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眼虫藻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黎明 欧秀元 +5 位作者 杨向东 郭东全 钱雪艳 邢来君 魏东盛 李明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3-1499,共7页
Δ8途径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途径,Δ8-脂肪酸脱氢酶是该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小眼虫藻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结构基因长1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该... Δ8途径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途径,Δ8-脂肪酸脱氢酶是该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根据已报道的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小眼虫藻基因组DNA和cDNA中扩增得到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结构基因长1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该基因没有内含子,比已经报道的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长6bp,并且N末端序列也有所不同。利用酿酒酵母的载体pYES2.0构建Δ8-脂肪酸脱氢酶表达载体pYEFD,并转化到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在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得到酿酒酵母转化菌株YD8。YD8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底物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并诱导基因表达。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小眼虫藻Δ8-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将二十碳二烯酸和二十碳三烯酸分别转化成二高-γ-亚麻酸和二十碳四烯酸,其底物转化率分别达到了31.2%和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8-脂肪酸脱氢酶 小眼虫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原文传递
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豆 被引量:12
2
作者 卜云萍 王广科 +5 位作者 胡国武 孙红妍 任勇 李航 李明春 邢来君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深黄被孢霉△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豆。从发芽 5 - 7d的大豆无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 ,经农杆菌浸染和共培养后 ,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2 - 4w后 ,从子叶节处诱导出...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深黄被孢霉△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豆。从发芽 5 - 7d的大豆无菌苗切取子叶节外植体 ,经农杆菌浸染和共培养后 ,在含 5 0mg L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2 - 4w后 ,从子叶节处诱导出抗性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伸长培养基上 ,4 - 6w后长至 2 - 3cm高的再生苗。再将再生苗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 ,2 - 6w生根。生根后的再生植株经逐步锻炼移入花盆中 ,部分移栽成活的T0 植株能正常开花结荚。从T0 植株上收获T1 种子 ,按株系种植。T0 和T1 代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导入 大豆 农杆菌介导法
下载PDF
利用长引物嵌套式反向PCR方法克隆雅致枝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上游序列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德培 孙伟 +3 位作者 李明春 魏东盛 张颖慧 邢来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1-586,共6页
用限制酶EcoRⅠ、KpnⅠ分别对雅致枝霉As3.2806基因组DNA进行消化,而后在低浓度条件下利用T4DNA连接酶使DNA自身环化。根据已知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长度为35nt的长反向引物和两对较短的引物,以基因组连接产物为模板,通过三轮嵌套式PCR反应... 用限制酶EcoRⅠ、KpnⅠ分别对雅致枝霉As3.2806基因组DNA进行消化,而后在低浓度条件下利用T4DNA连接酶使DNA自身环化。根据已知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长度为35nt的长反向引物和两对较短的引物,以基因组连接产物为模板,通过三轮嵌套式PCR反应,获得一长度约为4kb的扩增片段。经序列测定表明得到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上游序列约为1.3kb,初步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为一潜在的启动子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致枝霉 长引物 巢式反向PCR δ6-脂肪酸脱氢酶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深黄被孢霉低温适应性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琦 杨昭杰 +3 位作者 赵汝丽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林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低温生长的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很多方面.前期的研究表明,产油真菌——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能在5-35℃的温度范围生长.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下降引起的M6-22细胞膜... 低温生长的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很多方面.前期的研究表明,产油真菌——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M6-22能在5-35℃的温度范围生长.本研究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下降引起的M6-22细胞膜流动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15℃条件下,M6-22的细胞膜流动性明显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由30℃时20.85%增加到15℃时的31.04%,而且15℃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提高了近3倍,但是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mRNA转录水平基本不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M6-22可能通过提高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膜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维持低温条件下细胞膜的流动性来促进细胞低温环境的适应.