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枝毛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郝彦玲 王颖 +2 位作者 朱本忠 栾春光 罗云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为获得产高γ 亚麻酸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应用RT PCR技术,从卷枝毛霉中扩增出△6 脂肪酸脱氢酶 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2.0,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pYES412,用醋酸锂方法转化到酿酒... 为获得产高γ 亚麻酸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应用RT PCR技术,从卷枝毛霉中扩增出△6 脂肪酸脱氢酶 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2.0,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pYES412,用醋酸锂方法转化到酿酒酵母缺陷型菌株INVScI中,在SC ura合成培养基中筛选到转化酵母,在合适 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加入外源底物亚油酸,经半乳糖诱导后,收集菌体,通过气相色谱对转化酵母进行脂肪酸 色谱分析,结果表明:γ 亚麻酸占总脂肪的50.07%。迄今为止,这是国内外△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表 达量最高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脱氢酶 卷枝毛霉 γ—亚麻酸 酿酒酵母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晓艳 林艳丽 +3 位作者 熊福银 刘蓥灿 李力 陈红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5期755-758,共4页
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代表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免疫系统等有着理想的功效,因而倍受研究者关注。我们从结构、生物来源和合成、生理功能及生物工程途径的研究现状等方面阐述了... 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代表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免疫系统等有着理想的功效,因而倍受研究者关注。我们从结构、生物来源和合成、生理功能及生物工程途径的研究现状等方面阐述了EPA和DHA的相关信息,并对其生成途径中涉及的酶进行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δ6去饱和酶 Elovl2延长酶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红冬孢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凌彦 胡彬彬 +4 位作者 赵吉然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玲 张琦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报告基因,将质粒pRH2304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GFP在YM25235获得表达,建立了红冬孢酵母YM25235遗传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 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报告基因,将质粒pRH2304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GFP在YM25235获得表达,建立了红冬孢酵母YM25235遗传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取代pRH2304中的GF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RH2304MAD6,将其转化红冬孢酵母YM25235进行表达分析。PCR结果表明,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经整合到YM25235基因组中,进一步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催化n-6途径中的亚油酸转化成γ-亚麻酸,占细胞总脂肪酸的4.35%,但没有检测到催化n-3途径中的α-亚麻酸转化成十八碳四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冬孢酵母 高山被孢霉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Γ-亚麻酸 表达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Affected LC-PUFA Conversion and Associated Gene Transcript Level in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S-179 被引量:2
4
作者 MA Xiaolei ZHANG Lin +3 位作者 ZHU Baohua PAN Kehou LI Si YANG Guanp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S-179, a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microalga, is rich in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C-PUFAs). Culture temperature affected cell growth and the composition of LC-PUFAs. At an ...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S-179, a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microalga, is rich in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C-PUFAs). Culture temperature affected cell growth and the composition of LC-PUFAs. At an initial cell density of 1.5 × 106 cell mL-1, the highest growth was observed at 25℃ and the cell density reached 3 × 107 cell mL-1 at the beginning of loga-rithmic phase. The content of LC-PUFAs varied with culture temperature.The highest content of LC-PUFAs (43.96%) and EPA (36.6%) was gained at 20℃.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Δ6-desaturase gene transcrip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5 culture temperatures and the highest transcript level (15℃) of Nanoc-D6D took off at cycle 21.45. The gene transcript of C20-elongase gene was high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10, 15, and 20℃), and the highest transcript level (20℃) of Nanoc-E took off at cycle 21.18. The highest conversion rate (39.3%) of Δ6-desaturase was also gained at 20℃.Bu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Nanoc-E was not detected. The higher content of LC-PUFAs was a result of higher gene transcript level and higher enzyme activity. Compared with C20-elongase gene, Δ6-desaturase gene transcript and enzyme activ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temperature. It will be useful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how the content of LC-PUFAs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fatty acid δ6-desaturase C20-elongase
下载PDF
