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2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91
1
作者 邱朝晖 曹奕 +1 位作者 郑安琳 殷民德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近年来,随着营养条件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本文就高尿酸血症引起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发病 氯沙坦 治疗
下载PDF
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2
2
作者 殷跃辉 刘增长 +6 位作者 吴近近 代引 苏立 兰先彬 凌智瑜 杨小渝 罗开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1)、胺碘酮+氯沙坦组(Ⅱ组,n=59),胺碘酮+培哚普利组(Ⅲ组,n=61),治疗随访...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1)、胺碘酮+氯沙坦组(Ⅱ组,n=59),胺碘酮+培哚普利组(Ⅲ组,n=61),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治疗7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1%,Ⅱ组为83.05%,Ⅲ组为80.33%(P<0.05)。Ⅲ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分别与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氯沙坦 培哚普利
原文传递
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55
3
作者 柏瑾 诸骏仁 +7 位作者 蔡绳 唐斌 范维琥 郭冀珍 郭静萱 沈潞华 柯元南 陆再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38-742,共5页
目的  (1 )比较替米沙坦 40mg或 80mg与氯沙坦 50mg或 1 0 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评价替米沙坦 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 2 4h降压效果及谷 /峰比值。方法  (1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 目的  (1 )比较替米沙坦 40mg或 80mg与氯沙坦 50mg或 1 0 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评价替米沙坦 4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 2 4h降压效果及谷 /峰比值。方法  (1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分组试验。 330例轻中度高血压 (95mmHg≤舒张压 <1 1 0mmHg,收缩压 <1 80mmHg ,1mmHg =0 1 33kPa)患者被随机分入替米沙坦组(1 64例 )和氯沙坦组 (1 66例 ) ,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 40mg或氯沙坦 50mg。 4周后如坐位舒张压≥ 90mmHg,则改为替米沙坦 80mg或氯沙坦 1 0 0mg每天一次口服。 (2 )开放试验。同样条件的2 0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 40mg共 6周 ,于替米沙坦治疗前后各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 )治疗 8周末 ,替米沙坦组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氯沙坦组 (1 2 5mmHgvs9 4mmHg,P=0 0 37及 1 0 9mmHgvs9 3mmHg ,P =0 0 30 ) ;(2 )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总有效率高于氯沙坦 (70 1 %vs 58 7% ,P =0 0 2 0 ) ;(3)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2 3 2 %vs2 2 9% ,P =0 952 ) ;(4)替米沙坦 40mg每天一次口服 ,其收缩压的谷 /峰比值为 66 5 % ,舒张压的谷 /峰比值为 76 8% ;2 4h平均血压下降 1 0 2 /7 8mmHg ,用药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安全性 替米沙坦 氯沙坦 高血压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6
4
作者 黄洁 郭冀珍 +5 位作者 陶萍 许莹 贾友宏 孙兴昌 樊朝美 王水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artan,LOS)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SiDBP)90~114mmHg(1mmHg=0133kPa)],一组采用随机、双盲8周...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artan,LOS)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SiDBP)90~114mmHg(1mmHg=0133kPa)],一组采用随机、双盲8周的平行对照,另一组服LOS采用开放的8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24周的诊室血压研究。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服双盲药LOS(61例)50mg/d或对照药赖诺普利(lisinopril,LIS)(62例)20mg/d,于4周末SiDBP>90mmHg者剂量增加至LOS100mg/d或LIS30mg/d,继续服用4周。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8周末行ABPM各1次。结果双盲对照组8周末有效率LOS组656%,LIS组74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末LOS组SiSBP/SiDBP下降(159±121/109±75)mmHg,LIS组下降(145±153/123±81)mmHg。2、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周开放组(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氯沙坦 疗效
原文传递
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50
5
作者 张玲 牛建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0例),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独应用氯沙坦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0例),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独应用氯沙坦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经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UAER分别由(108.39±28.62)μg/min、(111.78±30.46)μg/min降至(72.66±27.94)μg/min、(89.24±26.51)μg/min(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13.326,P=0.000),两组间失眠、头晕、干咳的例数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改善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依那普利 氯沙坦
下载PDF
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衰竭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7
6
