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会理县河口地区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1
作者 关俊雷 郑来林 +2 位作者 刘建辉 孙志明 程万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2-490,共9页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通过对会理县河口地区侵入于河口群中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1710±8 Ma(MSWD=1.11)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河口群的形成时代要早于这个年龄。大量的同位素数据证明,河口群主要形成于1817~1710 Ma,为古元古代晚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整个扬子地台西缘的构造格架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缘 河口群 辉绿岩 锆石SHRIMP u-pb 结晶基底
下载PDF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帆 刘树文 +4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韩以贵 杨恺 吴峰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3-840,共8页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给...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约218 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岩体 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黑龙江省乌拉嘎金矿赋矿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永彬 刘建明 +3 位作者 孙守恪 李艳 李凤友 胡海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7-570,共14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金矿产区之一,发育多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它们与中生代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但对这些陆相火山-次火山岩的成因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本区金矿的成因认识和矿床勘查。本次研究采用先进的LA-ICP-MS锆石定年...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金矿产区之一,发育多个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它们与中生代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密切的关系,但对这些陆相火山-次火山岩的成因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本区金矿的成因认识和矿床勘查。本次研究采用先进的LA-ICP-MS锆石定年法、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与乌拉嘎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存在密切成因联系的次火山岩(花岗闪长斑岩)进行深入研究。LA-ICP-MS锆石定年法获得乌拉嘎矿区葡萄沟岩体及其南部含矿岩枝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8.2±1.2Ma和106±1.1Ma,与区内宁远村组火山岩成岩时间基本相近,推断金矿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与东安金矿和高松山金矿为同期。岩石地球化学确定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σ=1.83~2.18)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Sr-Nd-Pb研究显示其具有活动陆缘弧岩浆岩特点,进一步得出岩浆源区和成矿物质具有来源于新元古代形成的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的属性。早白垩世时,中国东部处于伸展应力体制下,尤其黑龙江构造活动强烈,起源于新生下地壳重融的岩浆活动频繁,结合已有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资料显示,推断区内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 岩石成因 乌拉嘎金矿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东昆仑五龙沟花岗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希 袁万明 +4 位作者 郝娜娜 段宏伟 陈小宁 莫宣学 张爱奎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及MC-ICP-MS锆石U-Pb定年,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构造环境研究。黄龙沟中粒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相对富铝、高FeOt/MgO和104Ga/Al值、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 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及MC-ICP-MS锆石U-Pb定年,对东昆仑五龙沟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构造环境研究。黄龙沟中粒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相对富铝、高FeOt/MgO和104Ga/Al值、富集轻稀土、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Zr、Ga、Y和Hf等高场强元素并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的特征,为A型花岗岩。锆石U-Pb法获得206Pb/238U值加权平均年龄为416.9±1.3 Ma,是早古生代晚志留世造山旋回末后造山碰撞产物,标志晚志留世东昆仑造山旋回进入造山后碰撞阶段。岩金沟矿区东花岗闪长岩为典型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为I型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58.9±2.1 Ma,属于昆南断裂结束后、于晚二叠世开始南区巴颜喀拉地体与昆中区南昆仑地体间发生强烈的壳幔剪切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沟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
下载PDF
Petrogenesis of Late Cretaceous Jiangla'angzong I-Type Granite in Central Lhasa Terrane, Tibet, China: Constraints from Whole-Rock Geochemistry,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Sr-Nd-Pb-Hf Isotopes 被引量:25
5
作者 LIU Hong LI Guangming +7 位作者 HUANG Hanxiao CAO Huawen YUAN Qian LI Yingxu OUYANG Yuan LAN Shuangshuang LU Menghong YAN Guo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396-1414,共19页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is composed of syenogranite and adamellite. LA-ICP-MS zircon U-Pb analyses suggest that syenogranite has a weighted mean 2±6pb/23SU a...