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寿胎丸对乙肝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CD蛋白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峰 刘凤莉 +1 位作者 常占杰 李日向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7-1108,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透邪类中药对乙肝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CD蛋白质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推断其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选择乙肝免疫耐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剂组各60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补肾透邪类中药对乙肝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CD蛋白质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推断其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选择乙肝免疫耐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安慰剂组各60例,另取3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口服加味寿胎丸胶囊(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柴胡、青蒿等),安慰剂对照组口服模拟胶囊。结果:口服药物治疗3月后,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CD28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前后对照比较,有着显著差异(P<0.05)。提示:乙肝免疫耐受患者口服加味寿胎丸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具有打破乙肝免疫耐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中医药疗法 寿胎丸/治疗应用 T淋巴细胞/免疫学 基因表达调控 @cd蛋白
下载PDF
清肺疏络饮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治疗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静 史艳平 +4 位作者 赵珍珍 田纪凤 吉慧 李霞 邱锐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肺疏络饮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0只SPF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清肺疏络饮组、联合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滴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株造... 目的:观察清肺疏络饮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50只SPF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清肺疏络饮组、联合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滴鼻接种肺炎支原体菌株造模。造模成功后,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0.18 ml/20g灌胃,清肺疏络饮组给予清肺疏络饮0.15 ml/20g灌胃,联合组按照上述剂量联合用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20 ml/20 g灌胃,各组小鼠均灌胃7 d。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内肺炎支原体(MP)水平、P1和E-c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小鼠肺组织镜检符合肺炎改变。灌胃治疗后,阿奇霉素组、清肺疏络饮组小鼠的肺炎改善显著,联合组效果最佳。模型组肺组织P1和E-cd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P1和E-cd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清肺疏络饮组、阿奇霉素组小鼠MP均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MP水平最低。结论:清肺疏络饮可以减轻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肺部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P1和E-cd蛋白表达,降低M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清肺疏络饮 阿奇霉素 细胞黏附 E-cd蛋白
下载PDF
重组肠道病毒71型反向遗传系统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 孙乐乐 +4 位作者 郝树彬 庄志超 赵丽 王志玉 温红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分别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强毒株SDLY107和弱毒株SDLY1的3C和3CD编码区进行置换,拯救重组病毒。方法使用PCR技术得到重组片段3C(1)-3D-3'UTR(107)和3CD(1)-3'UTR(107),并克隆入p M D19-T。利用双酶切、T4...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分别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强毒株SDLY107和弱毒株SDLY1的3C和3CD编码区进行置换,拯救重组病毒。方法使用PCR技术得到重组片段3C(1)-3D-3'UTR(107)和3CD(1)-3'UTR(107),并克隆入p M D19-T。利用双酶切、T4连接酶将两种重组3CD-3'UTR分别置换入本室构建并保存的EV71的SDLY107株的感染性c DNA克隆p M D19-T-107,得到重组p M D19-T-107后,将其线性化并转染入横纹肌肉瘤(RD)细胞,盲传得到重组病毒107(1-3C)和107(1-3CD)。对收获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重组EV71全长c DNA克隆;RNA转染并盲传至第3代,36 h后RD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PE),48 h出现明显的CPE,成功拯救重组病毒SDLY107(1-3C)和SDLY107(1-3CD);重组病毒产生的CPE更接近SDLY107。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EV71反向遗传系统,拯救了重组病毒SDLY107(1-3C)和SDLY107(1-3CD),为进一步研究3C与3D蛋白在EV7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反向遗传技术 3cd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脊髓灰质炎病毒株3CD蛋白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金 李军强 +2 位作者 莘春林 段静留 朱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 目的获得在昆虫细胞中有效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基因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为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将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Mahoney株)的P1基因和3CD基因构建到供体质粒中,通过flash BAC ULTRATM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将Mahoney株的P1基因与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组合,用同样方法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通过接种昆虫细胞草地贪夜蛾细胞(sf-9细胞)对两种病毒进行扩增,再接种昆虫细胞粉纹夜蛾细胞(High five细胞)扩大培养,并通过定量PCR对P1和3CD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1蛋白的表达及被3CD蛋白酶剪切的情况。