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D减张缝合技术在瘢痕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柴琳琳 汤绪文 +3 位作者 李曾显 罗海军 姜绍秋 杨东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在瘢痕切除术中应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oped,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减张缝合技术)缝合切口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减轻后期切口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月对68例行瘢痕切除术... 目的:探讨在瘢痕切除术中应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oped,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减张缝合技术)缝合切口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减轻后期切口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月对68例行瘢痕切除术的患者应用LBD减张缝合技术缝合切口,观察术后12个月时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68例患者,术后12个月,除1例颈部、1例腹部、1例前臂、1例鼻头、2例面部瘢痕稍明显外,其余62例恢复满意,部分甚至达到“社交距离无痕”。结论:LBD减张缝合技术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显著减轻术后切口瘢痕,适用于所有有张力的切口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 瘢痕切除术 瘢痕形成 美容技术
下载PDF
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韩亚龙 刘文军 +3 位作者 李武全 刘军 张嘉 魏迪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84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肉芽组织清... 目的:观察整形外科手术方法在手部深度烧伤后瘢痕预防及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84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肉芽组织清创联合植小皮片治疗;观察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整形外科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ichigan hand outcomes questionnaire,MH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恢复情况,并以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估两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指关节活度恢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以及厚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总体功能、工作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外观以及对手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量表中,两组穿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食、洗脸、刷牙、梳头、穿衣及剪指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整形外科手术方法,能有效改善瘢痕形成情况,促进手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手部 整形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瘢痕形成 功能恢复
下载PDF
Effects of Honghua preserved amniotic membrane on scar healing in experimental glaucoma surgery 被引量:16
3
作者 Yi Shao Yao Yu +7 位作者 Qiu-Ping Liu Jing-Ming Li Fei Dong Xin Huang Chong-Gang Pei Ping Tu Hen-Hui Li Gui-Ping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2期226-231,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nghua preserved amniotic membrane(AM)for preventing scar formation of the filtering bleb in a rabbit model of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surgery.METHODS:Totally 36 rabbits(...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onghua preserved amniotic membrane(AM)for preventing scar formation of the filtering bleb in a rabbit model of glaucoma trabeculectomy surgery.METHODS:Totally 36 rabbits(36 ey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ocular trabeculectomy in combination with Honghua preserved AM transplantation),the control group(ocular trabeculectomy surgery in combination with AM implantation),and the blank group(single trabeculectomy).Clinical observations[including intraocular pressure(IOP),filtering blebs and complications],MassonTrichrome staining,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were performed on different time points(D1,D7,D14,D21 and D56)after the surgery.RESULTS:After operated for 14d,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iltering blebs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before operation(P【0.05),whereas no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on that among three groups(P】0.05).After 21d,the IOP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st(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group(P【0.05).On postoperative D14,the mean number of fibroblas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lower(40.6±10.2)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54.4±10.8)and blank group(68.2±11.6)(P【0.05,respectively).The mean numbers of the macrophage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respcitively significantly lower versus the blank group(P【0.05,P【0.05,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at in blank group,the level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expression in sclera and conjunctival areas was reduced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protein and mRNA level(P【0.05),but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trabeculectory surgery with Honghua preserved AM can control IOP,sustain the functional filtration bleb,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open the filtrating pathway on the rabbit glaucoma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niotic membrane trabeculectomy Honghua injection impla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car formation
下载PDF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行甲状腺切除术对女性患者临床疗效及切口瘢痕满意度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洪华 杨国宝 +1 位作者 于洋 张冀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研究经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女性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切口瘢痕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甲... 目的:研究经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女性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疗效及切口瘢痕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8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经乳晕入路实施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SS、PSAS、O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可提高女性甲状腺腺瘤患者美容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乳晕入路 美容满意度 瘢痕形成
