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8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陈蒿汤及其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肝保护作用 被引量:85
1
作者 王喜军 李廷利 孙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茵陈蒿 血中移行成分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 肝保护作用
下载PDF
CCL_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6 位作者 孙晖 吕海涛 邹迪新 吴泽明 王萍 刘莲 吴修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_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 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以UPLC/QTOF分析系统为核心手段,结合生物样品分析制备方法,研究CCL_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变化,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同时,借助MS解析理论和主成分分析软件,明晰表征大鼠肝损伤的5个内源性特征生物标记物,并结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还原肝损伤的机理与实质,以及茵陈蒿汤的肝损伤防治机理,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代谢物组学 生物标记物 茵陈蒿 肝损伤
下载PDF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4 位作者 孙晖 邹迪新 吕海涛 王萍 刘莲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配伍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核心技术,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21个血中移行成...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配伍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核心技术,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21个血中移行成分中有8个成分只有在茵陈蒿汤全方配伍的情况下才能被机体吸收,而这8个成分大都具有较强的保肝利胆活性。结论:方剂为"有制之师",并非药物间的简单加合,只有在科学配伍的前提下,才能使需要的有用成分优化吸收;同时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可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配伍规律 茵陈蒿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血中移行成分
下载PDF
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慕永平 刘平 王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7-71,共5页
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 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自仲景以来,历代将茵陈蒿汤化载用于治疗各类黄疸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6,7-二甲基香豆素、都桷子素及大黄素等,并进一步明确了一些有效组分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方剂 肝损伤 胆汁瘀积
下载PDF
茵陈蒿汤对正常和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潘竞锵 韩超 +2 位作者 刘惠纯 杜洁伟广东省药学院药学系 李皑洁广东省药学院药学系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正常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动物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小鼠模型、四氧嘧啶(ALX)致糖尿病(DM)大鼠模型、ALX-DM小鼠模型、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研究茵陈蒿汤的降糖作...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正常多种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动物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小鼠模型、四氧嘧啶(ALX)致糖尿病(DM)大鼠模型、ALX-DM小鼠模型、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研究茵陈蒿汤的降糖作用。结果:茵陈蒿汤能拮抗ALX诱导小鼠高血糖(P<0.01),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ALX-DM模型小鼠、大鼠的FBG(P<0.05~0.01);改善地塞米松致IR模型大鼠的IGT,降低OGTT后2hBG(P<0.01)。结论:茵陈蒿汤具有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血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茵陈蒿汤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6
作者 徐国萍 白娟 +2 位作者 舒静娜 徐巧 宓恩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由茵陈蒿、山栀、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橘色、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胸腹胀闷、口渴、苔黄腻、脉弦滑数者。目前许多研究通过建立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由茵陈蒿、山栀、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橘色、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胸腹胀闷、口渴、苔黄腻、脉弦滑数者。目前许多研究通过建立急性黄疸、急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等动物模型探讨茵陈蒿汤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方剂配伍规律及配伍科学价值揭示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喜军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46-1348,共3页
利用现代多维联用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情况下茵陈蒿汤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茵陈蒿汤有效成分的体内命运,阐释了该方药物代谢层面的配伍意义;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评价复杂性多元(方剂成分及代谢产物... 利用现代多维联用色谱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情况下茵陈蒿汤口服后体内成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阐明茵陈蒿汤有效成分的体内命运,阐释了该方药物代谢层面的配伍意义;同时利用代谢组学对整体代谢轮廓的描述,评价复杂性多元(方剂成分及代谢产物)输入的调整带来整体效应的变化,最大限度从对证侯的整体效应变化层面揭示配伍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方剂药物代谢组学(pharmacometabolomics of chinmediformulae)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代谢 血清药物化学 代谢组学 中医方剂药物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RNA技术与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自辉 张娜 +2 位作者 王宇 庞牧 刘树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08-1913,共6页
