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黄泥田花生产量及土壤酸化改良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严建辉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1期17-20,共4页
为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黄泥田花生产量和土壤酸化改良的影响,通过在黄泥田种植的花生上分别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和1500 kg/hm^2加常规施肥处理与不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加常规施肥处理对比,以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 为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黄泥田花生产量和土壤酸化改良的影响,通过在黄泥田种植的花生上分别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和1500 kg/hm^2加常规施肥处理与不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加常规施肥处理对比,以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花生产量以及土壤酸化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花生产量分别增加16.8%和10.1%,纯收入分别增加1750.0元/hm2和900.0元/hm^2,花生的各项农艺性状也得到提高。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土壤pH分别提高了0.8和0.5。本研究结果为黄泥田花生增产和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 黄泥田 花生 产量 土壤酸化改良
下载PDF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 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黄泥田 氨挥发
下载PDF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养分累积及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戴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5-1507,共13页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添加生化抑制剂是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探讨其节肥增效的养分利用特征,以期寻找适合黄泥田地区水稻高产高效的施用方式。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及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组合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N、P、K累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养分间吸收存在协同效应。尿素分次施用处理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1.0%、0.9%、4.2%;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27.5%、70.8%。不同施肥模式下,配施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显著增加水稻N、P、K吸收量,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和N素积累,提高籽粒中的养分分配及N素利用效率。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与NBPT相似。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通过施肥技术和抑制剂配施的集成与优化,有利于抽穗后N、P、K的吸收、转运,促进养分积累,大幅度同步提高黄泥田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施肥模式 黄泥田 养分累积 养分利用率
下载PDF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2-1130,共9页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温... 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并计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CH_4和N_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CH_4和N_2O排放总量、GWP及GHGI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3.5%、20.7%、14.4%和25.0%。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降低稻季N_2O排放通量峰值,减少稻季CH_4和N_2O排放总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配施CP处理更能有效减少稻季CH_4和N_2O排放,降低GWP和GHGI。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季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能保证产量并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水稻低碳、高产可行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温室气体 排放强度
下载PDF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液氮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1 位作者 戴锋 董春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441,共8页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氮(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渗漏液中N素形态分别以NHJ-N和NO,-N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总氮(TN)浓度于第1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渗漏液中NO;-N和TN浓度于第1 ~3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别降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会提高田面水NH4^+-N浓度,而脉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脉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显著降低渗漏液NO3^--N浓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渗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N素浓度动态变化特征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氮肥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延缓黄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减少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田面水 渗漏液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绍康 高强 +2 位作者 陈超 洪煜 宓文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102,共7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制度下黄泥田水稻土各粒径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3个典型施肥处理: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RS)、控释BB肥配施牛粪(CM),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和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环境因... 为探究不同施肥制度下黄泥田水稻土各粒径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采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3个典型施肥处理: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RS)、控释BB肥配施牛粪(CM),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和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CM处理较RS和NPK处理提高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高于团聚体的粒径效应.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速效钾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最重要因素.综上,长期不同施肥制度改变了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细菌群落结构,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田 土壤 团聚体 细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