PPARγ agonist-induced alterations in Δ6-desaturase and stearoyl-CoA desaturase 1:Role of MEK/ERK1/2 pathway
5
作者 Negar Saliani Masoud Darabi +7 位作者 Bahman Yousefi Behzad Baradaran Mahmoud Shekari Khaniani Maryam Darabi Maghsod Shaaker Amir Mehdizadeh Tahereh Naji Mehrdad Hashemi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3年第4期220-225,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K/ERK1/2 pathway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agonist-induced alterations in Δ6-desaturase(Δ6D)and 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K/ERK1/2 pathway 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agonist-induced alterations in Δ6-desaturase(Δ6D)and 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epG2.METHODS:HepG2 cells cultured in RPMI-1640 were exposed to the commonly used ERK1/2 pathway inhibitor PD98059 and PPARγ agonist,pioglitazone.Total RNA was isolated and reverse transcribed from treated cells.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and metabolites ratio,as activity index for Δ6D and SCD1,were then determined using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respectively.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both Δ6D(P = 0.03)and SCD1(P = 0.01)increased following PD98059 treatment,with a higher impact on SCD1(24.5%vs 62.5%).Although pioglitazone increased the mRNA level(1.47 ± 0.10 vs 0.88 ± 0.02,P = 0.006)and activity index(1.40 ± 0.07 vs 0.79 ± 0.11,P < 0.001)of Δ6D,no such changes have been observed for SCD1 activity index in pioglitazone-treated cells.SCD1 gene expression(+26.4%,P = 0.041)and activity index(+52.8%,P = 0.035)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MEK inhib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ioglitazone,as compared with pioglitazone alone and control cells.However,the response of Δ6D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index to pioglitazone was unaffected by incubation with PD98059.CONCLUSION:PPARγ 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 affect differentially and may have inhibitory crosstalk effects on the genes expression of 6D and SCD1,and subsequently on their enzymat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OGLITAZONE PD98059 δ6-desaturase Stearoyl-CoA desaturase HepG2 cells
下载PDF
Δ6-去饱和酶和C20-延伸酶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研究
6
作者 马晓磊 崔安芳 +1 位作者 张向阳 孟圆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4-49,共6页
为探讨外源基因Δ6-去饱和酶与C20-延伸酶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Δ6-去饱和酶与C20-延伸酶基因进行了逆转录PCR扩增,并将获得的上述2个基因的编码区与真核表达... 为探讨外源基因Δ6-去饱和酶与C20-延伸酶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选取了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Δ6-去饱和酶与C20-延伸酶基因进行了逆转录PCR扩增,并将获得的上述2个基因的编码区与真核表达质粒pEGFP-C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以pEGFP-C3为对照,培养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中的GFP荧光信号以判断重组质粒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转染细胞中外源基因的转录水平,MTT比色法检测外源基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高效气相色谱检测转染细胞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个外源基因均可在MCF-7细胞中表达,并能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改变MCF-7细胞中2种PUFAs的相对含量,且n-3PUFAs与n-6PUFAs的比值升高。推测过表达的Δ6-去饱和酶与C20-延伸酶可能通过改变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膜中PUFAs的相对含量,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去饱和酶 C20-延伸酶 MCF-7 增殖 PUFAS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关键位点及其对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史海粟 陈海琴 +3 位作者 顾震南 张灏 陈永泉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共7页
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Ma FADS6)是决定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流的关键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Ma FADS6-Ι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高山被孢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非链取代式质粒扩增技术对已构建质粒p Y... 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Ma FADS6)是决定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流的关键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Ma FADS6-Ι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高山被孢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非链取代式质粒扩增技术对已构建质粒p YES2/NT C-Ma FADS6-Ι内的表达单元(即Ma FADS6-Ι)中细胞色素b5区(HPGG)下游的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所有突变体分别转化酿酒酵母进行诱导表达,进一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Δ6脱饱和酶的底物来考察重组菌对各底物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突变体催化α-亚麻酸(ALA)的活性没有改变;K61和D68两个位点对催化亚油酸(LA)起关键作用,其对应的4个突变体对LA的转化率分别为(6.2±0.5)%(K61T)、(0.3±0.0)%(K61F)、(8.2±0.7)%(D68N)和(6.6±0.8)%(D68L),相比原始转化率各降低50%以上;G63和T69两个位点对LA的催化无直接影响,但G63T突变体由于突变位点极性改变,其对LA的转化率为(8.5±0.9)%,比原始转化率降低了49.9%;而V66位点的突变体对LA的转化率分别为(22.3±2.6)%(V66T)和(20.7±2.5)%(V66A),比原始转化率分别降低了36.1%和37.8%。