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影响真鲷幼鱼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品健 王重刚 郑森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54-756,共3页
报告了海水盐度对真鲷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41日龄的真鲷幼鱼的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均在盐度25时达最高值,随着盐度的上升或下降,消化酶的比活力下降.从3种酶的相对比活力来看,盐度对消化酶的活性影响较大,... 报告了海水盐度对真鲷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41日龄的真鲷幼鱼的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均在盐度25时达最高值,随着盐度的上升或下降,消化酶的比活力下降.从3种酶的相对比活力来看,盐度对消化酶的活性影响较大,其中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更大.这对于真鲷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幼鱼 消化酶 活力 盐度 养殖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9,共11页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千年笛鲷幼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 被引量:40
3
作者 区又君 刘泽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研究了在22.5~31.9℃条件下,千年笛鲷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0、2、4、6、9、11d)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千年笛鲷幼鱼的体重在短时间(2~6d)的饥饿后下降不大,9d以上的饥饿可导致幼鱼的体重明显下降。经过饥饿11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 研究了在22.5~31.9℃条件下,千年笛鲷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0、2、4、6、9、11d)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千年笛鲷幼鱼的体重在短时间(2~6d)的饥饿后下降不大,9d以上的饥饿可导致幼鱼的体重明显下降。经过饥饿11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灰分含量有所上升,水分含量明显上升,表明千年笛鲷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依靠消耗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恢复投喂后,各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11d组鱼在恢复投喂后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为10~11d。结果表明:饥饿2d组的千年笛鲷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该补偿现象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达到;饥饿4d组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6d组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饥饿9d组幼鱼不具有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1d组幼鱼为饥饿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笛鲷 幼鱼 饥饿 补偿生长 致死
下载PDF
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品健 王重刚 郑森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90-92,共3页
通过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夏、冬两季3种消化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蛋白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个数量级;淀粉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倍左右;脂肪酶的活性冬季高于夏季,且一直维持... 通过夏、冬两季真鲷仔、稚、幼鱼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夏、冬两季3种消化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蛋白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个数量级;淀粉酶的活性冬季比夏季低1倍左右;脂肪酶的活性冬季高于夏季,且一直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结果表明,3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外,冬季脂肪酶的高活性对鱼苗的生长、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幼鱼 消化酶活性 仔鱼 稚鱼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雅芝 刘冬娥 +2 位作者 方琼珊 王涵生 秦志清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幼鱼 温度 盐度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涵生 方琼珊 郑乐云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 ,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 ,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 1.35~ 1.4 5mm。稚鱼第 6~ 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 2鳍棘和腹鳍棘 ,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 通过赤点石斑鱼各个发育期的仔稚幼鱼连续取样 ,系统地观察了仔稚幼鱼各个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 ,并进行描图。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全长 1.35~ 1.4 5mm。稚鱼第 6~ 7d长出特别伸长的背鳍第 2鳍棘和腹鳍棘 ,其长度与全长之比在第 16~ 18d、全长 11m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 ,接近 5 0 %。这一形态特点是石斑鱼属仔稚鱼期特有的。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和其他鳍棘的伸长 ,这一比例逐渐减小 ,直至小于其他鳍棘 ,这是稚鱼完成变态成为苗种的重要标志。最早完成变态的稚鱼须在孵化后第 35d ,全长 30mm以上 ,但到第 4 5d时 ,全长 2 4mm的个体也可以完成变态。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仔稚幼鱼的个体大小差异也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大黄鱼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1 位作者 严小军 王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41%~8.40%。与同期正常鱼苗相比,病鱼苗的主要脂肪酸DHA、EPA含量显著降低,DHA不足前者的1/3,而AA、C18:1、C18:2、C18:3含量和EPA/DHA的比值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者的1.5—3倍。导致稚鱼阶段“胀鳔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可能是DHA和EPA的缺乏以及AA偏高。研究结果为预防“胀鳔”鱼苗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跟踪观察 被引量:30
8
作者 陈超 孔祥迪 +7 位作者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9