下载PDF
解读创面修复“失控”本质,拓宽创面愈合研究视野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树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正常创面愈合是在损伤因素刺激下机体通过再生或增生方式恢复损伤组织的有序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可控"、适度的生物学行为。多种因素包括外环境因素、全身或局部因素、遗传因素等可能导致机体对创伤修复的生理性"可控&qu... 正常创面愈合是在损伤因素刺激下机体通过再生或增生方式恢复损伤组织的有序过程,其本质是一种"可控"、适度的生物学行为。多种因素包括外环境因素、全身或局部因素、遗传因素等可能导致机体对创伤修复的生理性"可控"向病理性"失控"演变的临床现象。创面难愈、创伤后的组织进行性损害以及瘢痕过度增生是临床上典型的创面修复"失控"现象。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烧伤创面的进行性损害以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代谢紊乱所致皮肤组织中糖含量增高和代谢产物蓄积引起的皮肤微环境改变,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始动因素之一;烧伤后的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发生发展取决于"间生态"组织的病理转归;真皮组织缺损导致的模板作用缺失可能是引起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始动环节。这一系列研究提示:创面愈合"失控"的本质是创面愈合过程不能以可预见的生物学步骤,按时相规律有序地进行组织学和(或)功能性修复,从而引起创面经久不愈、创面加深、瘢痕过度增生并导致功能障碍。相关研究的重点应通过寻找修复"失控"的始动环节并对此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创伤修复 瘢痕增生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cues determine the fate of astrocyt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10
6
作者 Fatima M.Nathan Shuxi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964-1970,共7页
Reactive astrogliosis occurs af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injuries whereby resident astrocytes form rapid responses along a graded continuum. Following CNS lesions, na?ve astrocytes are converted into reactive... Reactive astrogliosis occurs af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injuries whereby resident astrocytes form rapid responses along a graded continuum. Following CNS lesions, na?ve astrocytes are converted into reactive astrocytes and eventually into scar-forming astrocytes that block axon regeneration and neural repair. It has been known for decades that scarring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ed extracellular matrix molecules interfere with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axons after CNS injury, bu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astrocytic scar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are not well known. Recent use of various genetic tools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genesis of reactive astrogliosis. Especially, the latest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environment-dependent plasticity of reactive astrogliosis because reactive astrocytes isolated from injured spinal cord form scarring astrocytes when transplanted into injured spinal cord, but revert in retrograde to naive astrocytes when transplanted into naive spinal cor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upregulated type I collagen and its receptor integrin β1 and the N-cadherin-mediated cell adhesion appear to play major roles for local astrogliosis around the lesion. This review centers on the environment-dependent plasticity of reactive astrogli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GLIOSIS astrocyte fate scar form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axon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cue collagen I integrin β1
下载PDF
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冬 彭英 +1 位作者 张云 王林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沿用常...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随访3个月,记录伤后14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创面上皮覆盖比例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观察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瘢痕增生程度,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A)评估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伤后14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上皮覆盖比例高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BSHS-A评分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观察组BSHS-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加快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在减轻疼痛程度、延续愈合后瘢痕增生上较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 烧伤 深Ⅱ度 创面愈合 瘢痕形成
下载PDF
Allgower-Donati缝合法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对跟骨骨折患者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范步新 杜尧 +2 位作者 甘立猛 刘书茂 刘长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对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观... 目的探讨Allgower-Donati缝合法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对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切口缝合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Allgower-Donati缝合)62例和对照组(间断垂直褥式缝合)4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折治疗效果、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及瘢痕大小。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皮缘缺血和皮肤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瘢痕均缩小,且观察组术后1、3、6月瘢痕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Allgower-Donati缝合法用于跟骨骨折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并减少并发症和瘢痕形成,与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相比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科手术 Allgower-Donati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缝合 切口愈合 瘢痕形成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表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在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玲 陈敏亮 +3 位作者 雷永红 付小兵 解永学 孙同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寻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表皮干细胞参与瘢痕增生的证据。方法:术中切取8例伤后6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及同例患者的正常皮肤,将其制备切片并分组,用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寻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表皮干细胞参与瘢痕增生的证据。方法:术中切取8例伤后6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及同例患者的正常皮肤,将其制备切片并分组,用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β1整合素和CK19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瘢痕组织真皮层中,表达阳性细胞数β1整合素和CK19较正常皮肤β1整合素和CK19明显增多(P<0.05),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中,表皮干细胞可能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从而参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Β1整合素 角蛋白19 瘢痕形成
