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沙区井工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及修复 被引量:30
1
作者 胡振琪 陈超 《矿业科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能源"金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主战场,该区域大都位于风沙区,煤炭开采对该区域生态影响直接关系到矿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多年的监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该区域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和修复... 能源"金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主战场,该区域大都位于风沙区,煤炭开采对该区域生态影响直接关系到矿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多年的监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该区域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和修复方法。研究表明:土地生态的监测方法是揭示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影响的关键,以井下开采信息为先导的多源信息采集与处理以及定位、动态和长期的监测方法更具有说服力;煤炭开采对风沙区土地生态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形变、裂缝、土壤水分、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些影响除沉陷盆地边缘裂缝外,都能在较短时间内由于自修复和自然修复而逐渐消除;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应采用分区修复模式,即均匀沉陷区的自然封闭修复和非均匀沉陷区的植物修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的人工诱导修复模式;同时要尽可能采用超大工作面和边沉陷边充填裂缝的边开采边修复模式,从源头减轻土地生态损伤和及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煤炭开采 土地生态 生态修复 边采边复
下载PDF
西部风沙区不同采煤沉陷区位土壤水分中子仪监测 被引量:16
2
作者 台晓丽 胡振琪 陈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25-231,共7页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大柳塔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法,对沉陷盆地的盆底区、边缘区和未受开采影响的未开采区2 m以内土壤含水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动态监测(包括采前—采中—采后0.5 a—采后1 a—采后... 为探究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大柳塔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子仪法,对沉陷盆地的盆底区、边缘区和未受开采影响的未开采区2 m以内土壤含水量进行为期2 a的定位动态监测(包括采前—采中—采后0.5 a—采后1 a—采后1.5 a—采后2 a)。研究表明:1)研究区2 m内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在10~60 cm内含水量呈线性增加,〉60~200 cm内基本稳定;2)采煤沉陷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层特征,使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在10~130 cm内减小,〉130~200 cm内含水量增加,使边缘区含水量在2 m内均减小;整体而言,对边缘区的影响大于盆底区;3)采后盆底区土壤含水量呈现自我恢复现象,采后1 a土壤含水量便可恢复到采前水平,采后1.5 a和2 a,表现出高于未开采区的特点;边缘区含水量自我恢复效果不明显,采后2 a 10~130 cm土层内仍没达到未开采区的水平。因此,在对西部风沙区采煤沉陷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时,要分区治理,盆底区要充分依靠土壤水分的自我恢复能力,对边缘区要施以人工修复措施,使含水量及时恢复,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样尽量依靠自然的力量,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治理,既可以减小人工修复带来二次扰动的可能性,又可以减少生态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监测 采煤 沉陷地 风沙区 中子仪 分区治理
下载PDF
风沙区采煤扰动下土壤养分含量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瑜 袁玉敏 陈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7,94,共5页
为揭示超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煤沉陷对土壤养分影响的演变特征,并为矿区生态自修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选择大柳塔矿某综采工作面,分别对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开采结束及地表稳定后这一煤炭开采全周期的对照区及沉陷区进行取样,对比分... 为揭示超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采煤沉陷对土壤养分影响的演变特征,并为矿区生态自修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选择大柳塔矿某综采工作面,分别对开采前、开采过程中、开采结束及地表稳定后这一煤炭开采全周期的对照区及沉陷区进行取样,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开采进度呈增大趋势,地表稳定后逐渐降低;有机质、速效磷及全氮随开采程度呈先降后增的趋势;速效钾一直呈增大的趋势,与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变化趋势不一致。地表稳定后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区基本趋于一致,表明沉陷区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自修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壤养分 开采进度 风沙区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4
作者 陈超 林杉 +2 位作者 胡振琪 台晓丽 杨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采用中子仪对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表层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降雨前后开采对风沙区垂直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开采活动对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正在开采的...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风沙区高强度开采对剖面土壤水分的影响,通过采用中子仪对高强度开采过程中表层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降雨前后开采对风沙区垂直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开采活动对不同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正在开采的研究区受影响程度要大于采后的开切眼区,且边缘区大于盆底区;开采活动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程度也不同,对表层土壤的影响大于深层土壤;开采结束后,土壤水分有一定的恢复,且表层土壤恢复较快,深层土壤受影响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区 土壤体积含水量 超大工作面 高强度开采
下载PDF
晋西北丘陵风沙区柠条锦鸡儿叶片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婧 缑倩倩 +1 位作者 王国华 赵峰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558,共13页
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是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主要的退耕还林植物,在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和土壤环境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与... 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是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主要的退耕还林植物,在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和土壤环境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不同林龄柠条锦鸡儿人工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与叶片光合作用和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该研究以晋西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林龄(0、6、12、18、40和50年)柠条锦鸡儿人工林植物叶片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柠条锦鸡儿叶片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柠条锦鸡儿叶片C、N含量显著增加,P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片的C、N、P含量分别在434.14–452.26、15.72–28.11、1.32–1.95 g·kg^(-1)之间,其中叶片C、N含量均在林龄50年达到最大值,而叶片P含量在林龄18年达到最大值;叶片C:N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林龄18年达到最大值,N:P呈显著增加趋势,林龄50年达到最大值。