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utex-涡定义和第三代涡识别方法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超群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3-431,478,共20页
本文回顾了涡定义和涡识别方法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作者UTA(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涡科学和湍流研究的一些最新学术创新成果。UTA团队发现了可以定量描述流体刚性转动部分的物理量——Liutex向量,其主要... 本文回顾了涡定义和涡识别方法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作者UTA(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涡科学和湍流研究的一些最新学术创新成果。UTA团队发现了可以定量描述流体刚性转动部分的物理量——Liutex向量,其主要思想是把流体刚性转动从流体运动中提取出来,进而用Liutex来定义和识别涡结构,并已在广泛应用中证明了其作为涡识别方法的优越性。基于Liutex向量可以进一步研究涡量分解、速度梯度张量分解、流体运动分解、湍流结构、湍流生成机理以及旋涡的科学识别,为流体运动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区别于第一代涡识别方法和第二代涡识别方法,Liutex是一个向量,其方向代表当地转轴,大小代表当地流体刚性旋转角速度的二倍。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Liutex向量的第三代涡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包括Liutex等值面、Liutex-Omega等值面、Liutex向量线、Liutex涡核线、以及最新发现的中低雷诺数湍流边界层中的Liutex-5/3幂次相似律,其发现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传统湍流能谱幂次律的适用范围,对建立湍流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量 ω方法 Liutex向量 Liutex涡识别 Liutex-Omega Liutex core Liutex相似律 湍流结构
下载PDF
基于涡分析的旋涡泵内流动能量转换特性研究
2
作者 杨伟峰 张人会 +1 位作者 杨鸿德 陈学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旋涡泵内复杂的旋涡特征,量化泵内旋涡体积和强度,分析旋涡结构对能量转换和能量损失的影响规律,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和外特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级旋涡泵进行分析,综合使用Ω方法和Liutex方法对泵内旋涡进行识别和强度表征,提... 为研究旋涡泵内复杂的旋涡特征,量化泵内旋涡体积和强度,分析旋涡结构对能量转换和能量损失的影响规律,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和外特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级旋涡泵进行分析,综合使用Ω方法和Liutex方法对泵内旋涡进行识别和强度表征,提出平均旋涡强度进行量化研究,并结合动能方程的涡动力学分解式以及涡量分解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泵内的旋涡充分发展区域存在螺旋形的管状旋涡结构,该旋涡从叶轮流道流出进入侧流道,并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涡管数量减少且旋涡强度降低;流量的增大使得叶轮内的旋涡体积和强度减小,而其在侧流道内相对变化较小,相同工况时叶轮内的平均旋涡强度远大于侧流道内;压力梯度对流体动能转换的贡献最大,旋涡结构引起的动量输运和耗散损失占比较小,但刚性涡量即旋涡结构的强度与动量输运呈正相关,变形涡量则与拟涡能损失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涡泵 旋涡 ω方法 Liutex方法 拟涡能
下载PDF
基于Ω方法的T/P91耐热钢蠕变持久寿命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峥 王延峰 万海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利用Ω方法预测原始态和服役态T/P91耐热钢的蠕变持久寿命,并将其与利用等温线法和Larson-Miller参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一种基于Ω方法的加速试验方案,该方法仅需一根试样即可快速预测给定温度和应力参数下的蠕变持久寿命。结... 利用Ω方法预测原始态和服役态T/P91耐热钢的蠕变持久寿命,并将其与利用等温线法和Larson-Miller参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一种基于Ω方法的加速试验方案,该方法仅需一根试样即可快速预测给定温度和应力参数下的蠕变持久寿命。结果表明:与等温线法和Larson-Miller参数法相比,加速Ω方法的预测精度更高;对于服役态T/P91耐热钢,不同蠕变加速试验参数下得到的Ω较接近,蠕变断裂时间预测值均与试验值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91耐热钢 ω方法 蠕变持久寿命 加速试验
下载PDF