结果获得了两株稳定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1和3CD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其中,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3CD)在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表达量较低,不能有效剪切P1前体蛋白;而重组杆状病毒(Bac U-Mahoney-P1-Sabin PV3 3CD)感染细胞后,3CD蛋白酶的表达量和对P1前体蛋白的剪切效力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ahoney株P1基因和Sabin株Ⅲ型的3CD基因的组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可有效地在昆虫细胞中表达P1和3CD基因,并且Sabin株Ⅲ型的3CD蛋白酶可有效地剪切Mahoney株的P1前体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草地贪夜蛾细胞 3cd蛋白 P1前体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类病毒颗粒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3CD蛋白对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乔乔 +5 位作者 孙乐乐 马英伟 庄志超 赵丽 王志玉 温红玲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3CD蛋白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DLY1组、SDLY107组和SDLY107(1-3CD)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将弱毒株SDLY1株的3CD蛋白编码区置换到强毒株SDLY107株,形成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将EV71...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3CD蛋白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DLY1组、SDLY107组和SDLY107(1-3CD)组。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将弱毒株SDLY1株的3CD蛋白编码区置换到强毒株SDLY107株,形成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将EV71病毒接种于RD细胞和Vero细胞,于37℃和39.5℃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MTT试验检测活细胞量,以判断病毒对细胞损伤作用的改变。结果 37℃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弱于SDLY107株,但仍强于SDLY1株(P<0.05);39.5℃下,拯救病毒SDLY107(1-3CD)株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较SDLY107株下降(P<0.05),但与SDLY1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 3CD编码区的置换可以改变病毒对细胞的损伤作用,3CD蛋白编码区可能存在影响病毒毒力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EV71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3cd蛋白 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_(44v6)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4
6
作者 米建强 张朝晖 沈铭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CD_(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抗CD_(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 目的 探讨CD_(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抗CD_(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 结果 正常胃粘膜CD_(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_(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 vs 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 vs 56%,P<0.05),CD_(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 结论 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_(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_(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癌前状态 cd44基因蛋白
下载PDF
二至丸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尹江宁 卢国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二至丸提取物(EZF)保护足细胞而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TZ及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复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考察EZF对大鼠尿蛋白量、肾指数、肾脏中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指标、肾脏病理结构变化(HE/PAS染色)以及足细... 目的探讨二至丸提取物(EZF)保护足细胞而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TZ及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复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考察EZF对大鼠尿蛋白量、肾指数、肾脏中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指标、肾脏病理结构变化(HE/PAS染色)以及足细胞裂孔膜CD2AP和podocin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ZF各剂量组的24h尿蛋白量均显著降低(P<0.05);EZF能够显著抑制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降低(P<0.01),并能显著抑制肾指数的增加(P<0.05);EZF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肾脏中IL-β、TNF-α和IL-6的水平(P<0.05~0.01);EZF高、中剂量组均显著降低大鼠肾脏中MDA含量(P<0.05),且显著提高SOD活力(P<0.05);HE和PAS染色表明,EZF对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变化有减轻作用,且肾小球形态基本恢复正常;Western blot法对DN大鼠肾脏中CD2AP和podocin的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EZF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EZF可调节足细胞裂孔膜蛋白CD2AP和podocin表达而保护足细胞,进而修复肾功能而抗糖尿病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提取物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PODOCIN cd2AP蛋白
下载PDF
标准型CD44基因蛋白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朱光君 熊正文 +2 位作者 苏红 李春光 胡海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4-177,240,共5页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 (CD44s)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 ,测定了 78例NSCLC中CD44s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IOD)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 (CD44s)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以及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 ,测定了 78例NSCLC中CD44s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IOD)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78例NSCLC的CD44s阳性细胞IOD值 (12 9.8± 12 .2 )与 10例癌旁组织IOD值 (91.3± 11.5 )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 (10 9.8± 13.2 )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136 .5± 14.8)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4s强阳性的病人转移率低、预后良好 ,CD44s可作为预测NSCLC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型cd44基因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定量研究
下载PDF