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Lhasa Terrane is composed of syenogranite and adamellite. LA-ICP-MS zircon U-Pb analyses suggest that syenogranite has a weighted mean 2±6pb/23SU age of 86±1 Ma (mean square weighted deviation=0.37),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uscovite Ar-Ar age (85±1 Ma) of Cu-Au ore-bearing skarns and the zircon U-Pb age (84±1 Ma) of adamellit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Jiangla'angzong magmatism and Cu-Au mineralization events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granite contains hornblende, biotite, and pyroxene, and does not contain Al-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muscovite, cordierite, and garnet. It has high contents of SiO2 (65.10 -70.91wt%), K20 (3.44-5.17wt%), and total K20+Na20 (7.13-8.15wt%), and moderate contents of A12Oa (14.14-16.45wt%) and CaO (2.33-4.11wt%), with a Reitman index (δ43) of 2.18 to 2.33, and A/ CNK values of 0.88 to 1.02. The P205 contents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iO2, whereas Pb contents show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iO2. Th and Y contents are relatively low and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b conten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is a high K calc-alkaline metaluminous I-type granite. It is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nd large ion lithofile elements (LILE), and depleted in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with LREE/HREE ratios of 11.7 to 18.1. The granite has negative Eu anomalies of 0.58 to 0.94 without obvious Ce anomalies (δCe=l.00-1.04). The relatively low initial a7Sr/a6Sr ratios of 0.7106 to 0.7179, positive ε±nt(t) values of 1.0 to 4.1, and two-stage Hf model ages (TDM2) ranging from 889 Ma to 1082 Ma, 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e derived from a juvenile crust. The (143Nd/144Nd)t values from the Jiangla'angzong granite range from 0.5121 to 0.5123, its eNd(t) values range from -10.17 to -6.10, it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gong Co-Nujiang Jiangla'angzong 1-type granite zircon u-pb Sr-Nd-pb-Hf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官道口群和洛峪群的年代学研究新进展——来自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的新证据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恒 高林志 +5 位作者 周洪瑞 宋彪 丁孝忠 张传恒 刘昊岗 龚成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0-2486,共1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2Ma和1541±8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首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龙家园组的形成时限,该组底界的时代接近1600Ma。龙家园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最早期;在河南省汝阳、汝州、鲁山地区的洛峪口组凝灰岩中获得了1596±7Ma、1596±15Ma、1608±17Ma和1620±16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精确标定了洛峪口组的形成时代,洛峪口组形成于长城纪的末期。结合汝阳群云梦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时限约为1700~1600Ma。官道口群应是汝阳群之后的地层系统,而不是早前认为的与之同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龙家园组 洛峪口组 SHRIMP 锆石u-pb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早志留世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白新会 徐仲元 +4 位作者 刘正宏 辛后田 王挽琼 王新 雷聪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9,共13页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中亚造山带南缘苏尼特右旗太古生庙地区太古生庙岩体和库伦哈达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太古生庙英云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42.6...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中亚造山带南缘苏尼特右旗太古生庙地区太古生庙岩体和库伦哈达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太古生庙英云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42.6±2.4Ma,库伦哈达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34.2±2.2Ma,说明太古生庙地区早古生代存在岩浆活动。其中太古生庙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其Si02含量〉56%(70.02%~70.51%),Al2O3含量≥15%(15.99%~16.37%),MgO〈3%(0.56%-0.83%),Na2O〉3%(4.33%-4.66%),K2O/Na2O比值〈0.5(0.3-0.4);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Sr〉400×10^-6(681×10^-6-783×10^-6)。Yb〈1.9×10^-6(0.6×10^-6-0.9×10^-6)。Y〈18×10^-6(5.4×10^-6-9.3×10^-6),无明显的Eu异常。库伦哈达岩体与太古生庙岩体相比,SiO2含量较低(57.92%-66.78%),Al2O3为相当(14.91%-18.26%),MgO含量为1.17%~2.31%,Na2O含量为3.29%~4.36%,K2O含量为1.43%-3.09%;在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中,库伦哈达岩体的岩石样品投图位于埃达克岩和典型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叠加区域,而太古生庙岩体样品全部落入埃达克岩区域内,太古生庙岩体可能是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库伦哈达岩体可能是早期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混染了部分熔融的地幔楔之后形成了这种具有正常岛弧岩浆特征的岩石,其形成的环境为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石 锆石upb 早志留世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锆石U-Pb年代学及对华夏地块Grenvillian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磊 龙文国 +5 位作者 徐德明 徐旺春 周岱 金鑫镖 黄皓 张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40,共16页