Ω涡识别方法在双进口两级中开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建涛 袁建平 +2 位作者 裴吉 王文杰 张本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7-453,共7页
为了研究双进口两级中开泵内部流动的涡旋特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外特性试验和GCI准则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引入新一代涡识别方法Omega(Ω)法,对其内流场中的涡旋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双进口两级中开泵内部流动的涡旋特性,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外特性试验和GCI准则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并引入新一代涡识别方法Omega(Ω)法,对其内流场中的涡旋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涡识别方法不能有效剔除壁面剪切层的影响,而Ω方法能将流体的剪切和纯旋转运动进行区分,获得较为清晰的泵内涡旋结构,特别是在两级叶轮中,能准确捕捉到尾迹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在不同工况下,将三维空间的Ω涡识别方法简化到二维平面后,其在反流道中的适应性更好,规避了之前许多没有形成涡旋结构而流线呈现出强扭曲的区域,同时证明了轴向涡旋在反流道中占主导地位.另外,研究过程证明了Ω方法在双进口两级中开泵这种复杂流体机械内部涡旋结构的识别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为该型泵进一步的设计优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进口两级中开泵 涡识别 ω方法 Q准则 λ_(2)准则
下载PDF
3ω方法及其在纳米材料器件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丰平 王太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49-2253,共5页
阐明了 3ω方法的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应用 .利用 3ω方法可以对具有优良导热和导电能力的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进行测量 ;对不能导电的材料 ,固态的或液态的 ,利用 3ω方法能对它们的热导率进行测量 .对测量中涉及到的... 阐明了 3ω方法的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应用 .利用 3ω方法可以对具有优良导热和导电能力的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进行测量 ;对不能导电的材料 ,固态的或液态的 ,利用 3ω方法能对它们的热导率进行测量 .对测量中涉及到的热辐射问题的讨论表明 ,由于使用的是小样品 ,热辐射造成的影响可以忽视 .通过理论推导 ,使用二维隧穿结点阵并借助 3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ω方法 纳米材料 热导率 热容 测量 热辐射 库仑阻塞 纳米器件 表征
原文传递
3ω方法测量各向异性SiC晶体的导热系数 被引量:8
6
作者 苏国萍 唐大伟 +2 位作者 郑兴华 邱琳 杜景龙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85-1888,共4页
碳化硅晶体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能够在高温下操作,作为有希望用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3ω方法测量了各向异性材料碳化硅晶体三个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在碳化硅晶体样品的表面布置三个位置不同,一定尺... 碳化硅晶体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能够在高温下操作,作为有希望用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使用3ω方法测量了各向异性材料碳化硅晶体三个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在碳化硅晶体样品的表面布置三个位置不同,一定尺度和形状的微型Au金属探测器。每个微型Au金属探测器的温度波动情况包含样品不同方向的热信号。根据谐波法测量原理和各向异性材料碳化硅晶体的导热特性,可得到碳化硅晶体样品x,y和z方向的导热系数。使用所设计的微型金属探测器结构,首次可同时获得各向异性材料三个方向的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体 3ω方法 各向异性 导热系数
原文传递
二氧化硅薄膜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明雨 陈震 +3 位作者 杨决宽 庄苹 朱健 陈云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6-399,共4页