作者 易铁钢 祁爱蓉 易无庸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尿、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每日 1剂 ,氯沙坦 10 0mg ,每日 1次 ;对照组仅予氯沙坦10 0mg ,每日 1次 ,疗程 1... 目的 :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尿、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方每日 1剂 ,氯沙坦 10 0mg ,每日 1次 ;对照组仅予氯沙坦10 0mg ,每日 1次 ,疗程 12周 ,治疗前后检查慢性肾衰竭患者 2 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结果 :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能更显著地降低蛋白尿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 ,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健脾益肾方与氯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肾方 治疗 慢性肾衰竭 氯沙坦 肾功能 CRF 中医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40
7
作者 卢筱华 冯烈 许敏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鼠肾血流量、肾脏体积及尿蛋白排泄的影响,以及对血、肾组织局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TG...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鼠肾血流量、肾脏体积及尿蛋白排泄的影响,以及对血、肾组织局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含量的影响。结果氯沙坦可降低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排泄率,肌酐清除率(Ccr)及阻遏早期肾小球肥大,且不同程度降低紧组织局部NO、ET含量,大剂量氯沙坦还能降低尿液中TGF-β1含量。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脏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氯沙坦降低肾组织局部NO、ET及TGF-β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氯沙坦 TGF-Β1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对组织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淑梅 吴平生 +5 位作者 郭志刚 张永生 赖文岩 修建成 李建华 张远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长期治疗是否存在心血管组织的醛固酮逃逸。方法 用肠系膜动脉、心脏离体灌注 ,反向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和放免检测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长期治疗是否存在心血管组织的醛固酮逃逸。方法 用肠系膜动脉、心脏离体灌注 ,反向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和放免检测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 1拮抗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脏、血管局部合成醛固酮的影响 ,用RT PCR证实对心脏、血管表达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mRNA的作用。结果 治疗 5个月后依那普利未明显降低SHR心脏、血管合成醛固酮及CYP11B2mRNA的表达 ;培哚普利抑制血管局部醛固酮的合成及CYP11B2mRNA的表达 ,但还不能完全抑制心脏合成醛固酮及CYP11B2mRNA的表达 ,虽然与依那普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氯沙坦长期治疗后 ,虽然引起血浆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显著增高 ,但不引起血浆醛固酮逃逸现象 ,能显著抑制心脏、血管醛固酮合成及其基因表达至正常Wistar鼠水平。结论 长期ACEI治疗存在组织水平的醛固酮逃逸 ,培哚普利较依那普利导致的逃逸程度轻。氯沙坦长期治疗未发现血浆及组织水平的醛固酮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培哚曾利 氯沙坦 醛固酮 逃逸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的药动学与临床用药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瑾 陈绍行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 (ARB)是一类在血管紧张肽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水平拮抗血管紧张肽Ⅱ (ATⅡ )的降压药物。它们的药动学各具特色 ,因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用药特点。氯沙坦 (losar tan)经细胞色素P 450 (CYP) 3A4及 2C9介导转化成...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 (ARB)是一类在血管紧张肽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水平拮抗血管紧张肽Ⅱ (ATⅡ )的降压药物。它们的药动学各具特色 ,因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用药特点。氯沙坦 (losar tan)经细胞色素P 450 (CYP) 3A4及 2C9介导转化成其活性代谢物EXP31 74,故在肝功能不全时应减半量使用。替米沙坦 (telmisartan)的T1 / 2 最长 ,谷 /峰比最大 ,与地高辛合用时应动态监测地高辛血浓度 ,以免洋地黄中毒。由于ARB存在降压作用的平台反应 ,单一用药无法控制血压时 ,可联合应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本文就ARB的药动学、降压治疗用药、联合用药 ,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肽 药动学 抗高血压药 氯沙坦 沙坦 厄贝沙坦 替米沙坦 坎地沙坦 依普罗沙坦 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7
10
作者 薛兆利 李明智 许法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评价并比较氯沙坦及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12 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 2组。氯沙坦组6 0例 ,给氯沙坦 2 5~ 50mg ,po ,qm。氨氯地平组6 0例 ,给氨氯地平 5~ 10mg ,po ,qm ;疗程均为 2 4w... 目的 :评价并比较氯沙坦及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12 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 2组。氯沙坦组6 0例 ,给氯沙坦 2 5~ 50mg ,po ,qm。氨氯地平组6 0例 ,给氨氯地平 5~ 10mg ,po ,qm ;疗程均为 2 4wk。结果 :治疗 2 4wk后 ,氯沙坦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 (3.4± 1.7)kPa和 (2 .7± 0 .7)kPa ,氨氯地平组为 (3.2± 1.5)kPa和 (2 .2± 0 .9)kPa(均P<0 .0 1)。组间比较 ,氯沙坦组除偶测血压SBP外 ,DBP和 2 4h动态血压均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显著 (P<0 .0 1)。2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均能显著降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氯沙坦 地平 药物疗法 降压药
下载PDF
氯沙坦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江华 邓国宝 +1 位作者 刘志文 文格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目的 评价氯沙坦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 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3例 ,单用弥可保肌注 ,每日 5 0 0mg ,连续 12周 ;治疗组 63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氯沙坦口服 ,每日 2 5mg ,连续... 目的 评价氯沙坦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 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3例 ,单用弥可保肌注 ,每日 5 0 0mg ,连续 12周 ;治疗组 63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氯沙坦口服 ,每日 2 5mg ,连续 12周。结果 治疗组痛觉过敏与感觉减退有效率达 63 %与 6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6%和 3 9% (P <0 0 5 )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弥可保 联合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的比较 被引量:29
