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刘震云小说的艺术张力 |
刘希云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
|
“淡出”还是“突出”——谈“写字教学”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
孙和平
|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3
|
|
3
|
当代女性研究的文学立场与文化倾向 |
徐艳蕊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8 |
1
|
|
4
|
“言情小说”的性别立场——论亦舒的女性书写策略 |
周霜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2
|
|
5
|
拒绝对立项选择:文学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兼谈鲁迅、韩少功写作立场的坚守与包容 |
陈润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王安忆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
严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7
|
论曹雪芹诗词创作的卓越成就 |
姜同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08 |
1
|
|
8
|
应用写作教学困境的突围方案——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 |
徐玉松
余登燕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9
|
多重身份的复合与写作立场的错位——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作家浅论 |
闫薇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0
|
直面丰富而复杂的世界——韩少功与米兰·昆德拉的文学观 |
石晓岩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1
|
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实施路径中的反思 |
周琴
|
《林区教学》
|
2017 |
1
|
|
12
|
基于WINFORM的示位标编写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张寅昊
王群笑
谢莉萍
|
《信息与电脑》
|
2021 |
1
|
|
13
|
浪漫与写实的互动相生:1927—1930年间的革命小说 |
陈红旗
|
《励耘学刊》
|
2016 |
0 |
|
14
|
论莫言《蛙》中的生命意识 |
阎菲
|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杂文创作答客问 |
屈超耘
|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0 |
|
16
|
新课程下看语文活动课与真实写作 |
吴伯妙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7
|
马克思的报刊写作观及其当代启迪 |
陈柯楠
吴远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8
|
比较写作学的学科定位与体系建构 |
胡国威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9
|
提高写作学科的地位刻不容缓 |
尹均生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20
|
还高职应用写作教育以应有的学科地位 |
谢秀亮
|
《山西科技》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