05)。与BEP2D细胞相比,60、90、120和150μmol/LH202作用后RH21细胞的增殖率降低(t=29.90—84.68,P〈0.01),30、60、90、120和150μmol/LH202作用后BERP35T-1细胞的增殖率降低(t=10.37~58.36,P〈0.01)。4和8Gy γ射线照射后,RH21细胞的增殖率和存活分数均显著低于BEP2D细胞(t=6.33—45.00,P〈0.05);2、4和8Gy^y射线照射后,BERP35T-1细胞的增殖率和存活分数较BEP2D细胞明显降低(t=5.87—34.17,P〈0.05)。结论 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辐射敏感性增强。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弱可能是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和辐射敏感性增强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α粒子 抗氧化能力 辐射敏感性 癌变
原文传递
高计数率α、β粒子辐射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文强 杨裔剑侠 +1 位作者 杨录 侯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18,共8页
提出一种用单探测器实现α、β粒子辐射同时检测的方法和系统。设计出纹波小于20 mV的±12 V、±5 V直流电源,保证了耦合输出信号的灵敏度;改用检波电路将信噪比提高了12.1 dB,同时将反冲信号由-700 mV抑制到+200 mV以内,还彻... 提出一种用单探测器实现α、β粒子辐射同时检测的方法和系统。设计出纹波小于20 mV的±12 V、±5 V直流电源,保证了耦合输出信号的灵敏度;改用检波电路将信噪比提高了12.1 dB,同时将反冲信号由-700 mV抑制到+200 mV以内,还彻底抑制了比较器产生的反串信号,省去"极零相消"电路。采用双路单稳态触发器实现α道对β道的有效屏蔽。经实测,本检测系统对302cps源的β粒子辐射计数率可达79%,提高了22%;β道对α道的串道比为1%,降低了1%;对6190cps源的α粒子辐射计数率可达54%,提高了9%;α道对β道的串道比为12%,降低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检测 α粒子 Β粒子 计数率 串道比
下载PDF
α-粒子诱发人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亚克隆及DNA链断裂修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隋建丽 刘秀林 +4 位作者 胡迎春 程昕 金璀珍 周平坤 吴德昌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建立α 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 ,研究其核型和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方法 :1.5Gyα 粒子照射的BEP2D细胞传 35代后接种裸鼠成瘤 ,取出瘤细胞进行亚克隆 ,挑出单个克隆扩大培养 ,G带显示分析细... 目的 :建立α 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 ,研究其核型和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方法 :1.5Gyα 粒子照射的BEP2D细胞传 35代后接种裸鼠成瘤 ,取出瘤细胞进行亚克隆 ,挑出单个克隆扩大培养 ,G带显示分析细胞核型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双链断裂。结果 :亚克隆了 5个恶性转化细胞系 (RP35T 1, 2 , 4 , 5 , 6 ) ,核型基本与BEP2D细胞相近 ,但有着不同的染色体缺失 ,其中 2株细胞 (RP35T 2和RP35T 4 )多倍体高达 40 %,明显高于BEP2D细胞。恶性转化细胞RP35T 1和RP35T 4的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缺陷。结论 :建立了α 粒子诱发人BEP2D恶性转化细胞的克隆细胞系 ,DNA链断裂修复缺陷可能是α 粒子致癌的一个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支气管上皮细胞 癌变 核型 DNA修复 BEP2D细胞 细胞转化 肺癌 致癌因子
下载PDF
核电站放射性气溶胶探测器入射粒子模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祥磊 王益元 +4 位作者 熊启发 刘舜 刘单 钟秋林 左亮周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第8期53-57,共5页
分析了核电站放射性气溶胶的分类及来源,利用SRIM模拟计算软件模拟了探测器测量α射线的真实物理过程,分析计算了放射性气溶胶发射的α射线在进入探测装置前的运动行为,为放射性气溶胶探测装置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理论数据指导。
关键词 放射性气溶胶 SRIM α粒子
下载PDF
GPX1过表达对肺癌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帅 魏志权 +4 位作者 张伟 佟鹏 王春燕 齐雪松 苟巧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13,18,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过表达对α粒子辐射致肺癌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GPX1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其对照空载体分别转染至BERP35T1细胞中...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过表达对α粒子辐射致肺癌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GPX1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其对照空载体分别转染至BERP35T1细胞中,筛选出具有G418抗性的细胞株,经Western blot法测定GPX1蛋白在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划痕愈合试验和锚着独立生长试验分别检测GPX1过表达对BERP35T1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细胞增殖、迁移以及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pEGFP-GPX1经PCR、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GPX1片段的序列完全正确;并获得GPX1稳定表达BERP35T1细胞株BERP35T1-GPX1-6,其GPX1蛋白水平是对照空载体转染细胞的4.01倍(P<0.05);与BERP35T1细胞和对照空载体转染细胞相比,BERP35T1-GPX1-6细胞内8-OHdG水平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均减弱(P<0.05)。结论:过表达GPX1可能通过清除细胞内活性氧降低DNA氧化损伤水平,从而抑制BERP35T1细胞增殖、迁移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α粒子 肺癌 氧化损伤
下载PDF
测定闪烁室对氡及其子体释放的α粒子探测效率的三段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桂芝 肖德涛 +1 位作者 凌球 车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由闪烁室对氡及其子体衰变释放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求闪烁室测氢浓度的刻度因子。方法根据氡及其短寿命子体218Po(RaA)和214Po(RaC)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闪烁室测量氡及其子体释放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的三段法。闪烁室采用真空法... 目的 由闪烁室对氡及其子体衰变释放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求闪烁室测氢浓度的刻度因子。方法根据氡及其短寿命子体218Po(RaA)和214Po(RaC)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种闪烁室测量氡及其子体释放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的三段法。闪烁室采用真空法瞬时从氡室取样,且氡进入闪烁室前用高效率的玻璃纤维滤膜过滤,三段计数时间分别为采样后5-30min,50~90min,120~180min。结果 一个编号为126#的ST-203型闪烁室对氡及其子体衰变释放的α粒子的探测效率的测量结果分别为εRn=0.779±0.019、εRaA=0.871±0.030、εRaC=0.947±0.011,它们的平均值ε测=0.866与该闪烁室按其测氡刻度因子计算的平均探测效率εXRn=0.875±0.022是一致的。当采样流量为5L·min-1时,126#ST-203型闪烁室测(?)浓度的刻度因子KTh=19.3Bq·m-3·(min-1)-1。结论 为确定闪烁室测(?)浓度刻度因子提供一种较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室 α粒子 探测效率 三段法