根据3ω方法测试原理,搭建了薄膜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在40~170K温度范围内,测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的SiO2薄膜导热系数,同时测试了掺杂体态硅基底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表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随... 根据3ω方法测试原理,搭建了薄膜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在40~170K温度范围内,测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的SiO2薄膜导热系数,同时测试了掺杂体态硅基底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表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杂质对体态硅的导热系数存在很大的影响.基于Callaway模型对体态硅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掺杂浓度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表明3ω方法测试原理不仅可以用来测试纳米薄膜的热传导系数,还可用来测定体态硅基底的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薄膜 3ω方法 导热系数
下载PDF
氮化硅纳米薄膜非平衡热导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连湘 段占立 +2 位作者 何燕 王向宁 李海涛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96,共5页
3ω实验方法是一种可以对薄膜热导率进行瞬时测量的方法。根据3ω方法测试原理,搭建了薄膜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并且分别测试低频率段和高频段薄膜与基底的温升以及薄膜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Si3N4薄膜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频段下... 3ω实验方法是一种可以对薄膜热导率进行瞬时测量的方法。根据3ω方法测试原理,搭建了薄膜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并且分别测试低频率段和高频段薄膜与基底的温升以及薄膜热导率。测试结果表明:Si3N4薄膜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频段下,热导率受频率影响大,误差大;在低频段下薄膜热导率与频率变化基本无关;基于电子与声子的局部热平衡运输方程假设,S i3N4薄膜的热导率具有极度非平衡性;通过比较电阻、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加热器的尺寸大小会影响薄膜的热导率,最佳加热器的宽度选用20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薄膜 热导率 非平衡 3ω方法
下载PDF
用改良3ω方法测量聚合物的热导率 被引量:2
9
作者 顾明 王建立 张兴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9-452,共4页
本文设计了用于测量高分子聚合物热导率的改良3ω方法。采用热压的方法将作为加热源和温度传感器的白金(Pt)丝压入待测材料中,利用基于LabVIEW设计的虚拟数字锁相放大技术采集热线两端的3ω电压信号。分析了系统中直流变阻箱感抗对测量... 本文设计了用于测量高分子聚合物热导率的改良3ω方法。采用热压的方法将作为加热源和温度传感器的白金(Pt)丝压入待测材料中,利用基于LabVIEW设计的虚拟数字锁相放大技术采集热线两端的3ω电压信号。分析了系统中直流变阻箱感抗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加变阻箱的测试系统,简化系统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在高频下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改进前后的系统在室温下测量了五种高分子聚合物的热导率,测试结果与参考文献值吻合较好,验证了两套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热导率 3ω方法 虚拟锁相放大器
下载PDF
应用μ-ω方法进行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迎松 杨智春 李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4,共3页
结合最近提出的一种频域颤振预测μ-ω方法,将其推广应用到静气动弹性发散分析中,进行了复杂气动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数值研究。首先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某大展弦比后掠机翼模型的颤振分析,与p-k法得到的颤振速度相对误差为0.83%,颤振频... 结合最近提出的一种频域颤振预测μ-ω方法,将其推广应用到静气动弹性发散分析中,进行了复杂气动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数值研究。首先采用该方法进行了某大展弦比后掠机翼模型的颤振分析,与p-k法得到的颤振速度相对误差为0.83%,颤振频率相对误差仅为0.39%。然后计算了某三角翼模型的静发散速度,与p-k法求得的发散速度相对误差为2.02%。结果表明μ-ω方法具有良好的求解精度,适用于复杂气动弹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ω方法 气动弹性稳定性 颤振 静发散 结构奇异值
