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里查森数对α中尺度涡旋波不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立凤 王丽琼 张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7-683,共7页
作者讨论了里查森数对α中尺度涡旋波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α中尺度涡旋波的失稳与里查森数有很大关系;当里查森数不太大时,才存在α中尺度涡旋波的不稳定;里查森数越小,越容易出现斜交型不稳定,且斜交型不稳定扰动的波长越短。此时... 作者讨论了里查森数对α中尺度涡旋波不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α中尺度涡旋波的失稳与里查森数有很大关系;当里查森数不太大时,才存在α中尺度涡旋波的不稳定;里查森数越小,越容易出现斜交型不稳定,且斜交型不稳定扰动的波长越短。此时在α中尺度波段以斜交型不稳定占优;在弱稳定层结下,更有利于出现α中尺度涡旋波的不稳定,而大的风切变仅有利于该不稳定增长率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波 不稳定 α中尺度 里查森数 风切变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的研究Ⅰ.理论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新勇 沙莎 李小凡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9-1118,共10页
本文是讨论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问题的开始部分。为了分析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从z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出发,把基本物理量分成大尺度背景场(>2000 km)、α中尺度(200~2000 km)和β中小... 本文是讨论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问题的开始部分。为了分析梅雨锋暴雨过程中的多尺度能量相互作用,从z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出发,把基本物理量分成大尺度背景场(>2000 km)、α中尺度(200~2000 km)和β中小尺度系统(<200 km)分量,利用滞弹性近似,推导了大尺度背景场、α中尺度和β中小尺度系统三个尺度的动能方程和位能方程。能量方程中包含了各尺度动能之间的转换、位能之间的转换以及动能和位能之间的转换。动能方程主要包括各尺度动能之间转换项、动能输送项、水平气压梯度力做功项、垂直方向扰动气压梯度力做功项、浮力做功项、地转偏向力分量做功项以及摩擦力做功项。位能方程主要包括各尺度位能之间转换项、位能输送项、浮力做功项以及非绝热加热做功项。其中浮力做功项为位能和动能之间的能量转换项,是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比较关键的能量转换项。关于将能量方程用于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并且诊断能量相互作用影响暴雨发展和消亡过程的物理机制等问题,将在以后的研究中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背景场 α中尺度 β尺度 动能和位能方程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金衢6.11暴雨到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
3
作者 金晓中 《浙江气象》 2006年第4期1-5,26,共6页
通过对金衢2005年6月11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天气学条件和α中尺度模型的分析,在大尺度两槽一脊,影响低槽还在加强的背景下,本次主要降水发生在能量锋区南缘,水汽通量具有提前的指示作用,底层垂直上升运动不是很强,从α中尺度模型分... 通过对金衢2005年6月11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天气学条件和α中尺度模型的分析,在大尺度两槽一脊,影响低槽还在加强的背景下,本次主要降水发生在能量锋区南缘,水汽通量具有提前的指示作用,底层垂直上升运动不是很强,从α中尺度模型分析,过程具有梅雨锋暴雨的三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尺度背景 天气学条件 α中尺度
下载PDF
黄海及周边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的环境条件 被引量:27
4
作者 郑永光 陶祖钰 +3 位作者 王洪庆 Lee Dong-Kyou Wee Tae-Kwon OH Jae-Ho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3-619,共7页
使用日本GMS - 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普查了 1993年 7、8月份黄海及周边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 (MαCS)的发生情况 ,并用合成和客观分析诊断的方法考察MαCS两个活跃期和两个静寂期的大尺度环境场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MαCS活跃期... 使用日本GMS - 5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普查了 1993年 7、8月份黄海及周边地区α中尺度对流系统 (MαCS)的发生情况 ,并用合成和客观分析诊断的方法考察MαCS两个活跃期和两个静寂期的大尺度环境场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结果表明 ,MαCS活跃期和静寂期的合成诊断场有显著的不同 ,从而揭示了黄海地区发生MαCS的环境条件主要为 :①低层为高相当位温的暖湿空气 ;②中低层的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及暖平流 ;③强而稳定的西南低空急流 ;④低层的辐合及中层不太强的上升运动 ;⑤副热带西风急流出口区右侧的高层辐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中尺度对流系统 环境条件 黄海 卫星云图 大气层结 热力条件 动力条件
下载PDF
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中的正反馈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民 陆汉城 余志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63-770,共8页
综合运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1991年7月4~7日的暴雨个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由凝结加热作用导致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与降水增强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概念模式,即凝结加热产生负变压,辐散风动能促进中气旋发展,同时上升... 综合运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1991年7月4~7日的暴雨个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由凝结加热作用导致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与降水增强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概念模式,即凝结加热产生负变压,辐散风动能促进中气旋发展,同时上升运动得到增强,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α中尺度气旋 正反馈 气旋 暴雨
下载PDF
重庆开县雷击事件天气背景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军 周兵 +3 位作者 宗志平 郑永光 陈涛 谌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6,共7页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地面自动站等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雷击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击事件与α中尺度对流系统(M_α在CS)发展密切相关,对流单体最早在四川东北部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最终... 利用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地面自动站等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雷击事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击事件与α中尺度对流系统(M_α在CS)发展密切相关,对流单体最早在四川东北部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最终发展成MCC,并伴有强降水,雷击事件就发生在M_αCS强烈发展的阶段。(2)高分辨率FY双星对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监测手段和工具,而由于开县处于雷达探测的边缘,雷达的监测能力显得不足。(3)闪电资料也显示强对流活动的发展具有局地特征,起初正地闪频次较多且集中,表明对流活动强。密集的正地闪出现在负地闪的周边地区,可能与新生对流强烈发展有关。(4)西南涡是主要的影响系统,由于冷空气东移南下,加强了低涡北部的偏东风分量,是对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触发机制。M_αCS发生在弱对流不稳定环境中,但对流层中下层大气近饱和且湿层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闪电 α中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单体
下载PDF
豫西南一次局地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苏爱芳 张宁 +1 位作者 袁小超 王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FY静止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四维变分(4DVAR)反演产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6日淮河上游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MCS的结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的中尺度对流系... 利用FY静止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及四维变分(4DVAR)反演产品、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对2011年8月16日淮河上游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MCS的结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形成于副高边缘切变线附近,扩散南下冷空气触发高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是系统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对流系统初生期、β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βCS)合并发展期、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简称MαCS)旺盛期和减弱衰亡期,前三个阶段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时期。卫星监测的MCS初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单体和多单体风暴,后三个时期则多表现为β和α中尺度对流系统,成熟期在雷达上表现为带状对系统。对流系统在低层辐合线附近发展,辐合区合并造成对流系统合并,进而造成MCS爆发性发展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边界层气旋式旋转气流使冷云罩具有圆形特征。对流系统的垂直辐合辐散层及正负涡度层均呈交替分布特征,高层辐散和垂直上升运动相对弱。低层辐合区的宽度与系统的水平尺度有关。地面冷暖气流交汇及地形辐合线具有重要的对流触发作用,地面气流汇合和豫西中尺度地形对降水落区和中心强度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圆形α中尺度对流系统 Β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