本研究将为研究低温条件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调节机制以及进一步多不饱和脂肪酸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低温适应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 膜流动性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广科 李明春 +3 位作者 李晋川 潘渠 何思思 刑来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从高山被孢霉中克隆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A12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BMACL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47品种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子叶节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 目的从高山被孢霉中克隆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A12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BMACL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地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47品种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子叶节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和再生植株,利用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以及PCR方法、DNA分子杂交分析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状况。结果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初步证明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结论成功地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大豆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花生AhFAD2基因抑制表达的转基因后代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平丽 唐桂英 +2 位作者 毕玉平 柳展基 单雷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69-1477,共9页
FAD2(Δ^(12) fatty acid desaturase,Δ^(12)FAD或FAD2)是催化油酸在脂肪酸碳链Δ^(12)位脱氢生成亚油酸的关键酶。在花生中,FAD2酶活性下降或失活可提高籽粒中油酸的相对含量,改善花生籽粒及制品的品质和氧化稳定性。通过将种子特异... FAD2(Δ^(12) fatty acid desaturase,Δ^(12)FAD或FAD2)是催化油酸在脂肪酸碳链Δ^(12)位脱氢生成亚油酸的关键酶。在花生中,FAD2酶活性下降或失活可提高籽粒中油酸的相对含量,改善花生籽粒及制品的品质和氧化稳定性。通过将种子特异性表达Lectin启动子和Ca MV35S启动子驱动的倒位重复Ah FAD2基因RNAi干扰结构转入花生,获得了以丰花1号(FH1)和花育23(HY23)为受体、携带上述2种转化结构、稳定遗传的花生转基因纯合体株系,转基因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非转基因对照基本一致。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各转基因株系发育种子中Ah FAD2基因的转录水平普遍下调。气相色谱法进一步测定了部分转基因后代株系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籽粒中油酸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09%(HY23为受体)、36.40%(FH1为受体),相应地,亚油酸含量平均下降了16.19%、29.81%,油亚比平均增加了38.02%、98.10%。各转基因株系的油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在以FH1为受体的转基因株系后代籽粒以及种子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转化结构中,RNAi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通过RNAi技术抑制花生FAD2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籽粒油酸含量。该技术体系可以为花生品质育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δ^12脂肪酸脱氢酶 RNA干扰 转基因 与亚油比值
原文传递
向大豆导入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丽雅 盖燕 何聪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77,共5页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 采用RT-PCR法扩增出中国境内生长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359个核苷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同源性可达到99%。将克隆到的基因连接pRTL2质粒的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PTN-D6D,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将该基因导入到垦农18和小粒豆2个大豆品种中。经PCR检测分析,初步证明琉璃苣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 大豆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植物中γ-亚麻酸合成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 被引量:2
8
作者 盖燕 刘蕾 何聪芬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9-814,共6页
γ-亚麻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及脂肪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Δ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本文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γ-亚麻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功能与... γ-亚麻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及脂肪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Δ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本文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γ-亚麻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功能与目前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γ-亚麻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脂肪酸脱氢酶(D6D) Γ-亚麻 基因工程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转基因植株再生研究
9