CD44的表达与人类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京 孙玉鹗 张连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研究CD4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 10例癌旁肺组织染色 ,光镜观察 ,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胞浆光密度测量分析。结果 光... 目的 研究CD44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 10例癌旁肺组织染色 ,光镜观察 ,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胞浆光密度测量分析。结果 光镜观察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高表达率为 75 % ( 18/ 2 4) ,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高表达率为 3 5 % ( 7/ 2 0 ) ,癌旁肺组织高表达率为 0 ( 0 / 10 ) ,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平均光密度值测定 :有淋巴结转移组为 13 2 .4± 15 .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112 .5± 14 .9,癌旁肺组织为 90 .9± 10 .7,三组间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 .0 1)。CD44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原发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结论 CD44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淋巴转移的趋势 ,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蛋白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Synthesis of endotoxin receptor CD14 protein in Kupffer cells and its role in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被引量:20
10
作者 Li-LiDai Jian-PingGong +7 位作者 Guo-QingZuo Chuan-XinWu Yu-JunShi Xu-HongLi YongPeng WuDeng Sheng-WeiLi chang-An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22-626,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synthesis of endotoxin receptor CD14 protein and its mRNA expression in Kupffer cells (KCs),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CD14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injury in rats with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 AIM: To observe the synthesis of endotoxin receptor CD14 protein and its mRNA expression in Kupffer cells (KCs), and evaluate the role of CD14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injury in rats with alcohol-induced liver disease (ALD).METHODS: Twenty-eight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thanol-f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thanol-fed group dextrose instead of ethanol. Two groups were sacrificed at 4 wk and 8 wk, respectively. KCs were isolated and the synthesis of CD14 protein and its mRNA expression in KC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FCM)or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alysis. The levels of plasma endotoxin and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were measured by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assay and standard enzymatic procedures respectively, and the levels of plasma tumor necosis factor (TNF)-α and interleukin (IL)-6 were both determined by ELISA. The liver pathology change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and electric microscopy.RESULTS: In ethanol-fed group, the percentages of FITCCD14 positive cells were 76.23 % and 89.42 % at 4 wk and 8 wk,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4.45 %and 5.38 %),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ressions of CD14 mRNA were 7.56±1.02 and 8.74±1.37 at 4 wk and 8 wk,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1.77±0.21 and 1.98±0.23)(P<0.05). Plasma endotoxin levels at 4 wk and 8 wk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ethanol-fed rats (112±15 IU/L and 147±22 IU/L)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animals (31±12 IU/L and 33±9 IU/L) (P<0.05). In ethanol-fed rats, the levels of wk,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fed rats, there were marke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steatosis, cell infiltration and necrosis. No marked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seen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Ethanol administration led to a significantsynthesis of endotoxin receptor CD14 protein and its gene expression in KCs, which maybe result 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tissue and h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受体 cd14蛋白 KUPFFER细胞 酒精性肝病 肝功能 发病机制
下载PDF
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舒艳 陈鸿雁 谭毅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及61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的表达水平。结果:喉癌组KAI1/CD82的表达... 目的:探讨KAI1/CD8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喉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喉癌组)及61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的表达水平。结果:喉癌组KAI1/CD82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原发灶KAI1/CD82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灶(P<0.05);KAI1/CD82的表达水平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在喉癌的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cd82蛋白 喉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黄芪皂苷II抗肝癌肺转移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敏 郑喜 +5 位作者 祁燕 普晓佳 张霞 李小丝 刘蓓 万春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抑制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建立H22肝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黄芪皂苷II 0.3 mg/kg、1 mg/kg组和黄芪皂苷II 0.3 mg/kg+抗CD451000 mg/kg抗体组。药物干预后,检测肺内肿瘤转移数和肺病... 目的:研究黄芪皂苷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抑制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建立H22肝癌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黄芪皂苷II 0.3 mg/kg、1 mg/kg组和黄芪皂苷II 0.3 mg/kg+抗CD451000 mg/kg抗体组。