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吹入法在无插管麻醉小儿上气道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绍清 付海滨 陈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观察麻醉气体吹入法实施保留自主呼吸的无插管麻醉在小儿气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15例上气道特殊要求手术患儿行无插管麻醉,采用麻醉气体吹入法,术中全程保留自主呼吸。七氟醚吸入浓度8%,氧流量8 L/min... 目的观察麻醉气体吹入法实施保留自主呼吸的无插管麻醉在小儿气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15例上气道特殊要求手术患儿行无插管麻醉,采用麻醉气体吹入法,术中全程保留自主呼吸。七氟醚吸入浓度8%,氧流量8 L/min以上诱导,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和氧流量,气体吹入维持。吹入途径:经鼻腔置入气管导管于声门上方或经患儿口角置入导管于声门上方。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类型、喉阻塞程度、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吸入麻醉药浓度及氧流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术中观察声门活动度、生命指征、体动或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儿喉阻塞程度:Ⅰ度4例,Ⅱ度10例,Ⅲ度1例。诱导至意识消失平均时间为(16±3)s,七氟醚诱导平均浓度为(6.36±1.21)%,诱导达到外科手术条件平均时间为(4.17±0.96)min,七氟醚平均维持浓度/氧流量为5.7%/4 L.min-1。术中5例于呼吸频率、心率加快时静脉追加芬太尼0.5μg/kg和异丙酚1 mg/kg。平均手术时间(27.6±3.67)min,平均苏醒时间(6.2±2.23)min。无1例发生心律失常、喉或支气管痉挛、体动、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结论小儿上气道手术采用麻醉气体吹入法维持无插管麻醉可提供不受干扰的手术条件,值得在30个月龄以下婴幼儿气道手术中被推荐,成功的关键在于维持自主呼吸与麻醉深度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手术 自主呼吸 无插管麻醉 气体吹入
下载PDF
无插管全麻和麻醉监护下的镇静术在气管食管瘘患者气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
作者 刘磊 钟巍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插管全麻与麻醉监护下镇静术在气管食管瘘患者气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气道介入治疗的气管食管瘘患者60例,均为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所收治,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35例)与镇静组(25... 目的对比分析无插管全麻与麻醉监护下镇静术在气管食管瘘患者气道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气道介入治疗的气管食管瘘患者60例,均为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所收治,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35例)与镇静组(25例),全麻组选择无插管全身麻醉,而镇静组则选择麻醉监护下镇静术,对两组的气促指数评分、卡氏评分、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两组的气促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镇静组术后的气促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的卡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镇静组出院时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气管插管回重症监护室(ICU)、低血压、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食管瘘患者在接受气道介入治疗时,无论是选择无插管全身麻醉,亦或是选择麻醉监护下镇静术,均能让气道介入治疗有序开展,保证其能顺利完成;但是和无插管全身麻醉相比较,采用麻醉监护下镇静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促指数、体力状况与功能状态;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在确诊麻醉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具体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插管全麻 麻醉监护下镇静术 气管食管瘘 气道介入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高流量鼻氧管复合鼻咽通气道在肥胖患者不插管全麻中对通气情况的改善效果
3
作者 滕琦 梁然 +2 位作者 王睿 刘萍 闫昱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高流量鼻氧管复合鼻咽通气道对不插管全麻肥胖患者通气情况改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不插管全麻肥胖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高流量鼻氧管... 目的观察高流量鼻氧管复合鼻咽通气道对不插管全麻肥胖患者通气情况改善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不插管全麻肥胖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高流量鼻氧管复合鼻咽通气道通气,对照组给予普通鼻氧管复合仰头举颌法通气。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组内不同氧流量2 L/min、4 L/min、6 L/min时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P=0.001;F=7.658,P=0.002),观察组4 L/min、6 L/min时的PetCO_(2)、O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内麻醉前(T_(0))、麻醉10 min(T_(1))、术毕时(T_(2))时间点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24,P<0.001;F=10.236,P<0.001),观察组T_(1)、T_(2)时点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组内T_(0)、T_(1)、T_(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6,P<0.001;F=8.321,P<0.001),观察组T_(1)、T_(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组内T_(0)、T_(1)、T_(2)时间点的Sp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P<0.001),观察组T_(1)、T_(2)时间点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鼻氧管复合鼻咽通气道用于肥胖患者不插管全麻中可明显改善其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及SpO_(2),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鼻氧管 鼻咽通气道 肥胖 不插管全麻 通气
原文传递
无管胸腔镜手术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柏儒 宋长山 +2 位作者 吴旭辉 周素婷 朱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5期106-10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无管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肺大泡破裂导致气胸于本院住院治疗患者资料45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麻醉采用静脉全麻联合局麻... 目的对比分析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全麻无管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肺大泡破裂导致气胸于本院住院治疗患者资料45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麻醉采用静脉全麻联合局麻,不留置尿管,术后不留置胸管;对照组麻醉采用传统双腔管插管全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留置尿管,术后留置胸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时间等麻醉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等手术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呛咳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麻醉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咽部不适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萎陷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复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尿道不适感,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在选择性患者中是安全和有效的方式,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全麻 保留自主呼吸 无管手术 单操作孔 胸腔镜技术 肺大泡切除
