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庄永泽 钟晓容 余英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高尿酸血症 膜性肾病
下载PDF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敏侠 邱强 +2 位作者 魏日胞 方剑锐 陈香美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1~2006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的5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最后1次门诊复查或进入终末期肾病(肌酐升高1倍、死亡、进入尿毒症期)作为随访终点,分为终末...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1~2006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的5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最后1次门诊复查或进入终末期肾病(肌酐升高1倍、死亡、进入尿毒症期)作为随访终点,分为终末期肾病组及肾功能稳定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2例患者均接受了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男性30例,女性22例,共有42例(80.77%)患者肾功能保持稳定,10例(17.8%)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动脉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比例、尿蛋白定量、胆固醇、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0~4 g,4~8 g,>8 g三个级别,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例、尿蛋白定量、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是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大量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较低的肾小球滤过率是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可根据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肾活检 肾小球滤过率 肾病综合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秦永芳 徐廷伟 袁海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颐性分析52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64例非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颐性分析52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64例非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对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1·d-1,维持治疗8周后,若症状得到缓解,逐渐降低剂量至维持量后,再逐渐停药;若症状没有缓解,则加用环磷酰胺或环孢霉素、骁悉等治疗。结果老年组并存高血压、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尿者,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和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老年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IgA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主,分别占46.2%、23.1%和11.5%,非老年组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和微小病变性肾病为主,分别占32.8%、25.0%和20.3%。治疗后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为59.6%。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以膜性肾病为主,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糖皮质激素类
原文传递
肾小球肾炎低补体血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剑辉 王艳侠 +2 位作者 孙清 韩宪英 冷大南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8期463-466,共4页
对1540例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低补体(C_3、C_4)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本组病人低C_3和C_4症的发生率为7.7%和17.5%,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低补血症发生率相差很大。按人数计,狼疮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和内皮系膜性肾炎占... 对1540例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低补体(C_3、C_4)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本组病人低C_3和C_4症的发生率为7.7%和17.5%,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低补血症发生率相差很大。按人数计,狼疮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和内皮系膜性肾炎占低C_3血症患者的64.2%,占低C_4血症患者的78.2%,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低补体血症的第一位。低补体血症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病程、高丙球蛋白血症、乙肝病毒血症有关,与膜性肾病和IgA肾病的临床表现、肾小球免疫球蛋白沉积有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低补体血症 病理
下载PDF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的抗肾小球基膜肾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光 唐政 +4 位作者 陈惠萍 曾彩虹 周虹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抗肾小球基膜 (GBM)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 :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1 994年至 2 0 0 2年住院确诊抗GBM肾炎的 2 3例患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 ,对其中 1 1例ANCA阳性患者在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抗肾小球基膜 (GBM)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 :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1 994年至 2 0 0 2年住院确诊抗GBM肾炎的 2 3例患者进行血清ANCA检测 ,对其中 1 1例ANCA阳性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与血清ANCA阴性抗GBM肾炎及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 :2 3例抗GBM肾炎患者有 1 1例 (47 8% )同时存在血清ANCA阳性。其中髓过氧化物酶 ANCA(MPO ANCA)阳性者 4例 (36 4% ) ,蛋白酶 3 ANCA(PR3 ANCA)阳性者 1例[9 0 9% ,该例同时合并MPO ANCA及胞浆型ANCA(C ANCA阳性 ) ] ,核周型 (P ANCA)阳性者 3例 (2 7 3 % ) ,C ANCA阳性者 5例 (45 5 % )。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抗GBM肾炎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预后等方面无差异 ,二者与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相比 ,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少尿 (无尿 )及就诊时终末期肾衰发生率、新月体性质、肾小球硬化、肾间质小血管病变及预后等方面差异显著。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抗GBM肾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很差 ,ANCA相关性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结论 :血清ANCA阳性和阴性的抗GBM新月体肾炎可能为同源性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流行病学 新月体肾炎 预后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
下载PDF
急进性肾炎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娜 赵明辉 +2 位作者 章友康 郑欣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了解急进性肾炎(RPGN)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行制备可溶性人GBM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29例RPGN患者进行抗GBM抗体的检测,并对阳性血清用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验证。结果 29例RPGN患者... 目的了解急进性肾炎(RPGN)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行制备可溶性人GBM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29例RPGN患者进行抗GBM抗体的检测,并对阳性血清用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验证。结果 29例RPGN患者中5例抗GBM抗体阳性,占17%,其中一例伴ANCA阳性。免疫印迹法证实均识别23-27KD,40-54KD的蛋白条带。3/4例免疫荧光呈现免疫复合物细颗粒样沿GBM沉积。结论抗GBM抗体型RPGN在我国并不少见,用ELISA法检测抗GBM抗体特异性高而且较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更灵敏。应早期对所有RPGN患者进行常规抗GBM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 自身抗体 测定
原文传递
小儿急性肾炎的一氧化氮和GMP-140水平变化
7
作者 周期 侯敢 +1 位作者 黄迪南 张诺芳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MGP -14 0 )在小儿急性肾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发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5例急性肾炎小儿和 1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GMP -14 0。结果 ...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MGP -14 0 )在小儿急性肾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发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5例急性肾炎小儿和 1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GMP -14 0。结果 急性肾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NO水平和血浆GMP -14 0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急性期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 (P <0 .0 1) ;且肾炎组血清NO水平与血浆GMP -14 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61,P <0 .0 1)。结论 表明小儿急性肾炎中存在血小板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肾炎 一氧化氮 GMP-140 颗粒膜蛋白
下载PDF
肾炎患者血中C3d水平及CD16^+单核巨噬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
8
作者 李宏向 李秋环 +2 位作者 张纪云 孙念政 杨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6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达水平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3d及荷C3d 免疫复合物的 (C3d IC)水平。结果 :MC病人血清C3d、C3d IC水平及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FR 2 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GS、MN及PGN病人血清C3d水平、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及MN、PGN病人C3d I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血清C3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小球肾炎补体激活时血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以保护CD16 + Mo MΦ不被激活的补体损伤。从而 ,CD16 + Mo MΦ浸润肾组织并产生促炎作用 ,参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补体调节蛋白 C3D C3d-IC
下载PDF
肾炎患者尿中sC5b-9水平及CD16^+单核巨噬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
9
作者 李宏向 林萍 +3 位作者 于洪英 张纪云 孙念政 杨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4-806,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尿中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 目的 :探讨肾炎患者补体激活时尿中活化单核巨噬细胞 (CD16 + Mo MΦ)膜辅因子蛋白 (MCP)、促衰变因子 (DAF)及同种限制因子 2 0 (HRF 2 0 )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134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CD16 + Mo MΦMCP、DAF和HRF 2 0表达水平 ,采用ELISA法测定尿中可溶性C5b 9(sC5b 9)水平。结果 :MC病人尿中sC5b 9水平及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GS、MN及PGN病人尿中sC5b 9水平、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与sC5b 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肾小球肾炎补体激活时尿中CD16 + Mo MΦMCP、DAF、HRF 2 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以保护浸润肾组织的CD16 + Mo MΦ不被激活的补体损伤。从而 ,CD16 + Mo MΦ产生促炎作用 ,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sC5b-9水平 CD16^+单核巨噬细胞 膜补体调节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