药物干预后,检测肺内肿瘤转移数和肺病理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产生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Ki-67和胞内Th1细胞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LCK(phospho-Tyr505)和STAT1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苷0.3 mg/kg、1 mg/kg药物干预组肺转移灶数目显著减少,肺转移病理损伤减轻,荷瘤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CD4^+Ki67+T细胞)明显增加,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产生明显增加,肝癌肺转移荷瘤小鼠淋巴细胞Th1细胞(CD4^+IFN-γ)比例明显上调,促进LCK(phospho-Tyr505)去磷酸化。抗CD45抗体干预显著阻断黄芪皂苷II抗肺转移效应和促增殖作用,明显减少黄芪皂苷II促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产生和Th1细胞表达水平。同时抗CD45抗体干预显著阻断黄芪皂苷II促LCK 505位去磷酸化。结论:黄芪皂苷具有显著抗肺转移效应,其作用机理与激活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从而促进Th1细胞因子释放及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肺转移 cd45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辅助性Th1细胞 抗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Desmin及CD2AP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竹 刘俊田 +2 位作者 孙万森 李睿萍 王晔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结蛋白(Desmin)和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 protein,CD2AP)的作用。方法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3周后造模成功,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模型对照组(B组,8只),祛风通络...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结蛋白(Desmin)和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 protein,CD2AP)的作用。方法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3周后造模成功,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模型对照组(B组,8只),祛风通络方小、中、大剂量组(C组、D、E每组8只)和阳性对照组(F组,8中)。从第4周起,A组和B组给生理盐水,C^E组分别给祛风通络方1.0、2.1、4.2 g/mL,F组给泼尼松25 mg/kg。各组均灌胃给药,10 mL/kg,1次/天,连续28天。期间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实验结束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骨架蛋白Desmin mRNA、裂孔隔膜蛋白CD2AP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1)与B组比较,C、D、E、F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B组比较,C、D、E组ALB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TG反而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电镜观察发现,D、E、F组与B组比较,足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足突结构、足突数目改善明显,其D、E组改善更明显。(4)阿霉素肾病大鼠中Desmin mRNA、CD2A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B组比较,C、D、E、F组Desmin mRNA和CD2AP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A组比较,B组Desmin、CD2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F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E、F组Desm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C、D、E组Desmin及CD2AP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C、D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高,E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Desmin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通络方 阿霉素肾病 蛋白 cd2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洪享 钟竑 +3 位作者 罗勇 黄燕 丁昭珩 丁罡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NSCLC组织中CD133、CD44、SOX2、OCT4、ALD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CD44、SOX2、O...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NSCLC组织中CD133、CD44、SOX2、OCT4、ALD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70例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7%、98.57%、100.00%、100.00%、100.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57%、67.14%、67.14%、31.43%、50.00%;NSCLC组织中CD44与SOX2共表达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8);70例NSCLC中CD44++SOX2++组合占38.57%(27/70),CD44++ALDH1++组合占34.29%(24/70),SOX2++ALDH1++组合占34.29%(24/70),CD133++SOX2++组合占31.43%(22/70),双强阳性NSCLC组织与非双强阳性NSCLC组织比较,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均有差别,双强阳性NSCLC组织多为中、低分化,而非双强阳性NSCLC组织倾向高分化。上述4种双强阳性组织与非双强阳性组织在病理分化程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2、0.0463、0.0463、0.003)。结论 NSCLC组织中OCT4、CD44、SOX2、CD133、ALDH1表达阳性率高;CD44与SOX2存在共表达关系;双强阳性组合CD44++SOX2++、CD44++ALDH1++、SOX2++ALDH1++、CD133++SOX2++,有可能对研究NSCLC干细胞标记物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cd133蛋白 cd44蛋白 SOX2蛋白 OCT4蛋白 ALDH1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 学方法
下载PDF
CD44与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威 姜波健 俞继卫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133...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 P=0.015;CD133 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 P=0.019)、有血管浸润(CD44 P=0.043;CD133 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 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 P=0.002;CD133 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 P=0.006;CD133 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 P=0.034;CD133 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4蛋白 cd133蛋白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nm23、CD44H和CD44V6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卫中 杨东慧 +2 位作者 赵景轩 薛佩莲 钟慧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 3和CD44的表达 ,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 10 5例胃癌组织nm 2 3、CD44H和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其中 5 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 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nm2 3和CD44的表达 ,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 10 5例胃癌组织nm 2 3、CD44H和CD44V6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其中 5 9例患者随访。结果 nm2 3、CD44H及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4.8%、5 4.3 %和 48.6% ;nm2 3及CD44V6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其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 ,而CD44H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无关。 3种抗体的阳性反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nm 2 3P <0 .0 5 ;CD44V6P <0 .0 1;CD44HP <0 .0 5 )。结论 CD44H的表达可用于监测病情 ,而nm 2 3和CD44V6有希望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NM23蛋白 cd44H蛋白 cd44V6蛋白