作者 王广科 李明春 +1 位作者 李晋川 刑来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深黄被孢霉的Δ6-脂肪酸脱氢酶(D6D)基因导入到东北大豆绥农10和吉林47中,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子叶节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和再生植株,利用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以及PCR方法、DNA分子...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深黄被孢霉的Δ6-脂肪酸脱氢酶(D6D)基因导入到东北大豆绥农10和吉林47中,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利用子叶节外植体诱导出丛生芽和再生植株,利用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以及PCR方法、DNA分子杂交分析和GC分析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状况。结果经过含50 mg/L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培养基连续筛选,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DNA分子杂交分析,初步证明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将转基因大豆T1代和T2代种子进行脂肪酸GC分析,结果在大豆种子中检测到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产物GLA,证明该基因在大豆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大豆 农杆菌介导转化 脂肪酸GC分析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自我剪切”2A肽介导的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以及过氧化氢酶在转基因小鼠肌肉表达研究
10
作者 方锐 彭云乾 +1 位作者 郑敏 孟庆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哺乳动物因为缺乏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ω-3脂肪酸脱氢酶,能将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造成体内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 哺乳动物因为缺乏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不能自身合成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ω-3脂肪酸脱氢酶,能将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造成体内长链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减低.本研究通过自我剪切2A肽介导Δ-12和ω-3脂肪酸脱氢酶(FAT-2和FAT-1)以及人过氧化氢酶(human catalase,hCAT)在小鼠的肌肉同时表达.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肌肉中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2.6倍,长链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n-6/n-3比例显著降低(P<0.01).同时蛋白质印迹检测到人过氧化氢酶hCAT在小鼠的肌肉组织中表达,且过氧化氢酶活性比野生型小鼠显著提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δ-12脂肪酸脱氢酶 ω-3脂肪酸脱氢酶 过氧化氢
下载PDF
粘红酵母△^(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霞 何仕武 +3 位作者 魏云林 林连兵 季秀玲 张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6,共6页
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般特异性催化在油酸的Δ12位引入双键转变成亚油酸.为了从粘红酵母YM25079中克隆全长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参考已知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到全长为1 353 bp的cDNA序... 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般特异性催化在油酸的Δ12位引入双键转变成亚油酸.为了从粘红酵母YM25079中克隆全长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参考已知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到全长为1 353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编码450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所编码蛋白质的大小为50.9×103.与报道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一样,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脂肪酸脱氢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表明该序列为一个新的编码Δ12-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为了验证其功能,把开放阅读框序列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YES3/C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RGD12,并转化到酿酒酵母的缺陷型菌株INVScl进行表达.脂肪酸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该序列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Δ12-脂肪酸脱氢酶活性,能将油酸转化为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占酵母总脂肪酸的4.31%.以上结果表明,PCR所获得序列是新的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红酵母 δ12-脂肪酸脱氢酶 亚油 克隆和表达
原文传递
月见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佳 怡荣 +3 位作者 张立全 牛一丁 王秀珍 哈斯阿古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油菜子叶节为外植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在油料作物中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γ-亚麻酸打下基础。采用CaCl2法制备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将已经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PZP221(35S-D6D-NOS)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农... 以油菜子叶节为外植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在油料作物中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γ-亚麻酸打下基础。采用CaCl2法制备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将已经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PZP221(35S-D6D-NOS)通过液氮冻融法转化农杆菌,PCR筛选阳性转化子。结果表明:优化的甘蓝型油菜子叶节外植体预培养条件是:MS+2.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预培养2 d;用于侵染的农杆菌菌液的最适浓度为OD600=0.4,时间为5 min,并得到转基因植株。经侵染的外植体在含有庆大霉素的分化选择培养基上培养,抗性芽移至生根培养基,PCR检测阳性小植株移栽花盆,共得到12株转基因植株,首次将来自月见草的D6D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月见草 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Γ-亚麻 农杆菌介导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丽娜 胡彬彬 +3 位作者 林连兵 季秀玲 魏云林 张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8,F0003,共8页