下载PDF
芬太尼、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麻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可行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翠艳 王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25期3-5,共3页
目的探究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不插管全麻用于出血性颅脑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有心肺疾病及呼衰患者除外)硬膜外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TIVA组... 目的探究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不插管全麻用于出血性颅脑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有心肺疾病及呼衰患者除外)硬膜外血肿、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IVA)与静吸复合麻醉(C)两组。TIVA组(n=60例)入室后鼻导管吸氧5L/min,切皮前给予芬太尼0.05~1mg,0.5%利多卡因表面浸润麻醉,丙泊酚0.6~1.2mg/kg缓慢静脉注射;术中维持丙泊酚4~6mg/(kg·h),适时追加芬太尼0.05mg/次,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10min停药;C组(n=60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琥珀胆碱1.5mg/kg后经口插管,维持采用异丙酚4~6mg/(kg·h)+异氟醚(维持呼出浓度在0.8~1.2MAC)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关闭异氟醚吸入,改用异丙酚6~8mg/(kg·h)输注,切皮前5min及术中追加芬太尼。观察记录诱导前、术中15min、术中30min、术毕的MAP、HR、RR、SPO2;术中术者满意度、术中躁动、呕吐发生率、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术后好转率;二次出血率。结果 TIVA组与C组比较,术者满意度、躁动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HR、RR、SPO2、呕吐发生率、术中心跳骤停发生率、术后好转率、二次出血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芬太尼、丙泊酚不插管静脉全麻可以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不插管全麻 颅脑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戊巴比妥钠在小型猪无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文桔 李佩丰 +5 位作者 刘刚 霍仲超 梁倩菲 莫德扬 陈长升 钟铮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8期676-679,共4页
目的探讨戊巴比妥钠在制备小型猪无气管插管模型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头小型猪随机分成A组(n=10)和B组(n=10)。A组予3%戊巴比妥钠注射液,B组予5%氯胺酮注射液进行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施行相同手术。观察麻醉及手术效果、生... 目的探讨戊巴比妥钠在制备小型猪无气管插管模型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头小型猪随机分成A组(n=10)和B组(n=10)。A组予3%戊巴比妥钠注射液,B组予5%氯胺酮注射液进行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施行相同手术。观察麻醉及手术效果、生命征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麻醉及手术效果均满意。A、B组的诱导时间分别为(10.76±1.50)min、(8.73±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体重、呼吸频率、心率、肛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复苏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B组麻醉过程中可见唾液分泌较多、肌张力高及咀嚼现象,且术中有1例出现呕吐;两组均无死亡。结论两种药物均可用于小型猪无气管插管麻醉,麻醉时间及深度可以灵活控制,且戊巴比妥钠还具有不良反应较少、经济、安全、获取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无气管插管麻醉 戊巴比妥钠 氯胺酮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下行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群清 刘浪 +5 位作者 付强 周波 彭科 刘文 刘雄祥 刘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非气管插管下行无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该院行无痛ERCP的患者143例(无痛ERCP组)和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行普通ERCP的患者141例(普通ERCP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评价非气管插管下行无痛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该院行无痛ERCP的患者143例(无痛ERCP组)和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行普通ERCP的患者141例(普通ERC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疾病构成情况、术中情况、插管成功率、结石二次清理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痛ERCP组中,19例(13.29%)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经加大给氧流量、抬起下颌、减慢给药速度、调整用药方案和球囊加压给氧后均迅速缓解,未出现转气管插管和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普通ERCP组中,有12例患者因配合度差提前结束手术。无痛ERCP组患者耐受率明显优于普通ERC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痛ERCP组结石二次清理率为0.93%(1/107),低于普通ERCP组的7.69%(9/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 <0.01)。无痛ERCP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6.78%(24/143)低于普通ERCP组的28.37%(40/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 <0.05)。结论无痛ERCP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降低了结石二次清理率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无痛 非气管插管 有效性 安全性 结石二次清理率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非人工通气兔主动脉瓣上狭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8
作者 赵哲 陈林 +2 位作者 高顺记 郑德志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通过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主动脉瓣上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n=12)和假手术组(n=8)。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在主动脉近端根部结扎升主动脉,使...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通过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主动脉瓣上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n=12)和假手术组(n=8)。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在主动脉近端根部结扎升主动脉,使其缩窄。假手术组只行开胸手术,不行升主动脉结扎。术后2、4、8、12、16、20、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室内径及心功能。术后8、24周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升主动脉缩窄组术后8周时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明显增大[(2.30±0.11)mg/g],较术前[(1.02±0.05)mg/g]及假手术组[(0.98±0.01)mg/g]均有显著差异(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自术后4周始逐渐下降,术后24周时较术前降低了9.3%,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检查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生。结论通过非人工通气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兔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模型,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大 主动脉缩窄 非人工通气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