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碑刻文献语言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毛远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65-171,共7页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 汉魏六朝碑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根据碑刻文献的语言风格、特点,其主要研究价值在文字、词汇方面,音韵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语法研究方面则意义不大。由此提出了碑刻语言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汉魏六朝 语言研究 价值
下载PDF
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与《任尚碑》反映的“历史事实”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利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单纯的散文体叙事纪功碑转型。这一转型的背后,折射出三百年间汉匈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东汉皇权与外戚权力斗争白热化状态下官员的生存状态。此碑承载的历史信息不仅仅限于刻石文本所书写的内容,刻石纪功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复杂现实情境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且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由此而发生转型,更隐含着特殊的历史事实和深层的历史脉络。出土文物承载的文本信息,除文献学视角的研究之外,还需要政治史的视角以及在文献中做田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尚碑 纪功刻石 文本传统 历史事实
原文传递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3
3
作者 毛远明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真实性强,数量充足,产生的时代、地域明确,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讨论了文字研究的具体内容、价值,并对研究的思路、步骤与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文字 碑刘 汉魏六朝 研究设想
下载PDF
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 被引量:4
4
作者 毛远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 碑刻文献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丰硕。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碑刻文献研究的历程应该清理,研究的成果值得检讨,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陷需要总结。《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系统清理了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界整理、研究碑刻文献以及利用碑刻文献进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线索、丰富的学术信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必将有效拓展碑刻文献研究的领域,把碑刻文献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研究 叙录 价值
下载PDF
从碑刻铭文看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成瑶 张锡禄 +2 位作者 朱香 杨泽洲 张立志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11期10-14,共5页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载体。以苍洱地区为核心地带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曾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王朝,其文化在宗教文化、儒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载体。以苍洱地区为核心地带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曾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王朝,其文化在宗教文化、儒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呈现了多元包容、和谐发展,体现了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铭文 南诏大理国 民族文化 兼容性 和谐性
下载PDF
论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海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0-23,共4页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本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中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本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中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入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评碑记 评帖记 理论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沙州刺史李庭光相关问题稽考 被引量:3
7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8,共13页
S.1523+上博40抄录了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庭光莫高灵岩佛窟之碑并序》,然有学者将李庭光释作李光庭;其年代则主要有"武周后期"和天宝年间的不同认识。本文从碑文校释入手,据碑文本身所蕴涵的年代背景信息和相关文献、文物... S.1523+上博40抄录了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庭光莫高灵岩佛窟之碑并序》,然有学者将李庭光释作李光庭;其年代则主要有"武周后期"和天宝年间的不同认识。本文从碑文校释入手,据碑文本身所蕴涵的年代背景信息和相关文献、文物资料,就碑文本身所书、时代、身份和籍贯四个方面论证了碑主为李庭光。豆卢军长官豆卢军经略使更名为豆卢军使不晚于景龙四年(710)五月;其任沙州刺史时间当为长安四年(704)至景龙四年;碑文撰写于景龙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州刺史 李庭光 碑文 年代 豆卢军使