目的:联合16S rRNA技术与肝脏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并找寻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茵陈蒿汤进行治疗2周。利用Illumina Mi... 目的:联合16S rRNA技术与肝脏代谢组学探究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并找寻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茵陈蒿汤进行治疗2周。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16S rRNA V4区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结合肝脏代谢组学及Pearson系数法构建差异菌群、代谢产物及通路的互作体系。结果:茵陈蒿汤可改善NAFLD模型大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及变形菌门多样性的失调,并对其中16种菌属具有显著性的回调作用。鉴定出13个与治疗相关的肝脏代谢产物,涉及到最强的3个代谢通路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同时,发现具有强相关作用的肠道菌属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互作关联性。结论:茵陈蒿汤通过干预相关肠道菌群与肝脏组织的代谢物及通路对NAFLD起到治疗作用,16S rRNA技术与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可应用于对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菌群 16S rRNA技术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喜军 王萍 +4 位作者 孙晖 刘莲 吴泽明 吕海涛 孙文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ANIT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利胆退黄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验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ANIT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利胆退黄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验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P,ALT,AST,γ-GT活性及T-BIL,D-BIL,β-G和MDA含量,评价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结果:茵陈蒿汤低剂量组能使肝损伤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而高、中剂量组保肝作用不明显。结论: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G、MDA含量,促进胆红素代谢,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ANIT 肝损伤
下载PDF
茵陈蒿汤经透皮给药治疗胆绞痛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董兴海 陈刚 张经芬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为探索治疗胆绞痛新途径,采用中药经透皮给药系统(TDS),并结合现代测试方法试图阐明机制。方法:茵陈蒿汤为主的12味中药制成乳膏剂贴敷患者胆囊区;分成三组:(A)胆绞痛急诊就医者30例、(B)胆石症准备手术且有... 目的:为探索治疗胆绞痛新途径,采用中药经透皮给药系统(TDS),并结合现代测试方法试图阐明机制。方法:茵陈蒿汤为主的12味中药制成乳膏剂贴敷患者胆囊区;分成三组:(A)胆绞痛急诊就医者30例、(B)胆石症准备手术且有右上腹疼痛者28例、(C)对照组20例;除观察止痛疗效外,还采用薄层层析一分光光度法,检测尿液、胆汁、胆囊和膏药中的药用成份一对羟苯乙酮。结果:(1)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率76%(44/58例),其中A组80%(24/30例),B组71%(20/28例),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B组尿液、胆汁、胆囊和乳膏剂中的对羟苯乙酮含量分别为39.04±6.99,79.34±21.69(mmol.L-1);0.46±0.10,1.837±0.21(mol.kg-1),4种标本中的含量进行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茵陈等中药透过皮肤局部给药不仅能治疗胆绞痛,而且具有药物进入靶器官浓度明显高于全身的优越性,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绞痛 茵陈蒿 乳膏剂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治疗肝胆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李建缘 刘平 孙明瑜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1-244,共4页
茵陈蒿汤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病的有效方剂,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栀子苷、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能改变肝内细胞膜表面结构及其渗透性,调节信号通路,调节某些与肝功能有关的蛋白酶的表达,抑制肝细... 茵陈蒿汤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病的有效方剂,茵陈蒿汤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栀子苷、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能改变肝内细胞膜表面结构及其渗透性,调节信号通路,调节某些与肝功能有关的蛋白酶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库普弗细胞以及星状细胞活化,因而具有较显著的抗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茵陈蒿汤用于肝胆病方面的临床及药理作用机制,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具体作用靶点进行进深入地探讨,并对其用药前景进行展望,为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肝胆疾病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NT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兰绍阳 佘世锋 张达坤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钠-牛璜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钠-牛璜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a+/taurocholate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茵陈蒿汤组。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脏NTCP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茵陈蒿汤组大鼠的体质量为(196.33±3.42)g,高于模型对照组[(182.80±5.89)g(P<0.05)]。茵陈蒿汤组大鼠血清TB、DB、ALT、AST、ALP水平分别为(13.90±2.88)μmol·L-1、(7.47±2.70)μmol·L-1、(75.33±9.42)U.L-1、(216.64±31.20)U.L-1、(226.40±32.86)U.L-1,均低于模型对照组(34.72±3.65)μmol·L-1、(19.33±3.27)μmol·L-1、(123.73±18.51)U.L-1、(353.78±63.08)U.L-1、(355.49±63.08)U.L-(1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显示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细胞的坏死、炎症、水肿程度与模型对照组组比较均有减轻。免疫组化染色示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细胞NTCP阳性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细胞NCTP mRNA表达(2-△△CT值为2.38±0.76)高于模型对照组(2-△△CT值为1.48±0.38)(P<0.05)。结论茵陈蒿汤能增加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体质量,有效改善胆汁淤积、肝功能及减轻肝脏病理损害。茵陈蒿汤能提高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细胞NTC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钠-牛璜胆酸盐共转运多肽 肝内胆汁淤积 大鼠
原文传递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华圆 冯健 李范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20-1521,共2页
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证的效方之一,由茵陈、栀子、大黄3味药物组成。主要介绍茵陈蒿汤中产生利胆退黄作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总结,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利胆退黄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茵陈蒿汤复方... 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证的效方之一,由茵陈、栀子、大黄3味药物组成。主要介绍茵陈蒿汤中产生利胆退黄作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总结,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利胆退黄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茵陈蒿汤复方利胆退黄的作用并非单味药材的物质成分的简单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利胆 退黄 化学成分 进展