确定了Ma FADS6-Ι氨基酸序列中K61和D68两个关键氨基酸位点经突变后均会使其酶活明显降低,这为研究Ma FADS6-Ι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脱饱和酶 高山被孢霉 定点突变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ATCC16266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莉 李明春 +4 位作者 胡国武 葛军 张丽 程志晖 邢来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形成γ 亚麻酸的关键酶。从含有高山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 MACL6中 ,酶切出 1 4kb的目的片段 ,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 pYES2 .0 ,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pY... 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形成γ 亚麻酸的关键酶。从含有高山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 MACL6中 ,酶切出 1 4kb的目的片段 ,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 pYES2 .0 ,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 pYMAD6 ,用醋酸锂方法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CSc1中 ,在SC Ura合成培养基中 ,选择得到酿酒酵母工程株YMAD6。在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 ,加入外源底物亚油酸 ,经半乳糖诱导后 ,收集菌体。通过GC MS对酵母工程株进行脂肪酸色谱分析 ,结果表明 ,产生了 31 6 %的γ 亚麻酸。这是迄今为止 ,国内外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表达量最高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Γ-亚麻酸 酿酒酵母 表达 高山被孢霉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明春 卜云萍 +2 位作者 王广科 胡国武 邢来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58-863,共6页
为在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中产生γ 亚麻酸 ,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的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 1连接 ,构建了重组质粒pBMICL6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的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35、吉林 4 3、吉林 4 ... 为在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中产生γ 亚麻酸 ,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的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 1连接 ,构建了重组质粒pBMICL6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的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35、吉林 4 3、吉林 4 7、绥农 10、绥农 14和黑农 37等品种中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mRNA水平上获得表达。对转基因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获得表达 ,产生了γ 亚麻酸 ,其含量最高可达 2 7 0 6 7% ,这是国内外深黄被孢霉Δ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大豆 r-亚麻酸 农杆菌介导 深黄被孢霉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结构分析及其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春 刘莉 +1 位作者 胡国武 邢来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0-227,共8页
从高山被孢霉ATCC1 62 66总DNA中扩增出大小为 1 374bp和 1 947bp的两条特异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后者在细胞色素b5和组氨酸Ⅰ之间含有一大小为 5 73bp的内含子和两条分别为 1 97bp和 82 8bp的外显子。推导的氨基酸二级结构分析表明 ,该... 从高山被孢霉ATCC1 62 66总DNA中扩增出大小为 1 374bp和 1 947bp的两条特异片段 ,序列分析表明后者在细胞色素b5和组氨酸Ⅰ之间含有一大小为 5 73bp的内含子和两条分别为 1 97bp和 82 8bp的外显子。推导的氨基酸二级结构分析表明 ,该基因有两个长的跨膜疏水区和 3个组氨酸保守区。分别根据D6D内含子及组氨酸Ⅱ区、Ⅲ区的序列设计引物 ,制备不同的探针与高山被孢霉的基因组杂交 ,证明在其基因组中确实存在两个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其中一个基因含有内含子。把不含有内含子的核基因MAGL6 1克隆到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 0中 ,转化到酿酒酵母INVSc1中。对筛选得到的酵母工程菌株进行脂肪酸GC分析 ,检测到了γ 亚麻酸 ,说明克隆的D6D基因MAGL6 1能在酿酒酵母中进行功能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组 内含子 功能 克隆 结构
下载PDF
少根根霉Δ_-~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琦 李明春 +3 位作者 孙颖 陈有为 张飚 邢来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7,共7页
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一种膜整合蛋白,也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在前期工作中,通过RT PCR和RACE技术,从少根根霉NK300037中克隆到一个潜在编码Δ6- 脂肪酸脱氢酶的序列,序列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长度为1377bp... 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一种膜整合蛋白,也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在前期工作中,通过RT PCR和RACE技术,从少根根霉NK300037中克隆到一个潜在编码Δ6- 脂肪酸脱氢酶的序列,序列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长度为1377bp、编码由458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为52kD的新的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把少根根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RAD6)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3.5K,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RAD6,并转化到毕赤酵母菌株GS115进行表达。提取酵母细胞总脂肪酸和进行甲酯化,经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分析表明,目的基因的编码产物能将C16∶1、C17∶1、C18∶1、亚油酸和α- 亚麻酸在Δ6和7位间特异性脱氢而引入一个新的双键,生成更高不饱和的脂肪酸,该催化反应没有链长特异性,只有键位特异性。此外,按Kozak序列特点,改变目的基因转译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结构,并把改变后序列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功能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毕赤酵母中这种改变同样能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综合所有分析结果表明,巴斯德毕赤酵母更适合用来综合分析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根霉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Γ-亚麻酸 巴斯德毕赤酵母 表达
下载PDF
