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种高香型乌龙茶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82
1
作者 戴素贤 谢赤军 +2 位作者 陈栋 郑如钦 谢振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种高香型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香型茶皆有较为突出的赋香物质存在,这些物质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自的香气特征文章中列出肉桂香茶、玉兰香茶、黄枝香茶。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被引量:90
2
作者 苗爱清 吕海鹏 +5 位作者 孙世利 王力 庞式 赖兆祥 曾琼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3-587,共5页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GC-MS GC-O
下载PDF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74
3
作者 吕世懂 吴远双 +1 位作者 姜玉芳 孟庆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对3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在5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种... 对3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在5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53种;各乌龙茶样品中,除铁观音中酮类物质含量较低外,均以醇类、酯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共有香气成分中,其中16种化合物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它们分别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咖啡因、茉莉内酯、吲哚、植醇、植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基丙酮、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γ-癸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经对比发现,5种乌龙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文锦 梁月荣 +4 位作者 张方舟 陈常颂 张应根 陈荣冰 翁伯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82,共7页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遮荫 乌龙茶 生态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0
5
作者 黄福平 陈荣冰 +4 位作者 梁月荣 陈伟 陆建良 陈常颂 游小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过程 香气组成 动态变化 品质 GC/MS
下载PDF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方舟 陈荣冰 +1 位作者 李元钦 江福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哚、顺-茉莉内酯、β-紫罗酮+顺-茉...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哚、顺-茉莉内酯、β-紫罗酮+顺-茉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23℃),不同湿度做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环境 湿度 乌龙茶 香气组分
下载PDF
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8
7
作者 周春明 袁海波 +1 位作者 秦志荣 郑林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 本研究分析了四个品种花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并和乌龙茶作对比。研究发现,晒青和摊放工序是形成花香绿茶特征香气及香型的关键。经GC和GC/MS分析鉴定,构成花香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己酸-顺-3-乙己烯酯、丁香烯、-法呢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花香绿茶的香型由各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其各自阈值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绿茶 香气成分分析 形成 香型 特征香气 GC/MS鉴定
下载PDF
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8
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3 位作者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陈荣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0,共12页
采用九龙袍品种颗粒型乌龙茶的毛茶样为材料,在120℃(高火)、100℃(中火)和80℃(低火)3个温度下分别烘焙2 h,分析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对颗粒型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低温烘焙(80℃)茶样的... 采用九龙袍品种颗粒型乌龙茶的毛茶样为材料,在120℃(高火)、100℃(中火)和80℃(低火)3个温度下分别烘焙2 h,分析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对颗粒型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低温烘焙(80℃)茶样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且香气和滋味最好;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和氨基酸总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而儿茶素总量、咖啡碱、黄酮化合物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显著;此外,茶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成分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EGC、C等儿茶素成分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醇类、酮类、酯类物质以及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碳氢化合物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具有清新花香的挥发性成分(如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己酸叶醇酯、异戊酸己酯、β-丁酸苯乙酯、苯甲酸己酯、茉莉酸甲酯、己酸己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顺-茉莉酮、吲哚等)的相对含量随烘焙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碳氢化合物成分(如β-月桂烯、柠檬烯、5-甲基-辛-1,3-二烯、2,4,6-三甲基-1,3,6-庚三烯、β-倍半水芹烯、十二烷等)以及含氮化合物(如苯乙腈等)相对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呈现大量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袍 乌龙茶 烘焙 生化成分 品质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香气差异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邵淑贤 徐梦婷 +6 位作者 林燕萍 陈潇敏 方德音 蔡捷英 王金焕 金珊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239,共8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对云霄和武夷山生产的黄观音乌龙茶香气成分... 