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6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g^(2+)、Cd^(2+)和Cu^(2+)对菹草光合系统及保护酶系统的毒害作用 被引量:71
1
作者 谷巍 施国新 +6 位作者 张超英 王文 徐勤松 徐楠 曾晓敏 张小兰 周红卫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了Hg2 + 、Cd2 + 、Cu2 + 对高等水生沉水植物菹草光合系统及保护酶系统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 :3种离子均使菹草叶片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Hg2 + 、Cd2 + 、Cu2 + 对菹草保护酶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 ,短时... 研究了Hg2 + 、Cd2 + 、Cu2 + 对高等水生沉水植物菹草光合系统及保护酶系统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 :3种离子均使菹草叶片叶绿体自发荧光强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Hg2 + 、Cd2 + 、Cu2 + 对菹草保护酶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 ,短时间低浓度条件下 ,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 ,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污染浓度的增加 ,酶活性下降 ,其中SOD活性上升持续时间最长 ,下降最慢。 3种离子均使菹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Hg2 + 、Cu2 + 毒性较强 ,Cd2 + 毒性较弱。Hg2 + 、Cu2 + 对菹草的致死浓度为 0 .5~ 1mg/L ,Cd2 + 为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HG^2+ ^CD^2+ ^cu^2+ 光合系统 保护酶系统 重金属毒害
下载PDF
电气石对含Cu^(2+)废水的净化原理探讨 被引量:52
2
作者 汤云晖 吴瑞华 章西焕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研究了电气石的粒度、用量及环境条件 (pH值、温度、搅动情况 )对水中Cu2 +吸附的影响 ,分析了电气石对含Cu2 +废水的净化原理。电气石本身的静电场对Cu2 +的吸附作用使Cu2 +与表面羟基的离解产物OH- 在电气石表面上发生反应 ,形成沉淀 。
关键词 电气石 ^cu^2+ 净化原理
下载PDF
Cu^(2+)对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家儒 管志勇 +2 位作者 刘曼西 吴振斌 王君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用Cu2+对红豆杉(Taxuschinensis)培养细胞中紫杉醇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20d即指数生长期末,每1L细胞悬浮培养物中加入30μmolCuCl2,Cu2+促进紫杉醇形成的作用最大。添... 用Cu2+对红豆杉(Taxuschinensis)培养细胞中紫杉醇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20d即指数生长期末,每1L细胞悬浮培养物中加入30μmolCuCl2,Cu2+促进紫杉醇形成的作用最大。添加CuCl2对红豆杉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引起培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培养基pH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细胞培养 紫杉醇 ^cu^2+
下载PDF
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9
4
作者 黄翔 宗浩 +2 位作者 陈文祥 陈施羽 张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当Cu2+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当Cu2+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当Cu2+溶液初始浓度为定值时,溶液pH值升高,花生壳对Cu2+的吸附能力增强.且Cu2+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在2.0-5.6之间.在恒定pH值下,使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花生壳对Cu2+离子的吸附特性.另外,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使花生壳对Cu2+的吸附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cu^2+ 吸附
下载PDF
重金属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同化物输配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葛才林 骆剑峰 +4 位作者 刘冲 殷朝珍 王泽港 马飞 罗时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光合速率测定表明,0.025~1.0mmolL的Cu2+、Cd2+和Hg2+显著抑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且抑制程度随Cu2+、Cd2+和Hg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示踪动力学分析表明,0.5mmolL的Cu2+、Cd2+和Hg2+抑制光合产物在叶内不同状态间的转化,影响叶中光合... 光合速率测定表明,0.025~1.0mmolL的Cu2+、Cd2+和Hg2+显著抑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且抑制程度随Cu2+、Cd2+和Hg2+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示踪动力学分析表明,0.5mmolL的Cu2+、Cd2+和Hg2+抑制光合产物在叶内不同状态间的转化,影响叶中光合产物的输出,导致叶内小分子糖的累积,使叶片光合速率受糖浓度增高的反馈调节而下降。电泳分析表明,Cu2+、Cd2+和Hg2+抑制叶内淀粉酶同功酶的表达,并进而抑制光合同化物在叶内可输配态和暂贮态之间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输配 重金属 ^cu^2+ ^HG^2+ ^CD^2+ 叶片光合速率 淀粉酶同功酶 光合产物 示踪动力学 光合同化物 速率测定 水稻叶片 反馈调节 浓度增高 分析表 抑制 小分子 转化 累积
下载PDF
Mycobacterium phlei菌对重金属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 被引量:34
6
作者 朱一民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3,共3页