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浅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对高州杂岩中1个变粒岩(YK1016)和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4-3)、云开群中... 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浅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对高州杂岩中1个变粒岩(YK1016)和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4-3)、云开群中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7-1)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样品YK1016中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 035±43)Ma和(437±30)Ma(n=16,MSWD=1.3),上交点年龄与10个谐和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970±30)Ma(MSWD=0.22)一致,解释为其形成年龄。样品YK1014-3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949~2 395 Ma,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9个最年轻且谐和的分析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970±32)Ma(MSWD=0.53),对其最大沉积年龄进行了约束。样品YK1017-1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650~2 383 Ma,也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最年轻且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将其时代约束在650 Ma。结合云开地区变质基底中已有的高精度年龄数据,认为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云开群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另外,研究结果及云开地区已有的数据表明,该区除出露Grenville期岩石外,新元古代变沉积岩中还存在大量Grenville期(900~1 350 Ma)碎屑锆石,部分晶形较好具岩浆起源,这一现象从云开地区一直延伸到华夏东部;但在华夏地块由南往北,Grenville期锆石呈减少趋势,新元古代锆石(820~860 Ma)逐渐增多。这些暗示华夏地块南缘存在一个由南东向北西推进的Grenvillian造山带,和(或)在华夏地块内部存在略晚于Grenville期的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基底 LA-ICP-MS 锆石u-pb 格林威尔事件 云开地区 华夏地块
下载PDF
藏东色礼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志宇 王陆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3-909,共7页
色礼岩体位于藏东芒康县打拉地区,是研究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特征的重要对象。本文以色礼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讨论了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样品中的... 色礼岩体位于藏东芒康县打拉地区,是研究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特征的重要对象。本文以色礼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讨论了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样品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和较高的Th/U值,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393±O.4)Ma,为始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色礼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具较高的SiO2含量和高钾、富碱的特征,其A/CNK值为0.89~0.95,为偏铝质钾玄岩系列;它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具Eu弱负异常和弱的Ce正异常,表现为Nb、Ta、P、Zr、Ti、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相对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色礼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可能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混入了少量新生地壳物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 LA-ICP-MS 西藏色礼
下载PDF
湘西南印支期五团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背景 被引量:21
10
作者 柏道远 陈必河 +2 位作者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02-2018,共17页
五团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具块状构造。用SHRIMP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试,其中9颗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5±4.4)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形... 五团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具块状构造。用SHRIMP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试,其中9颗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5±4.4)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中期。岩石高硅、富铝、高钾、中碱,Si O2含量70.64%~75.32%,平均72.33%;Al2O3含量13.24%~16.37%,平均14.47%;K2O含量4.27%~6.66%,平均5.10%;全碱(Na2O+K2O)含量为6.71%~8.46%,平均7.65%;K2O/Na2O比值为1.54~5.34,平均2.23。ASI值平均为1.24,总体属铁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ΣREE含量为84.35~222.90μg/g,平均156.81μg/g;δEu值0.17~0.52,平均0.39;(La/Yb)N值为1.81~17.12,平均10.57。ISr值为0.71813~0.72110,εSr(t)值为193.5~235.6,εNd(t)值为-9.78^-9.70,t2DM为1.78~1.79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变质泥质岩和碎屑岩。强过铝花岗岩样品的Al2O3/Ti O2比值大部分小于100。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主要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五团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此外,深部软流圈上涌和热量的向上传递对五团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SHRIMP 地球化学特征 S型花岗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五团 湘西南
下载PDF
