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魾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树魁 薛晨江 +3 位作者 冷云 刘跃天 易勇 李晓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对巨魾(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cm、体重124—1200g的野生巨魾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魾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魾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 对巨魾(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cm、体重124—1200g的野生巨魾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魾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魾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魾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Bagarius yarrelli) 生物学特性 消化系统
下载PDF
巨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民 牛宝珍 +1 位作者 罗彩艳 刘艳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24,共6页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经济鱼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元江下游的河口巨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通过PCR扩增,19条引物在巨群体中共检测到67个位点,其中...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经济鱼类,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元江下游的河口巨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通过PCR扩增,19条引物在巨群体中共检测到6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6个,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51%,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0 9,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17 6;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91 6,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6 9,结果表明巨野生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Bagarius yarrelli) RAPD 引物筛选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12SrRNA和ND3基因序列分析巨[鱼丕]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杜民 牛宝珍 +5 位作者 雷美榕 普文华 彭跃颖 施来凤 周甜 古金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9,共11页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采集于怒江、澜沧江、元江3河流5种群中的60个个体进行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的PCR扩增,同时与红河河口群体12个个体的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进...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采集于怒江、澜沧江、元江3河流5种群中的60个个体进行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的PCR扩增,同时与红河河口群体12个个体的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5.02软件对碱基组成、Kimura-2 parameter遗传距离、可变位点等进行分析。应用DnaSP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954 bp和346 bp(349 bp),分别定义了51个单倍型和42个单倍型,12S rRNA和ND3序列中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T为20.8%、C为25.7%、A为32.1%、G为21.4%和T为29.5%、C为28.2%、A为28.1%、G为14.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6个群体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284(12S rRNA),0.009~0.059(ND3)和0.004~1.062(12S rRNA),0.008~0.143(ND3);12S rRNA基因的51个单倍型和ND3基因的42个单倍型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及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分别为0.972和0.937、0.035和0.079、31.414和27.176,均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12S rRNA和ND3基因同源序列的[鱼丕]科9属10种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巨[鱼丕]独自汇聚成一大单系群,怒江潞江坝群体、怒江三江口群体及澜沧江临沧群体间关系较近,澜沧江景洪群体可单独构成一个单系种群,红河河口群体、红河曼耗群体与其它巨[鱼丕]构成一单系种群后再同澜沧江景洪群体汇聚成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 12S rRNA基因 ND3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野生巨(鱼丕)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树魁 易勇 +3 位作者 薛晨江 冷云 刘跃天 李晓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6,共4页
对野生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巨(鱼丕)是一种较少见的具有黄色肌肉的鱼类。巨(鱼丕)含肉率为48.78%、肌肉中水分含量77.28%、粗蛋白含量18.01%、粗脂肪含量2.52%、灰分含量2.19%;... 对野生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巨(鱼丕)是一种较少见的具有黄色肌肉的鱼类。巨(鱼丕)含肉率为48.78%、肌肉中水分含量77.28%、粗蛋白含量18.01%、粗脂肪含量2.52%、灰分含量2.19%;肌肉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4.15%,含量最高为缬氨酸(1.35%),最低为甘氨酸(0.45%);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21%,占氨基酸总量的43.89%,氨基酸价为160.81,第一和第二限制氨基酸是亮氨酸和赖氨酸(1973年FAO/WHO标准)。结果表明巨(鱼丕)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有待开发的野生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 肌肉 营养成份 氨基酸
下载PDF
巨鈣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绍伟 雷春云 +2 位作者 薛晨江 欧阳习斌 代方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64-264,269,共2页
巨鈣为云南省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该文观察记录了巨鈣的胚胎发育过程,以供该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巨魾 胚胎发育 特征
下载PDF
巨魾人工繁殖初报与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晨江 张正雄 +3 位作者 马建颜 孙昳 罗永新 李晓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6,共3页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2012年3月24日人工繁殖试验成功,4月20日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苗约1 000尾;观察记录了巨魾的胚胎发育过程。孵化水温27℃时,巨魾的出膜时间为...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2012年3月24日人工繁殖试验成功,4月20日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苗约1 000尾;观察记录了巨魾的胚胎发育过程。孵化水温27℃时,巨魾的出膜时间为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野生巨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跃天 田树魁 +3 位作者 冷云 薛晨江 李晓双 付国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302-303,307,共3页
通过对巨魾栖息的江河实地调查了解,共测量321尾巨魾外部形态,解剖其中61尾的内脏结构,对其中213尾野生活体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结果如下:巨魾为底栖肉食性淡水鱼类;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 通过对巨魾栖息的江河实地调查了解,共测量321尾巨魾外部形态,解剖其中61尾的内脏结构,对其中213尾野生活体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结果如下:巨魾为底栖肉食性淡水鱼类;其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M=0.011L3.0848;其成熟年龄大约为5龄,产漂浮性卵,有良好的繁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巨魾 外部形态 消化系统 食性 繁殖
下载PDF
巨魾食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冷云 田树魁 +4 位作者 刘跃天 邱家荣 薛晨江 易勇 李晓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9期329-330,共2页
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共采集65尾巨魾,对其食性及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其肠内含物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巨魾食物组成主要为小鱼、虾、泥鳅、水生昆虫等。