下载PDF
面部瘢痕整形手术后胶布减张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丹宁 郑胜武 李青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治疗 减张 免缝胶布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荣 田小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防止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防止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切口缝线反应、切口愈合效果、瘢痕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0度缝线反应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观察组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6.0%;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瘢痕增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其瘢痕厚度、宽度也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有良好效果,且有利于降低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剖宫产 缝线反应 切口愈合 瘢痕形成
下载PDF
创面瘢痕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窦涵钰 崔白苹 丁小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1-840,共10页
皮肤是保护人体免受侵害的第一道防线,常因接触物理、化学因子及微生物与病原体等造成各种创面.创面的修复需要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相互协同来完成.由于过度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沉积与交联异常,创面再生修复通常不能... 皮肤是保护人体免受侵害的第一道防线,常因接触物理、化学因子及微生物与病原体等造成各种创面.创面的修复需要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相互协同来完成.由于过度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沉积与交联异常,创面再生修复通常不能实现,而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瘢痕的形成影响皮肤功能,给患者带来心理障碍、身体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目前对瘢痕治疗尚缺乏特异且有效的药物.近儿年,人们利用动物模型、单细胞分析、示踪成像等技术对于创面瘢痕形成的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广泛研究.讨论创面瘢痕形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阐释瘢痕形成机制,为未来研究抗疤痕药物和组织再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形成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带蒂和游离脂肪移植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康 姜长明 +5 位作者 吕德成 张卫国 汤欣 张羽飞 谭庆远 李宏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99-501,共3页
本文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作用。通过肉眼、光镜、电镜、MRI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均可有效地减小硬膜外的瘢痕形成与硬膜的粘连;二者... 本文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与粘连的作用。通过肉眼、光镜、电镜、MRI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游离与带蒂脂肪组织均可有效地减小硬膜外的瘢痕形成与硬膜的粘连;二者坏死吸收等组织的变化和感染率相同;抑制椎板再生能力一致;炎细胞浸润带蒂组重于游离脂肪移植组;并首次提出了脂肪移植后“异位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 带蒂脂肪组织 游离脂肪组织 粘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浸润促进尿道创伤后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生性瘢痕形成
14
作者 陈烨辉 许以城 +3 位作者 阮中天 林婷婷 薛学义 许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创伤后尿道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1)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样本,比较尿道创伤患者(n=20)与健康志愿者(n=20)血液和尿液NETs水平的差异,并分析...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创伤后尿道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1)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样本,比较尿道创伤患者(n=20)与健康志愿者(n=20)血液和尿液NETs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尿道瘢痕形成的关系。(2)从尿道瘢痕组织中提取原代尿道成纤维细胞,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以获得NETs,分别以生理盐水、0.5 mg/L NETs和1.5 mg/L NETs处理尿道成纤维细胞,探索NETs对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3)构建尿道创伤新西兰兔模型,将动物分为非手术组、手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注射(阳性对照)组、手术+生理盐水注射组和手术+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 I)溶液注射组,探索NETs降解剂DNase I对尿道瘢痕形成的治疗作用。结果:尿道创伤后,患者尿液NETs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NET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尿道创伤新西兰兔模型中,创伤后尿液NETs水平越高,形成的尿道瘢痕纤维化程度越高(P<0.05);在细胞层面上,NETs促进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力、迁移与胶原合成(P<0.05)。在新西兰兔尿道创伤模型中,创伤后尿道注射DNase I可降低局部NETs水平,抑制尿道瘢痕形成(P<0.05)。结论:NETs浸润促进尿道创伤后尿道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增生性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创伤后尿道狭窄 瘢痕形成 尿道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抑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相关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江梦璐(综述) 董艾萌 原慧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对于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但AGV作为异物常会引起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从而抑制房水外流,引起眼压重新升高,导致手术失败。尽管AGV植入... 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对于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但AGV作为异物常会引起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从而抑制房水外流,引起眼压重新升高,导致手术失败。尽管AGV植入术中和术后多次注射抗代谢药物可抑制术后滤过区瘢痕化,但术后多次结膜下注射不仅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会引起相应并发症,因此需要对AGV进行改进,避免反复注射药物,使药物在局部缓慢释放,同时减轻AGV的异物反应。最近,Ologen胶原蛋白、聚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凝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天然蛋白页岩等新型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为抑制AGV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选择。本文从AGV引流盘材料的发展、AGV联合新型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的构建、AGV引流盘结构的改进等方面对抑制滤过区瘢痕化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药物缓释系统 滤过道 瘢痕形成 材料改进 结构改进
