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廊道规划 被引量:28
1
作者 青菁 胥池 +5 位作者 杨彪 杨志松 齐敦武 杨旭煜 古晓东 戴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5-1133,共9页
廊道能有效地增加栖息地斑块间的大熊猫种群交流,降低种群灭绝的风险。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通过MAXENT(Maximum Entropy)分析,发现小相岭山系存在7个相对隔离的栖息地斑块,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为了增加小相... 廊道能有效地增加栖息地斑块间的大熊猫种群交流,降低种群灭绝的风险。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通过MAXENT(Maximum Entropy)分析,发现小相岭山系存在7个相对隔离的栖息地斑块,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为了增加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交流,利用最小代价路径原理和电流理论,从保护管理角度出发,在该区域划定了9条连接大熊猫栖息地斑块的廊道。其中紫马-麻麻地廊道连接该区域面积最大、大熊猫痕迹点最多的两个栖息地斑块,生态意义重大,建议优先建设该廊道。此外,研究划定的多个廊道彼此邻近,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将这些极其邻近或者重叠的廊道合并,并提出"廊道群"的概念。廊道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极其相邻的廊道构成的网状结构,廊道群作为景观上的网状结构,能同时连接多个栖息地斑块,更有效地增加多个栖息地斑块间的种群交流。由于农田的挤压,部分廊道难以达到大熊猫廊道的最低宽度需求(2230 m),制约了其生态效应的发挥,建议在以后的保护工作中探索农田区域的栖息地恢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小相岭 最小代价路径 电流理论 廊道群
下载PDF
川西小相岭晚第四纪冰斗发育特征
2
作者 麻浩男 葛润泽 赵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6期88-89,共2页
小相岭地处横断山脉东缘,确切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址。冰斗位于冰川的源头,研究冰斗的发育特征对于研究整条冰川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相岭冰斗的坡向和朝向、冰斗形态以及冰斗分布海拔高度的研究,表明:西坡冰斗分布明显多于东坡,W方向... 小相岭地处横断山脉东缘,确切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址。冰斗位于冰川的源头,研究冰斗的发育特征对于研究整条冰川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相岭冰斗的坡向和朝向、冰斗形态以及冰斗分布海拔高度的研究,表明:西坡冰斗分布明显多于东坡,W方向上的冰斗分布最多,N、S方向上分布最少,且小相岭地区大部分冰斗为长形或者宽形冰斗,而圆形冰斗所占比例较少,在三级冰斗中,3953~4434 m海拔高度上冰斗分布数量最多,最适宜冰斗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相岭 第四纪 冰斗 发育特征
下载PDF
小相岭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38
3
作者 冉江洪 刘少英 +3 位作者 王鸿加 孙治宇 曾宗永 刘世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253-2259,共7页
利用 Forage Ratio指数对小相岭山系大熊猫与放牧牲畜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研究涉及 1 1种生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山体的脊部和中部的凸坡 ,坡向南坡 ,喜欢选择 0~ 2 4 %的灌木盖度 ,喜欢竹子盖度大于 5 0 %... 利用 Forage Ratio指数对小相岭山系大熊猫与放牧牲畜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 ,研究涉及 1 1种生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 ,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山体的脊部和中部的凸坡 ,坡向南坡 ,喜欢选择 0~ 2 4 %的灌木盖度 ,喜欢竹子盖度大于 5 0 %的原始针叶林 ,对坡度、乔木高度、乔木郁闭度、灌木高度不存在选择性 ,都为随机利用。放牧牲畜喜欢选择利用复合坡、山体的下部、坡度小于 2 0°的山坡 ;喜欢利用的生境类型是草坡和灌丛 ;选择的森林起源是次生林 ;所利用生境的乔木高度为 5~ 9m,对坡向、乔木郁闭度、灌木高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都随机利用。放牧家畜与大熊猫在对生境因子的利用上有许多共同点 ,对许多因子类型大多都是随机利用 ,因而 ,在对一些生境因子的利用上 ,放牧对大熊猫的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 ,它们在生境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在对植被类型和森林起源的选择上差异较大 ,只要合理的规划和控制放牧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 生境选择 小相岭
下载PDF
小相岭大熊栖息地干扰调查 被引量:22
4
作者 冉江洪 刘少英 +3 位作者 王鸿加 曾宗永 孙治宇 刘世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强烈的人类干扰是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原因。本文于2001年6~7月对四川省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开花、火灾、滑坡3种自然干扰类型和采伐、放牧、采药、公路、偷猎、割竹采笋、耕作、开矿和旅游9种人类干扰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878个... 强烈的人类干扰是大熊猫濒危的主要原因。本文于2001年6~7月对四川省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竹子开花、火灾、滑坡3种自然干扰类型和采伐、放牧、采药、公路、偷猎、割竹采笋、耕作、开矿和旅游9种人类干扰类型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878个,干扰发生在海拔1800~4000m。结果表明:自然干扰都不严重,干扰比例最高的竹子开花,也仅占1 14%。采伐、放牧、采药和公路是主要人类干扰类型,分别占调查总样方的34 9%,26 3%,5 1%和4 2%。干扰最严重的地段是海拔3000~3499m,采伐样方的49 67%,放牧样方的47 19%,采药样方的31 11%均发生在该段,同时有48 89%的大熊猫活动痕迹样方也在该海拔。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已不再是主要干扰,而放牧、采药和偷猎等活动在短时间内仍不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干扰 人类 小相岭
下载PDF