下载PDF
卢瑟福散射公式在小角度上的有效性 被引量:4
8
作者 任玉安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98-101,共4页
对卢瑟福散射公式在小角度上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当靶箔近似为平面时,用简单的几何关系得到了散射角下限的计算公式.用半经典方法讨论了屏蔽效应的影响.确定了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有效性取决于α粒子在靶箔内只经过一次散射假定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散射 极限角 卢瑟福 散射公式 小角度 有效性
下载PDF
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中细胞内抗氧化蛋白和活性氧水平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苟巧 佟鹏 +2 位作者 王春燕 张翠兰 苏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内主要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氧(ROS)水平以及DNA双链断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BEP2D细胞、RH22细胞和BERP35T-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抗氧化蛋白过氧化...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内主要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氧(ROS)水平以及DNA双链断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BEP2D细胞、RH22细胞和BERP35T-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抗氧化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以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锰-SOD(Mn-SOD)的表达;采用SOD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总SOD(T-SOD)、Cu/Zn-SOD和Mn-SOD酶活力;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基础H_2O_2和O_2^(?)水平;中性彗星电泳法检测细胞内DNA双链断裂水平。结果: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内抗氧化蛋白CAT和GPX1表达下调(P<0.05或P<0.01),GPX3、Cu/Zn-SOD和Mn-SOD表达增强(P<0.05或P<0.01);且T-SOD、Cu/Zn-SOD和Mn-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RH22和BERP35T-1细胞内基础O_2^(?)水平低于BEP2D细胞,基础H_2O_2和DNA双链断裂水平则高于BEP2D细胞(P<0.05)。结论: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形成氧化压力,促进DNA氧化损伤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α粒子 抗氧化蛋白 活性氧 癌变
下载PDF
Triple α-particle resonances in the decay of hot nuclear systems 被引量:1
10
作者 S. Zhang J. C. Wang +6 位作者 A. Bonasera M. R. Huang H. Zheng G. Q. Zhang Z. Kohley Y. G. Ma S. J. Yennello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The Efimov(Thomas) trimers in excited 12 C nuclei, for which no observation exists yet,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70(64)Zn(64 Ni)+ 70(64)Zn(64 Ni) reactions at the beam energy of E/A... The Efimov(Thomas) trimers in excited 12 C nuclei, for which no observation exists yet, are discuss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70(64)Zn(64 Ni)+ 70(64)Zn(64 Ni) reactions at the beam energy of E/A = 35 MeV/nucleon. In heavy ion collisions, a-particl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can form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8 Be and 12 C. For the 3 a-particle systems,multi-resonance processes give rise to excited levels of 12 C.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y two of the 3 a-particles provides events with one, two or three 8 Be. Their interfering levels are clearly seen in the minimum relative energy distributions. Events with the three a-particle relative energies consistent with the ground state of 8 Be are observ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instrumental error for the reconstructed 7.458 MeV excitation level in 12 C, which was suggested as the Efimov(Thomas)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ion REACTIONS Efimov state α-particle RESONANCES relative KINETIC energy
原文传递
