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水田段水利工程渠道结构型式探究--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为例
1
作者 董劲 苏春 窦攀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4期75-78,85,共5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水田占比较大,冬水田为黏土层,属高液限黏土,土质一般呈饱和状态,透水性微弱,具有弱膨胀性和高压缩性,抗剪强度极低,渠道边坡无法自稳及基础承载力低为其主要的工程特点。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为例,对该地层渠道进行了边... 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水田占比较大,冬水田为黏土层,属高液限黏土,土质一般呈饱和状态,透水性微弱,具有弱膨胀性和高压缩性,抗剪强度极低,渠道边坡无法自稳及基础承载力低为其主要的工程特点。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为例,对该地层渠道进行了边坡稳定计算,并分析了边坡的破坏形式。根据稳定计算结果,提出了水利工程渠道结构型式及基础处理方式。该文可为四川盆地丘陵区冬水田段水利工程渠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河供水一期 高液限黏土 冬水田 渠道设计 基础处理
下载PDF
朱鹮保护区农户选择冬水田耕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赛斐 韩锋 +1 位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陕西朱鹮保护区周边农户选择冬水田耕作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户家庭耕作冬水田的习惯以及所在的地区对于农户选择冬水田行为的影响极显著,在1%的水平... 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陕西朱鹮保护区周边农户选择冬水田耕作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户家庭耕作冬水田的习惯以及所在的地区对于农户选择冬水田行为的影响极显著,在1%的水平上通过检验;户主的工作类型对于农户选择冬水田的影响较显著,在5%的水平上通过检验;农户家庭规模在10%的水平上通过检验,也对冬水田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探索社区发展项目、增加农户收入来源和完善对朱鹮保护区农户补偿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保护区 冬水田 影响因素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应用暗沟排水技术改良陕南冬水田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尉庆丰 王益权 +1 位作者 何瑞林 雷兴权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陕南30余万亩冬水田中,有灌溉水源保证和自流排水条件,可以实行暗沟排水的约18万余亩。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将田间的固定性主沟修成暗沟后,其增产幅度均远高于明沟改良区和垄畦栽培区。通过定位观测,初步确定了暗沟的规格、深度和间距... 在陕南30余万亩冬水田中,有灌溉水源保证和自流排水条件,可以实行暗沟排水的约18万余亩。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将田间的固定性主沟修成暗沟后,其增产幅度均远高于明沟改良区和垄畦栽培区。通过定位观测,初步确定了暗沟的规格、深度和间距。改良后,土壤的结构和孔隙状况明显改善,氧化还原电位大幅度升高,有效养分供应也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暗沟 排水 改良 土壤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皇甫江云 毛凤显 卢欣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2,共8页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草地资源 天然草地 石漠化 冬闲田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富贤 范青华 +10 位作者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9-635,共7页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余佳 刘刚 +3 位作者 马静 张广斌 徐华 蔡祖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下载PDF
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文玲 卞新民 +4 位作者 吴洁 郭伟 李胜 杜磊 石建福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3期295-300,共6页
采用了碱液吸收法对冬季稻田CO2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水旱轮作水稻季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越冬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单位草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单位沟埋草量的越冬稻田裸田CO2季节... 采用了碱液吸收法对冬季稻田CO2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水旱轮作水稻季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越冬稻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单位草量与CO2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单位沟埋草量的越冬稻田裸田CO2季节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季节排放量与埋草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在51.25 mg.m-2.h-1~84.92 mg.m-2.h-1之间,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季节排放量为1 591.40mg.m-2.h-1~1 936.12 kg.hm-2,各处理平均CO2通量和CO2季节排放量均小于空白对照。单位草量CO2通量随埋草量的增加而下降,变化范围为10.63 mg.m-2.h-1~30.69 mg.m-2.h-1,处理Ⅰ与其它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秸秆沟埋还田 水旱轮作 冬季稻田 全球变化 储碳
下载PDF
五个马铃薯品种在湖南冬闲田种植的适应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赛男 汤睿 +2 位作者 张文 王艳兰 王卫红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8,共4页
通过对5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经济产出等特性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湖南冬闲田栽培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陇薯7号和LK99相对于费乌瑞它(Favorita)分别增产41.28%和29.80%。综合看来,陇薯7号和L... 通过对5个马铃薯品种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经济产出等特性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湖南冬闲田栽培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陇薯7号和LK99相对于费乌瑞它(Favorita)分别增产41.28%和29.80%。综合看来,陇薯7号和LK99产量、抗病性和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湖南冬闲田推广。紫色马铃薯黑金刚产量偏低,但该品种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高,干物质含量高。费乌瑞它作为湖南冬闲田传统品种,生育期短,上市早,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但是抗病性差,建议今后适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湖南 冬闲田 品种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17,共6页