12
作者 秦旭平 龙光 +4 位作者 徐立朋 朱炳阳 胡弼 李元建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经典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模型。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 ;反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 目的 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重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经典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模型。采用鼠尾测压法测定大鼠血压的变化 ;反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素活性 ;称量法计算各组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 ;高清晰度数码照相扫描分析技术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来估计两类药物对心血管重构的影响。结果 高血压大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和管腔内径比值、管壁面积和管腔面积比值与正常大鼠相比明显增大 (P <0 0 1) ,给予氯沙坦 (2 0mg·kg-1)或培哚普利 (3mg·kg-1)治疗后 ,上述各项指标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与非用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 ;长期应用较低剂量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大鼠病理性心血管重构 ,两药存在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培哚普利 肾血管性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大鼠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素利 丁凡 +1 位作者 梁浩 陈丽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究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氯沙坦,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RP、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mALB、NAG,SBP、DBP、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FBG、HbAlc、mALB、NAG、SBP、DBP、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和氯沙坦联合使用后可以显著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更显著地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氯沙坦 早期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敏 朱彤莹 +5 位作者 彭艾 尤莉 朱微 陈靖 顾勇 林善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观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及氯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30例2型DN患者,经6周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50 mg/dx8周,继以氯沙坦100 mg/dx8周治疗。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镜检法检... 目的观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足细胞排泄特征及氯沙坦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30例2型DN患者,经6周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50 mg/dx8周,继以氯沙坦100 mg/dx8周治疗。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镜检法检测单克隆抗体podocalyxin标记的尿足细胞。结果 DN患者组尿脱落足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氯沙坦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脱落排泄,但未观测到大剂量氯沙坦比小剂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计数与系统血压、尿蛋白量无显著相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CKD2期组(21例)比CKD3期组(9例)尿足细胞排泄计数显著增多。经治疗后CKD2 期组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减少;CKD3期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尿脱落足细胞可能是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早期有效因子,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足细胞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氯沙坦 足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
原文传递
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边延涛 王国宏 +2 位作者 袁申元 许毓申 秦明照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氯沙坦干预治疗 ,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 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 (糖尿病组 ) ,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测定心脏重量指数...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并试用氯沙坦干预治疗 ,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 3个月、6个月糖尿病大鼠模型 (糖尿病组 ) ,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尿病组血浆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测定心脏重量指数、dp/dtmax比值并作心肌形态学观察 ,与对照组、氯沙坦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心肌局部AngⅡ 6个月明显增高 ,血浆AngⅡ 3个月、6个月持续增高 ;心脏重量指数 3个月、6个月持续高于对照组 ;心脏 dp/dtmax3个月、6个月进行性下降 ,差异具有显著性 ;糖尿病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 ,肌原纤维排列紊乱 ,细胞间质胶原增生 ,心肌微血管基膜增厚。氯沙坦干预组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变化不明显 ,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 ,血压明显下降 ;+dp/dtmax、-dp/dtmax均有所上升 ,微血管基膜增厚减轻 ,间质胶原减少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不明显。结论 AngⅡ在糖尿病性心肌病模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发病早期应用氯沙坦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抑糖尿病性心肌病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糖尿病性心肌病 药物疗法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沈丽莎 李锦伟 +2 位作者 黄珊 季黎明 石勇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14期2695-2698,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地平 氯沙坦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0
