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 被引量:223
1
作者 班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80,共8页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 ,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 ,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 ,也符合德育的本性。在对待人的态度、方式上由物化走向人化 ,...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 ,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 ,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 ,也符合德育的本性。在对待人的态度、方式上由物化走向人化 ,由灌输走向对话 ,由限制走向解放 ;德育本体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念 德育人性化 德育改革
下载PDF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 被引量:240
2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4,42,共5页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 当代的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而道德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当代在“道德的名义”下唯一可资利用的价值就是用道德规范和规则去把人组装在科学理性主义的大机器上,道德教育就蜕变为注入规范、规则的外在化教育。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当代的道德教育却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走上了一条唯知识化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 被引量:239
3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29,共7页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起来的,生活建构的结果,外在表现为生活方式,内在表现为人之品性。人就是他自己生活建构的结果,由是,生活论德育不是将人之至善追求诉诸孤立的人性改造,而是奠基于现实生活的改变。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它所指向的是更有利于人之生成和发展的好生活。道德教育要帮助学习者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生活论德育
原文传递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 被引量:207
4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共5页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整体性 实践性 生成性 道德学习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被引量:150
5
作者 刘惊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3-59,共7页
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 ,而丧失了魅力源头。而今道德教育面临第二次解放 ,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 ,诱发道德体验。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道德体验论将教... 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 ,而丧失了魅力源头。而今道德教育面临第二次解放 ,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 ,诱发道德体验。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 ,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本体 知性论 道德体验 逆反心理 生态体验
原文传递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157
6
作者 侯晶晶 朱小蔓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3,共8页
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的关怀所具有的具体性、个体性、主体间性等特征彰显了鲜明的时代个性。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 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的关怀所具有的具体性、个体性、主体间性等特征彰显了鲜明的时代个性。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就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性、差异性;即便每个人都实现了最好的自我,差异仍然难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丁斯 道德教育理论 美国 教育家 关怀伦理
原文传递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被引量:153
7
作者 姜继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85,共3页
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两面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抓住时机 ,重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运用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网上信息引导和监控。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资源 价值观教育 德育 自我教育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被引量:164
8
作者 蔡基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7,112,共7页
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新增内容之一就是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这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出现了拷贝思政课程内容的情况。我们认为大... 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新增内容之一就是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这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出现了拷贝思政课程内容的情况。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是一门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通过选材,隐性地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术诚信和科学伦理,助其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勇于奉献、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立德树人 教材选择 教学指南
下载PDF
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 被引量:147
9
作者 鲁洁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5,共5页
人的"神化"和"物化"曾是道德教育的指向。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是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实践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具有实践本性的人之生成是道德教育之指向。"做"才能成人,人要"成为人",必须学... 人的"神化"和"物化"曾是道德教育的指向。教育要使人成为人,是人性的觉醒和教育的回归。实践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具有实践本性的人之生成是道德教育之指向。"做"才能成人,人要"成为人",必须学习"做人",必须讲究"做人之道"。生活论意义中的"成人之道",是使道德从远离人的存在和生活世界的抽象理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回归为人类生存的自觉意识,它所关注的是怎样使人活得更像一个人,它所确立的是人的生活原则和根本方向。走上道德所铺设的成人之道,偶然的人才可能转化为必然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性 人性观
原文传递
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113
10
作者 赵富学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攀飞 李晨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4,共8页
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也是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 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新时代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核心素养,也是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对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生成特征、核心构成与培育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教师具备相应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体育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促进对学生体育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育与引领,有助于强化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的教学优势。通过拓展体育教师驾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方法的能力,优化师生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互动过程,提升体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可以组构起系统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核心能力体系。通过转换认知、调整机制、整合设计、素材优化等路径的协同,推动和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下载PDF
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103
11
作者 车广吉 丁艳辉 徐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学校德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家庭德育等因素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构建学校、家庭...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学校德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家庭德育等因素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系统工程都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生态学理论,对于我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体系和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无疑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布朗芬布伦纳 发展生态学理论 青少年 德育 一体化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7
12
作者 高珊 黄河 +1 位作者 高国举 杜扬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5,共6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授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强、实施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等...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授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强、实施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与监督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即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形成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详细阐述“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 被引量:75
13
作者 朱小蔓 冯秀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11,共9页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可以看到,中国公民教育观与西方公民教育观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等方面呈现相向运动的趋势,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观 权利 义务 道德教育
原文传递
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88
14
作者 谢幼如 邱艺 +1 位作者 黄瑜玲 章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4,共9页
研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直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作用;以课程与教学论为指导,强调“智能+”赋能思维方式转变,突出智能... 研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直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作用;以课程与教学论为指导,强调“智能+”赋能思维方式转变,突出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形成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提出了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选择课程在线平台、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基地、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的智能时代课程思政设计方法,以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设计理论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81
15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40,共8页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命 生命教育 道德教育 道德的生命教育
原文传递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80
16
作者 巩梅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80,共4页
从文献中心、文化中心、重要社区三个层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对于图书馆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 思想教育 图书馆员
下载PDF
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被引量:67
17
作者 冯建军 傅淳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0,共6页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以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和谐文化 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被引量:66
18
作者 栗胜夫 寇建民 姚伟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武术是国宝、国粹 ,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 ,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 ;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 ,这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武术是国宝、国粹 ,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 ,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 ;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 ,这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国人习武术 ,符合国家实际 ,体现国风、国色特征 ;武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德育 功能
下载PDF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郑涌 马建青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55,共5页
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通过对二者在内容、目标和方法上的异同的理论分析,以及对高校思政人员从事心理咨询的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与发展既有着很大的潜力,也将是中国特色的高校... 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通过对二者在内容、目标和方法上的异同的理论分析,以及对高校思政人员从事心理咨询的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的结合与发展既有着很大的潜力,也将是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咨询 德育 中国 心理指导课
下载PDF
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 被引量:71
20
作者 牟智佳 刘珊珊 陈明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4-111,共8页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循证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促使教学评价从传统的基于感知的评价向现代的基于证据的评价转变,由此催生循证教学评价。它以教育主体进行施教的全过程为聚焦点,分析教学投入及其学习成效,体现了对以人... 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循证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促使教学评价从传统的基于感知的评价向现代的基于证据的评价转变,由此催生循证教学评价。它以教育主体进行施教的全过程为聚焦点,分析教学投入及其学习成效,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的坚守。循证教学评价的主要要素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学时空场域、多源异构数据,三者之间互联互通,并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相融共生。循证教学评价在理论设计上是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以课程教学起点与终点为评价周期,以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融合为场景支撑,包含教学投入、教学证据、教学评测、教学优化四个阶段。在评价层级上,设计了教与学的评价层级塔,即教学从低投入到高投入表现为:教学行为、教学认知、教学情感、教学智慧,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成效从低阶到高阶依次表现为:学生反应、学习成果、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最后,对循证教学评价的证据来源、多源数据融合形式、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进行阐释,为教学评测的操作与实施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教学评价 立德树人 多源数据 教学投入 增值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