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地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田京 李进文 +5 位作者 王润和 刘文 向安平 康永建 郭志军 董旭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2-1107,共16页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是中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对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进行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4件侵入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是中国内蒙古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通过对矿区石英斑岩、石英二长岩、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及细粒花岗岩等侵入岩进行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表明,4件侵入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5.4±1.9)Ma、(294.3+0.6)Ma、(287.0±1.2)Ma及(243.9±1.6)Ma,表明矿区主要侵入岩形成于2个时期,即海西晚期与印支期。前3者的年龄表明其均为海西晚期岩浆演化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著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均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古亚洲洋闭合的影响,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3.9±1.6)Ma,表明其为印支期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同样亏损Ba、Nb、Sr、Zr、Ti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显著富集K、亏损Ta,弱的负Eu异常,(Y+Nb)-Rb和Yb-Ta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为弧花岗岩,且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受蒙古-鄂霍茨克洋陆内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依据前人研究成果,矿区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其^(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62.6±0.7)Ma,说明本次所采集的侵入岩与矿床的形成均无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额仁陶勒盖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Zircon U-Pb dating on the Mesozoic volcanic suite from the Qingshan Group stratotype section in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7
12
作者 LING WenLi XIE XianJun +1 位作者 LIU XiaoMing CHENG JianP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813-824,共12页
A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zircon U-Pb on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tratotype section of the Qingshan Group within the Jiaozhou Basin,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is presented. The zirc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 A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zircon U-Pb on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tratotype section of the Qingshan Group within the Jiaozhou Basin,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is presented. The zirc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in situ ablation of a 193 nm excimer laser system coupled with an up to date ICP-MS system. Among the three formations of the Qingshan Group, zircons recovered from the lowest part of the Houkuang Fm. were dated at 106±2 Ma (95% confidence, the same below), whereas those from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of the Shiqianzhuang Fm. were given ages of 105±4 Ma and 98±1 Ma, respectively. A spatially decreasing trend for the Mesozoic magmatic timing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province is observ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data of this study with those by previous works on the Qingshan volcanic lavas occurring at western Shandong and within the Yishu fault zone. The Qingshan volcanic rocks are constituent of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in East China. Exposed at most provinces of central East China along the Tan-Lu fault and the Yangtze fault zones, these volcanic su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hoshonite and high-K calcalkalic rocks in lithology and thought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partial melting of continental mantle in genesi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Qingshan potassic volcanic suite from eastern Shandong basins is distinctly young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ar-eas of the shoshonite province. By contrary, ages of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alkaline basalts, sourced by asthenospheric mantle, from both northern Huaiyan basin and northern Dabie belt along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from the Ningwu, Lishui and Luzong basins along the Yangtze fault zone are observably older than those occurring within eastern Shandong. The revealed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magmatism for the two types of volcanic suites make an important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 on the Mesozoic to Cenozoic dynamic evolution model of the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in 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ZOIC VOLCANIC SuITE Qingshan GROuP stratotype section zircon u-pb TECTONIC SIGNIFICANCE
原文传递