为探究不同产地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仪,对云霄和武夷山生产的黄观音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两地黄观音乌龙茶。HS-SPME-GC-MS实验结果显示,两地黄观音乌龙茶共测出79个香气成分,其中17个差异香气物质可用于黄观音乌龙茶产地区分。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花香特征的茉莉酸甲酯、吲哚、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和茉莉内酯等香气成分在云霄黄观音中OAV较为突出,而具有花果香气特征的芳樟醇、癸醛、月桂烯、异戊醛和己醛等香气成分在武夷黄观音中OAV较为突出;产地判别结果表明,基于17个差异香气物质构建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判别率达到83.33%,其中5个重要香气成分(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茉莉内酯、茉莉酸甲酯和吲哚)构建的SVM模型判别率为100%。本研究利用HS-SPMEGC-MS技术,筛选出与云霄黄观音和武夷黄观音乌龙茶品质相关的差异香气物质,并构建产地判别模型,为阐明两地黄观音乌龙茶的香气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 乌龙茶 产地判别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方世辉 张秀云 +1 位作者 夏涛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9,146,共6页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 研究了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叶中醇系香气总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游离态为春季>夏季>秋季,键合态为春季>秋季>夏季;加工过程中,游离态和键合态醇系香气成分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茶多酚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则与氨基酸相反。对干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春茶后期和夏茶前期槠叶种重做青所制茶样具有明显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加工工艺 季节 乌龙茶 品质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 被引量:40
11
作者 苏新国 蒋跃明 +3 位作者 汪晓红 段俊 宓穗卿 王宁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3-216,共4页
本文以凤凰单枞乌龙茶(Camelliasinensis)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对其呈香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ME萃取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从桂花香型乌龙茶干茶样中检测出41种香气组分,而SDE法则检测到55... 本文以凤凰单枞乌龙茶(Camelliasinensis)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对其呈香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ME萃取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从桂花香型乌龙茶干茶样中检测出41种香气组分,而SDE法则检测到55种香气组分,两种方法都检测出高比例的芳樟醇、橙花叔醇、茉莉酸甲酯和吲哚。SPME法萃取了乌龙茶自身散发出的香气组分,避免了茶叶中易挥发或热不稳定的香气组分被破坏,减少了香气组分的测定误差和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枞乌龙茶 固相微萃取 香气组分
下载PDF
SDRP和SDE法提取乌龙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悦娇 王冬梅 +2 位作者 邓炜强 黄巧娟 杨得坡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75-278,共4页
采用减压水蒸汽蒸馏法(SDRP)和常压水蒸汽蒸馏并同时萃取法(SDE)提取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香精油的香气成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SDE法提取的香精油中脂肪醛、脂肪醇、萜烯醇类、酯类、α-法尼烯和... 采用减压水蒸汽蒸馏法(SDRP)和常压水蒸汽蒸馏并同时萃取法(SDE)提取乌龙茶中的香气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香精油的香气成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SDE法提取的香精油中脂肪醛、脂肪醇、萜烯醇类、酯类、α-法尼烯和β-紫罗酮等收量较SDRP法高,而沸点较高,或在热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或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如有机酸类、内酯类、芳香族醇类和吲哚等,采用SDRP法可得到较高的收量。SDRP法得到的香精油可较好地反映原样品的香气特征,适于样品中原有香气(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而SDE法提取得到的香精油有焦熟香气,与原样品的香气特征有较大差异,但适用于加热香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SDRP SD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陈林 林清霞 +4 位作者 张应根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 铁观音乌龙茶按现行国家标准可划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3种风味类型。本试验在对安溪铁观音收集和审评分类基础上,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各茶样进行香气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风味铁观音新茶和不同质量等级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铁观音新茶和陈茶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存在明显的类群区分。铁观音新茶相较陈茶具有更为丰富的香气组分,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烃类化合物是铁观音新茶"清新"风味的主要赋香成分,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则是形成铁观音"陈香"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2-甲基丁酸-2-苯乙酯、己酸-顺式-3-己烯酯、2-甲基苯基甲酸甲酯、丁酸苯乙酯、2-甲基丙酸-2-苯基乙酯、2-苄基(苯甲基)异氰化、己酸异戊酯和香叶基丙酮可作为区分铁观音新茶和陈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铁观音新茶按其香气组成可划分为"显酸茶"、"正韵茶和青韵茶"、"浓香茶"3个茶样类群。带"酸香"风味的"显酸茶"主要与酯类化合物密切相关,而显"火香"风味的"浓香茶"香气成分多为长链缩合态化合物,且二者均较"正韵茶和青韵茶"香气组成更为丰富。(3)不同贮藏年份的铁观音陈茶香气组成无明显的类群区分,但有潜在的质量等级差异。