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大鼠类痛经痛反应、脊髓κ-受体表达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啡肽和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任晓暄 郭孟玮 +5 位作者 赵雅芳 丁喜艳 李春华 嵇波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不同经穴与非穴对实验性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阿片肽类物质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只。除盐... 目的:观察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不同经穴与非穴对实验性类痛经模型大鼠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阿片肽类物质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动情间期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缩宫素制备类痛经模型。电针治疗20min,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大鼠相应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的表达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脑啡肽(ENK)、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与盐水组相比,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和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电针组扭体评分和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三阴交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三阴交组各节段脊髓背角浅层κ-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悬钟和非穴组仅分别在S1节段(P<0.05)和L6节段(P<0.01)表达明显增加;三阴交和悬钟组PAG内ENK(P<0.01,P<0.05)和β-EP(P<0.01)含量明显升高。各电针组之间相比,三阴交组L1、L2、L6节段κ-受体表达与悬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三阴交组各节段κ-受体表达与非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三阴交组的β-EP含量与悬钟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三阴交组的ENK和β-EP含量与非穴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悬钟组的β-EP含量与非穴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与非穴位均可缓解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并可通过调节中枢痛觉调制系统内的阿片肽类物质而达到镇痛作用。但穴位不同,其调节程度不同,说明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仅与神经节段有关,而且与其所属经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穴位特异性 针刺镇痛 脊髓背角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阿片肽
原文传递
BDNF和NT-3在鸡胚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廷华 冯忠堂 +2 位作者 邹晓莉 冯曜宇 李利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 3(NT- 3)在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取 Hamburger30期和 40期鸡胚腰段脊髓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分别用 BDNF和 NT- 3抗体行 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BDNF、NT- 3样免疫阳性反应物 (BDNF- IR...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 3(NT- 3)在脊髓发育中的表达。取 Hamburger30期和 40期鸡胚腰段脊髓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分别用 BDNF和 NT- 3抗体行 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BDNF、NT- 3样免疫阳性反应物 (BDNF- IR、NT- 3- IR)在两时相脊髓的分布。结果显示 :30期组者 ,BDNF- IR主要分布于脊髓腰段腹角神经元的核周质及神经突起内。NT- 3- IR则仅限于腹角前群神经元 ,胞核、胞浆均染色 ;40期组者 ,BDNF- IR除腹角染色外 ,还扩展至整个脊髓背角神经元及神经突起。另外 ,亦见一些 BDNF- IR的胶质细胞。与之类似 ,NT- 3- IR除分布于腹角前群神经元外 ,中间带、背角内亦出现了一些 NT- 3阳性神经元。结果表明 :BDNF和 NT- 3在脊髓的表达随发育进程由腹角向背角扩展。提示 :BDNF和 NT- 3的生理作用与脊髓的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NT-3 发育 表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脊髓背角 免疫组织化学 鸡胚
下载PDF
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腰髓背角痛觉相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5 位作者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92-89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 ,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 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 :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 ,L4~ 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 ,然后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L4~ 6脊髓后角中CGRP和SP的变化。结果 :在硬膜外腔移植自体髓核后 ,L4~ 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和S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 ,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髓核本身的自身免疫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脊髓后角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氧化槐定碱镇痛作用及其对小鼠中枢PKC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进贤 陶丽君 +4 位作者 余建强 金少举 杨光 徐永辉 蒋袁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的镇痛作用及对小鼠脊髓背角、大脑皮层和丘脑蛋白激酶Cγ(Protein kinase C-γ,PKCγ)免疫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观察并分析iv、icv途径给药后OSR镇痛作用强度及作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的镇痛作用及对小鼠脊髓背角、大脑皮层和丘脑蛋白激酶Cγ(Protein kinase C-γ,PKCγ)免疫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观察并分析iv、icv途径给药后OSR镇痛作用强度及作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OSR对小鼠脊髓背角、大脑皮层和丘脑PKCγ免疫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iv OSR 500、250、125mg·kg-1及icv OSR 100、50、25mg·kg-1均可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足潜伏期(P<0.05、P<0.01),痛阈提高率分别为42.51%(iv)和60.70%(icv)。