下载PDF
辽代金州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宇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67-569,共3页
头下军州是契丹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辽朝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历来深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辽代究竟有多少头下(军)州,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证明辽代确实存在金州。通过对辽宁省北票市五间房镇土城... 头下军州是契丹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辽朝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历来深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辽代究竟有多少头下(军)州,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证明辽代确实存在金州。通过对辽宁省北票市五间房镇土城西街村土城子屯的辽代城址的考证分析,认为土城村城址即是辽代的金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头下州 碑刻资料 土城村城址 金州
下载PDF
汇宗寺满蒙汉三体碑刻文本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元丰 《满语研究》 2018年第2期37-45,共9页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多伦县,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中心。汇宗寺御制碑以满蒙汉藏四体文字镌刻,其内容反映"多伦会盟"的背景、经过、意义,以及汇宗寺修建的起因、目... 汇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多伦县,始建于康熙年间,是当时漠南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和活动中心。汇宗寺御制碑以满蒙汉藏四体文字镌刻,其内容反映"多伦会盟"的背景、经过、意义,以及汇宗寺修建的起因、目的、过程、管理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因原石碑损毁无存,不仅无法利用其三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而且存世流传的汉文文本也难以比较鉴别。新近发现该碑刻的满文和蒙古文底本,为其文本的比较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通过文本比较发现,各文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比较重要的时间和内容上出现问题。该碑刻满文和蒙古文底本的发现,对汇宗寺的保护和修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伦诺尔 汇宗寺碑文 多伦会盟
下载PDF
浙江的戏曲碑刻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雪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浙江戏曲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其中戏曲碑刻即遍布全省各地。近年笔者在全面搜集、整理、研究浙江碑刻时,对其中的戏曲碑刻尤为关注。本文着重介绍浙江戏曲碑文的种类及其对戏曲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戏曲 碑刻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太原新见武周“晋祠华严石经”残碑
11
作者 崔灿 龙真 《史志学刊》 2020年第6期72-77,共6页
本文讨论太原市文物考古所2016年征集的三通残碑,通过查找文献对比解读三通残碑的内容,推断出此三通残碑与“晋祠华严石经”同出一脉。此次发现,可以对“晋祠华严石经”进行补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比较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华严经 碑刻 晋祠华严石经
下载PDF
从石刻文献看禅宗早期的传灯体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8,共7页
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利用碑刻材料研究中国早期禅宗史的基础上,对有关禅宗传灯体系的唐代碑刻材料进行爬梳分析,初步认为唐代碑刻中对禅宗传灯体系记载的繁简,与碑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禅宗发展的大背景有关,立碑者的立场和撰文目的对传灯... 本文在借鉴前辈学者利用碑刻材料研究中国早期禅宗史的基础上,对有关禅宗传灯体系的唐代碑刻材料进行爬梳分析,初步认为唐代碑刻中对禅宗传灯体系记载的繁简,与碑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禅宗发展的大背景有关,立碑者的立场和撰文目的对传灯体系的正脉记载也是有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禅宗 传灯世系 碑刻
原文传递
苏东坡桄榔庵及重建碑石文献史料考论
13
作者 李公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4-122,共9页
苏东坡以“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贬谪儋州,初时父子二人租住军治伦江驿破旧官舍,军守张中到任后,派兵士帮助修缮。后章惇派员查访,逐出官舍。东坡遂“买地筑室”,在桄榔林中盖起“桄榔庵”。此庵建造时间、地点与房间数量等,史有争议。... 苏东坡以“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贬谪儋州,初时父子二人租住军治伦江驿破旧官舍,军守张中到任后,派兵士帮助修缮。后章惇派员查访,逐出官舍。东坡遂“买地筑室”,在桄榔林中盖起“桄榔庵”。此庵建造时间、地点与房间数量等,史有争议。东坡北归后,草庵毁于风雨。后朝多任儋州守官原址修缮、重建,明成化间儋州太守罗杰在桄榔庵立“中正碑”,清康熙四十五年儋州知州韩祐、澄迈县令高魁标重建,刻“重建桄榔庵记”碑文。碑刻文字日渐漫漶,史料记述多有不同,且碑刻特异之处缺少研究。现地方政府开始保护、发掘,拟再次复建桄榔庵,遂比对史料文献,系统考论桄榔庵与碑石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儋州 桄榔庵 碑文
下载PDF
六朝石刻疑难字考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春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6,384,共10页