湘东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建华 张岳桥 +2 位作者 董树文 马之力 李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东部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宏夏桥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分别给出了(421±2)Ma和(423±2...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东部宏夏桥和板杉铺岩体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宏夏桥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分别给出了(421±2)Ma和(423±2)Ma的主体谐和年龄;板杉铺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给出了(422±2)Ma和(421±2)Ma的谐和年龄。这两岩体均为准铝质一过铝质花岗岩,具明显高Sr/Y和La/Yb比值和负硝d(力值,与埃达克岩类似,推测它们为早古生代华南地壳缩短加厚和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综合区域岩浆和变形变质年龄,本文认为,华南早古生代陆内挤压造山作用发生于~460~420Ma,以前泥盆纪地层广泛褶皱和大规模地壳重熔型岩浆活动、混合岩化作用、基底韧性剪切及高级变质作用为主;陆内造山后期的伸展松弛作用发生于~420~385Ma,主要表现为后造山花岗岩形成、张扭性韧性剪切和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夏桥 板杉铺 锆石u-pb 华南 古生代 陆内造山
下载PDF
福建龙岩大洋-莒舟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铪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森 张达 +6 位作者 Absai Vatuva 闫鹏程 马帅 冯海滨 宇腾达 白昱 狄永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0-468,共19页
为了揭示闽西南龙岩地区大洋、莒舟花岗岩体的成因、侵位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Lu-Hf同位素测试方法对上述岩体进行年龄测定及铪同位素示踪。岩石学特征表明大洋、莒舟岩体具... 为了揭示闽西南龙岩地区大洋、莒舟花岗岩体的成因、侵位时代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利用LA-MC-ICPMS锆石U-Pb、Lu-Hf同位素测试方法对上述岩体进行年龄测定及铪同位素示踪。岩石学特征表明大洋、莒舟岩体具有多期次侵入特征,岩性主要为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以及花岗闪长岩。大洋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136.2±0.9)Ma,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125.0±1.7)Ma,似斑状花岗岩的年龄为(132.0±0.2)Ma,菖舟似斑状花岗岩的年龄为(132.4±0.8)Ma。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硅、富铝、低钛、高钾钙碱性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Cs、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Ce、Ti等),微量元素表现出后造山伸展背景的特征。稀土含量较低,总稀土含量分别为92.76×10^-6-176.26×10^-6和116.63×10^-6-213.95×10^-6,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δEu=0.01-0.54)和稀土分布模式差异性特征。总体上具有较高的Na2O+K2O值、Ga/Al值及Rb含量,低Zr含量,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成因特征。两个代表性样品锆石铀εHf(t)值分别为-16.47--5.95和-11.05--3.35,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567~2221Ma和1400~1889Ma,来源于古元古一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讨论了两个岩体的成因及其所代表的构造环境,进而探讨了大洋、莒舟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 铪同位素 福建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怀宁盆地火山岩锆石LA-ICPMS定年 被引量:17
15
作者 闫峻 史磊 +3 位作者 李全忠 刘建敏 刘晓强 姜子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8-1226,共9页
怀宁盆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之一,自下而上发育彭家口组和江镇组火山岩,岩性分别以粗面质凝灰熔岩和粗面安山岩、流纹岩为主。彭家口组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1.56%和70.61%,江镇组样品的SiO2含量为61.91%~63.77%,均... 怀宁盆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之一,自下而上发育彭家口组和江镇组火山岩,岩性分别以粗面质凝灰熔岩和粗面安山岩、流纹岩为主。彭家口组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1.56%和70.61%,江镇组样品的SiO2含量为61.91%~63.77%,均属于橄榄安粗岩系列,彭家口组样品更加富钾。运用LA-ICPMS对彭家口组和江镇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206Pb/204Pb加权平均谐和年龄分别为130.0±1.7 Ma(MSWD=0.73)和130.5±1.7 Ma(MSWD=0.78),指示怀宁盆地火山岩为早白垩世的产物,喷发持续时间较短。该年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盆地火山岩的年龄一致,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喷发时代集中在135~127 Ma之间,是在强烈拉张的背景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 定年 怀宁盆地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Paleoproterozoic Potassic Granitoids in the Sushui Complex from the Zhongtiao Mountains,Northern China: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被引量:16
16
作者 TIAN Wei LIU Shuwen ZHANG Hua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Paleoproterozoic potassic granitoids in the southern Sushui Complex from the Zhongtiao Mountains yielded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1968-1944 Ma. Lithologically, the potassic granitoid series consists chiefly of monzo... Paleoproterozoic potassic granitoids in the southern Sushui Complex from the Zhongtiao Mountains yielded SHRIMP zircon U-Pb ages of 1968-1944 Ma. Lithologically, the potassic granitoid series consists chiefly of monzodiorite, quartz monzonite and syenogranite. Their trace elements and Sm-Nd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rchean TTG rocks in an overthickened continental crust. Petrogenesis of this potassic granitoid series implies a collisional environment within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which supports a tectonic model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ontinental Blocks being amalgamated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hui Complex Zhongtiao Block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potassic granitoid zircon u-pb Sm-Nd isotope PALEOPROTEROZOIC
下载PDF