下载PDF
CD_(15)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詹溶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 CD_(15)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 CD_(15) mRNA 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观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高敏感性 CSA 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探讨 CD_(15)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 CD_(15) mRNA 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观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高敏感性 CSA 免疫组化方法和 CD_15s特异性 mAb,对于手术切除的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 CD_15mRNA 及其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胃癌中,CD_(15) mRNA 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85/95)和86.3%(82/95).CD_(15)mRNA 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在晚期胃癌96.5%(55/57),93.O%(53/57)明显高于早期胃癌76.5%(13/17),70.6%(12/17)和中期胃癌81.0%(17/21),P<0.05.CD_(15) mRNA 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15例原发和淋巴结转移性胃癌组织均呈CD_(15) mRNA 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CD_(15) mRNA 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_(15)蛋白水平的表达可以间接反映其mRNA 转录水平,并可作为是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cd15蛋白 原位杂交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素枝 陈文军 +2 位作者 张卓 宋瑞婧 檀金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CD2AP)、结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致膜性肾病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CD2AP)、结蛋白(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尾iv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16.7、33.3、66.7 mg/kg)组。每组按相应剂量给药,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UTP)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免疫荧光、光镜、电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CD2AP、Desmin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显著增加(P<0.01),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TP、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UTP、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0.01),TP、AL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大鼠UTP、TC、TG、TP、ALB比较无显著差异;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组内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各组大鼠BUN、Scr相比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D2AP蛋白及m RNA表达量均显著减少,Desmin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CD2AP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增多,Desmin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各治疗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CD2AP表达、下调Desmin表达,抑制足细胞损伤,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膜性肾病 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cd2相关蛋白 蛋白 24 h尿蛋白定量
原文传递
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士亭 陶文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669-3673,共5页
背景:肿瘤干细胞不仅能启动肿瘤发生,还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肿瘤干细胞来说,识别其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 背景:肿瘤干细胞不仅能启动肿瘤发生,还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肿瘤干细胞来说,识别其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物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标本CD44蛋白表达,应用Pearsonχ2检验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00例胃癌标本中,59例(59.0%)标本CD44蛋白呈阳性表达。CD44蛋白在距胃癌原发灶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浆。胃癌组织中CD44蛋白的表达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管浸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等有关(P<0.05),其中,肿瘤浸润越深、组织学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有淋巴结转移,则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以上结果表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干细胞 抗原 cd44 干细胞 胃癌 表面标记物 cd44蛋白 肿瘤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福根 林能明 +3 位作者 韩江敏 徐利 张会从 张如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55-35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50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后,随机分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12.7、25.4、50.8g.kg-1),阳性对照组(CTX组,30mg.kg-1),每组10只... 目的:观察中肺合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50只,接种Lewis肺癌瘤株后,随机分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中肺合剂低、中、高剂量组(12.7、25.4、50.8g.kg-1),阳性对照组(CTX组,30mg.kg-1),每组10只。观察12天停药。无菌条件下取肿瘤组织,采用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中肺合剂能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和MVD之间呈正相关(P<0.01)。其中以中、高给药剂量组抑制作用显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肺合剂能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肺合剂 LEWIS肺癌 ENVISION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4蛋白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