高级铁观音陈茶的酯类化合物相对丰富,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铁观音产品的分类鉴别和风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乌龙茶 香气成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嵇伟彬 刘盼盼 +3 位作者 许勇泉 江用文 陈建新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30,共8页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 乌龙茶主要产于我国福建南部(闽南)、北部(闽北)及广东和台湾等地,不同产区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特征。本文选取不同产区有代表性的乌龙茶样品,采用专家感官审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等,但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反-橙花叔醇(40.96%)与α-法尼烯(20.00%)是台湾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46.22%)、吲哚(15.20%)和α-法尼烯(23.01%)是闽南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反-橙花叔醇(13.51%)、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11.87%)和紫罗酮类物质(5.26%)是闽北水仙的主要香气成分;而反-橙花叔醇(31.43%)和吲哚(35.83%)是广东乌叶单枞的主要香气成分。本文还分析比较了不同做青程度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同时探讨了香气成分含量与乌龙茶香气品质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乌龙茶萎凋做青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秀云 方世辉 夏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对福鼎大白茶和槠叶群体种两品种采用不同做青工艺的萎凋做青过程中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萎凋做青期间酶活性呈双峰变化趋势 ,做青结束前约 2 h达整个做青过程的最大值 ;重做青比轻做青酶活性高 ,槠叶种比福鼎... 对福鼎大白茶和槠叶群体种两品种采用不同做青工艺的萎凋做青过程中 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萎凋做青期间酶活性呈双峰变化趋势 ,做青结束前约 2 h达整个做青过程的最大值 ;重做青比轻做青酶活性高 ,槠叶种比福鼎大白茶酶活性高。对干茶进行了感官审评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在本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萎凋做青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 品质 香气
下载PDF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2 位作者 宋春和 谢笔钧 周诗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多糖 糖尿病 抗氧化功能 组织形态 SOD GSH—PX MDA 降血糖作用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登良 郭勤 张大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7-200,206,共5页
试验分析了焙火前后岭头单枞乌龙茶内含成分和芳香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岭头单枞乌龙茶经过焙火工序后,水浸出物的含量、多酚类含量、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均有所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较多;具有清新花... 试验分析了焙火前后岭头单枞乌龙茶内含成分和芳香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岭头单枞乌龙茶经过焙火工序后,水浸出物的含量、多酚类含量、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均有所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较多;具有清新花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减少,具有果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增加。说明经过焙火工序后,岭头单枞乌龙茶滋味变得醇厚回甘,香型由花香型向其特有的蜜香型转变,可见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火工序 岭头单枞 乌龙茶 品质 茶褐素 水浸出物
下载PDF
做青温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登良 魏新林 张灵枝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青温度 岭头单枞乌龙茶 香气成分 影响
下载PDF
乌龙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9
作者 蓝雪铭 刘志彬 倪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滋味浓厚,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随着乌龙茶产业的发展,其保健功效日益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乌龙茶及其成分所具有的抗氧化、体重控制、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突变、抗癌症、抗糖尿病... 乌龙茶为半发酵茶,滋味浓厚,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随着乌龙茶产业的发展,其保健功效日益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乌龙茶及其成分所具有的抗氧化、体重控制、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突变、抗癌症、抗糖尿病、抗过敏、抗病原菌及肠道菌群调节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保健功效 茶多酚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陈林 陈键 +4 位作者 陈泉宾 张应根 宋振硕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 在室内控温控湿环境[(22±1)℃、RH(71±4)%]条件下,借助茶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检测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平台,以清香型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制法在制品和毛茶为对照样,探讨了做青工艺[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做青强度(摇青次数)]对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特征的影响。通过"云图"绘制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晾青失水"可明显改变做青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化学模式,伴随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α-法呢烯、苯乙醛、香叶醇、3-己烯-1-醇和(Z)-己酸-3-己烯酯含量逐渐增多,而叶绿醇、吲哚、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乙基苯等成分含量则呈减少趋势,但仅结合不同强度的"单次摇青"将无法促成乌龙茶特有香型品质。做青是形成乌龙茶特殊香型品质的关键工序,带有类似花果香型的吲哚、反式-橙花叔醇和苯乙醛等香气成分可作为乌龙茶做青工艺品质控制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工艺 香气成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