研究了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分别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对水相中的这四种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均在10min内就达到平衡;pH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在pH=... 研究了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分别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Pb2+,Zn2+,Ni2+,Cu2+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phlei菌株对水相中的这四种重金属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均在10min内就达到平衡;pH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在pH=3 0~4 0时,Mycobacteriumphlei菌对这四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最好;温度升高对Pb2+,Ni2+和Cu2+的吸附过程不利,但Mycobacteriumphlei菌对Zn2+的吸附则是一个吸热过程·重金属离子在Mycobacteriumphlei菌上的吸附的选择性大小的顺序为:Pb2+>Zn2+>Cu2+>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B^2+ ^ZN^2+ ^NI^2+ ^cu^2+ 吸附规律 MYCOBACTERIUM philei菌株 微生物吸附 铅离子 锌离子 镍离子 铜离子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重金属和生物有机肥对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张连忠 路克国 +3 位作者 王宏伟 杨洪强 冯立娟 杨吉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5,共4页
通过土壤追施Cd ,Cu和生物有机肥,研究了重金属对红富士苹果根区微生物的危害以及生物有机肥减轻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危害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果园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Cd浓度在10... 通过土壤追施Cd ,Cu和生物有机肥,研究了重金属对红富士苹果根区微生物的危害以及生物有机肥减轻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危害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果园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占绝对优势;土壤Cd浓度在10 30mg/kg范围内,随Cd浓度的增加,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Cu元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情况与Cd相似,但程度比Cd轻;从生物有机肥中提取的有机质对Cd和Cu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在pH值6~8的范围内,吸附率随pH升高而提高;在中性微酸的条件下(最适宜苹果栽培的土壤酸碱条件) ,有机质对Cu2 + 吸附率远高于对Cd2 + 的吸附率;生物有机肥明显减轻Cd ,Cu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 根区 微生物危害 红富士苹果 ^CD^2+ ^cu^2+ 吸附率 土壤细菌 细菌数量 危害情况 吸附作用 酸碱条件 改善效果 污染土壤 有机质 大幅度 pH值 浓度 追施 施用 果园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Pb^(2+)的静电吸附与专性吸附特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例的特征值 ,低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吸附为主 ;高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与沉淀吸附为主。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比例与pH有关 ,各土壤胶体专性吸附百分数大小为 :黄褐土 >土 >黑垆土 >黄绵土。不同土壤胶体在同一介质中对Cu2 +、Pb2 +的固有络合常数logKintM 值及固有络合ΔG m 负值大小次序与吸附强度大小一致。在定pH定浓条件下 ,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可用BDM等温式描述。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专性吸附ΔG m 的大小与固有络合ΔG m 接近且大小次序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胶体 ^cu^2+ ^PB^2+ 静电吸附 专性吸附特征 表面络合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改性蒙脱石对Cu^(2+)、Cd^(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周建兵 吴平霄 +1 位作者 朱能武 党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6,共9页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改性剂制备了有机蒙脱石,研究其对Cu2+、Cd2+的吸附行为,并用XRD、FTIR、SEM、XPS对有机蒙脱石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蒙脱石对Cu2+、Cd2+的吸附基本上在20min内达到平衡,并随pH增大(1.0~...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改性剂制备了有机蒙脱石,研究其对Cu2+、Cd2+的吸附行为,并用XRD、FTIR、SEM、XPS对有机蒙脱石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蒙脱石对Cu2+、Cd2+的吸附基本上在20min内达到平衡,并随pH增大(1.0~7.0),吸附量增加,最佳pH约为6.0.有机蒙脱石对Cu2+、Cd2+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SDS改性蒙脱石对Cu2+、Cd2+的最大吸附量较纯蒙脱石分别增加15.7%、15.5%.XRD、FTIR、SEM、XPS及碳含量分析结果显示,SDS主要分布在蒙脱石表面且相对稳定,少量嵌入层间,有机蒙脱石对Cu2+、Cd2+的吸附机制为配位吸附和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 有机蒙脱石 吸附 ^cu^2+ ^CD^2+
原文传递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Cu^(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46
10
作者 陈钰 龚正君 +1 位作者 杨顺生 孙彩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3-529,共7页
本研究用ZnCl2作为活化剂,使用功率640 W的微波照射4 min的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考察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量为0.2 g,pH为6,改性玉米秸秆对Cu2+... 本研究用ZnCl2作为活化剂,使用功率640 W的微波照射4 min的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考察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量为0.2 g,pH为6,改性玉米秸秆对Cu2+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在8 h后达到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0,为自发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改性玉米秸秆 等温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原文传递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0
11