1978~1996年, 以 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 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栽叶龄、每穴栽秧量和施氮量的差... 1978~1996年, 以 25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 18年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地区籼稻良种高产栽培规律。结果表明:(1)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品种间播种期、播种量、移栽叶龄、每穴栽秧量和施氮量的差异不显著,而栽插密度和最适有效穗数品种间差异极显著;(2)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品种着粒数是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品种着粒数是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已知品种着粒数就可确定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3)品种着粒数决定高产栽培密度和有效穗数,是由于着粒数分别与倒1、2、3叶的长、开张角、披垂度是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即品种着粒数越高,株型越松散,反之,株型越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栽培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冬水田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含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肥料稻谷生产效率 干物质
下载PDF
冬闲田单混播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动态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勇 龙伟 +1 位作者 牛燕芬 陈功 《草业与畜牧》 2006年第12期1-4,22,共5页
冬闲期,在云南省晋宁县对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1.7 g/6m2+10.3 g/6m2)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达到13 534.28 kg/h... 冬闲期,在云南省晋宁县对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按不同比例混播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1.7 g/6m2+10.3 g/6m2)草地地上生物量可以达到13 534.28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产量达到2 589.27 kg/hm2,显著高于单播黑麦草(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指数曲线变化,地下生物量随生长时间呈对数或幂函数曲线变化,并且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曲线为指数或幂函数型,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间也呈现出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多花黑麦草 光叶紫花苕 生物量 动态 相关性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长立 刘丽 +3 位作者 田雪婷 戴希刚 宁婷婷 丁建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 以‘中豌四号’豌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冬闲稻田上采用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方式,种植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两个处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培肥冬闲稻田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下种植接种或不接种根瘤菌均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含量。免耕处理及翻耕-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耕作方式与接种均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免耕-接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免耕处理可显著提高速效钾的含量,而接种根瘤菌则无此效果。免耕-接种和免耕-不接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细菌数量,但只有前者可显著提高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免耕-接种处理还可显著提高单株荚数、嫩荚产量和籽粒产量,而在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不管是免耕还是翻耕下,接种处理后均可显著提高豌豆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含量。进一步的主效作用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效应在对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上起主导作用;而接种效应则在对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细菌数量、单株荚数、嫩荚和籽粒产量、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上占主导作用;在对嫩荚和籽粒产量影响上,耕作方式与接种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翻耕 接种根瘤菌 冬闲稻田 土壤肥力 豌豆产量与品质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元 张林 +7 位作者 刘波 刘茂 陈静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徐富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368-3370,3383,共4页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 [目的]探明杂交中稻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了施氮量、栽秧方式和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栽秧方式的产量水平表现为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川江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施氮量90~150 kg/hm^2,栽秧密度15.16万穴/hm^2左右,栽秧方式为等行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川江优527 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川东南冬水田单季籼稻高效施氮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雄 李经勇 +2 位作者 文明 肖人鹏 唐永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以川东南冬水田地区水稻主推品种'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单季籼稻的高效施氮技术。结果表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适量后移做穗肥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有利于... 以川东南冬水田地区水稻主推品种'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单季籼稻的高效施氮技术。结果表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适量后移做穗肥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有利于平衡增加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实现足穗、大穗高产。其中,m(底肥):m(穗肥)=6:4的前氮后移方式较m(底肥):m(蘖肥)=7:3的传统施氮方式增产水稻3.60%~7.11%。从兼顾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角度,川东南冬水田地区水稻生产可采用中氮水平(10 kg/666.7 m^2)结合m(底肥):m(穗肥)=6:4的施氮方式,实际产量可达8 721.75 kg/hm^2,氮农学利用效率为12.9 kg/kg,氮表观利用率为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冬水田 施氮量 施氮方式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与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云生 何吉祥 +4 位作者 蒋业林 王芬 郑露 王佳佳 奚业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7期53-55,64,共4页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 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hm2,增加利润2744元/hm2。在水稻稳产增产的背景下,实现化肥减量457kg/hm2,农药减少使用10.74kg/hm2,水稻和小龙虾合计投入产出比1︰2.66。该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引导安徽沿江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小龙虾 连作 共作