作者 盛连喜 侯文礼 +3 位作者 赵国 李多元 王显久 汝少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5,共9页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LizahaematochliaTemminckandSchlegel)和对虾仔虾(PenaeusChinesisOsne-ck)的危害.研...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LizahaematochliaTemminckandSchlegel)和对虾仔虾(PenaeusChinesisOsne-ck)的危害.研究表明,电厂冷却系统内流速≥2.Om/s,滤网孔径8mm时,对体长7─17mm和20─34mm仔虾的致死率分别为28.3%─55.3%和28.6%─66.9%;对体长20─40mm梭幼鱼的致死率为63.4%─78.8%.卷载致死率与生物的密度、体长及形态特征有关.模拟实验结果为:0.9─1.05m/s的流速下,孔径8mm的滤网对体长25─42mm梭幼鱼的阻截致死率为40%─48.3%,孔径10mm的,致死卒为30%─33%;40℃水温冲击2min,梭幼鱼死亡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载效应 幼鱼 仔虾 高温冲击 电厂
下载PDF
稀有鮈鲫胚后发育和幼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剑伟 宋天祥 曹文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本文介绍了室养条件下稀有 鲫胚后发育与幼鱼生长的特点。稀有 鲫的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共11个时期,在水温24.7—31.8℃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25—30d即可完成胚后发育。在胚后发育期间,仔鱼、稚鱼及幼鱼呈线性生长,每日增... 本文介绍了室养条件下稀有 鲫胚后发育与幼鱼生长的特点。稀有 鲫的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共11个时期,在水温24.7—31.8℃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经25—30d即可完成胚后发育。在胚后发育期间,仔鱼、稚鱼及幼鱼呈线性生长,每日增长0.52mm左右。饲养条件对生长和发育均有很大影响。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采于四川省汉源县、灌县及彭县的亲鱼,其后代在生长上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Ju鲫 胚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
下载PDF
MS-222、丁香酚对刀鲚幼鱼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24
11
作者 严银龙 施永海 +2 位作者 张海明 徐嘉波 刘永士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研究了MS-222、丁香酚2种麻醉剂对人工繁养刀鲚(Coilia nasus Schlegel)幼鱼的麻醉效果,探索了2种麻醉剂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刀鲚幼鱼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并运用该2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刀鲚幼鱼进行了运输实验。麻醉实验表明:(1)理想MS-... 研究了MS-222、丁香酚2种麻醉剂对人工繁养刀鲚(Coilia nasus Schlegel)幼鱼的麻醉效果,探索了2种麻醉剂在安全浓度下麻醉后刀鲚幼鱼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并运用该2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刀鲚幼鱼进行了运输实验。麻醉实验表明:(1)理想MS-222浓度为150 mg/L,理想丁香酚麻醉剂浓度为30 mg/L;(2)经MS-222浓度为15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应<4 min;经丁香酚浓度为30 mg/L深度麻醉后,适宜的在空气中的时间应<5 min;(3)养殖长江刀鲚幼鱼采用30 mg/L MS-222和8 mg/L丁香酚分别麻醉后,其复苏率和48 h内的成活率均达到100%,与各自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幼鱼 MS-222 丁香酚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鳙仔──幼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解玉浩 李勃 +1 位作者 富丽静 解涵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4-42,共9页
催产获得受精卵,从胚胎发育后期到秋季鱼种出塘的孵化饲养过程中,连续取样剖出矢耳石,其制片在光镜下观察耳石形态、大小、轮纹排列及其间距变化,部分耳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轮纹的细微结构。用实测体长体重和日轮退算体长及计算体重... 催产获得受精卵,从胚胎发育后期到秋季鱼种出塘的孵化饲养过程中,连续取样剖出矢耳石,其制片在光镜下观察耳石形态、大小、轮纹排列及其间距变化,部分耳石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轮纹的细微结构。用实测体长体重和日轮退算体长及计算体重比较研究了生长特性。耳石形态经历了由圆形、椭圆形、菱形到梨形的变化过程。耳石直径与全长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944+0.0388x。孵出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日轮,之后每日形成一轮,日轮间距变化与鱼体生长及生态条件变化有关。以实测和退算数据用高次方程描绘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鱼、幼鱼 耳石 日轮 生长
下载PDF
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生长规律和差异 被引量:22
13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4 位作者 刘永士 邓平平 谢永德 张海明 严银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L^b,R^2> 0. 99,P <0. 01,n=300),b值接近且略小于3(分别为2. 786 4和2. 843 1),体长生长略快于体质量生长。养殖试验初期(0~15 d),美洲鲥当年鱼种出现飞跃式补偿生长,而后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日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的鱼种体长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L=at+b,R^2> 0. 97,P <0. 01,n=9)拟合,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二次函数拟合(W=at^2+bt+c,R2> 0. 97,P <0. 01,n=9);养殖前期,在57 d(9月13日)前,敞口池塘的鱼种生长优于遮荫池塘,养殖后期,在79 d(10月5日)后,则相反。敞口池塘的饵料系数(1. 22)低于遮荫池塘(2. 04)。敞口池塘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遮荫池塘的变异系数(P <0. 05)。研究表明美洲鲥幼鱼对高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高温耐受力高于成鱼。建议美洲鲥池塘养殖过程中,当年鱼种采用敞口池塘养殖,而成鱼采用遮荫池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鱼种 生长 敞口池塘 遮荫池塘
原文传递
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冬娥 张雅芝 +2 位作者 方琼珊 王涵生 关灼鹏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1.60-1.78mm).在培育水温为21.0—28.5℃,盐度为24.8—28.3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5日龄为前期仔鱼,3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6日龄至31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日龄至68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69日龄进入幼鱼期.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鳍棘的长出与收缩是斜带石斑鱼前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此外,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期发育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下载PDF
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Ⅰ.成鱼和幼鱼消化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及其比较 被引量:22