作者 韩德艳 蒋霞 谢长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751,共4页
以碳包铁作磁核,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研究磁性微球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对Pb2+和Cu2+的吸附量分别为72.0mg.g-1和48.3mg.g-1,磁性微球具有不易流失,易再生的特点.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 磁性微球 吸附 铜离子 铅离子
下载PDF
绿色蔬菜的脱色机理及护色方法 被引量:42
12
作者 姚晓敏 孙向军 王建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0,共2页
绿色蔬菜在加工过程中易脱去绿色 ,从而影响其感官品质。本文对脱色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对不同的护色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 ,采用 Cu2 + 或 Zn2 + 溶液浸泡处理效果好。实验最佳 [Cu2 + ]为 30 0 mg/kg,[Zn2 + ]为 50 0 mg/kg,浸泡时间... 绿色蔬菜在加工过程中易脱去绿色 ,从而影响其感官品质。本文对脱色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对不同的护色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证明 ,采用 Cu2 + 或 Zn2 + 溶液浸泡处理效果好。实验最佳 [Cu2 + ]为 30 0 mg/kg,[Zn2 + ]为 50 0 mg/kg,浸泡时间为 2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蔬菜 护色 ^cu^2+ ^ZN^2+ 脱色 品质
下载PDF
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杜浩 危起伟 +4 位作者 刘鉴毅 杨德国 陈细华 朱永久 唐国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 研究了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8~12日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稚鱼的急性毒性,中华鲟稚鱼的全长为(2.36±0.10)cm,平均体重为0.07 g。结果表明:苯酚对中华鲟稚鱼24、48、72 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97(87~109)、83(73~95)、75(69~83)mg/L和71(64~80)mg/L;Cu2+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1(0.29~0.34)、0.20(0.15~0.27)、0.09(0.08~0.12)mg/L和0.07(0.06~0.10)mg/L;亚硝酸氮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7.05(6.22~8.03)、4.07(1.51~7.88)、3.10(2.07~4.34)mg/L和2.57(2.31~2.85)mg/L;非离子氨对中华鲟稚鱼的24、48、72 h和96 h的L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7(0.64~1.07)、0.52(0.44~0.67)、0.43(0.40~0.54)mg/L和0.39(0.30~0.45)mg/L。126 mg/L苯酚浓度组中,中华鲟稚鱼的心率(119±10次/min,n=10)明显快于对照组(106±5次/min,n=10)(P<0.05);0.4 mg/L Cu2+浓度组中,稚鱼的心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20.30 mg/L亚硝酸氮和29.20 mg/L总氨氮浓度组中,鱼的心率分别为(112±4)次/min和(112±7)次/min,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苯酚 ^cu^2+ 亚硝酸盐 总氨氮
下载PDF
Cu^(2+)、Cd^(2+)、Zn^(2+)对两种单胞藻的毒害作用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坤 李琳 +2 位作者 侯和胜 苏绣蓉 范钦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分别用不同浓度 (c =0 .0 1~ 2 .34mmol/L)的Cu2 + 、Cd2 + 、Zn2 + 处理亚心型大扁藻 (Plzty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 ,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呼吸及其被富集的情况 .结果表明 :① 3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 + &... 分别用不同浓度 (c =0 .0 1~ 2 .34mmol/L)的Cu2 + 、Cd2 + 、Zn2 + 处理亚心型大扁藻 (Plzty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 ,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呼吸及其被富集的情况 .结果表明 :① 3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 + >Cd2 + >Zn2 + ;亚心型大扁藻的耐受力大于小球藻 ;②Cu2 + 对生长的抑制最强 ,两种藻的c(EC50 ,72h)分别为 0 .2 11mmol/L和 0 .2 89mmol/L ;Cd2 + 对生长的抑制稍弱 ,两种藻的c(EC50 ,72h)分别为 0 .4 38mmol/L和 0 .2 4 1mmol/L ;Zn2 + 对生长的抑制最弱 ,其c(EC50 ,72h)分别为 0 .75 4mmol/L和 0 .30 8mmol/L ;③在c(EC50 )毒害浓度下 ,两种单胞藻均提前进入生长静止期 ,缩短了种群生长周期 ;呼吸作用先增强后降低 ;④在c(EC50 )毒害浓度下 ,两种藻对Cu2 + 、Zn2 + 的富集量为 4 5 82~ 4 12 83.7mgkg-1,对Cd2 + 的富集量 5 0 0~ 2 72 3.6mgkg-1.图 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心型大扁藻 小球藻 重金属离子 富集 ^cu^2+ ^CD^2+ ^ZN^2+ 单胞藻 毒害作用
下载PDF
真菌(Aspergillus sp.)吸附Cu^(2+)的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荚荣 裴明军 +2 位作者 史银 黄汝多 肖亚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利用真菌Aspergillus sp.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铜,实验分析了影响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Cu2+浓度50mg/L,摇床转速150r/min,经1mol/L NaOH预处理的吸附剂用量为5g/L,吸附时间45min,该吸... 利用真菌Aspergillus sp.制备生物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铜,实验分析了影响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Cu2+浓度50mg/L,摇床转速150r/min,经1mol/L NaOH预处理的吸附剂用量为5g/L,吸附时间45min,该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达到92.22%.通过细胞显微观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手段推断该菌细胞壁是Cu2+ 吸附的主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吸附剂 生物吸附 ^cu^2+ 细胞壁
下载PDF