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中脂质和DNA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苟巧 王春燕 +2 位作者 张翠兰 佟鹏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 探讨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的机制。 方法 运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活性氧(ROS),观察分析BEP2D细胞、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2代细胞RH22,以及α粒子作用BEP2D后恶性转化细胞株BERP35T-1内基础活性氧水平... 目的 探讨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的机制。 方法 运用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活性氧(ROS),观察分析BEP2D细胞、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2代细胞RH22,以及α粒子作用BEP2D后恶性转化细胞株BERP35T-1内基础活性氧水平。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检测BEP2D、RH22和BERP35T-1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EP2D、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3代细胞RH23及BERP35T-1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和DNA双链断裂产物γ-H2AX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中基础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t=4.30和3.94,P〈0.05),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升高(t=4.89和15.10,P〈0.05);RH23和BERP35T-1细胞中8-OH-dG表达上调(t= 3.80和2.92,P〈0.05),γ-H2AX表达上调(t=7.61和12.67,P〈0.05)。结论 氧化还原环境紊乱形成氧化压力,导致细胞内脂质和DNA氧化损伤增强,由此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α粒子 活性氧 氧化损伤 癌变
原文传递
Pion emission in α-particle interactions with various targets of nuclear emulsion detector
12
作者 A.Abdelsalam Z.Abou-Moussa +5 位作者 N.Rashed B.M.Badawy H.A.Amer W.Osman M.M.El-Ashmawy N.Abdallah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42,共8页
The behavior of relativistic hadron multiplicity for 4He-nucleus interac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 ment is carried out at 2.1 A and 3.7 A GeV (Dubna energy) to search for the incident energy effect on the in... The behavior of relativistic hadron multiplicity for 4He-nucleus interactions i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 ment is carried out at 2.1 A and 3.7 A GeV (Dubna energy) to search for the incident energy effect on the interactions inside different emulsion target nuclei. Data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emitted relativistic hadrons in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angular zones. The dependence on the target size is presented. For this purpose the statistical events are discriminat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ons with H, CNO, Em, and AgBr target nuclei. The separation of events, into the mentioned groups, is executed based on Glauber's multiple scattering theory approach. Features suggestive of a decay mechanism seem to be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backward emission of relativistic hadrons. Th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lativistic hadrons may already be emitted during the de-excitation of the excited target nucleus, in a behavior like that of compound-nucleus disintegration. Regarding the limiting fragmentation hypothesis beyond 1 A GeV, the target size is the main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backward production of the relativistic hadron. The incident energy is a principal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forward relativistic hadron production, implying that this system of particle production is a creation system. However, the target size is an effective parameter as well as the projectile size considering the geometrical concept regarded in the nuclear fireball model. The data are analyz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FRITIOF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particle interactions at Dubna energies shower particle sources target size dependence FRITIOFmodel
原文传递
New behaviors of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near doubly magic ^(100)Sn 被引量:1
13
作者 Jun-Gang Deng Hong-Fei Zhang Xiao-Dong Sun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of nuclei above doubly magic nuclei ^(100)Sn and ^(208)Pb are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generalized liquid drop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of nucl...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of nuclei above doubly magic nuclei ^(100)Sn and ^(208)Pb are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generalized liquid drop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of nuclei near self-conjugate doubly magic ^(100)Sn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analogous nuclei just above ^(208)Pb,and they will be enhanced as the nuclei move towards the N=Z line.The proton-neutron correlation energy E_(p-n) and two protons-two neutrons correlation energy E_(2p-2n) of nuclei near ^(100)Sn also exhibit a similar situation,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otons and neutrons occupying similar single-particle orbitals could