六朝石刻中仍有一些疑难字需要继续加以考释。论文选取19字试作考释,认为“■”当是“慫”字,“■”当是“漵”字,“■”当是“漪”字,“■”当是“樤”字,“■”当是“笑”字,“■”“■”当是“轡”字,“■”当是“聯”字,“■”当是... 六朝石刻中仍有一些疑难字需要继续加以考释。论文选取19字试作考释,认为“■”当是“慫”字,“■”当是“漵”字,“■”当是“漪”字,“■”当是“樤”字,“■”当是“笑”字,“■”“■”当是“轡”字,“■”当是“聯”字,“■”当是“窫”字,“■”当是“虔虔”,“■”当是“望”字,“■”当是“商”字,“■”当是“柬”字,“■”当是“(駢)”字,“■”当是“插”字,“■”当是“英”字,“■”当是“革”字,“■”当是“嫕”字,“■”当是“(暖)”字,“■”当是“暴”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石刻 疑难字
原文传递
传续与重构:勒石刻碑中的商业会馆——以明清山西碑刻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明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晋商在各主要市镇构建了属于商人的活动组织——会馆。会馆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处所,逐渐成为各地晋商发展的基本组成和成果体现,对它的构建彰显了山西商人的发展规模、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提升。对现... 明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晋商在各主要市镇构建了属于商人的活动组织——会馆。会馆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处所,逐渐成为各地晋商发展的基本组成和成果体现,对它的构建彰显了山西商人的发展规模、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提升。对现存一些明清山西会馆碑刻内容的解读,发现碑刻在会馆中的“指向性”功能,进而重新解读会馆构建背后的现实原因、商人心理及其时代内容,昭示明清晋商由“个人”向“众人”身份价值转变的时代要求和自我处置。在惠民、尊神、利国三驾马车的并行发展下,折射出当时商人发展的不易和会馆构建背后的群体焦虑。碑刻之于会馆,不仅为谨记不朽,更是晋商“直抒胸臆”的表达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商人 会馆 碑刻 思想表达 群体焦虑
下载PDF
从碑刻资料看近代滇中地区的山林纠纷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迎霄 沈峥 汪光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6-83,共8页
近代时期,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制体系逐渐向近代法制转化,民众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山林所属权的纠纷案件便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近代滇中地区的民众为了解决山林的所属权,会以法律手段维护其利益的方式进行,因此出现了许多山林纠纷案... 近代时期,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法制体系逐渐向近代法制转化,民众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山林所属权的纠纷案件便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近代滇中地区的民众为了解决山林的所属权,会以法律手段维护其利益的方式进行,因此出现了许多山林纠纷案。同时,通过树立碑刻,将判决结果广而告之。这些碑刻记录了纠纷发生的原因、审判经过、判决结果等,以此来明确边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分析近代滇中地区山林纠纷碑,了解山林纠纷案件产生原因、特点,及当地政府、民众对于保护山林、环境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滇中地区 碑刻资料 山林纠纷
下载PDF
六朝石刻疑难字例释
17
作者 梁春胜 刘日照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5,126,共12页
六朝石刻中仍有一些字不识或被误释,需要继续加以考释。文章选取20例试作解释。
关键词 六朝 石刻 疑难字
原文传递
从《论书绝句百首》及其自注看启功对历代碑帖的评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0,126,共7页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百首》及其自注中,对礼器碑、史晨碑、张猛龙碑、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陆机平复帖、王伯远帖、智永千字文墨迹、颜真卿瀛州帖、杜牧张好好诗、万岁通天帖、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历代碑帖给予了...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百首》及其自注中,对礼器碑、史晨碑、张猛龙碑、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陆机平复帖、王伯远帖、智永千字文墨迹、颜真卿瀛州帖、杜牧张好好诗、万岁通天帖、冯承素摹本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等历代碑帖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摩崖缺乏精刻,寻求汉隶笔法、刀法应从碑版入手,南北书派无鸿沟之判,观看六朝碑刻要善于“透过刀锋看笔锋”等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批判了明代祝允明等人盲目佞古的现象和清代阮元的南北书派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 摩崖 碑刻 真迹 摹本 刻帖
下载PDF
论晚唐碑志文的发展变化
19
作者 徐海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晚唐碑志文的发展整体上趋于衰落,这其中,政治环境的巨变、文体革新的思潮、作家个人的遭遇及情怀都起了重要作用,而作家的创作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其从家国之思转向人生如梦的命运感慨,伤悼岁月变迁,多咏史怀古、以古喻今的创作旨趣,... 晚唐碑志文的发展整体上趋于衰落,这其中,政治环境的巨变、文体革新的思潮、作家个人的遭遇及情怀都起了重要作用,而作家的创作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其从家国之思转向人生如梦的命运感慨,伤悼岁月变迁,多咏史怀古、以古喻今的创作旨趣,由此也带来晚唐碑志文文体形态的转变,幽思沉郁,苍凉复杂、结构上崇尚小品,骈散两体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 碑志文 创作理念 文体形态
原文传递
《湖北鄂州汀祖南宋吕文显墓发掘简报》录文校补
20
作者 蔡子鹤 陈杏留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2,共2页
《湖北鄂州汀祖南宋吕文显墓发掘简报》一文,公布了买地券拓片,随文附有释文。本文校补了释文部分的商榷之处,并一一分析误因,就教于方家,以便更有效利用这份宝贵材料,避免以讹传讹。
关键词 碑刻 买地券 释文 校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