下载PDF
反问题方法在3ω法测量薄膜热导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钰超 曹炳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3510-3514,共5页
数值计算证明, 3ω方法结合有限元方法与反问题方法,能够同时确定基底材料与薄膜的相关热物性.基底上薄膜的热导率可以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而且几乎不受测量截止频率的影响;热扩散率的测量精度则相对较低,但随着测量截止频率增加,其测... 数值计算证明, 3ω方法结合有限元方法与反问题方法,能够同时确定基底材料与薄膜的相关热物性.基底上薄膜的热导率可以获得很高的测量精度,而且几乎不受测量截止频率的影响;热扩散率的测量精度则相对较低,但随着测量截止频率增加,其测量精度会得到改善.使用上述方法得到了硅基底上二氧化硅薄膜的热导率.得到硅基底的热导率为142.1 W/(m K),相对误差约为2%,二氧化硅薄膜的热导率为1.01 W/(m K),相对误差约为2%,与公认的测量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ω方法 反问题方法 热导率 薄膜
原文传递
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涡旋的涡散作用及准平衡流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葛晶晶 钟玮 陆汉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影响2008年6月中旬广西致洪暴雨的主要中尺度天气系统是准静止的中尺度涡旋,它是中纬度天气尺度西风带波动与低纬度暖湿气流带在地形效应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成、发展和移动对此次致... 利用较高分辨率的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影响2008年6月中旬广西致洪暴雨的主要中尺度天气系统是准静止的中尺度涡旋,它是中纬度天气尺度西风带波动与低纬度暖湿气流带在地形效应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生成、发展和移动对此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强度和持续有重要作用,该中尺度涡旋具有强涡散共存、涡散度达同量级并伴随有较长生命史组织化深厚湿对流的特征。分析了由低空急流中大风速中心的非地转效应以及地形效应所产生的重力波与中尺度涡旋相互作用激发出大振幅组织化的β中尺度深厚湿对流,根据准平衡动力学的理论,准平衡流适用于描述这种同时包含辐散风和旋转风效应的中尺度运动。因此,本文引进基于准平衡流分析的PV-_ω方法,将其应用于反演诊断分析暴雨中具有涡散共存特征的长生命史的组织化深厚湿对流。结果表明,准平衡流能真实反映涡散共存的大振幅垂直运动特征,暴雨区的垂直环流中有50%—70%归于准平衡流。因此,准平衡流可以描述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具有较长生命史组织化过程的深厚湿对流系统,准平衡流场具有涡散运动共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洪暴雨 中尺度涡旋 深厚湿对流 涡散共存 PV-ω反演方法 准平衡流
下载PDF
基于Ω漩涡识别方法探究转杯凝聚槽漩涡对纺纱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钱淼 杨振斌 +2 位作者 石焕强 向忠 张建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共9页
为了更为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转杯纺转杯内复杂多变流场中的涡流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Ω漩涡识别方法和图像处理的漩涡识别技术。文章对Fluent仿真得到的转杯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凝聚槽平面的漩涡数量与面积,并进一步探究了凝聚槽内漩涡... 为了更为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转杯纺转杯内复杂多变流场中的涡流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Ω漩涡识别方法和图像处理的漩涡识别技术。文章对Fluent仿真得到的转杯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凝聚槽平面的漩涡数量与面积,并进一步探究了凝聚槽内漩涡分布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Ω漩涡识别方法对凝聚槽漩涡有较好的捕捉效果,经过图像处理后可以定量化分析转杯内部气流流场的涡流情况;凝聚槽内漩涡主要分布在输纤通道出口处以及背后气流交汇处;随着转速的提升,转杯凝聚槽内细小漩涡面积增加,不利于纱线聚合;较大直径转杯凝聚槽部位漩涡面积更小,有利于纤维聚合。文章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探究转杯内流场的漩涡分布特征,为优化转杯纺结构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杯纺 数值模拟 气流场 ω漩涡识别方法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准平衡流在中尺度深厚湿对流系统中的诊断分析概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汉城 葛晶晶 钟玮 《暴雨灾害》 2010年第2期105-110,147,共7页