enhance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and result in superallowed a decay.This also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proton-neutron interaction onα-particle preformation.Also,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s and the product of valence protons and valence neutrons for nuclei around ^(208)Pb is broken in the100 Sn region because the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 is enhanced when a nucleus near 100 Sn moves towards the N=Z line.Furthermore,the calculatedαdecay half-lives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including the recent observed self-conjugate nuclei ^(104)Te and ^(108)Xe[Phys.Rev.Lett.121,182501(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decay α-particle preformation factor doubly magic nucleus generalized liquid drop model
原文传递
乙酰半胱氨酸对^(238)Pu α粒子致肺癌模型活性氧和表型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佟鹏 王春燕 +3 位作者 魏志权 齐雪松 郝述霞 苟巧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9-372,379,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钚-238(238Pu)α粒子辐射致肺癌细胞模型BERP35T-1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NAC(0~10 mmol/L)作用BERP35T-1细胞72 h后,以及BERP35T-1细胞经1 mmol/L NAC作...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钚-238(238Pu)α粒子辐射致肺癌细胞模型BERP35T-1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NAC(0~10 mmol/L)作用BERP35T-1细胞72 h后,以及BERP35T-1细胞经1 mmol/L NAC作用不同时间(0~72 h)后,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BERP35T-1细胞以及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1~10 mmol/LNAC作用BERP35T-1 72 h后,以及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 24~72 h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1)。与BEP2D细胞比较,BERP35T-1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1 mmol/LNAC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1)。结论抗氧化剂NAC可显著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α粒子辐射致癌模型BERP35T-1的恶性增殖和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基础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α粒子 肺癌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苟巧 王春燕 +4 位作者 佟鹏 吕慧敏 齐雪松 郝述霞 魏志权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RH22和BERP35T-1,以及用不同浓度NAC(0~2mmol/L)作用BER...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NAC)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RH22和BERP35T-1,以及用不同浓度NAC(0~2mmol/L)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DNA双链断裂产物γH2AX的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不同时间(0~48 h)后细胞内DNA氧化损伤产物8-OH-dG的表达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1mmol/L NAC作用BERP35T-1 48 h后细胞内活性氧(active oxygen radicals,ROS)水平变化;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药物组(1 mmol/L NAC作用48 h)、照射组(2 Gyγ射线照射)和联合作用组(1 mmol/L NAC预处理48 h后+2 Gyγ射线照射)BERP35T-1细胞的存活率差异。结果:与BEP2D细胞相比,RH22和BERP35T-1细胞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BERP35T-1较RH22中γH2AX表达增强(P<0.01);1~2 mmol/LNAC作用BERP35T-1细胞48 h后,细胞中γH2AX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1);1 mmol/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24~48 h可显著下调细胞内8-OH-dG的表达(P<0.05或P<0.01);1 mmo1/L NAC作用BERP35T-1细胞48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联合作用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BERP35T-1细胞存活率增高(P<0.05)。结论:抗氧化剂NAC可能通过提高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内ROS和DNA氧化损伤水平,促进基因组稳定性,部分逆转BERP35T-1细胞的恶性表型,并降低其辐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α粒子 肺癌 氧化损伤 细胞存活率
下载PDF
放射免疫治疗中的α核素微剂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源 张良安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微剂量研究在临床α核素放免治疗的计划设计和疗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设计一整套既能准确描述α粒子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剂量的不均匀分布,又适于临床使用的微剂量估算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α核素微剂量计算的... 微剂量研究在临床α核素放免治疗的计划设计和疗效评价中起重要作用。设计一整套既能准确描述α粒子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剂量的不均匀分布,又适于临床使用的微剂量估算模型,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α核素微剂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以及最新发现的显著影响其结果精确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放射免疫治疗 微剂量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酶过表达对α粒子致肺癌细胞模型DNA氧化损伤和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佟鹏 魏志权 +4 位作者 张伟 邵帅 王春燕 齐雪松 苟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11-1017,共7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表达对α粒子辐射致肺癌细胞模型BERP35T1内DNA氧化损伤水平和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p EGFP-CAT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该重组表达质粒及空载体转染至BERP35T1细...