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年亚文化的跨文化解读——对《绯闻少女》中美粉丝群的比较研究 |
陈霖
李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
|
黑暗三人格与青年亚文化行为参与:有遮掩效应的链式中介模型 |
高玮
戴艳
雷鸣
|
《校园心理》
|
2023 |
0 |
|
3
|
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温和抵抗:特质、缘由及审视 |
敖成兵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19 |
27
|
|
4
|
养成系偶像节目中大学生粉丝的满足、迷失及引导——以《创造101》为例 |
章文宜
代玉玲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3
|
|
5
|
青年亚文化在高校的流行现状及其参与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 |
高玮
雷鸣
戴艳
牛丽丽
韩兹莹
蒲禹潼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1
|
|
6
|
“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 |
令小雄
李春丽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77
|
|
7
|
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 |
王洪喆
李思闽
吴靖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3
|
|
8
|
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 |
吴洪莉
刘梦娇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50
|
|
9
|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
胡疆锋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34
|
|
10
|
青年亚文化主体的“象征性权力”表达——论新世纪中国喜剧电影的美学嬗变与文化意义 |
陈旭光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5
|
|
11
|
“佛系”亚文化的动向、样态与社会观照 |
蒋建国
李颖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3
|
|
12
|
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变迁 |
邵蕾
|
《当代青年研究》
|
2012 |
28
|
|
13
|
符号化表演:网络空间丧文化的批判话语建构 |
李欣
彭毅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7
|
|
14
|
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 |
陆道夫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3
|
|
15
|
后浪:代际更迭与我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转向 |
曾一果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21
|
|
16
|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解读 |
黄汀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17
|
“内卷”、“佛系”、“躺平”:概念演进、边界层序及矫治策略——基于文化哲学视域的诠解 |
令小雄
王亚妮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18
|
网络祈愿:幸运游戏、精神走私与认同困境 |
蒋建国
杨盼盼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7
|
|
19
|
我国网络青年“丧文化”的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
萧子扬
叶锦涛
马恩泽
|
《北京青年研究》
|
2019 |
15
|
|
20
|
祛魅与超越:网络泛娱乐主义思潮下的青年亚文化审视 |
杨宇辰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21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