刀鲚Δ6脂肪酸去饱和酶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广莲 徐钢春 +2 位作者 顾若波 杜富宽 徐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刀鲚(Coilia nasus)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FAD6)的全长cDNA序列2 03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具有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HDXGH、HXXHH和QXXHH)、2个跨...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刀鲚(Coilia nasus)Δ6脂肪酸去饱和酶(Δ6 fatty acyl desaturase,FAD6)的全长cDNA序列2 03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具有3个保守的组氨酸簇(HDXGH、HXXHH和QXXHH)、2个跨膜区和含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HPGG)的细胞色素b5结构域等典型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特点。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刀鲚FAD6与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等海水鱼类的相似性达75%~79%,而与淡水鱼类的相似性较低。系统进化分析也显示,其与海水鱼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刀鲚脑和肠中高表达,肌肉和肝脏相对高表达,心脏、肾脏和鳃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δ6脂肪酸去饱和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的全长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志刚 姚琴琴 +6 位作者 成永旭 施秋燕 杨青 何杰 马明君 王瑶 常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5,共12页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FAD6-b cDNA全长为2 3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6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ccession Number:KP876058),理论分子量为50.86 ku,理论等电点为8.47,FAD6-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一条中华绒螯蟹Δ6去饱和酶基因的一致性为7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成功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 DNA中,重组质粒pCold TF-fad6b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IPTG诱导后的重组菌出现了单一的蛋白条带,且大小与预期(105.86 ku)一致,可溶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上清液中。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蛋白纯化液经电泳检测后显示出特异性单一条带,进一步证明了pCold TF-fad6b的成功构建和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与6×His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δ6脂肪酸去饱和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14
作者 李运涛 栗茂腾 余龙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γ-亚麻酸在人类的健康与营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其产量是满足其需求日益增大的途径之一。Δ6脂肪酸脱饱和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亚油酸(C18∶2Δ9,12)到γ-亚麻酸(C18∶2Δ6,9,12)的反应。通过克隆... γ-亚麻酸在人类的健康与营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其产量是满足其需求日益增大的途径之一。Δ6脂肪酸脱饱和酶是γ-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亚油酸(C18∶2Δ9,12)到γ-亚麻酸(C18∶2Δ6,9,12)的反应。通过克隆三角褐指藻的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并连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中,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酵母经甲醇诱导后表达转入的外源基因,气-质联用分析显示重组毕赤酵母中含有γ-亚麻酸和SDA(18∶4Δ6,9,12,15),其含量分别为2.5%和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脂肪酸脱饱和酶 三角褐指藻 Γ-亚麻酸 毕赤酵母
下载PDF
镜鲤△6脂肪酸脱氢酶CDN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景 郑先虎 +5 位作者 匡友谊 吕伟华 曹顶臣 冬方 何立川 孙效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镜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中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代谢的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基因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镜鲤△6FAD基因c DNA全长为1 446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2bp,编码44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镜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中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合成代谢的脂肪酸去饱和酶(△6FAD)基因c 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镜鲤△6FAD基因c DNA全长为1 446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332bp,编码44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包含FAD全部特征结构区,包括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2个跨膜区和3个组氨酸簇,与其他鱼类的Δ6FAD氨基酸序列具有69.0%~92.0%的同源性。系统树分析显示: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发现:脂肪酸延长酶基因在镜鲤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背部肌次之,在血液中表达最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镜鲤HUFA的合成途径及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脱氢酶 镜鲤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纯化标签的不同位置对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异源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崔洁 陈海琴 +3 位作者 唐鑫 张灏 陈永泉 陈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07-2618,共12页