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表达对α粒子辐射致肺癌细胞模型BERP35T1内DNA氧化损伤水平和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构建p EGFP-CAT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将该重组表达质粒及空载体转染至BERP35T1细胞中,经G418筛选出具有抗性的细胞株。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ERP35T1细胞中CAT基因m RNA转录和CAT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MTT法、细胞划痕愈合试验和锚着独立生长试验分别检测CAT过表达对BERP35T1细胞DNA氧化损伤水平(8-OHd G水平)、增殖(细胞存活率)、迁移能力(细胞迁移距离)和锚着独立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 EGFP-CAT经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获得了CAT稳定表达的BERP35T1细胞株BERP35T1-CAT-7。空白对照BERP35T1、BERP35T1-p EGFP和BERP35T1-CAT-7细胞中CAT基因m RNA转录水平分别为0.90±0.23、1.00±0.12和2.91±0.41,CA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11、1.00±0.00和5.72±1.28,8-OHd G表达水平分别为1.65×10-2、1.60×10-2和8.95×10-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3±4.26)%、(100.00±8.29)%和(61.63±3.08)%,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150.68±9.98)μm、(115.02±30.73)μm和(44.25±10.53)μm,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50±0.02)‰、(2.10±0.02)‰和(0.70±0.02)‰。结论 CAT过表达可能通过降低DNA氧化损伤水平,抑制BERP35T1细胞的增殖、转移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过表达 α粒子 肺癌 DNA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CR-39固体探测器的粒子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秀清 夏晓彬 +5 位作者 李洋 蔡军 陈畅其 黄文博 谢桂英 高崚威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6-45,共10页
为了掌握利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识别α粒子和质子的方法,应用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和径迹蚀刻动力学经验模型,模拟了α粒子和质子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的径迹形貌,计算出了3~8 MeV的α粒子和1~9 MeV的质子最佳蚀刻条件。根... 为了掌握利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识别α粒子和质子的方法,应用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和径迹蚀刻动力学经验模型,模拟了α粒子和质子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的径迹形貌,计算出了3~8 MeV的α粒子和1~9 MeV的质子最佳蚀刻条件。根据对应的最佳蚀刻条件,计算获得的α粒子和质子的径迹直径、灰度值、径迹深度,并据此对相同能量的α粒子和质子、不同能量的α粒子、不同能量的质子进行识别。同时,采用CR-39固体探测器对α粒子(5.48 MeV)和质子(3 MeV)进行了实验测量,在模拟计算所获得的最佳蚀刻条件下,实验测读了α粒子径迹。实验测量得到的α粒子径迹直径与模拟值相差0.36%~9.70%。实验测量的最佳蚀刻时间和模拟的最佳蚀刻时间相差5.60%,这些结果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9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蚀刻条件 α粒子 质子
下载PDF
α粒子加速软失效率测试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娜 何俊明 +2 位作者 刘云海 丁育林 丁佳妮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半导体器件软错误的发生具有几率低、间隔时间长的特点。资源有限条件的下实现对器件软失效率的评估需要借助放射源加速的方法,即加速软失效率测试。作为改进设计和工艺以降低软失效率的前提,就测试方法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两... 半导体器件软错误的发生具有几率低、间隔时间长的特点。资源有限条件的下实现对器件软失效率的评估需要借助放射源加速的方法,即加速软失效率测试。作为改进设计和工艺以降低软失效率的前提,就测试方法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制程的静态随机存储器芯片(SRAM)进行α粒子加速软失效率测试,提出了确保α粒子加速测试稳定的方法。基于相同测试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变化和测试时间的关系,给出了合理的加速软失效测试的时间推荐值,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软错误 加速软失效率 测试稳定性 临界电荷
下载PDF
不同LET射线及其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
20
作者 任瑞平 何明远 +2 位作者 董忱 谢月霞 邵春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0.500Gy的理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 目的探讨在α粒子、γ射线以及联合照射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方法以HMy2.CIR淋巴母细胞为对象,分别以不同剂量的α粒子和γ射线进行照射,以及先以0.025~0.500Gy的理粒子照射后即刻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进行照射,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建立不同照射条件下淋巴母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对于γ射线照射,微核率剂量-效应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c+ctD+βD2对于Ot粒子照射,当照射剂量〈0.250Gy时,细胞微核率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其剂量进一步增加时,微核率剂量-效应曲线呈现下弓型。可以采用反映辐射旁效应的BaD模型Y=c+αD+σ[1-exp(-8D)]exp(-130)进行很好地拟合。对于联合照射,当d粒子剂量较低时,微核率的剂量效应与γ射线照射时的相似;但当d粒子剂量较大时,微核率的剂量一效应更接近于α粒子照射。同时,0.2、0.5Gyd粒子联合γ射线照射引起的微核率显著高于它们单独照射时的微核率之和(t=5.22—11.86,P〈0.05)。结论α粒子照射具有与γ射线不同的辐射损伤规律,辐射旁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联合照射则可以引起细胞损伤的协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γ射线 联合照射 微核率 剂量-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