凉山山系、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比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方盛国 冯文和 +5 位作者 张安居 李绍昌 余健秋 黄祥明 何光昕 费立松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利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DNA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比较检测了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随机个体的DNA指纹图,获得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1)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分别是33.14和28... 利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DNA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比较检测了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随机个体的DNA指纹图,获得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1)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分别是33.14和28.25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43和0.48;平均杂合率分别是57%和52%。(2)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各自群体内部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分别是0.68和0.72。将两个山系并为一个大群体后,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为30.53;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36;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为0.58;平均杂合率上升至64%。(3)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2,两山系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大熊猫以分布的山系为群体单元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多样性贫乏;若群体单元扩大到两个山系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下降,遗传多样性明显上升。此结果初步表明:大熊猫作为一个物种,遗传多样性可能不是很贫乏,但各个山系内的大熊猫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贫乏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山系 大熊猫 DNA指纹图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四川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冉江洪 曾宗永 +3 位作者 王鸿加 刘少英 符建荣 刘世昌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50,共6页
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根据全国第3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结果,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在石棉、冕宁和九龙三县,栖息地总面积802.04km2,大熊猫种群数量有32只。大熊猫在3个位于小相岭山系的自然保护区内... 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根据全国第3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结果,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在石棉、冕宁和九龙三县,栖息地总面积802.04km2,大熊猫种群数量有32只。大熊猫在3个位于小相岭山系的自然保护区内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为: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9只,栖息地面积168.01km2;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14只,栖息地面积306.38km2;四川贡嘎山自然保护区1只,栖息地面积15.19km2。在3个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为489.58km2,占各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61.05%;有大熊猫24只,占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5.0%。小相岭山系大熊猫meta种群栖息地片段化比较严重,它由2个种群和2个孤立分布点组成。南北方向从成都至昆明的108国道以东的种群A有大熊猫13只,栖息地面积263.54km2,完整性较好,大熊猫分布比较集中。108国道以西的种群B有大熊猫19只,栖息地面积为538.50km2,栖息地破碎。该山系大熊猫数量少,栖息地片段化严重,需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保护 栖息地 种群数量 小相岭
下载PDF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勇 许向宁 严伟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6年第2期23-28,共6页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样,地域组合良好,其高山断陷湖泊彝海、小相岭第四纪冰川遗迹颇具特色。从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貌特征、景观成因以及类型组合出发,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对各片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样,地域组合良好,其高山断陷湖泊彝海、小相岭第四纪冰川遗迹颇具特色。从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貌特征、景观成因以及类型组合出发,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对各片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组合、独特性、科学价值、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为该区符合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条件,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联合申报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海 小相岭 地质遗迹景观 地质公园
下载PDF
近30年四川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变化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尤优 刘守江 +3 位作者 王琼 马永红 田茂洁 胥晓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选用小相岭山系1974,1994和2002年3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数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优化监督分类法"将研究区域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 