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席勒《美育书简》的汉译 被引量:8
1
作者 赖勤芳 《美育学刊》 2014年第2期33-41,共9页
《美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该作能够最终汉译,大体经历了先前的"传"其人、"述"其论的过程。在汉语语境中,席勒美学当是作为一个相当微妙的存在,它表征着西学东渐路径的选择及不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博... 《美育书简》是席勒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该作能够最终汉译,大体经历了先前的"传"其人、"述"其论的过程。在汉语语境中,席勒美学当是作为一个相当微妙的存在,它表征着西学东渐路径的选择及不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博弈。而历经的跨文化的复杂境遇,亦使席勒美学成为西方美学,尤其是德国美学影响20世纪中国美学的一个标本性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美育书简》 立传 引述 汉译 文化博弈
下载PDF
徽州方志中的人物志书写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道胜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传统方志虽以"隐恶扬善"为编修原则,然其人物志的书写大多"自得立言之法"。方志的"直书"和编修之难集中体现于人物志书写上。志书所载人物的甄选是否精洽,入志人物是否"款类合宜",是衡量一部... 传统方志虽以"隐恶扬善"为编修原则,然其人物志的书写大多"自得立言之法"。方志的"直书"和编修之难集中体现于人物志书写上。志书所载人物的甄选是否精洽,入志人物是否"款类合宜",是衡量一部志书精严与否的重要方面。揆诸徽州方志,载入"义行"的人物,具有历史选择性和叙事精英化。徽州商人藉助义行而登入志书,尽管在由明至清日益多见,总体而言,在传统社会商贾"可光竹帛"的空间仍属有限。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财富与身份相结合,方可载入志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方志 人物志书写
原文传递
形象塑造:宋代士大夫的历史书写——以韩国华的碑铭和传记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游彪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2,共11页
在不同的时代,历史的书写总是会呈现出与其时代相吻合的特点。在宋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进而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士大夫对历史的撰写。以北宋前期的韩国华为例,其墓志铭、神道碑出现于不同的时代,经由多人撰写。这... 在不同的时代,历史的书写总是会呈现出与其时代相吻合的特点。在宋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进而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士大夫对历史的撰写。以北宋前期的韩国华为例,其墓志铭、神道碑出现于不同的时代,经由多人撰写。这些碑铭以及传记的书写在两宋时期具有某种典型意义,在重新塑造韩国华形象之时,作者大体上都遵循着宋朝士大夫撰写人物传记的某些基本原则,除了形式而外,传记的内容符合两宋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历史书写 韩国华 碑铭 传记
原文传递
试论姚鼐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素燕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8,44,共11页
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虽以诗文名天下,却在所作笔记、传记以及文集中,蕴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纵观姚鼐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讲天命、更重人事的天人观;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直书观;为人物立传"当以贤能"的... 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虽以诗文名天下,却在所作笔记、传记以及文集中,蕴含了丰富的史学思想。纵观姚鼐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讲天命、更重人事的天人观;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直书观;为人物立传"当以贤能"的史传原则;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史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史学思想 天人观 史传原则 史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为闺阁昭传”说质疑--兼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目的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晓博 张兴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89,共4页
指出"为闺阁昭传"是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目的的误读,并非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哲理思考,他比较自觉地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和解读封建社会,全书充满了《易》的理论和思想。
关键词 红楼梦 为闺阁昭传 曹雪芹
下载PDF
图文传与传记文学的普及大众化趋向——从《胡适传》第四版所想到的
6
作者 易竹贤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图文作传,是历史人物长篇传记写作走向大众化的一种新路径。它从绣像小说、近代电影、近年"讲经""读史"潮流中获得启发,却又与它们迥然有别。传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似与"绣像小说"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真... 图文作传,是历史人物长篇传记写作走向大众化的一种新路径。它从绣像小说、近代电影、近年"讲经""读史"潮流中获得启发,却又与它们迥然有别。传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似与"绣像小说"同,其根本区别在于真实与虚构。与近代电影也只图像近似,而不可能有音乐语言等听觉因素。与"讲经""读史"之类的区别最明显,或主说理,或主叙事;图片资料或有或无,或多或少。在传记中选用图片资料,须有严格的要求和应起的作用。首先,能真实地表现传主的生平行状和思想发展;其次,能表现传主思想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作传 大众化 新路径 绣像小说 近代电影 “讲经” “读史”潮流
下载PDF
论作者传记批评的发端及其意义——司马迁《史记》中的作者意识和作者批评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利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中国史籍一贯保持作者传记批评的传统,从而形成中国文学作者批评的重要构成部分。作者传记批评发端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屈原列传》和《太史公自序》通过立传和自传方式对作者创作构思、指导思想、文学观以及生平简介、道德思想... 中国史籍一贯保持作者传记批评的传统,从而形成中国文学作者批评的重要构成部分。作者传记批评发端于司马迁的《史记》。其中《屈原列传》和《太史公自序》通过立传和自传方式对作者创作构思、指导思想、文学观以及生平简介、道德思想进行记叙和评论,不仅为文学、文学家树碑立传,具有历史流传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欣赏与批评,形成了史籍中的作者传记批评传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作者批评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意识 作者传记批评 作者批评传统 史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