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西厢记》的“角门”问题——兼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有关论述质疑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万岭
《戏曲研究》
2003年第1期81-89,共9页
王实甫《西厢记》张生'跳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可是,有些研究者却以为王实甫写这一情节出现了'漏洞'。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三章第三节《〈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
王实甫《西厢记》张生'跳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可是,有些研究者却以为王实甫写这一情节出现了'漏洞'。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三章第三节《〈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在阐述《西厢记》如何塑造张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不惜以一千多字的篇幅剖析和强调'张生跳墙'这一细节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
元代文学
张生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王实甫
莺
莺
<中国文学史
>
<
莺
莺
传
>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2
作者
郑泽红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4期95-96,共2页
唐传奇《莺莺传》彰显了复苏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本原性的复苏激活了莺莺的情性;女性意识自主性的张扬造就了莺莺的慧而不俗;女性意识进取性的彰显引发了莺莺的自立自强。一部《莺莺传》正是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关键词
<
莺
莺
传
>
女性意识
复苏
凸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崔张故事的几种不同“讲法”——兼及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蒋雪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16,共4页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在文人手中的传承,主 要经历了由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三个阶 段。在这一传承过程中,由于加工者的身份、经历、所处时代背景及所采用的创作形式的不 同,使崔张...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在文人手中的传承,主 要经历了由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三个阶 段。在这一传承过程中,由于加工者的身份、经历、所处时代背景及所采用的创作形式的不 同,使崔张故事有了几种不同的“讲法”,有了不同的接受群体。就是在这个不断的继承、 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崔张故事的情节才得到进一步完善,其审美意义也一步步得到升 华。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莺
莺
传
>
>
<<西记诸宫调
>
>
<<西厢记
>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西厢记》的“角门”问题——兼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有关论述质疑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万岭
机构
安徽省巢湖学院中文系
出处
《戏曲研究》
2003年第1期81-89,共9页
文摘
王实甫《西厢记》张生'跳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可是,有些研究者却以为王实甫写这一情节出现了'漏洞'。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三章第三节《〈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和社会影响》,在阐述《西厢记》如何塑造张生这一人物形象时,不惜以一千多字的篇幅剖析和强调'张生跳墙'这一细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厢记
>
元代文学
张生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王实甫
莺
莺
<中国文学史
>
<
莺
莺
传
>
人物形象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2
作者
郑泽红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4期95-96,共2页
文摘
唐传奇《莺莺传》彰显了复苏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本原性的复苏激活了莺莺的情性;女性意识自主性的张扬造就了莺莺的慧而不俗;女性意识进取性的彰显引发了莺莺的自立自强。一部《莺莺传》正是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关键词
<
莺
莺
传
>
女性意识
复苏
凸现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崔张故事的几种不同“讲法”——兼及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3
作者
蒋雪艳
机构
济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16,共4页
文摘
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在文人手中的传承,主 要经历了由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西厢记》三个阶 段。在这一传承过程中,由于加工者的身份、经历、所处时代背景及所采用的创作形式的不 同,使崔张故事有了几种不同的“讲法”,有了不同的接受群体。就是在这个不断的继承、 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崔张故事的情节才得到进一步完善,其审美意义也一步步得到升 华。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
莺
莺
传
>
>
<<西记诸宫调
>
>
<<西厢记
>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西厢记》的“角门”问题——兼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有关论述质疑
王万岭
《戏曲研究》
2003
3
原文传递
2
女性意识的真实凸现
郑泽红
《文教资料》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崔张故事的几种不同“讲法”——兼及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蒋雪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