15
作者 区又君 罗奇 +1 位作者 李加儿 范春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比较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 比较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成鱼和幼鱼阶段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结果表明:1)成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前肠>中肠>幽门盲囊>后肠>肝;淀粉酶活性为前肠>后肠>幽门盲囊>中肠>肝>胃;脂肪酶活性为前肠>中肠>后肠>幽门盲囊>肝>胃。2)幼鱼蛋白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活性大小依次为胃>肠>幽门盲囊>肝;淀粉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脂肪酶活性为肠>幽门盲囊>肝>胃。3)成鱼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小于幼鱼,成鱼胃和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性与幼鱼的差异显著;幼鱼胃脂肪酶活性大于成鱼,但其他器官的活性均小于成鱼。卵形鲳鲹幼鱼不同消化器官中的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顺序与成鱼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卯形鲳够 成鱼 幼鱼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郭仁湘 符书源 +4 位作者 杨薇 陈国华 骆剑 刘扬潮 周先雄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8-13,共6页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郑乐云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1-346,共6页
使用5种不同的饵料,投喂全长6.72mm的点带石斑鱼,分析和比较不同饵料的营养成份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饵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48.8%~7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5.4%~10.3%之间,相差很大,但点带斑鱼幼鱼均能正常生... 使用5种不同的饵料,投喂全长6.72mm的点带石斑鱼,分析和比较不同饵料的营养成份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饵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48.8%~7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5.4%~10.3%之间,相差很大,但点带斑鱼幼鱼均能正常生长,且存活率无明显的差异.对5种饵料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含量之间的比例,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比其含量本身更加具有明显的影响.DHA与EPA相对含量的比值为6.3的1组,其幼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比值为1.73~2.75的其他4个饵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点带石斑鱼 幼鱼 饵料 存活率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6 位作者 陈超 孔祥迪 张廷廷 刘莉 徐万土 庞尊方 李文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 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 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F1 幼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似刺鳊鮈的胚胎及胚后发育 被引量:19
19
作者 顾若波 徐钢春 +4 位作者 闻海波 李晓莉 华丹 曾令兵 张守领 《中国水产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采用体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似刺鳊鲍(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似... 采用体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似刺鳊鲍(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的胚胎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受精卵旱卵蚓形,卵膜径为(3.43±0.0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1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95h 08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7.25mm;在水温(20±1)℃下,出膜后7d,卵黄囊吸收完毕;在水温20~25℃下,继续培育至35日龄,仔鱼鳃盖后缘及前端侧线附近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似刺鳊鮈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此时鱼苗平均全长3.12cm;培育至68日龄,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身体透明这一特征消失,似剌鳊鮈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此时平均全长达8.70cm,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均与成鱼相似。本研究对似刺鳊鮈资源的保存及生产性育苗工艺的建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14-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刺鳊鮈 胚胎发育 仔鱼 稚鱼 幼鱼
下载PDF
金钱鱼早期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泽平 胡家玮 王毅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文章对金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仔、稚鱼饵料摄食情况作了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温度27.0-28.5℃、...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文章对金钱鱼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和胚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对其仔、稚鱼饵料摄食情况作了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海水温度27.0-28.5℃、盐度26‰、pH为8.10-8.25的条件下,金钱鱼受精卵历时21h 30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刚破膜仔鱼全长1.60±0.04mm,4h后全长1.79±0.04mm;卵黄囊椭圆球形,长径0.63±0.03mm,短径0.38±0.02mm。在水温28.0-29.0℃、盐度22‰-26‰海水中,1日龄仔鱼全长2.23±0.05mm,体高0.47±0.02mm,卵黄囊明显吸收;5日龄仔鱼全长2.85±0.07mm,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仔鱼口裂0.17-0.18mm,开始摄取粒径0.10-0.12mm的轮虫幼体;9日龄仔鱼全长3.25±0.04mm,腹鳍鳍棘原基形成,胃肠充满饵料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仔鱼群体完全进入异养生长阶段;15日龄仔鱼全长3.72±0.03mm,腹鳍伸展,出现一对雏形鳍棘,仔鱼活力极强,可轻易摄食0.12-0.18mm的轮虫和桡足类幼体;32日龄的稚鱼尾部细小黑色素粒密集,体侧出现4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腹鳍鳍棘及鳍条基本发育完整,颅骨后下方两侧长出一对三叶状特异形骨结节突起,口裂约0.50mm,主食桡足类和硅藻,并能够摄食少量软性配合饲料。本研究可为金钱鱼繁育生产和早期形态鉴别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形态特征 早期发育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