选用小相岭山系1974,1994和2002年3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数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优化监督分类法"将研究区域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植被和高山永久冰雪带9类,并利用3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分别从景观和类型水平上定量分析了大熊猫栖息地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在近30a发生复杂相互转化的主要表现和动态变化特征,确定各植被类型具体的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结果表明,1)近30a区域内植被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降低、连通性增强,各植被类型不再均匀地散布在整体景观中,逐渐产生优势植被类型,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2)针阔混交林是小相岭的基质类型,与针叶林不断增加,并且前20a增加了14.27%,增幅最大;亚高山灌丛草甸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高山灌丛则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前20a下降了11.05%,减幅最大;而高山草甸30a间景观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不仅可揭示该山系的景观分布结构和景观变化规律,而且也为当地植被生态环境的宏观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变化 景观格局 植被景观 景观指数 小相岭山系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朱磊 吴攀文 +1 位作者 张洪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小相岭山系现存大熊猫约34只,数量稀少,且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基因交流困难,整个种群处于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该山系未来100 a内大熊猫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尽管从年龄结构上看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属于稳定型种群... 小相岭山系现存大熊猫约34只,数量稀少,且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强度较大,基因交流困难,整个种群处于濒危境地.本文运用VORTEX模型对该山系未来100 a内大熊猫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尽管从年龄结构上看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属于稳定型种群,但在考虑竹子开花和森林火灾的情况下,其近亲繁殖系数将在90 a后达到1.0,该种群将于80 a后灭绝.因此,对该地大熊猫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小相岭山系
下载PDF
四川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翠华 黄尤优 +1 位作者 刘守江 许武成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9-536,共8页
利用3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斑块的基本特征、形状特征、聚集与散布特征以及多样性特征4个方面对四川小相岭山系的植被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山系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849,斑块面积约18695... 利用3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斑块的基本特征、形状特征、聚集与散布特征以及多样性特征4个方面对四川小相岭山系的植被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山系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849,斑块面积约186951hm2。其中,针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与密度最大,是山系的基质植被类型;而次生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少,景观地位最弱。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形状最为简单,但聚集度高;而针阔叶混交林形状最不规则,边界最为复杂;另外,次生落叶阔叶林连接性最弱,高山草甸斑块聚集程度最高。3)该山系斑块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指数值分别为1.54、0.66和0.67,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植被错综复杂、各植被斑块间镶嵌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分析法 植被景观 景观指数 小相岭山系
原文传递
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红 吉晟男 +3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胡杰 李艳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陷阱法进行了调查(n=86台)。累计完成19982个相机工作日,获得大中型兽类独立有效照片3304张,共记录大中型野生兽类18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水鹿(Rusa unicolor)等10种,且水鹿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五的种类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野猪(Sus scrof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由于面积大小、海拔范围的不同,两个保护区在大中型兽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放牧是小相岭山系两个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人为干扰。本调查为小相岭山系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人为活动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保护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相岭山系 大中型兽类 相对多度指数 相机陷阱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主要植被类型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守江 黄尤优 胡翠华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6,共7页
以3S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手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植被变化研究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对小相岭山系主要植被类型在近30年发生复杂相互转化的主要表现和动态变化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变化趋势相似,在3... 以3S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手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植被变化研究的传统方法相结合,对小相岭山系主要植被类型在近30年发生复杂相互转化的主要表现和动态变化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变化趋势相似,在30年中持续增长,增幅分别为17.57%、7.56%;新增斑块与原有斑块连接在一起,形成边界复杂的大斑块,景观破碎度和均匀性有所降低。(2)高山灌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90年代面积与数量都有所回升,但新增斑块多数为尺寸较小的斑块,大量小斑块的出现导致景观破碎度和离散度有所增加。(3)高山流石滩植被在30年中不断减少,减幅为6.41%;由于减少的多是小斑块,因此破碎化程度并未加深,且分布的均匀性有所加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解释该山系主要植被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而且可以阐明其动态演替的方向、过程或扩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优化监督分类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小相岭山系
