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体^32P-磷酸铬间质给药对犬累积损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聂琦 刘璐 +6 位作者 刘志勇 黄培林 兰兴昊 高海林 吴清华 孙晋 黄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胶体^32P-磷酸铬(^32P-CP)在正常Beagle犬的肝叶或臀大肌行间质注射的安全性。方法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间质给药不同剂量(185和370MBq)、不同部位(臀大肌和肝脏)及冷胶体对照5组(n=2)。术后不同时间点称量体重,行... 目的探讨胶体^32P-磷酸铬(^32P-CP)在正常Beagle犬的肝叶或臀大肌行间质注射的安全性。方法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间质给药不同剂量(185和370MBq)、不同部位(臀大肌和肝脏)及冷胶体对照5组(n=2)。术后不同时间点称量体重,行血液生化学检查,ECT轫致辐射显像,组织形态学动态观察及连续测量体表、血液、尿液和粪便放射性计数率值。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i±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后ECT示肝脏组全肝显影,放射性分布呈团块状不均匀,肌肉组局部放射性持续浓聚,肝脏未见显影。术后第4组犬体重进行性减少,45d时较术前减少2.7kg,余组体重增值均数依序为3.0、1.6、0.8和3.1kg。第4组血小板、红细胞术后有明显减少。分别于给药后23和45d死亡,死亡前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有急剧升高;其余组间血液和血生化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表分区测定以注射部位放射性计数率值为最高,其次为膀胱、脾。肝脏组血液峰时为5min,峰值分别为0.5×10^7/min和1.0×10^7/min;肌肉组持续在3×10^5/min左右。组织学表现肌肉组和肝脏185MBq组4周内有充血水肿改变,8周后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肝脏370MBq组4周内部分肝细胞坏死,6周时见大量肝细胞气球样变,充血水肿明显,肝小叶结构不清。尿液、粪便中放射性计数率肌肉组峰时均数分别为13和12d,峰值为(42.0±3.3)×10。/min和(29.6±4.5)×10。/min;肝脏组峰时为5和9d,峰值为(49.0±10.2)×10^4/min和(28.5±7.1)×10^4/min。至30d肌肉组从尿液和粪便中累积排泄率为36.58%和10.62%,肝脏组为23.48%和8.76%。吸收剂量肝脏组肝脏为(30.6±2.3)、(55.6±4.4)Gy;肌肉组肌肉注射部位为(53.4±3.1)、(98.1±3.3)Gy,肝脏为(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32p-磷酸铬 间质 动物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