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鄢全树 石学法 +1 位作者 王昆山 柳小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7-1067,共11页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08-18获得2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08-18获得2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1.6Ma和157.8±1.0Ma,在站位S08-32获得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3.6±0.3Ma和127.2±0.2Ma,表明它们为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其中153~159Ma年龄值可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年龄比较,而127Ma年龄值可与浙闽沿海燕山期花岗岩年龄对比。一个样品中存在一个年龄为656.7Ma的残余锆石核,结合中西沙发现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资料,表明南海内散落的微地块可能广泛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本区中生代花岗岩为古老陆壳重熔形成的。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燕山期岩浆作用在中国南部的影响范围、南海微陆块前寒武纪地质及微陆块的裂离动力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南沙微地块 锆石u-pb年龄 LA-ICPMS 南海
下载PDF
福建泉州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特征与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先兵 李源 +4 位作者 薛德杰 谢明阳 汤帅 崔建军 张岳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63,共19页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 晚中生代福建沿海地区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福建泉州地区伸展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低角度正断层或拆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W-SE向伸展环境.锆石U-Pb年代学指示泉州地区发育4期岩浆活动,分别为晚侏罗世(-155Ma)、早白垩世中期(130-125Ma)、早白垩世末期(-109Ma)以及晚白垩世早期(-100Ma之后).结合构造变形的切割关系和岩浆岩年代学,长乐-南澳剪切带左旋韧性走滑形成于130-120Ma,而右旋脆性剪切形成于120-100Ma之间.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之下的俯冲角度变化导致福建沿海地区发育晚中生代造山带.造山作用开始于早白垩世之初,结束于早白垩世末期,以大规模NW-SE向伸展构造发育为标志,其从同造山挤压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发生于-1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造山作用 构造 伸展变形 锆石u-pb 年代学
原文传递
南岭诸广山北体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多期岩浆活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爱民 陈必河 +3 位作者 陈剑锋 周超 司程山 郑正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1-792,共12页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体和北体组成,出露面积大于5000 km2,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3个时代。通过对诸广山北体3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闪...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是南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体和北体组成,出露面积大于5000 km2,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3个时代。通过对诸广山北体3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14.5±4.5)Ma(n=13,MSWD=0.52)、(417.3±4.8)Ma(n=12,MSWD=0.84),形成于晚志留世末。印支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207.5±2.7)Ma(n=10,MSWD=1.6),形成于晚三叠世末。燕山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48.2±1.7)Ma(n=13,MSWD=0.93),形成于晚侏罗世。该成果为南岭地区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花岗岩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 SHRIMP 诸广山 南岭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新太古代地壳岩石和古元古代混合岩化作用--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邱啸飞 江拓 +2 位作者 吴年文 赵小明 徐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9-738,共10页
大别造山带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研究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古老基底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其内广泛发育的混合岩长期被认为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本文对北大别团风一带新识别出的一套混合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 大别造山带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研究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古老基底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其内广泛发育的混合岩长期被认为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本文对北大别团风一带新识别出的一套混合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岩第一类锆石核部具有岩浆锆石特点,组成的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850±86 Ma,该年龄代表了混合岩原岩年龄。第二类锆石具有变质深熔锆石特点,其加权平均207Pb/206Pb年龄为2011±12 Ma,代表了混合岩化的时间。岩浆锆石多数具有负的εHf(t)值(-8.1~2.2),对应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2)为3.6~3.0 Ga,表明原岩可能为大别造山带内古太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形成,并可能在形成过程中伴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与之相比,变质锆石均具有正的εHf(t)值(0.3~8.2),对应TDM2为2.7~2.2 Ga,说明在混合岩化变质深熔过程中锆石Lu-Hf同位素体系完全开放,导致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升高。本文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除了中生代混合岩化作用以外,还存在古元古代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过程相关的一期混合岩化作用,为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内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此外,该套混合岩原岩为太古宙岩石,且对应模式年龄高达3.6 Ga,这扩展了目前已知的大别造山带最古老岩石信息范围,表明大别造山带内太古宙古老地壳物质可能不仅局限于黄土岭一带,还在北大别更广泛地区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混合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太古宙岩石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