下载PDF
冬水田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兴兵 蒋鹏 +6 位作者 徐富贤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陈琳 熊洪 《作物研究》 2021年第6期555-560,共6页
为探明减量施氮对冬水田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冬水田区直播杂交稻的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杂交稻品种川康优6276和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处理(N_(1),常规施氮180 kg/hm^(2);N_(2),减量施氮... 为探明减量施氮对冬水田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冬水田区直播杂交稻的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杂交稻品种川康优6276和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处理(N_(1),常规施氮180 kg/hm^(2);N_(2),减量施氮153 kg/hm^(2);N_(0),不施氮,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区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与N_(0)相比,N_(1)、N_(2)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9.4%~51.4%、46.7%~47.7%;N_(2)处理施氮量较N_(1)处理虽减少15%,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7.3%~14.1%和13.9%~16.5%,且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与N_(1)相比,N_(2)处理有效穗数、颖花量分别减少8.0%~11.0%、2.8%~5.4%,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了3.2%~9.1%、1.2%~2.7%;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齐穗后、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减少4.6%~9.6%、3.6%~5.9%、0.5%~7.8%、4.2%~4.7%,但收获指数提高了2.7%~2.8%。因此,冬水田减施15%氮肥可实现免耕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冬水田 免耕 直播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冬闲田菜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刚 程博 宋卫堂 《中国农机装备》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利用冬闲稻田进行菜薹的种植,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着严重依赖人工进行生产的问题,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非常突出。为此,结合我国当前的农机和农艺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 利用冬闲稻田进行菜薹的种植,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着严重依赖人工进行生产的问题,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非常突出。为此,结合我国当前的农机和农艺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冬闲田菜薹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等生产环节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收获环节采用半机械化方式,即人工采收、机械运输。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构建的技术模式整体机械化率可达到76%,为当前冬闲田菜薹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可行、高效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菜薹 全程机械化
下载PDF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永川 熊洪 +4 位作者 徐富贤 张林 郭小艺 周兴兵 刘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在进行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南...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在进行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南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只要选用着粒数在173粒以内的组合,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提高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1 hm^2增收节支1250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栽培 冬水田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达州地区冬水田管理与利用
19
作者 徐海燕 刘来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87-188,共2页
冬水田蓄水状况,既关系到小春生产用水,又能为来年大春适期早播早栽创造有利条件。结合达州地区冬水田的实际情况,该文简要分析了达州地区冬水田的管理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达州冬水田建设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大力发展冬水田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冬水田 综合利用 四川达州
下载PDF
“双杂”间作稻在开发冬水田中的效果
20
作者 李印先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2年第1期40-43,共4页
四川省中稻→冬水田近2000万亩,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区,资源丰富。为发挥它的增产潜力,将中稻改为“双杂”间作稻,增产极显著。其中威优49间汕优63,双行间作,早稻科距8cm、窄行15cm、宽行49cm 中嵌插2行晚稻的小区,亩产728.0~776.9kg,... 四川省中稻→冬水田近2000万亩,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区,资源丰富。为发挥它的增产潜力,将中稻改为“双杂”间作稻,增产极显著。其中威优49间汕优63,双行间作,早稻科距8cm、窄行15cm、宽行49cm 中嵌插2行晚稻的小区,亩产728.0~776.9kg,比同田毗邻的汕优63中稻增产31.4%~45.0%,增加纯收入56.46元,为丘陵区中稻→冬水田的合理利用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双行间作 中稻 杂交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