ip OSR 1000mg·kg-1可使小鼠脊髓背角、大脑皮层和丘脑PKCγ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OSR外周和中枢给药均有镇痛作用,PKCγ参与了OSR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槐定碱 镇痛 PKCΓ 脊髓背角 皮层 丘脑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时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改变与神经行为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跃 刘正津 +2 位作者 廖维宏 梅芳瑞 程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 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0. 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 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神经行为 VIP 改变 对照组 脊神经节损伤 血管活性肠肽 结论 重要作用 特点
下载PDF
针刺对鼠部分背根切断模型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粹青 唐崇仁 +1 位作者 陆世铎 董红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1-267,362,共8页
制备大鼠备用根模型 (切断单侧腰骶背根L2, 3, 4, 6, 及S1, 2, 保留L5 背根),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 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制备大鼠备用根模型 (切断单侧腰骶背根L2, 3, 4, 6, 及S1, 2, 保留L5 背根),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 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切断一侧L2, 3, 4, 6, 及S1, 2 背根后, 它们对应的背根神经节内GAP43 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而备用根神经节L5 的GAP43 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强; 手术侧L5 水平脊髓背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AP43 阳性信号加强。针刺后可促进手术侧L5 神经节内GAP43 表达增加; L5 水平脊髓背角GAP43 阳性信号也进一步加强这表明在一定条件下, 神经系统损伤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GAP43 介导的可塑性变化, 针刺可通过GAP43 对神经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生长相关蛋白GAP43 背根神经节 脊髓背角 大鼠
下载PDF
“长强”穴药线植入对肛门切口痛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磷酸化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舒涛 张诗缇 +2 位作者 阎峰 柯于培 王军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长强"穴药线植入对肛门部切口痛模型大鼠止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长强穴药线植入组、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每组10只。建立肛门部切口痛模型,长强穴药线植入组用药线植入"长强"... 目的:探讨"长强"穴药线植入对肛门部切口痛模型大鼠止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长强穴药线植入组、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每组10只。建立肛门部切口痛模型,长强穴药线植入组用药线植入"长强"穴,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用药线植入胁下非经非穴点。各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24h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术区及肛门左侧距术区15 mm处伤害性机械刺激的回缩阈值(MWT)。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脊髓磷酸化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 38MAPK)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术区及距术区15mm处MWT在术后4、8、12、24h均明显降低(P<0.05),脊髓p-p 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长强穴药线植入组术区MWT在术后8、12、24h明显升高(P<0.05),距术区15mm处MWT在术后12、24h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脊髓p-p 38 MAPK水平明显降低(P<0.05)。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术区及距术区15 mm处MWT、术后24h脊髓p-p 38MAPK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强"穴药线植入能显著提高肛门部切口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其机制可能与"长强"药线植入降低切口痛大鼠脊髓p-p 38 MAPK水平有关,非经非穴药线植入不具有相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穴位埋线 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脊髓背角 长强穴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施静 关新民 艾民康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64-266,共3页
本文从代谢的角度就针刺镇痛时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乙酰化酶活性(ChAC)和胆碱酯酶(ChE)活性3个环节上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针刺镇痛时大鼠脊髓背角ACh含量与单纯测痛大鼠((?)±s为2.088±0.319ng/mg组织)比较无明显变化,但... 本文从代谢的角度就针刺镇痛时乙酰胆碱(ACh)含量,胆碱乙酰化酶活性(ChAC)和胆碱酯酶(ChE)活性3个环节上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针刺镇痛时大鼠脊髓背角ACh含量与单纯测痛大鼠((?)±s为2.088±0.319ng/mg组织)比较无明显变化,但合成酶ChAC及降解酶ChE活性明显升高,ChAC活性(以每mg组织孵育30min所生成的AChng表示)从0.626±0.150ng/mg升高到1.344±0.317ng/mg,ChE活性(以每g组织每分钟水解的ACh mmol表示)从0.978±0.089mmol/g组织升高到3.150±0.206mmol/g组织,说明针刺镇痛时ACh代谢明显加快,是ACh参与针刺镇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背角 乙酰胆碱