下载PDF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机理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洪敏 韩兴梅 +1 位作者 朱荃 李晓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NO以Geies试剂测定。结果:茵陈蒿汤醇提物02~20μg直接加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可抑制NO产生,含茵陈蒿汤醇提物小鼠血清100,150,20...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NO以Geies试剂测定。结果:茵陈蒿汤醇提物02~20μg直接加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液可抑制NO产生,含茵陈蒿汤醇提物小鼠血清100,150,200min对NO有促进作用,效应高峰在100min。结论:调节巨噬细胞释放NO是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一氧化氮 巨噬细胞 保肝作用 药理 NO 腹腔
下载PDF
茵陈蒿汤的生物药学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喜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10-12,共3页
茵陈蒿汤始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书中提到“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由茵陈、栀子及大黄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现代研究其具有利胆、降血脂、抑制肝细胞凋... 茵陈蒿汤始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书中提到“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由茵陈、栀子及大黄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现代研究其具有利胆、降血脂、抑制肝细胞凋亡 及改善实验性胆汁郁积 等作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精当,是经方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生物药学 有效成分 药代动力学 利胆作用 血中移行成分 肝细胞凋亡 胆汁郁积 血清药化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茵陈蒿汤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梁惠卿 陈少东 +1 位作者 张其清 黄洁锋 《光明中医》 2009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索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防治组,模型组和中药防治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药防治组同时给予茵陈... 目的:探索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防治组,模型组和中药防治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药防治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灌胃12周。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活性、TC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能有效地减轻大鼠体重和肝重,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血清炎症损伤的病理状态,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医实验医学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茵陈蒿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谢刚 岳雁鸿 +1 位作者 韩波 陈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茵陈蒿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茵陈蒿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及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茵陈蒿汤治疗,连续治疗15d。统计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和淀粉酶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07%,较对照组的76.7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发热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9%及28.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茵陈蒿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及血清淀粉酶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术后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茵陈蒿 炎性反应递质 淀粉酶
下载PDF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董自波 朱荃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2年第2期91-91,93,共2页
目的 :分析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用 75 %乙醇分别提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及茵陈蒿汤 ,观察其对D -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茵陈蒿醇提物对D -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ALT升高的降低作用优于茵陈蒿醇... 目的 :分析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用 75 %乙醇分别提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及茵陈蒿汤 ,观察其对D -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茵陈蒿醇提物对D -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ALT升高的降低作用优于茵陈蒿醇提物、栀子醇提物及大黄醇提物。结论 :茵陈蒿汤保肝作用可能是茵陈蒿、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茵陈蒿 丙氨酸转移酶 药理 中药 保肝作用
下载PDF
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闵春艳 李晓东 +2 位作者 樊宏伟 洪敏 朱荃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5,共3页
为比较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析茵陈蒿汤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的指纹图谱 ,考察中药复方中其化学成分的来源 ,并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显示 ,茵陈蒿汤出峰共 4 7个 ,其中 19个峰来源于茵陈蒿 ,31个峰来源于大黄... 为比较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析茵陈蒿汤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的指纹图谱 ,考察中药复方中其化学成分的来源 ,并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显示 ,茵陈蒿汤出峰共 4 7个 ,其中 19个峰来源于茵陈蒿 ,31个峰来源于大黄 ,6个峰来源于栀子。提示 :茵陈蒿汤95 %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茵陈蒿、大黄、栀子三味药材所含成分的加合 ,尚未发现原成分的缺失和新成分的形成。故认为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茵陈蒿 栀子 大黄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茵陈蒿汤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理作用及药动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晶 欧阳冰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方剂。药理研究发现其对多种类型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胆汁淤积、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肝保护机制为调节胆红素胆汁酸代谢、降脂降糖、抗氧化、抑... 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为治疗湿热黄疸的经典方剂。药理研究发现其对多种类型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胆汁淤积、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肝保护机制为调节胆红素胆汁酸代谢、降脂降糖、抗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对茵陈蒿汤的药动学研究日渐增多,肝损伤对其药动学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综述茵陈蒿汤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特征,为该方剂的开发应用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肝保护 药理作用 药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