深黄被孢霉是国内研究生产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主要产油丝状真菌.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M6-22具有潮霉素抗性,而且目前也... 深黄被孢霉是国内研究生产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主要产油丝状真菌.前期的实验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M6-22具有潮霉素抗性,而且目前也没有关于深黄被孢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报道,限制了一些基于深黄被孢霉菌株进行遗传操作的研究.研究以红色荧光蛋白DsRED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能同时用于丝状真菌外源基因和RNAi表达载体pS-DsRED.通过PEG/CaCl2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S-DsRED导入深黄被孢霉M6-22中进行表达,成功获得产粉红色的阳性菌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深黄被孢霉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RNAi表达质粒pSREDMID12RNAi,为下一步目的基因的敲除和基因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DsRED筛选标记 RNAi表达载体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原文传递
植物Δ~6-脂肪酸脱氢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胜和 丁永红 哈斯阿古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6-219,共4页
包括γ-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功能,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Δ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现从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分类地位、基因克隆及表达、结构功能和系统进化等方面... 包括γ-亚麻酸在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功能,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Δ6-脂肪酸脱氢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现从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分类地位、基因克隆及表达、结构功能和系统进化等方面介绍了Δ6-脂肪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6-脂肪酸脱氢酶 结构和功能 系统进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毕赤酵母Δ^9-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15
作者 张昕欣 魏东盛 +2 位作者 张飙 邢来君 李明春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根据真菌Δ9-脂肪酸脱氢酶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获得一个741 bp的毕赤酵母cDNA片段,再根据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获得该cDNA的3′和5′序列,从而得到全长为1 689 bp的cDNA序列.... 根据真菌Δ9-脂肪酸脱氢酶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获得一个741 bp的毕赤酵母cDNA片段,再根据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cDNA末端扩增技术(RACE)获得该cDNA的3′和5′序列,从而得到全长为1 689 bp的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一个长度为1 194 b p、编码39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PPD9).与报道的Δ9-脂肪酸脱氢酶一样,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膜整合脂肪酸脱氢酶特异性的3个组氨酸保守区和疏水结构,在其氨基酸序列的C-末端具有类似于细胞色素b5的血红素结合区.该序列为一个新的编码Δ9-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为了验证其功能,把开放阅读框序列PPD9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YES 2.0,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PPD9,并转化到酿酒酵母的Δ9-脂肪酸脱氢酶缺陷型菌株DTY-11A中进行表达。通过平板互补实验结果表明,该序列在酿酒酵母中获得表达。所编码的蛋白具有Δ9-脂肪酸脱氢酶活性,能弥补DTY-11A中由于Δ9-脂肪酸脱氢酶的缺失而引起的致死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δ9-脂肪酸脱氢酶 cDNA末端扩增 酿酒酵母 表达
下载PDF
花生AhFAD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籽粒油酸/亚油酸比值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丽侠 唐桂英 +2 位作者 陈高 毕玉平 单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花生油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培育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花生品种一直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为深入了解控制花生O/L比值的遗传基础,提高花生品质育种效率,对鲁花14等13个花生品种Δ12脂肪酸脱氢酶AhFAD2基因的编码... 高油酸低亚油酸的花生油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培育高油酸/亚油酸比值(O/L)的花生品种一直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为深入了解控制花生O/L比值的遗传基础,提高花生品质育种效率,对鲁花14等13个花生品种Δ12脂肪酸脱氢酶AhFAD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13个花生品种中皆存在3类转录本,即AhFAD2A、AhFAD2B和假基因。台山珍珠、台山三粒肉、江田种、Chico、05-21063、白沙1016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临桂麻壳、飞龙乡、勾了种、鲁花14、花育19、花育23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鲁花11的基因型可能存在OL1ol1杂合等位位点。在个别品种中AhFAD2A基因的若干位置存在多态性;AhFAD2B基因相对保守,所测13个花生品种的核苷酸序列基本相同。结合13个花生栽培品种籽粒中O/L比值测定的结果,初步探讨了基因多态性与O/L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假基因可能存在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O/L比值 假基因
下载PDF
霉菌产γ-亚麻酸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代腾飞 胡申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74,共5页
γ-亚麻酸(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以及生理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GLA生理作用,重点介绍了产GLA霉菌的菌种选育方面的研究情况,并且对霉菌中合成GLA的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进行... γ-亚麻酸(GLA)作为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以及生理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GLA生理作用,重点介绍了产GLA霉菌的菌种选育方面的研究情况,并且对霉菌中合成GLA的关键酶——Δ6脂肪酸脱氢酶的基因克隆和表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随着人们对GLA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 霉菌 δ6脂肪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