关键词 巨魾 食性 摄食器官
下载PDF
巨魾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民 牛宝珍 +2 位作者 王婷婷 艾加林 刘艳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3,共7页
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12尾巨魾(Bagarius yarrelli)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Ⅲ(COⅢ)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巨魾COⅠ基因序列全长1 551 bp,12个个体共出现9个单倍型,13个突变位点;COⅡ基因序... 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12尾巨魾(Bagarius yarrelli)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Ⅲ(COⅢ)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巨魾COⅠ基因序列全长1 551 bp,12个个体共出现9个单倍型,13个突变位点;COⅡ基因序列全长691 bp,12个个体共出现5个单倍型,5个突变位点;COⅢ基因序列全长784 bp,12个个体出现7个单倍型,8个突变位点。通过最小进化法Minimum Evolution(ME)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巨魾与14种鮡科鱼在序列上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且COⅠ、COⅡ和COⅢ都与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e)、福建纹胸鮡(Glyptothorax fukiensis)、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在同一个分支,表明巨魾与纹胸鮡属和黑鮡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COⅠ COⅡ COⅢ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巨魾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民 牛宝珍 +2 位作者 贾梦应 刘艳红 艾加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9,共7页
运用酚-氯仿方法提取12尾采集于云南省境内河口县的巨魾DNA,利用GenBank中鮡科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采用软件MEGA 4.0来分析巨魾的碱基含量、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得到954b... 运用酚-氯仿方法提取12尾采集于云南省境内河口县的巨魾DNA,利用GenBank中鮡科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利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以及采用软件MEGA 4.0来分析巨魾的碱基含量、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得到954bp的12S rRNA基因序列和535bp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各12条;(2)12尾巨魾的12S rRNA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12S rRNA基因和16S rRNA的合并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89%,99.95%,99.89%;(3)12尾巨魾的12S rRNA,16S rRNA均表现出A+T碱基含量高于G+C碱基含量;(4)12尾巨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转换比颠换的平均值为3.065;(5)利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魾属单独成一支,支持率达到99%,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12S RRNA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巨魾线粒体ND3,tRNA-Arg和ND4L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民 叶德来 +5 位作者 牛宝珍 段加明 岳冉 宋桃稳 王文涛 刘艳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7,共6页
为了解巨魾鱼的种质资源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克隆并测序,得到巨魾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3(ND3),精氨酸的转运RNA(tRNA-Arg)和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4L(ND4L)基因全序列各12条.通过DNAMAN 5.2.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用MEGA 5... 为了解巨魾鱼的种质资源情况,采用PCR技术扩增克隆并测序,得到巨魾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3(ND3),精氨酸的转运RNA(tRNA-Arg)和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4L(ND4L)基因全序列各12条.通过DNAMAN 5.2.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采用MEGA 5.02软件进行碱基质量分数分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巨魾鱼ND3基因序列全长为346bp,碱基质量分数A为26.2%,T为29.6%,C为28.8%,G为15.4%,其中A+T质量分数(55.8%)高于G+C质量分数(44.2%),12个ND3基因序列存在5种单倍型,发生了5次转换,1次颠换,5种单倍型之间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07;tRNA-Arg基因序列全长为71bp,碱基质量分数A为23.9%,T为23.9%,C为29.6%,G为22.6%,其中A+T质量分数(47.8%)低于G+C质量分数(52.2%),12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ND4L基因序列全长为297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碱基质量分数A为24.6%,T为26.3%,C为33.3%,G为15.8%,其中A+T质量分数(50.9%)高于G+C质量分数(49.1%),12个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将巨魾鱼与鮡科的其他10种鱼类的ND3,tRNA-Arg和ND4 L基因用Minimum Evolution法(ME)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12尾巨魾鱼单独聚为一支,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ND3 tRNA-Arg ND4L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巨魾(Bagarius yarrelli)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汶珊 唐荣叶 +3 位作者 苏孟园 徐杰杰 王涛 尹绍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对已公布在NCBI数据库中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使用MISA软件对巨魾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进行筛选并分析其数量与分布特征.在巨魾基因组570806968 bp序列中,共筛选出360235个完整型微卫星,其长度为6998449 bp,占基因... 对已公布在NCBI数据库中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使用MISA软件对巨魾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进行筛选并分析其数量与分布特征.在巨魾基因组570806968 bp序列中,共筛选出360235个完整型微卫星,其长度为6998449 bp,占基因序列总长度的1.23%.在6种完整型微卫星中,微卫星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类型,约占总数的44.65%,其余碱基类型数量排序为二碱基(43.29%)、三碱基(6.12%)、四碱基(4.80%)、五碱基(1.02%)和六碱基(0.11%).基因组中数量最多的前10种微卫星类别分别为:A、AC、AG、AT、AAT、C、ATAG、AAAT、ACT和A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全基因组 微卫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6个巨魾群体线粒体ND4基因碱基序列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民 李娜 +4 位作者 牛宝珍 周亚 陈春丽 文天仙 王兴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 为研究云南省境内特有的巨魾Bagarius yarrelli 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在红河曼耗(Baya-M)、怒江坝(Baya-B)、怒江下游(Baya-N)、澜沧江上游(Baya-L)、景洪(Baya-J)、红河河口(Baya-H)6个点共采集72尾巨魾,每个点采集12尾,分析6个群体的ND4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巨魾线粒体DNA的ND4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72条mtDNA DN4基因序列,巨魾ND4基因序列全长为1381 bp,共检测到501个核苷酸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0.0722;共有67种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相对遗传距离为0.098;将巨魾与三线纹胸鮡Glyptothorax trilineatus和长丝黑鮡Gagata dolichonema两种鱼类的ND4基因利用UPGMA中的Kimura 2-parameter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巨魾单聚为一支。研究表明,红河河口与曼耗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澜沧江与景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56),说明澜沧江群体与景洪群体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魾 MTDNA ND4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