下载PDF
磷脂酶A_2硬膜外腔注射对大鼠腰髓及背根节中CGR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3 位作者 崔毅 王建文 夏金辉 王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A2 ,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背根节和脊髓后角中CGRP的变化。结果 :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A2 后 ,L4~ 6背根节中CGRP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面积明显增...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腰腿痛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A2 ,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背根节和脊髓后角中CGRP的变化。结果 :硬膜外腔注射磷脂酶A2 后 ,L4~ 6背根节中CGRP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面积明显增加 ,脊髓背角浅层中CGRP阳性神经纤维终末的面积也明显增加。证实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磷脂酶A2 是一种疼痛伤害性刺激 ,它可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腰腿痛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硬膜外腔注射 大鼠 腰髓 背根节 CGRP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在脊神经节损伤介导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跃 刘正津 +1 位作者 梅芳瑞 廖维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NMDA受体或/和non-NMDA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行为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 目的研究脊髓背角NMDA受体或/和non-NMDA受体在背根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行为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化。结果NMDA受体拮抗剂AP-5蛛网膜下腔注射后,机械性刺激缩腿反应强度阈值(MT)值显著高于用药前(P<0.05)。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推注后热辐射刺激缩腿反应潜伏期(TL)值显著增高(P<0.05)。脊髓背侧部分氨基酸的浓度有一定变化,如AP-5注射后,脊髓背侧Asp含量(4.48±0.47);CNQX注射后为(4.98±0.41),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2.38±0.13)(P<0.05)。结论DRG炎性损伤后NMDA受体和non-NM-DA受体的激活,在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过敏 非NMDA受体 脊神经节损伤 介导 non-NMDA受体 NMDA受体拮抗剂 0.9%生理盐水 炎性损伤 脊髓背角 AP-5 脊髓背侧 背根神经节 蛛网膜下腔 机械性刺激 反应潜伏期 注射后 含量变化 神经行为 反应强度 辐射刺激 SP含量
下载PDF
电针对士的宁诱发的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丽萍 马骋 +1 位作者 项晓人 徐恒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对大鼠脊髓背角c -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士的宁可在大鼠脊髓L5诱发中等量的c -fos表... 目的 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对大鼠脊髓背角c -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士的宁可在大鼠脊髓L5诱发中等量的c -fos表达 ,而皮下注射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不仅可使脊髓L5的c -fos表达增强 ,同时在T1 2 和C8节段也可诱发c -fos表达 ,其标记最密集的区域主要在背角的Ⅱ、Ⅲ层 ,Ⅳ层亦有少量分布。结论 在脊髓兴奋性提高的条件下 ,针感信息可能沿脊髓进行跨节段传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C-FOS原癌基因 士的宁 电针 脊髓兴奋性
下载PDF
电针与预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痛觉敏化及脊髓背角P2X7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群祺 马益琪 +10 位作者 费雪瑜 陈卢杭 康玉蓉 李想 陈芷羽 蒋晨琳 瞿思颖 王涵芝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糖尿病大鼠出现神经痛的时间及脊髓背角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表达情况,以及电针和预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NP)大鼠热痛阈和脊髓背角P2X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DN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第...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糖尿病大鼠出现神经痛的时间及脊髓背角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表达情况,以及电针和预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NP)大鼠热痛阈和脊髓背角P2X7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DN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从64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30只作为对照组;余下大鼠以65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10 mg/mL)制备糖尿病模型,30只造模成功大鼠作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分为7、14、21 d 3个亚组,每亚组10只。分别于STZ注射后7、14、21 d记录各亚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热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亚组大鼠脊髓背角P2X7R表达。第二部分:从35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7只大鼠以65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10 mg/mL)制备糖尿病模型,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神经痛组、电针组和预电针组,每组8只。STZ注射后15~21 d,电针组于"足三里""昆仑"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预电针组干预方法同电针组,干预时间为STZ注射后8~14 d。记录各组大鼠STZ注射前,注射后7、14、21 d体质量、空腹血糖、热痛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注射后21 d脊髓背角P2X7R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TZ注射后7、14、21 d体质量下降、空腹血糖升高(P<0.01),STZ注射后14、21 d热痛阈下降(P<0.05),STZ注射后7、14、21 d脊髓背角P2X7R表达增加(P<0.05,P<0.01)。