原文传递
小相岭山系血雉与红腹角雉的时空生态位分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芃 周恩华 +3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李艳红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6-424,共9页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近缘物种实现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2018-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的2种近缘物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近缘物种实现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2018-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小相岭山系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的2种近缘物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计86个有效相机位点,累计工作日19 982 d。获得血雉独立事件386次、红腹角雉180次。基于核密度函数绘制了2种雉类全年及季节日活动节律曲线,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对海拔和植被利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血雉与红腹角雉均为小相岭山系优势雉类;(2)二者均为典型的日行性雉类,血雉年活动曲线为单峰型,活动高峰在08∶00-10∶00,红腹角雉的则为双峰型:08∶00-10∶00和18∶00-19∶00;(3)繁殖季和非繁殖季血雉的分布海拔均显著高于红腹角雉;(4)血雉在繁殖季对高山灌丛利用较多,非繁殖季则多活动于针阔混交林,红腹角雉在这2个季节的植被类型利用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探索血雉和红腹角雉的同域共存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雉 红腹角雉 红外相机技术 小相岭山系 生态位分化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芝秀 周恩华 +4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胡杰 李艳红 吉晟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为了解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物种更替情况,于2019年和2020年的7-9月通过夹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小型兽类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在海拔1 300~4 100 m段按照400 m的高差间隔设置样方53个,共捕获小... 为了解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物种更替情况,于2019年和2020年的7-9月通过夹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小型兽类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在海拔1 300~4 100 m段按照400 m的高差间隔设置样方53个,共捕获小型兽类317只,隶属于3目7科15属23种,其中,包括新记录滇攀鼠Vernaya fulva。小相岭山系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在2 500~2 900 m出现峰值,并随海拔的升高递减,显示出右偏倚的中峰分布格局。相邻海拔间的物种更替也表现出β多样性在中海拔段更高。此外,小相岭山系整个海拔梯度上的群落相似性明显随海拔距离增加而衰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今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需重点关注中海拔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 小相岭山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小相岭隧道围岩力学状态测试及大变形成因分析
15
作者 唐进才 崔幼龙 +1 位作者 唐俊林 王皋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8-248,共11页
为解决小相岭隧道平导和正洞的围岩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围岩力学状态进行测试,基于实测数据对隧道大变形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隧道围岩强度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初始地应力以水平应力为... 为解决小相岭隧道平导和正洞的围岩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围岩力学状态进行测试,基于实测数据对隧道大变形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隧道围岩强度偏低且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初始地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属极高地应力;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底板处围岩损伤范围明显大于边墙处,推断隧道大变形为底隆变形,这与现场结构变形特征相符。2)隧道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下伏缓倾层状软弱岩层、高水平地应力、支护结构不对称等因素,尤其是平导底板的不对称结构对抵抗底隆变形能力较弱。3)在采取平导设置仰拱、正洞打设长锚杆、增大预留变形量、提升结构的刚度及强度等措施后,隧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小相岭隧道 围岩大变形 缓倾岩层 底隆变形 地应力测试 大变形应对措施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植被景观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尤优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47-150,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30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小相岭山系进行森林植被景观相关研究分析,从该山系的主要研究课题、植被景观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大熊猫栖息地植... 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30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小相岭山系进行森林植被景观相关研究分析,从该山系的主要研究课题、植被景观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相岭山系 植被景观 森林植被 大熊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