从中尺度组织化深厚湿对流具有强烈的辐散风效应和强垂直运动的观测事实出发,评述了平衡流和非平衡流在对旋转风和辐散风的诊断分析中的作用和不足,介绍了准平衡流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分别在台风暴雨和梅雨锋暴雨诊断研究中的应用。研... 从中尺度组织化深厚湿对流具有强烈的辐散风效应和强垂直运动的观测事实出发,评述了平衡流和非平衡流在对旋转风和辐散风的诊断分析中的作用和不足,介绍了准平衡流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分别在台风暴雨和梅雨锋暴雨诊断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平衡流能真实反映涡散共存的大振幅垂直运动特征,暴雨区的垂直环流中有50%~70%归于准平衡流部分,准平衡流可以描述致洪暴雨过程中具有较长生命史组织化过程的深厚湿对流系统中垂直运动的主要部分,准平衡流场具有涡散运动共存的特征,准平衡流分析方法在中尺度深厚湿对流系统诊断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湿对流 涡散共存 准平衡流 PV-ω反演方法
下载PDF
IEC 61967系列集成电路传导发射测试方法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云霞 王文杰 +1 位作者 白云 彭俊 《汽车电器》 2021年第9期69-71,共3页
本文介绍国际标准IEC61967系列标准中关于集成电路传导发射的测量方法。对标准给出的1Ω/150Ω直接耦合方法、工作台法拉第笼法、磁场探头法的测试原理、试验布置及测试方法的特点进行说明,以帮助测试人员根据集成电路不同类型选择相应... 本文介绍国际标准IEC61967系列标准中关于集成电路传导发射的测量方法。对标准给出的1Ω/150Ω直接耦合方法、工作台法拉第笼法、磁场探头法的测试原理、试验布置及测试方法的特点进行说明,以帮助测试人员根据集成电路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1ω/150ω直接耦合方法 工作台法拉第笼法 磁场探头法
下载PDF
ω~2分布拟合度检验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钟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35,共3页
根据原苏联国家标准,进行随机变量的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拟合度检验时,当观测值个数较少时应使用ω~2方法,而不是使用柯尔莫哥洛夫方法和x^2方法。ω~2方法计算量大的困难现可用计算机解决。本文以检验Г分布为例介绍了实施ω~2方法的具... 根据原苏联国家标准,进行随机变量的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拟合度检验时,当观测值个数较少时应使用ω~2方法,而不是使用柯尔莫哥洛夫方法和x^2方法。ω~2方法计算量大的困难现可用计算机解决。本文以检验Г分布为例介绍了实施ω~2方法的具体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 拟合度 检验 地质 ω^2方法
下载PDF
来流含气条件下喷水推进器内部涡结构数值分析
17
作者 熊文翰 潘中永 +2 位作者 方玉建 刘月伟 吴旭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0,165,共9页
基于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对来流含气条件下喷水推进器叶轮内涡结构分布进行数值分析,发现由于进流中存在气相介质,使得叶轮中涡量分布较纯水中发生改变。在旋转效应和形变效应影响下,气相介质表面与内部的涡旋方向相反,随着... 基于Eulerian-Eulerian非均相流模型对来流含气条件下喷水推进器叶轮内涡结构分布进行数值分析,发现由于进流中存在气相介质,使得叶轮中涡量分布较纯水中发生改变。在旋转效应和形变效应影响下,气相介质表面与内部的涡旋方向相反,随着航速升高,流道内流动状态趋于稳定,高涡量分布区域逐渐减少。在瞬态数值计算中,运用Ω涡识别方法发现气相介质的存在会使得叶顶泄漏涡强度和大小发生改变,尾缘涡较纯水中出现明显延展现象。由此说明喷水推进器在来流含气条件运行时,叶轮内涡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气相介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来流含气 数值分析 涡结构 ω涡识别方法
原文传递
一个椭圆曲线多标量乘算法
18
作者 程一飞 刘桂江 《微机发展》 2005年第10期90-92,102,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MOF(Mutual Opposite Form)的interleaving多标量乘算法,该算法在计算速度上明显快于基本inter-leaving方法,在计算速度和预存储方面和基于ωNAF(non-adjacent form)的interleaving方法相当,但MOF编码可从左到右实现,故编... 提出一种基于MOF(Mutual Opposite Form)的interleaving多标量乘算法,该算法在计算速度上明显快于基本inter-leaving方法,在计算速度和预存储方面和基于ωNAF(non-adjacent form)的interleaving方法相当,但MOF编码可从左到右实现,故编码和主计算可以合并,从而节省标量编码的存储空间,因此更适合于内存受限的设备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量乘 interleaving方法 MOF方法 ωNAF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