第二部分: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神经痛组大鼠STZ注射后7、14、21 d体质量下降、空腹血糖升高(P<0.01);与糖尿病神经痛组比较,预电针组大鼠STZ注射后14、21 d热痛阈升高(P<0.05),电针组大鼠STZ注射后21 d热痛阈升高(P<0.01),电针组及预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P2X7R表达减少(P<0.01)。结论:STZ注射后14 d大鼠出现糖尿病神经痛,电针不仅可治疗也可预防糖尿病神经痛发生,其作用机制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预电针 脊髓背角 P2X7受体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性疼痛与脊髓背角P物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瑞 王清秀 +1 位作者 郭慧琴 唐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4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后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变化,探讨P物质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CCI组(30只);B组:对照组(30只)。术前及术后3、7、14、28 d分别测定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后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变化,探讨P物质在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CCI组(30只);B组:对照组(30只)。术前及术后3、7、14、28 d分别测定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行为学评分。术后3、7、14、28d每组取4只,麻醉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L4-6段脊髓,以备免疫组化,测定SP的变化。结果所有CCI动物从术后第3天起,出现明显的疼痛行为学改变和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A组术后术侧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组术侧明显高于健侧(P<0.05或P<0.01);而B组仅在第4天术侧高于健侧(P<0.05)。结论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SP的表达增加,而且表达增加与CCI大鼠的痛觉过敏、行为变化在时相上基本一致,说明CCI大鼠痛觉过敏与脊髓背角SP的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P物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延髓缝核SP神经元至脊髓背角的下行投射—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贤钊 朱家祥 +3 位作者 张喜京 卢金活 刘庆莹 朱长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78-182,283,共6页
将HRP分别注入18只大鼠的颈、胸、腰段脊髓背角内,应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大鼠延髓缝核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投射进行了观察。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纤维主要来自大缝核(无明显定位关系),其次是隐缝核及苍白缝核。各缝... 将HRP分别注入18只大鼠的颈、胸、腰段脊髓背角内,应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大鼠延髓缝核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投射进行了观察。至脊髓背角的SP能下行纤维主要来自大缝核(无明显定位关系),其次是隐缝核及苍白缝核。各缝核双标细胞占整个延髓缝核HRP标记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大缝核7.5%,隐缝核2.9%,苍白缝核1.4%。本文还讨论了延髓缝核SP能神经元至脊髓背角下行投射的机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脊髓背角 缝核 免疫细胞化学 HRP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后角内甲啡肽标记及非标记结构与C纤维间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和 水野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1-406,共6页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或棘)形成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未与变性终... 向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导致一级传入纤维中的C纤维变性后,用免疫电镜技术在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观察到:(1)大量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或棘)形成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突触;(2)含甲啡肽的轴突终未与变性终末共同会聚于同一甲啡肽阴性树突;(3)少量含甲啡肽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4)变性终末与含甲啡肽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5)甲啡肽阴性轴突终末与变性终末会聚于同一未标记树突并与变性终末间形成轴-轴突触或接触.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后角内,脑啡肽除主要以突触后抑制方式调节C纤维传入外,也可通过轴-轴突触或接触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触前抑制;非甲啡肽能神经元也能对C纤维传入进行突出后又突触前抑制.此外,C纤维在脊髓后角内可通过兴奋性轴-树突触直接影响甲啡肽能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脊髓后角 甲啡肽 C纤维 免疫电镜
下载PDF
异丙酚对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反应性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焱芫 李开诚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50,共7页
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不仅在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的作用靶位。为了解静脉麻醉剂异丙酚是否对背角感觉神经元的反应性具有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在体单细胞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脊髓背表面直接滴注... 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不仅在感觉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药物的作用靶位。为了解静脉麻醉剂异丙酚是否对背角感觉神经元的反应性具有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在体单细胞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脊髓背表面直接滴注0.5 μmol异内酚对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域(WDR)神经元和低阈值机械感受型(LTM)神经元反应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异丙酚能抑制背角WDR神经元由施加于外周感受野伤害性热刺激(45、47、49和53℃,15 s)和夹捏机械刺激(10 s)诱发的反应性,与DMSO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异丙酚对非伤害性机械刺激诱发的WDR或LTM神经元的反应性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本结果提示,异丙酚可直接作用于正常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对由非伤害性和伤害性纤维介导的神经元反应性均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异丙酚的脊髓抗伤害作用可能不是特异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脊髓背角 伤害性 抗伤害性
