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间伐强度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1
作者 李荣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周建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0,共7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后第5年建群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辽东栎林群落... 对黄土高原地区近自然经营间伐强度为13.4%(弱度间伐)和30.0%(强度间伐)的辽东栎林进行样地调查,并以未间伐林为对照,研究间伐后第5年建群种的更新潜力、林地生产力、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对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度和强度间伐使辽东栎林地的更新潜力分别提高了14.2%和20.2%;立木蓄积量分别减少了9.0%和23.8%,但灌木生物量分别增加7.3%和12.2%,草本生物量分别增加10.5%和31.6%.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辽东栎林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强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近自然经营采伐强度30.0%更适合黄土高原地区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近自然经营 种群更新 土壤肥力 林地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5
2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3或高于0.69时,农户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则随着林地细碎化程度高低呈现正向变化趋势,当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67时,林地细碎化程度对林地产出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地细碎化 农户投入 林地产出
下载PDF
上海市森林生态功能综合指数评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现武 郑春茂 +1 位作者 唐学君 张伟东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以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主要依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等级以及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等9项指标,分析了上海市... 本文以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主要依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等级以及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等9项指标,分析了上海市森林生态功能综合指数现状及变化情况、变化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努力提高林地稳定性、积极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和科学优化森林空间布局等提高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建议,对于上海市林业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综合指数 林地面积 森林结构 林地生产力
下载PDF
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长春 戴振华 《林业建设》 2012年第4期32-35,共4页
林地生产率是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反映林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现对湖南省林地生产率现状作出阐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林地生产率的措施。
关键词 林地生产率 现状 措施
原文传递
简述林口林业局林地生产力现状及维护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琴 《林业勘查设计》 2018年第2期35-36,共2页
通过对林口林业局林地生产力现状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林口林业局在森林经营及地力维护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及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林地 生产力 维护措施
下载PDF
皖东丘陵地区退化刺槐人工林自然演替过程的研究
6
作者 王懿君 《安徽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为探索衰退小老树林和残次林更新复壮的路径、时间与可行性的措施,实现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和速生丰产的目标,对退化的人工刺槐林分开展了 10-15年封禁保护措施,并持续调查封禁后试验区内的树种生长、种群数量和林木蓄积量.结果表明... 本文为探索衰退小老树林和残次林更新复壮的路径、时间与可行性的措施,实现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和速生丰产的目标,对退化的人工刺槐林分开展了 10-15年封禁保护措施,并持续调查封禁后试验区内的树种生长、种群数量和林木蓄积量.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退化后,可以通过10-15年封禁保护措施,达到自然生态修复的目的.自然演替丰富了树种,增加了种群数量,提升了林木蓄积量,其中朴树、黄连木是值得重点保护和培育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人工林 自然演替 林地生产力
下载PDF
退耕还林还草 实现黄土丘陵区农田生产力的跃迁 被引量:8
7
作者 梁一民 刘普灵 王继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5-58,共4页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 (8.2 7km2 )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 (4 7km2 )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 ,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 ,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 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 (8.2 7km2 )示范区和宝塔区燕沟流域 (4 7km2 )示范区生态农业建设实际 ,论述了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改变广种薄收落后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系统 ,特别是农田系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过程及成效。纸坊沟小流域通过逐步退耕 ,10年农田粮食平均单产提高了近 2倍 ;而燕沟流域在与地方紧密结合、集中投入的条件下 ,大面积退耕还林 (果 )还草 ,建设基本农田 ,仅 3年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 1.7倍 ,实现了农田生产力跃迁。事实表明 ,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 ,大面积退耕坡耕地还林还草 ,不仅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大幅度提高农田等土地生产力 ,实现区域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黄土丘陵区 农田生产力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