汞、镉、铜污染对鱼草细胞膜系统的毒害作用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谷巍 施国新 +4 位作者 巢建国 吴启南 张超英 杜开和 徐勤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8-1143,共6页
通过生理生化反应测定、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汞(Hg2+)、镉(Cd2+)、铜(Cu2+)对高等水生植物鱼草(Cabomba carolinianaA.Gray)细胞膜系统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在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鱼草叶细胞活性氧(R... 通过生理生化反应测定、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汞(Hg2+)、镉(Cd2+)、铜(Cu2+)对高等水生植物鱼草(Cabomba carolinianaA.Gray)细胞膜系统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在3种重金属离子作用下,鱼草叶细胞活性氧(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保护酶系统活性紊乱,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质膜受损,膜透性增加,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至解体,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光激发过程受阻,平均自发荧光强度降低;线粒体嵴突膨胀、减少,膜破损;核膜破裂.Hg2+、Cd2+、Cu2+对鱼草细胞膜系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膜系统的稳定性在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鱼草对Hg2+污染较为敏感,致死浓度为0.3~0.5mg.L-1,而对Cd2+、Cu2+具有较强的抗性,可用作生物防治中的抗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草 ^HG^2+ ^CD^2+ ^cu^2+ 污染 膜系统
下载PDF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 被引量:33
17
作者 曾阿妍 颜昌宙 +2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马小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1-694,共4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 研究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7,表明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2种吸附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系数为0.9977,其最大吸附量为7.79mg/g.在解吸实验中,各浓度组的解吸率均在1%以下,表明金鱼藻对Cu2+的吸持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玉军 周东美 +2 位作者 孙瑞娟 郝秀珍 仓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PB^2+ 土壤 竞争吸附
下载PDF
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等温吸附特征 被引量:34
19
作者 颜昌宙 曾阿妍 +3 位作者 金相灿 王圣瑞 许秋瑾 赵景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8-1072,共5页
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比较和评价不同生物吸附剂的性能时,不能仅仅根据R2和χ2的... 研究了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采用了线性和非线性2种方法拟合吸附等温线,并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比较和评价不同生物吸附剂的性能时,不能仅仅根据R2和χ2的大小进行拟合方程的适用性比较.为了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拟合结果,在实践中可以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分别进行拟合,而每一种拟合方法也要同时采用多种模型,在对多个拟合结果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更符合实验数据的吸附模型;②在本实验中,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吸附Cu2+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Freundlich模型特别是其线性表达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大;③沉水植物中粗纤维素占干物质的比重是影响其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细胞壁上多糖的—OH和—CONH2可能是吸附的活性中心;④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qm,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55 mg/g和10.80mg/g,其吸附Cu2+的最大活性比表面积分别为3.23m2/g和1.6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物吸附 ^cu^2+ 吸附等温
下载PDF
交联壳聚糖的结构及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0
20
作者 石光 袁彦超 +1 位作者 陈炳稔 王瑞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以甲醛、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由壳聚糖(CTS)合成了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AECTS)。研究了 AECTS对Cu2+、Ni2+、Co2+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并通过FTIR、WAXD、DTG以及DSC等方法 对吸附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ECTS... 以甲醛、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由壳聚糖(CTS)合成了一种交联壳聚糖微球(AECTS)。研究了 AECTS对Cu2+、Ni2+、Co2+的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并通过FTIR、WAXD、DTG以及DSC等方法 对吸附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ECTS对Cu2+、Ni2+、Co2+的吸附量分别为2.42、1.37和 0.39mmol;IR分析表明,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与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羟基配位所致,且配位强度正比于 吸附量;WAXD分析显示,金属离子的吸附不仅发生在非晶区,也渗透到晶区,对晶区的破坏程度正比于吸附 量。TG分析表明,交联、金属吸附使CTS3个降解阶段的温度不同程度地向低温移动,移动幅度与金属吸附 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 ^cu^2+ ^CO^2+ ^NI^2+ 结构 吸附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