下载PDF
一种美容外科用粘合剂的粘接性能及应用效果
16
作者 王晓旭 马会 刘晓娟 《粘接》 CAS 2024年第7期35-38,共4页
针对传统缝线缝合处理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和易形成瘢痕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织粘合剂的制备。试验结果表明,N⁃羟乙基丙烯酰胺浓度为50%,明胶甲基丙烯酰胺浓度为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浓度为15%,光引发剂Lap浓度为0.05%,光照时间为150 mi... 针对传统缝线缝合处理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和易形成瘢痕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织粘合剂的制备。试验结果表明,N⁃羟乙基丙烯酰胺浓度为50%,明胶甲基丙烯酰胺浓度为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浓度为15%,光引发剂Lap浓度为0.05%,光照时间为150 min制备的粘合剂性能最佳。此时粘合剂拉伸强度为305.9 kPa,粘接强度为102 kPa;烘干组剪切强度为1.8 MPa,非烘干组剪切强度为1 MPa;溶胀48 h后,溶胀率未超过800%;储能模量超过2.5 MPa,远高于损耗模量;烘干或经过PBS浸泡后,仍旧保持一定的黏度和强度;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0 h后,含水量仍维持在20%左右;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好且很稳定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合剂材料 术后切口护理 瘢痕形成 粘接强度
下载PDF
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活化和YAP信号的影响
17
作者 吕瑶 梁亮 +2 位作者 覃勉 蒋汝平 吴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活化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0.5%、1.0%、2.0%三种浓度RGD多肽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流变学检测弹性模量(E)...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水凝胶,对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活化和Yes相关蛋白(YAP)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0.5%、1.0%、2.0%三种浓度RGD多肽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内部微观结构,流变学检测弹性模量(E)。构建SD雄性大鼠结膜损伤模型后,分为空白组(不作处理)、低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0.5%RGD多肽水凝胶)、中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1.0%RGD多肽水凝胶)、高浓度RGD组(结膜下注射2.0%RGD多肽水凝胶),观察1周后取材,Masson染色观察大鼠结膜处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结膜YAP、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表达情况。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刺激HTF活化构建瘢痕化细胞模型,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 0.5%RGD水凝胶组、1.0%RGD水凝胶组、2.0%RGD水凝胶组、正常组,培养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HTF中YA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SMA、纤连蛋白(FN)和I型胶原蛋白(Col I)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YAP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电镜下观察可见,RGD多肽水凝胶内部纳米纤维交联密度随多肽浓度增加而升高,流变学测得0.5%、1.0%及2.0%RGD多肽水凝胶弹性模量(E)依次约为0.067 kPa、0.150 kPa、2.170 kPa。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除中浓度RGD组大鼠结膜胶原纤维增生面积比明显低于空白组外(P<0.05),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与空白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低浓度RGD组、中浓度RGD组、高浓度RGD组大鼠YAP及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中浓度RGD组下降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RGD水凝胶组、1.0%RGD水凝胶组、2.0%RGD水凝胶组HTF的F-actin绿色荧光减弱,YAP红色荧光从细胞核转位于细胞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RGD多肽水凝胶 细胞外基质 Yes相关蛋白 瘢痕化
下载PDF
甘草酸对切口愈合模型大鼠促进切口愈合及防止瘢痕形成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志勇 李栋梁 +3 位作者 余雪丰 刘姗姗 吴萍 黄洁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771-777,共7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促进胶原合成对切口愈合模型大鼠瘢痕形成及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5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建立切口愈合模型,30... 目的研究甘草酸促进胶原合成对切口愈合模型大鼠瘢痕形成及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5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建立切口愈合模型,30 min后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静脉注射10 mg/kg、15 mg/kg、30 mg/kg甘草酸,术后3 d、7 d、14 d观察各组大鼠变化。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表达量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TEN/AKT/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计算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低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中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胶原合成 切口愈合 瘢痕形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瘢痕形成及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范永梅 吕开阳 +1 位作者 曾跃勤 刘文军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瘢痕是机体皮肤组织受到创伤或烧伤等不良应激后引发受损部位发生一系列的损伤修复反应,最终以结缔组织修复而告终,形成一种与正常皮肤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组织形式。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 瘢痕是机体皮肤组织受到创伤或烧伤等不良应激后引发受损部位发生一系列的损伤修复反应,最终以结缔组织修复而告终,形成一种与正常皮肤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组织形式。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且可以促进瘢痕组织内血管生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降解异常堆积的胶原,重塑瘢痕组织;对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MSCs应用于瘢痕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回顾近年发表的文献,从MSCs对瘢痕组织治疗机制的再生愈合、抗炎效应、抗纤维化作用、免疫调节等研究方向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瘢痕形成 治疗应用
下载PDF
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头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付莉莉 李凤 许远乐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头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头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头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头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LED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感染发生情况、瘢痕以及色素沉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7、15 d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感染,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较对照组少。结论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头面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和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烧伤 LED红蓝光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感染 瘢痕 色素沉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