下载PDF
Biocytin在在体脊髓细胞内标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中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细胞内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之后,将玻璃微电极中的biocytin用去极化方波电流导入。切片经ABC法孵育,DAB呈色。标记细胞呈Golgi样,胞体直径从数μm到数+μm不等,形态各异;树突树完整,光滑或有棘;轴空有时可... 细胞内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之后,将玻璃微电极中的biocytin用去极化方波电流导入。切片经ABC法孵育,DAB呈色。标记细胞呈Golgi样,胞体直径从数μm到数+μm不等,形态各异;树突树完整,光滑或有棘;轴空有时可以显示,如出现串珠样轴突终末及侧枝则提示细胞标记完整。上述结果表明,在在体细胞内记录与细胞内标记相结合中,biocytin能够完整地显示所记录细胞的形态。特别是在用于标记中、小细胞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神经元 生物胞素 脊髓 细胞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Sirt1与miR-34b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晖 杨柳英 +5 位作者 张娟 郭小文 陶涛 尉明洋 施冬生 马千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研究Sirt1与mi R-34b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每组7只。于模型建立前1d及术后第7、14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 目的研究Sirt1与mi R-34b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每组7只。于模型建立前1d及术后第7、14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第14天取大鼠L_(4~5)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检查,HE染色后观察脊髓背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脊髓背角内Sirt1与mi R-34b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脊髓背角内Sirt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结果经MWT和TWL验证,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建立成功。HE染色显示,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在手术后7、14d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组Sirt1表达降低,mi R-34b表达升高(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Sirt1与CREB表达降低,p CREB与BDNF表达增加。结论 Sirt1与mi R-34b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CCI SIRT1 miR-34b 脊髓背角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所介导的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跃 刘正津 +1 位作者 廖维宏 梅芳瑞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 (DRG)炎性损伤时 ,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 (EAAs)、抑制性氨基酸 (I 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 ,以及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 5 4只 ,随机分...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 (DRG)炎性损伤时 ,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 (EAAs)、抑制性氨基酸 (I 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 ,以及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 5 4只 ,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 ( n =2 4) ;炎症损伤组 ( n =2 4)和正常对照组 (n =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 ,Asp ,GABA ,Tau ,Thr和Ser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 1.术后 2~ 4周 ,伤侧的Glu ,Asp ,GABA ,Tau ,Ser含量较术前 ,非伤侧显著增高 (P <0 .0 5 )。 2 .术后 2~ 4周 ,其伤侧N 甲基 D 天 (门 )冬氨酸受体 (NMDAR1)免疫阳性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 (Ⅰ ,Ⅱ )和固有层 (Ⅲ ,Ⅳ )的分布密度和染色强度 ,较术前和非伤侧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DRG炎症损伤所介导脊髓背角EAAs释放增加 ,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 ,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损伤 脊髓背角 兴奋性氨基酸 抑制性氨基酸 EAAs IAAS
下载PDF
股神经损伤后脊髓内部P物质和L-脑啡肽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斯舜 秦月琴 +1 位作者 吴晋宝 杨晓明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6-19,72,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技术观察了大白鼠单侧股神经切断以后,脊髓内SP和Enk样免疫产物的变化。一侧股神经切断后,同侧脊髓腰2、3、4节段后角的Ⅰ、Ⅱ板层内SP、Enk样免疫产物的减少开始于术后第10天,SP减少最明显在30天。此后,随着存活时间...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技术观察了大白鼠单侧股神经切断以后,脊髓内SP和Enk样免疫产物的变化。一侧股神经切断后,同侧脊髓腰2、3、4节段后角的Ⅰ、Ⅱ板层内SP、Enk样免疫产物的减少开始于术后第10天,SP减少最明显在30天。此后,随着存活时间延长逐渐恢复,两侧差异缩小,一直维持至60—90天,至120天两侧差异已不很明显。术后各时期Enk样免疫产物反应性的两侧自然对比差别没有SP那样明显。本文对SP和Enk样免疫产物的减少和恢复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脊髓后角 P物质亮氨酸-脑啡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