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子“至仁”思想
1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5-40,共6页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 庄子对于儒家主张的孝悌仁义贞廉之类的品格并不一概排斥,也不会简单视之为人生的拖累。不过,庄子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提倡的诸如孝悌仁义贞廉等品性,虽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毕竟是"失道而后德",毕竟是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庄子认为,人的最为理想的品格是"至仁",而"至仁"人格总是唯道是从,与道融为一体,所以,至仁者心常平等而不会有任何偏私,即便利泽施于万世,也是"天下莫知"。显然,庄子所推崇的"至仁"品格包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慈、大悲的博爱情怀,而这种博爱情怀,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异常稀有,无疑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至仁 不偏私 唯道是从 天下莫知
下载PDF
偏见的自我调节研究述评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琼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3,共9页
偏见不是不可避免的。个体能够依靠自我调节来控制偏见反应。拥有高控制偏见内部动机且低控制偏见外部动机的个体能最有效地控制偏见,包括内隐偏见。这类个体的控制偏见动机的内化程度最高,而内化程度高的控制偏见动机能自动起作用。四... 偏见不是不可避免的。个体能够依靠自我调节来控制偏见反应。拥有高控制偏见内部动机且低控制偏见外部动机的个体能最有效地控制偏见,包括内隐偏见。这类个体的控制偏见动机的内化程度最高,而内化程度高的控制偏见动机能自动起作用。四分过程模型能分离出自动过程和控制过程对内隐测量任务的影响,因此能更好地解释自动激活的联接和自我调节是如何交互影响行为的。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发展控制偏见内部动机和对内隐控制偏见动机的测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自我调节 刻板印象 控制偏见动机
下载PDF
“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的功能与法理基础
3
作者 宋连斌 武振国 周健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促进诚信调解,“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要求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不得单方公开调解交流以改变调解前原有的权利状态。“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的功能,在于促进调解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持调解员的中立地位、保证调解程序和后续争... 为促进诚信调解,“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要求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不得单方公开调解交流以改变调解前原有的权利状态。“调解不成无损于现状”机制的功能,在于促进调解程序的顺利进行、维持调解员的中立地位、保证调解程序和后续争议解决程序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如何保证其实施,则存在多种选择路径。若借助于保密合同,则合同之外的主体难受约束;若借助于排除规则,则与仲裁规则的合同性质相悖;若借助于无损于现状特免权,特免权之外的自然人和法人都将成为特免权的义务主体。因此,以无损于现状特免权为基础,根据调解交流是否与促成调解这一目标有关,可以在提供主体、产生时间和信息类型三个方面有效构建调解交流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保密 公平审理 无损于现状特免权
下载PDF
“述而不作”与解构主义:经典传承的两种诠释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
经典传承的过程常发生"误读"现象,主要包括语言误读、内容误读和时空误读。我们习惯上将误读与误解称之为偏见,但偏见不是"错读"。经典传承离不开经典文本的诠释,"述而不作"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路径,而... 经典传承的过程常发生"误读"现象,主要包括语言误读、内容误读和时空误读。我们习惯上将误读与误解称之为偏见,但偏见不是"错读"。经典传承离不开经典文本的诠释,"述而不作"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诠释路径,而相对于"述而不作","解构主义"则恰好形成另外一种反向诠释路径。在解构主义的意义上,误读或可被理解为创新,但从"述而不作"的意义上,我们却更为重视避免"错读"。虽然来自中西方的两种诠释路径正相反对,但它们却殊途同归,都试图通过还原意义真相而达到经典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而不作 解构主义 经典 误读 偏见 错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