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被引量:164
1
作者 王玉玺 王松岩 王俊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0-572,共3页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所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作者复习有关文献 ,就该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 药物性皮炎
下载PDF
合理选择和正确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儿童皮肤病 被引量:37
2
作者 唐曙 赵佩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1-293,共3页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CS)至今仍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确保安全性,自50年代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局部外用CS的种类繁多,新的高效CS相继研制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儿科也不例外...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CS)至今仍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确保安全性,自50年代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局部外用CS的种类繁多,新的高效CS相继研制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儿科也不例外。由于小儿皮肤薄嫩,体表面积相对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儿童 激素疗法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原文传递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华斌 韩德民 +2 位作者 林子萍 许万云 徐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4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其中鼻内镜手术24例,柯 - 陆氏手术7例,术前、术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其中鼻内镜手术24例,柯 - 陆氏手术7例,术前、术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采用鼻内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3例采用柯 - 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手术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综合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 抗真菌药物 抗生素
下载PDF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敏 李萍 王茂贵 《新生儿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syndrome,MAS)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将胎粪排入羊水,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后出现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状,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据统计,MAS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2%~2.2...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syndrome,MAS)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将胎粪排入羊水,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后出现气道阻塞、肺内炎症和一系列全身症状,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据统计,MAS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2%~2.2%。国内报告病死率为7%~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治疗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乙酰水杨酸 皮质类固醇激素
原文传递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涵 邢光前 +2 位作者 陈智斌 王登元 卜行宽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 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ALHL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 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ALHL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5天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试验性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年为主,临床主诉多为低音调耳鸣、耳闷和听力下降,耳科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30例31耳)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度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鼓室图呈'A'型,26耳引出镫骨肌声反射,其中14耳Metz试验阳性.受检的20耳中,ABR均正常;初诊时14耳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未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图表现为0.5及0.75 kHz两个频率点上异常.经激素治疗后,24耳听力完全恢复,4耳部分恢复,3耳无变化,总有效率90.3%. 结论 ALHL以突发的低音调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听力学定位诊断提示为蜗性病变,仅累及低频区.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纯音测听 耳声发射 皮质类固醇激素
原文传递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传杰 陆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坏疽性脓皮病(PG)治疗方法众多,一般以系统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细胞祛除法等,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目前是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一线药物,免疫抑制剂可单独也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生物制剂和细胞... 坏疽性脓皮病(PG)治疗方法众多,一般以系统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细胞祛除法等,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目前是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的一线药物,免疫抑制剂可单独也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生物制剂和细胞祛除法等是新近研究发现可治疗PG的方法,在部分患者中也取得良好疗效。局部治疗作为系统治疗的辅助治疗,在症状较轻时也可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在真菌感染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伟 李若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1,共3页
关键词 药物敏感性试验 感染防治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真菌 皮质类固醇激素 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曲霉病 广谱抗生素 抗肿瘤治疗 介入性治疗 器官移植 上升趋势 血行感染 免疫受损 移植受者 病原菌 念珠菌 白血病
原文传递
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秀敏 张建明 李海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 皮质类固醇激素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药物治疗
下载PDF
Graves眼病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孙治华 姚斌 翁建平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Graves眼病(GO)又称内分泌突眼,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治疗效果欠 佳,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在对GO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对临床治疗 进行了积极探讨。本文主要对目前GO诊断和治疗方面资料作一综述。
关键词 GRAVES眼病 诊断 治疗原则 皮质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2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晓红 张信江 +1 位作者 曹碧兰 袁伟 《皮肤病与性病》 1999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 激素依赖性皮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伟 黄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85-488,共4页
强直脊柱炎的药物治疗一直为风湿病学家所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的药物 ,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COX 2特异性抑制剂、甲氨蝶呤、帕米膦酸盐、沙利度胺 (反应停 )、TNF单克隆抗体及阿米替林的治疗方案、疗效。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COX-2特异性抑制剂 甲氨蝶呤 帕米膦酸盐 治疗
下载PDF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名保 赵海亮 +2 位作者 蓝建平 邱书奇 柯朝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30耳)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16例(耳)与对照组12例(14耳),两组患者在口服等剂量强的松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血管... 目的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30耳)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的松治疗组16例(耳)与对照组12例(14耳),两组患者在口服等剂量强的松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剂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完全恢复和部分恢复)为83.3%(25/30),总治愈率(完全恢复)46.7%(14/30);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87.5%(14/16),治愈率50.0%(8/16),对照组有效率78.6%(11/14),治愈率42.9%(6/14),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有别于突发性耳聋,治疗上无需使用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等,初始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本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低频听力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与注射皮质激素治疗足底筋膜炎: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江海 于瑜 +1 位作者 刘志成 张其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86-3291,共6页