叶片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叶片的C、N含量对光合色素含量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2)土壤含水量在0–20 cm土层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尤其在林龄18年之后显著下降;0–20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ST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磷(STP)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C:N、C:P和N:P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3)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土壤含水量与SOC和STN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SOC和STN含量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柠条锦鸡儿叶片N和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N含量与土壤SOC、STN、STP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叶片化学计量比与土壤化学计量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林龄的增加,柠条锦鸡儿人工林主要受P含量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丘陵风沙区 柠条锦鸡儿 人工林 叶片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晋西北风沙区植物功能性状对人工柠条林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亚杰 赵峰侠 +5 位作者 唐学娟 冀雯霞 王国华 缑倩倩 段萱 王永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究晋西北风沙区人工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功能性状对生产力的影响,揭示人工柠条林生态功能退化机制,以期为该区植被管理及生态安全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一般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植物功能... 【目的】探究晋西北风沙区人工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功能性状对生产力的影响,揭示人工柠条林生态功能退化机制,以期为该区植被管理及生态安全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一般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探讨植物功能性状对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人工柠条林的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18年后出现退化现象;②人工柠条林茎叶比(R^(2)=0.277,P=0.000)、基径(R^(2)=0.404,P=0.000)、分枝数(R^(2)=0.269,P=0.000)、株高(R^(2)=0.395,P=0.000)、纵截面积(R^(2)=0.211,P=0.001)、叶面积(R^(2)=0.314,P=0.000)、叶片碳含量(R^(2)=0.284,P=0.000)、叶干重(R^(2)=0.233,P=0.001)、枝干重(R^(2)=0.211,P=0.001)均与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③茎叶比(R^(2)=0.287,P=0.000)、纵截面积(R^(2)=0.318,P=0.000)、叶干重(R^(2)=0.366,P=0.000)、枝干重(R^(2)=0.992,P=0.000)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相关,但其它功能性状与地上生物量未呈显著相关性(P>0.05);④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研究显示,茎叶比(11.59)、基径(9.82)、枝干重(9.18)是影响其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功能性状,枝干重(22.59)、叶干重(12.87)、纵截面积(4.58)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功能性状。【结论】与枝条相关的功能性状是影响晋西北风沙区柠条林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的主要机制之一,而叶片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弱,在未来人工柠条林的管理中应着重促进叶片性状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风沙区 人工柠条林 功能性状 生产力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下载PDF
宁夏重点风沙区土地沙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谭宝 张广军 文妙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选择宁夏重点风沙区的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区、银川平原黄灌区腹地,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其沙化土地形成原因作了分析,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土地资源利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合理,是其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宁夏 重点风沙区 土地沙化 成因
下载PDF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建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9期438-443,共6页
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用组合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持续性角度来讲,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完全可以满足当地人口增长的需要,并有足够的食... 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用组合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持续性角度来讲,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完全可以满足当地人口增长的需要,并有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工业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长城沿线风沙区 土地资源 人口承载力
下载PDF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岩 邓娇娇 +3 位作者 朱文旭 殷有 魏亚伟 周永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88-1696,共9页
运用Biolog-Eco技术对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土壤化学特性,探究该地区不同树种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运用Biolog-Eco技术对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土壤化学特性,探究该地区不同树种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相比,杨树人工林能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降低土壤C/N。该地区不同人工防护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对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依次为杨树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3.27、0.96和8.13,均显著高于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P<0.05)。不同人工防护林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其中杨树人工林对六大碳源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P<0.05)。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针叶树种(油松和樟子松)和阔叶树种(杨树)人工林下的土壤微生物分属两个不同的功能类群,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包括丙酮酸甲酯、i-赤藓糖醇、2-羟基苯甲酸。土壤pH、可溶性有机碳、C/N、速效磷是影响微生物群落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该地区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都优于油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应保持杨树人工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风沙区 人工林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以宁夏重点风沙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宏 顾林生 +3 位作者 李晓兵 张新华 李赞成 杨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在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围栏封育,退牧还草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圈模式、人工造林和种草治沙模式;项目实施主体带动模式:大户带动的小户,以集体联户协调小农户,由国有农场实施项目示范... 在宁夏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模式:围栏封育,退牧还草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圈模式、人工造林和种草治沙模式;项目实施主体带动模式:大户带动的小户,以集体联户协调小农户,由国有农场实施项目示范区.通过对实地农户受益调查的分析可见,基于合理的生态恢复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使居民改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模式 主体带动模式 重点风沙区
下载PDF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爱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通过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优势资源现状的调查,阐明了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的思路与主要途径,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为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利用途径的选择提供科... 通过对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优势资源现状的调查,阐明了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的思路与主要途径,促进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为该区农业自然资源科学利用途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 农业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