【背景】目前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已鉴定了多种物种中的Δ6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6)。由于FADS6是一种具有多个跨膜螺旋的膜蛋白,使得其大量表达和纯化具有挑战性。【目的】探索FADS6的高效表达策略,研究纯化标签添加的位置对高山被孢霉FADS6... 【背景】目前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已鉴定了多种物种中的Δ6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6)。由于FADS6是一种具有多个跨膜螺旋的膜蛋白,使得其大量表达和纯化具有挑战性。【目的】探索FADS6的高效表达策略,研究纯化标签添加的位置对高山被孢霉FADS6I(Ma FADS6I)重组表达效率的影响。【方法】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中插入串联亲和标签HRV 3C-Protein A-His,利用改造后的载体构建带有N端或C端标签的Ma FADS6I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获得毕赤酵母重组表达菌株;利用斑点印迹杂交(DotBlot)、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检测Ma FADS6I催化生成的脂肪酸。【结果】通过大量的毕赤酵母转化子筛选,最终获得高效表达Ma FADS6I的毕赤酵母重组菌,证实各转化子的表达具有差异性,Ma FADS6I的C端带有纯化标签较N端更有利于表达。【结论】在Ma FADS6I的C端添加纯化标签比在N端添加更有利于该蛋白在酵母系统中的表达以及底物的转化,为进一步探究FADS6高效表达和结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δ6脂肪酸脱饱和酶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纯化标签
原文传递
高山被孢霉Δ6Ⅱ-脱饱和酶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
17
作者 史海粟 陈海琴 +3 位作者 顾震南 张灏 陈永泉 陈卫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7-44,共8页
产油微生物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是决定ω3/ω6脂肪酸代谢流的关键酶,该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特性直接决定该菌体内脂肪酸的流向。在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高山被孢霉ATCC32222中经注释发现它存在两种Δ6脱饱和酶(Δ6-Ⅰ和Δ6-Ⅱ),选择对... 产油微生物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是决定ω3/ω6脂肪酸代谢流的关键酶,该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特性直接决定该菌体内脂肪酸的流向。在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高山被孢霉ATCC32222中经注释发现它存在两种Δ6脱饱和酶(Δ6-Ⅰ和Δ6-Ⅱ),选择对其中的Δ6-Ⅱ脱饱和酶进行克隆、表达和功能鉴定。首先以p YES2/NT C质粒为骨架构建了Δ6-Ⅱ脱饱和酶基因(FADS6-Ⅱ)的表达载体(p YES2/NT C-FADS6-Ⅱ),并转化至酿酒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进一步通过在重组菌培养基中添加Δ6脱饱和酶的底物来考察Δ6-Ⅱ脱饱和酶对各底物的偏好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别添加0.5 mmol/L亚油酸(LA)和0.5 mmol/Lα-亚麻酸(ALA)时,Δ6-Ⅱ脱饱和酶对LA的转化率为42.94%,对ALA没有催化作用。而当底物添加方式改为同时添加LA和ALA时(分别为0.25 mmol/L),Δ6-Ⅱ脱饱和酶对LA的转化率为37.12%,对ALA仍没有催化作用。该实验结果为高山被孢霉中Δ6-Ⅱ脱饱和酶的催化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脱饱和酶 高山被孢霉 底物偏好性
原文传递
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琦 李明春 +3 位作者 孙红妍 孙颖 马海庭 邢来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包括γ_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有价值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对γ_亚麻酸的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当前来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寻找合适的替代来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Δ6 _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 包括γ_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有价值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对γ_亚麻酸的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当前来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寻找合适的替代来源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Δ6 _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这里从Δ6 _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系统进化和基因工程应用等方面探讨了Δ6 _脂肪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脂肪酸脱氢酶 Γ-亚麻酸 基因工程 系统进化 结构和功能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表达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明春 孙颖 +1 位作者 张琦 邢来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γ 亚麻酸 (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γ 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在毕赤酵母中建立一种新的合成γ 亚麻酸的表达体系 ,将高山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胞内表达载体... γ 亚麻酸 (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 ,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Δ6 脂肪酸脱氢酶是γ 亚麻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在毕赤酵母中建立一种新的合成γ 亚麻酸的表达体系 ,将高山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胞内表达载体pPIC3 5K连接 ,SacⅠ线性化后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SMD116 8,获得的转化子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用甲醇诱导表达 ,通过脂肪酸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分析表明高山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 ,γ 亚麻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 16 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 毕赤酵母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胞内表达
下载PDF
大豆子叶节组培再生系统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卜云萍 李明春 +3 位作者 胡国武 张飙 王广科 邢来君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的 MS培养基上培养 ,可从子叶节诱导出高频丛生芽 ,并获得大量再生植株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Δ6 -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43和黑农 3 7品种中 .经过在含 5 0 0 mg/L卡那... 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在添加适宜 BA的 MS培养基上培养 ,可从子叶节诱导出高频丛生芽 ,并获得大量再生植株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深黄被孢霉Δ6 -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43和黑农 3 7品种中 .经过在含 5 0 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连续筛选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 .经 PCR检测和 DNA分子杂交分析 ,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本文重点阐述了组培再生系统和基因转化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农杆菌介导法 组培再生系统 基因转化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