17
作者 韩建勤 李继东 +4 位作者 罗萍 王习韫 牛自勇 张斌 马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707-3708,共2页
目的对比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到该院就诊的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为氯沙坦组,另外35例患者缬沙坦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的血尿酸和血压... 目的对比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到该院就诊的7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患者为氯沙坦组,另外35例患者缬沙坦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8周的血尿酸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氯沙坦组平均血尿酸(489.6±52.35)μmol/L,平均血压(105.2±6.8)mm Hg;治疗前缬沙坦组平均血尿酸为(496.1±53.78)μmol/L,平均血压为(107.1±3.6)mm 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平均血压(95.63±8.2)mm Hg;治疗后缬沙坦组平均血压为(96.53±8.9)mm Hg;治疗后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沙坦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291.3±19.9)μmol/L,缬沙坦组血平均尿酸水平(466.7±48.8)μmol/L,氯沙坦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低血尿酸水平作用优于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沙坦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朱岫芳 康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250-4252,共3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康达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97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康达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97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沙坦治疗。1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等,并评价降压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BP、DBP、24 h尿蛋白、血尿酸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6,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0/42),治疗组为14.5%(8/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2,P>0.053)。两组患者均无因血钾>5.5 mmol/L、血肌酐上升>30%或咳嗽剧烈不能忍受等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结论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尿蛋白、血尿酸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氯沙坦 贝那普利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万建新 吴可贵 +2 位作者 林金秀 陈怡 高丽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 5 5例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三组 ,分别用氯沙坦 (5 0mg/d)、苯那普利 (10mg/d)和氯沙坦 (5 0mg/d)加苯那普利 (10mg/d)共治疗 2 4周。单独用... 目的 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 5 5例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三组 ,分别用氯沙坦 (5 0mg/d)、苯那普利 (10mg/d)和氯沙坦 (5 0mg/d)加苯那普利 (10mg/d)共治疗 2 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 12周后 ,若血压≤ 130 / 80mmHg(1mmHg =0 133kPa) ,继续单独用药治疗 12周 ;若血压 >130 / 80mmHg ,改为联合用药治疗 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 (P <0 0 1)。三种药物均有降尿蛋白作用。与治疗前比较 ,联合用药组第 12周后血肌酐有明显下降 (P <0 0 5 )。联合用药及单用氯沙坦均有降尿酸作用。单独用药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 ,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且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下降幅度比血压达标病例继续单独用药更显著 (P <0 0 5 ,P <0 0 1)。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 ,较单独用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酸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氯沙坦 苯那普利 联合治疗 临床研究 疗效
原文传递
氯沙坦配合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魏连波 陈旭红 +6 位作者 马志刚 叶任高 吕瑞和 栾图 方敬爱 栾明一 李玉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配合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用氯沙坦、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照组31例用哌唑嗪。两组均用糖适平、维生素E、潘生丁。观察24hUA... 目的:探讨氯沙坦配合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用氯沙坦、加味六味地黄汤;对照组31例用哌唑嗪。两组均用糖适平、维生素E、潘生丁。观察24hUAE、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极显著地减少老年DN的UAE,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治疗组使肾小球高滤过恢复正常,并优于对照组(P=0.000)。两组治疗后MAP均降至正常。结论:氯沙坦配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显著减少老年DN的U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配合 六味地黄汤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排泄率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