背景: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均可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但未见以足底压力和步态分析方法比较两者疗效的研究。目的:通过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侧足底筋... 背景: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均可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但未见以足底压力和步态分析方法比较两者疗效的研究。目的:通过足底压力及步态分析比较体外冲击波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和皮质类固醇组,各26例。体外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5次,每次冲击2000次,频率5-10 Hz,治疗压力120-250 kPa,能流密度0.12-0.16 mJ/mm~2。皮质类固醇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1次。试验于2018-12-03经青岛市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临审字第048号。结果与结论:①所有5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得到有效随访;②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d、1个月和3个月时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均出现明显改善;④治疗后1 d,与体外冲击波组相比,皮质类固醇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双足压力差明显缩小,患足单支撑相以及健足步长/身高明显加大;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接近;治疗后3个月,体外冲击波组在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程度、双足压力差减小程度、患足单支撑相延长程度及健足步长/身高增长程度均明显优于皮质类固醇组;⑤结果说明,体外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后均能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足的功能;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起效迅速、疗程较短,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减弱;体外冲击波治疗起效较慢、疗程较长,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优于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筋膜炎 体外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 皮质类固醇激素 激素 足底压力 步态 步态分析 疼痛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传寿 叶小英 +3 位作者 林儒斌 熊清华 万春雷 施银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通过对 1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一般不主张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 ,提出 2 %百多邦软膏可作为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临床表现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百多邦 治疗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玉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清白介素16(IL-16)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对血清白介素16(IL-16)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另选取25例查体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IL-16、IL-18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6、IL-1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期血清IL-16、IL-18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血清IL-16、IL-1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过程,临床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通过抑制IL-16、IL-18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血清IL-16、IL-18水平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病情发展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过敏性紫癜肾炎 白介素16 白介素18
下载PDF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和1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盾 吴芳兰 +1 位作者 陈立华 杨曼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 目的研究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白介素16(IL-16)和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初次就诊收集所有患儿及A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A组患儿治疗前后和B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16和IL-18水平。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16为(140.04±28.26)ng/L,高于B组患儿为(75.41±17.56)ng/L(t=10.928,P=0.000);A组患儿血清IL-18为(274.18±36.29)ng/L,高于B组患儿(145.54±33.56)ng/L(t=13.764,P=0.000)。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患儿血清IL-16和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IL-16和IL-18可能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展,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IL-16和IL-18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IL-16 IL-18
下载PDF
放射性鼻窦炎的临床干预及效果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洪斌 李秋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6-517,共2页
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但放射后引起的放射性鼻窦炎,在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后的恢复,为放疗后鼻咽癌复发的诊断带来困难。为减轻放射性鼻部并发症,我们自2005年开始对84例鼻咽癌... 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首选,但放射后引起的放射性鼻窦炎,在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后的恢复,为放疗后鼻咽癌复发的诊断带来困难。为减轻放射性鼻部并发症,我们自2005年开始对8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42例进行临床干预,以期减轻放射性鼻部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窦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 鼻腔冲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96例报告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若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8,共2页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6例。全部病例均顺利戒断了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性。对红斑灼痛、瘙痒、炎性丘疹有效率100%,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94.3%,色素沉着有效率83.3%,皮肤萎缩有效率68.8%。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6例。全部病例均顺利戒断了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依赖性。对红斑灼痛、瘙痒、炎性丘疹有效率100%,毛细血管扩张有效率94.3%,色素沉着有效率83.3%,皮肤萎缩有效率68.8%。中西医结合不失为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桂君民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比较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改变。方法连续观察38例38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局部应用激素组(A组)11... 目的比较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视功能改变。方法连续观察38例38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并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局部应用激素组(A组)11例,术前应用醋酸强的松龙眼液点眼每小时1次,用药(4.91±1.51)d;全身激素治疗组(B组)27例,术前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5mg,3d后剂量递减,术前用药(5.67±1.88)d。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率A组为54.5%,B组为63.0%;再次手术成功率A组为80.0%,B组为100%。A组70%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0%视力保持不变,B组68%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4%视力保持不变。初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15例患者中,14例系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形成所致。结论伴脉络膜脱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前局部激素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趋势上低于全身激素治疗组。两组的最终视功能改善结果无差异。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 皮质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翟华蕾 谢立信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2372-2374,共3页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在过去的40年中,FK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与广大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另外,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生素与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可能促进...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在过去的40年中,FK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与广大眼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另外,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生素与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可能促进了该疾病的发生。目前,由于缺乏广谱、高效的抗真菌药物,FK的治疗比较棘手,致盲率高。本文对FK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诊断、治疗及今后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临床研究 皮质类固醇激素 广谱抗生素 诊断水平 致盲性眼病 角膜接触镜 抗真菌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